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允熥的一鳴驚人

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允熥的一鳴驚人

『蜀秀才』朱椿說道:「我這做叔叔的可要反駁你了。這天下已定,四海之內雖偶有叛亂,但都是蘚粒之疾,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內修德政,同時防範北元起死回生而已,開疆擴土是很讓人熱血沸騰,但是很容易變成隋煬帝那樣徒耗國力之舉。」

允熥到了這時,反而不緊張了,回道:「十一叔說的有道理,不過我有幾個問題請教十一叔。」

「什麼問題?」朱椿說道。

「一畝地的糧食產量,北方上田是二石(dan)左右,南方上田是四石左右,中下田當然更少。雖然因為多年戰亂人口較少土地不夠精耕細作,但畝產增加的餘地也不大了,我說的可對?」

「確實如此。」

「我不太清楚全國現在有多少畝耕地,但是如果疆土不擴大,耕地總數不會有多少增加的,我說的可對?」

「不錯。」

「畝產不會增加多少,耕地不會增加多少,那麼,如果疆土不擴大,全國的糧食總產量會一直不怎麼變化,我說的可對?」

「對。」這時,好像有人想到了什麼,有點躁動。

「而在國家穩定,沒有大的戰亂的情況下,天下的總人口會不斷增加,那麼,總有一天,人口的總數會超過全國糧食能養活的人口的數量,我說的可對?」

「……你說的,我沒有發現問題。」

「當人口超過了糧食總產量能養活的最多人口的時候,就會有一部分人吃不上飯,這部分沒飯吃的老百姓會怎麼干呢?總不會在家等著餓死吧。」

這時,已是全場抽氣聲,這個理論在後世因為科技的快速進步導致糧食產量提高的速度很快(味道和營養就不要說了),以及各種合成食物的大行其道,已經不是特別正確了;但在這個年代,這個理論就是普世真理,是比後世的普世價值還要真的真理。

同時,在座的皇子皇孫還沒有像明末時期,大聲質問被俘虜的起義軍士兵為什麼不在家餓死的2b文官那樣的傻叉,大家從自己的父親或者爺爺朱元璋同志的起家史就可以知道,沒有人會心甘情願的非正常死亡,在所有人都吃不飽飯的時候,一場水旱災害就會導致大規模的起義,或者站在統治者角度,叫做叛亂。

連老朱都震驚了,他從未想過這個問題,但允熥提出來后,他竟然無法反駁。允熥的話中當然是有瑕疵的,並非每一個快餓死的人都會起義,還會有易子而食等情況;也並不是每一次起義都一定需要大規模鎮壓,可能幾十個飽餐一頓的衙役就能幹掉幾千饑民,類似的事情在他年輕時候見多了。但作為想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萬世基業的朱元璋來說,可能幾百年以後才危及大明江山的問題,他都想在他生前就留下解決方法。老朱這回認真地看着允熥,看他接下來會不會說出解決的辦法。

其實類似的想法古人也有,唐代就有過將狹地百姓遷往寬地的法令,但是古代從未有人系統的總結過這些社會學規律,也才有了今天允熥裝逼的機會。從現場反應來看,效果非常不錯。不過允熥一點輕鬆地感覺都沒有,因為可以算是現在全世界第一大boss的明太祖朱元璋非常認真地看着他,弄的允熥非常緊張,前胸後背的衣服上已經濕了一片,感覺好像去萬達應聘一個小職員結果萬、達大老闆、王、健、林親自來面試一樣。

但是再緊張也得繼續說完啊!允熥又深吸了兩口氣,繼續說道:「所以孫兒以為,以後僅僅是守成是不夠的,當然內修德政是必須的,但是繼續開疆擴土,獲得更多的肥沃的土地去養活日益增加的人口也是不得不為的。如果不內修德政或過度使用民力,恐怕會像隋代那樣二世而亡。」

「但是如果死守祖宗的遺留而不思進取,則遲早會有起義來企圖推翻我大明。自秦代開創大一統皇朝以來,共有西漢,東漢,李唐,趙宋維持時間較長,除了趙宋是亡於蒙古人以外,其他三朝滅亡之事均由民間起義引發:西漢哀帝時就有起義百姓,還放火燒了武帝的茂陵,動搖了西漢的統治,王莽篡漢實際上是給劉氏解了套,讓天下人以為老百姓吃不上飯全是因為王莽改制,這才有了東漢建立;光武帝建立東漢,維持了一百六十年,就已經糧食不足,爆發黃巾起義,地方大封州牧,動搖了東漢統治,才有後來魏武代漢。」聽到這裏,數個人注意到允熥用了「王莽篡漢」和「魏武代漢」這兩個含義完全不同的詞語。『允熥看來對曹操感觀不錯。』朱元璋想到。

「之後的唐代成立二百年以後發生了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王仙芝黃巢起義,但唐代之前有過一次安史之亂,回鶻胡兵和三鎮之兵荼毒百姓,劫掠農民,人口銳減,知道數十年後才恢復。」

「所以為了大明能不斷延續,要麼擁有更多的耕地以養活越來越多人口,或者讓增加的老百姓自己去番國找食吃。」允熥從另一個方面非常新穎的解釋了這幾朝幾代的滅亡原因,並且還有道理。

這時,朱元璋開口了:「你們覺得允熥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了嗎?」他面對着自己的兒子們說道。說這話時的朱元璋,非常認真,就好像是在與大臣們上朝,從沒見過朱元璋這個樣子的朱權允炆高熾,和本書的主角朱允熥都是瞬間感覺括約肌已經快要控制不住膀胱里的液體流出來了(就是控制不住要尿了),只是僅存的理智仍然在使腦神經向括約肌傳達着『堅守』的命令。

晉王朱棡說道:「允熥說的有道理,但是如果不斷擴張土地,如何保證這些遙遠的土地始終控制在我大明的手中呢?唐代向西擴張,曾將疆土越過鹹海,詩仙李白就出生在西域的西邊,但後來中原混亂,西域之地盡失,並且對西域的擴張也較大的消耗了唐代的國力,如何避免新得之地不失並且不較大消耗大明國力呢?」這晉王也是有希望當儲君的人,自然要多多表現,並且晉王也確實很聰明,在別人還在思考允熥的觀點時,就提出了問題。

大家也都覺得晉王的顧慮很有道理,一邊自己想如何可以辦到,一邊看允熥有沒有什麼辦法,包括老朱。

如果有鐵路和電報,自然可以容易地控制很遠的地方。允熥想到。不過現在既沒有鐵路,也沒有電報,允熥也不確定如果現在開始加緊研究什麼時候可以研究出蒸汽機和實用化的發電機(實驗室的手搖式發電機不具備推廣價值),所以不能說這個;遠西之地的白人通過允許殖民地的官員軍閥化的方式保證了殖民地不徹底脫離控制直到第二次科技革命。所以擺在朱允熥和大明面前的只有一種方式。

「回二叔的話,侄子想來想去,唯一可行的方法只有——分封,並且是如當年周武王那樣的裂土實封。」這話一出口,現場的所有人(好吧,只是朱家人,不包括太監)頓時齊刷刷地變了表情。這個回答已經超出了他們的想像,在漢武帝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大一統思想下,所有人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都不會考慮到這一點,這是完全在他們思路範圍外的答案。

「這,這,我中華自當一統,豈可,豈可」深受儒家教育多年並真心喜愛儒家思想的蜀王朱椿下意識就蹦出這麼句話,不過他馬上頓住了,現在大明不就是實行了分封制嗎?他朱椿自己不就是一方藩鎮?雖然不是真正的裂土封疆,但現在也差不多,有獨立的軍隊,地方官府也是任意指使莫敢不從,和獨立的王國也差不多。其他的王爺或者王子也都反應過來了,真要是實封了,對他們可有好處。

糾結的反而是朱元璋同志。作為一個連宰相分權都不能容忍,寧可自己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的皇帝,分封諸子於邊境只不過是因為他最信任的只有自己的兒子,並不是想讓兒子們各自自立一攤如漢初那樣,最後弄的晁錯削藩叔侄相殘(其實不自立封疆正常的皇帝也會削藩)。

允熥並不知道老朱在想啥,只是對蜀王叔說道:「十一叔,我中華在商周時期所據不過中原一地,乃分封諸侯於SDHBSXSX湖廣,南直隸,浙北,到始皇帝一統天下之時,各諸侯封地已全為我中華之地,百姓已由華夷混居變成全為我中華之民。若行分封諸侯,當在邊遠非我華夏熟地進行,可使我中華土地大擴,即使中國(指傳統漢地的政權)式微,難道各封國不需要中華之民?並且,當年東周時期天子式微,諸侯混戰,最後秦國一統天下;如果秦國是姬姓諸侯國也是文王或武王的後代,那麼難道不相當於周代再建,如光武帝建後漢一般?」

說道這裏,允熥覺得非常地口渴,停下喝了一大杯茶水。這茶真好喝啊,我在現代也喝過不少茶葉,從沒喝過這樣的,看來這是頂級茶葉了。把該說的差不多都說完了,心情放鬆下來的允熥想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踢開永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踢開永樂
上一章下一章

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允熥的一鳴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