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東西藩國

第226章 東西藩國

允熥回到乾清宮,拿出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總規劃表,自言自語的說道:「上滬縣那邊開海應該也籌備的差不多了,練子寧把入流、未入流的官員也都派過去了,過兩天該上書正是開海了。」

「對科舉進行些許的改變,還有在基層增加幾個官員的事情,還是放到明年建業元年吧。這些日子我推行的新政策不少,還是給官僚階層一個消化的時間。」

「那現在手裏能最快完成的事情,就是朝鮮國的事情了。」

「另外還有接見藩國使臣的事情也要趕緊了,拖得時間太長了。」

「等接見完了藩國使臣,就鼓搗鼓搗技術。」

允熥算計已定,對王喜說道:「叫秦松和禮部主客司郎中楊本過來。」

沒過多久,二人就來了。允熥問道:「秦卿,楊卿,朝鮮的事情怎麼樣了,那個朝鮮使臣答應了嗎?」

秦松滿臉喜色的說道:「陛下,臣正要來和陛下說。事情已經成了。」

允熥問道:「成了?他們都答應了?怎麼成的?」

秦松示意楊本。楊本今日是第一次面見允熥,十分緊張,渾身上下的衣服都已經被汗水浸濕了,並且愣愣的不知道說什麼。

允熥看他緊張,有意舒緩氣氛,笑道:「卿何以汗?」這是在模仿魏文帝曹丕初見鍾毓所說的話。

楊本果然順嘴就說道:「戰戰惶惶,汗出如漿。」然後反應過來自己和允熥的對話是在重複《世說新語言語》中的對話,頓時覺得有些好笑,緊張的思想頓時緩解了許多。

允熥問道:「朝鮮使臣為何如此輕易答應?」

楊本說道:「臣在錦衣衛數年,善於通過人的輕微動作來預料他的想法。」

「臣與朝鮮使臣商談之時,第一天朝鮮使臣金漢老聽聞臣的話,頓時說了一番大道理,然後不與臣說話。」

「但是第二天臣本欲暫緩一天,但是朝鮮國副使安成浚偷偷來找臣商議。」

「又過了二日,朝鮮使臣又與臣相會,雖然嘴上仍然說的不接受,也做出不着急的情形來,但是臣觀之其臂膊出汗,袖口都浸濕了,又有失手碰島茶杯之事。」

「所以臣斷定其必然不像外表一樣輕鬆,所以仍然不急不緩。最後朝鮮使臣就說道:『臣不敢專,請天朝上國派使臣隨同臣回國告知我國國君。』」

允熥笑道:「若是真的不急,為何要我國派使臣跟隨其同赴朝鮮?為何不是他派人回去請示,得到結果之後再報於我大明?可見是很急的。」

秦松說道:「沒準權知朝鮮國事李大人下了死命令,必須得到我大明的冊封。」

允熥說道:「既然他們要求,那就派人和他們一起去吧。」

然後轉過頭對楊本說道:「就由楊卿為使臣,帶冊封李芳遠,不,朱芳遠為朝鮮國君的聖旨。」

楊本知道他就是為了解決這件事情才被調為主客司郎中的,所以躬身答道:「是,陛下。」

允熥說道:「稍後朕就讓中書擬旨。並且你去傳話,明日朕接見各地的番使。」然後讓楊本退下。

之後允熥問秦松:「那個常茂的兒子在京城怎麼出現的,查清楚了嗎?」

秦松說道:「臣無能,尚未完全查清。」

允熥知道現在錦衣衛實力不強,還處於慢慢恢復期;而常家在京城也算是樹大根深了,所以不要苛責。

於是允熥說道:「不着急,慢慢查吧。」

不過允熥越是這樣,秦松越覺得自己無能。要是在京城以外的地方暫時查不清楚還可以辯解,但是在京城,就真的是太無能了。

秦松漲紅了臉說道:「臣在三日之內必查清!」

允熥看他如此,知道自己要是再勸解反而起反效果,所以就說道:「好,那朕就等你的好消息!」

=====================================================

禮部的會同館內,安成浚對金漢老說道:「大王會同意改姓朱嗎?」安成浚十分擔心萬一李芳遠惱羞成怒把他砍了。至於每戰派兵的事情倒不是特別中重要。

金漢老在屋子裏踱著步子,說道:「我怎麼知道!但是,哎,讓殿下自己去決定吧。」

「你去和大明的使臣楊本說,明日就出發回國。」

「殿下已經快頂不住了。各地的封君大多不願承認殿下的王位,朝廷的稅賦根本不夠支撐的,要是在得不到各地得承認把稅賦送過來,恐怕都城之中又會是異常大變。」

「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能計較的時候了,花最少的時間回到都城,讓殿下自己去決斷!」

不過金漢老雖然如此說,但是篤定李芳遠一定會答應的,因為他已經別無選擇了!如果不答應,就等著到大明的京城來混吃等死吧。

=====================================================

撒馬爾罕,或者說帖木兒帝國的使臣滿哈拉在寫着什麼。

只見他的本子上用突厥文寫着:「他們(指明帝國的官員)不允許我們隨意的在城中行走,所以我難以知曉他們的百姓具體的生活方式。但是就我偶然觀察到的東西來說,這個國家的商業並不發達,多數人都是以種地為謀生的手段。」

「在商業上,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的國家壟斷著所有的對外貿易,不允許私人對外貿易。並且是通過一種極為奇特的方式來進行的。通過其他小國對明國奉送物品,明國的君主再回賜物品的形式來完成的。不過新上任的皇帝似乎要改變這一情況。」

「在宗教方面,明國人是比較寬容的,允許佛教,和明國本土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同時傳播。不過因為蒙古人統治時期信奉真主的人地位比其他的人要高,所以他們的百姓比較厭惡信奉真主的人,雖然這全是蒙古人的問題。」

「另外,真神教的習俗與當地人的習俗也有所差別,這使得當地人更加難以信奉真主。據我所知,在數百年以前的時候,真神教就曾經傳播到這裏,並且未遭到完全的禁絕,但是我在所謂的回回聚集區看不到他們的生活習慣和當地的其它人有多少區別,他們甚至吃涿肉。」

「以後如果帝國征服了這片土地,為了讓真主的偉大傳播到這裏的每一個角落,只能進行屠殺,將不願意改變生活習俗的人從肉體上消滅。然後從剩餘的人中尋找真正信奉真主的人加以支持,再同化其餘的人。」

……

「關於政治制度方面,新上任的皇帝似乎想讓整個國家的模式回到這個國家一千多年以前的狀態,雖然這會降低他的權力,但是他認為這樣會讓這個國家更好。」

「坦率的講,這樣極為有利於對於邊疆地區的統治,但是歷史上實行類似制度的那個他們的國家發生了多次叛亂,就和我們一樣。所以這樣是好是壞尚不清楚,我本人是很期望以後見到結果的,但是可惜不可能了。」

「上次我就說過,他們的學術界正在從自己內部尋找一百多年以前的國家被蒙古人滅亡的原因。這真的很有意思。因為我不太理解他們的那些引用兩千年以前的人的話,所以我不知道他們有什麼成果沒有。」

……

「對於最重要的一個問題,關於新任皇帝如何的問題,因為我尚未見過這位年僅十九歲的皇帝,所以無法完全做出判斷。不過這麼年輕的皇帝,如果在所有封建國家(非歷史課本上的封建),都很難接手整個帝國,但是在東方國家居然十分順利。這值得我們學習。」

「但是目前,我仍然能從他繼位已來發佈的部分政令來稍作判斷。目前,他發佈了很多新的政令,但是除了進行封建,其他的都沒有觸碰到官員們的特別敏感的部分,相反,他出台了許多政策來保護官員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此可見,這位皇帝對於前任皇帝的一些政令不太贊同想要改變,但是十分謹慎也十分聰明。我懷疑他現在出台的一些明國的官員並不重視的政令是在為以後的大規模改革做鋪墊,等到他親自任命的大臣在所在的部門穩固以後再繼續進行改革。」

滿拉哈正打算繼續寫下去,非思走進來用突厥語說道:「滿拉哈,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明國的皇帝同意在明日接見咱們了。」

滿拉哈扔下筆也用突厥語說道:「那真的是太好了,終於可以近距離的觀察明國的年輕的皇帝了。」

然後滿拉哈又說道:「但是非思我還是要警告你,以後不經我的允許不得進入我的房間。」

非思說道:「哦,抱歉,我是因為明國的皇帝終於願意接見我們兒高興,並無他意。」

「並且你之所以如此防備主要是因為你的記錄吧。這些日子我在這裏轉遍了,沒有一個人懂得突厥語,你完全可以放心。」

滿拉哈還是說道:「那還是要做防備的。還有,你並不懂得漢語,你是怎麼知道這個消息的?」

非思回答道:「雖然我不懂漢語,但是我懂蒙古語,而這裏懂得蒙古語的翻譯太多了,我是和他們說蒙古語得知的。」

滿拉哈說道:「好吧,咱們開始準備明日面見明國皇帝的事情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踢開永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踢開永樂
上一章下一章

第226章 東西藩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