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惠州起義(4)

第二節 惠州起義(4)

綜合以上考慮,孫中山最終將起義的地點選在了惠州。惠州這個歷史古城即將迎來那令人驚心動魄的歷史時刻。

時機很快就來了,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槍炮齊鳴地歡送老佛爺「西幸」,繼而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庚子之亂」,國內形勢大亂。孫中山等革命黨人見時機成熟,決定趁機發動起義。

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此時的孫中山意氣風發,決定大幹一場。當時身在台灣的他先派鄭士良到惠州進行前期準備活動,然後準備親自潛回大陸指揮大局。不過由於此舉是在風險太大,手下們拚命阻攔才讓他打消了這個念頭。

1900年10月8日,鄭士良、黃福等在惠州歸善(今廣東惠陽)三洲田集合三合會黨80餘人以及革命群眾600多人,對新安沙灣發動了突襲。負責守備的清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組織抵抗。畢竟當兵扛槍只是為了混口飯吃,關鍵時刻還是保命要緊,吃飯的傢伙要是丟了就沒得混了。起義軍根本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拿下了新安沙灣。

經過短暫的整頓之後,起義軍乘勝推進,直逼新安縣城。15日,起義軍在佛子坳遭遇前來鎮壓的清軍,雙方發生激戰。有了哥老會強力打手加入的起義軍戰鬥力果然不同凡響,一番激戰之後大敗清軍,殺敵無數,繳槍700餘枝。

起義軍再接再厲,先後在永湖、崩崗墟與清軍鏖戰多次。戰鬥中,革命者們個個奮勇殺敵,而清軍則發揚了一貫的一不怕丟人、二不怕背黑鍋的精神,配合起義軍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到了10月21日,起義軍的隊伍已經發展到2萬多人。就在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問題出現了。起義軍雖然連戰連捷,但是一直都是在打游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根據地。雖然一開始把清軍打得落花流水,但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全中國都在人家手裏,天天派人跟你們打,時間長了不被打死也被累死。

而且槍不是菜刀、鋤頭,只要不壞就可以子子孫孫無窮匱地用下去,子彈打光了,槍還不如菜刀和鋤頭,當燒火棍還湊合。更重要的是,隊伍的精神領袖孫中山遲遲不能回來主持大局。鄭士良多次向孫中山請示,孫中山也很無奈,只好告訴鄭士良:你自己看着辦吧。

眼看着彈藥一點點打光了,鄭士良也沒了主意,與其坐吃山空,最後被清軍一網打盡,乾脆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吧。經過安排后,鄭士良帶着一部分骨幹力量再次踏上了前往香港的輪船,起義軍也放下砍刀立地成了良民,三三兩兩地回家了。於是,轟轟烈烈的惠州革命以這種方式草草收場,令人倍感遺憾。

值得一提的是,鄭士良回到香港后並沒有因為起義失敗而氣餒,而是積極籌劃再次起義。不過令人遺憾的是,1901年8月27日,鄭士良在赴宴時被清政府收買的殺手下毒害死。鄭士良波瀾壯闊的革命人生戛然而止,但是他的精神以及為革命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被歷史所銘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革命不是鬧着玩的:辛亥風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革命不是鬧着玩的:辛亥風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節 惠州起義(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