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興兵南征

第二百四十六章 興兵南征

韓易終究不敢直白天下自已的心思,於是將殺害百官之罪歸於董承、楊奉私為,並將二人斬殺,以安百官之靈。這天下的謠言雖然暫時消除了,但卻如火山一般,只是暫時沉寂。

韓易心中始終難安,於是召來群臣商議,之後的軍事政治當如何發展。

原黃門侍郎鍾繇拜道:「將軍欲要稱帝,布武天下,強行一統天下。這威望與實力是足夠了。然而名聲卻是不足,沒有名正言順之效。」

周戈大怒,瞪視鍾繇道:「什麼名聲不足?沒有名正言順之效?汝不說個理所然來,吾看汝是想找揍了。」

韓易拍拍案幾,說道:「就事論事,胡亂威脅同僚是何道理。」

周戈縮縮脖子,只得向鍾繇拱拱手,以示歉意。韓易和曦的問道:「元常請說,是什麼名聲不足?」

鍾繇昂然而拜,說道:「將軍自出世以來,外服鮮卑匈奴,內敗董卓、曹操、袁術,收降陶謙、呂布。大戰數十,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謂威名赫赫,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若說自身的實力,將軍據有司隸、豫、兗、徐、並、荊、揚諸州之地,治下之民不下一千三百萬,戰將上千員,兵馬七十萬。天下三分而有其一,一統天下之勢已然明顯之極。然而這出身就……不能讓人信服了。」

韓易眉頭一皺,這也正是自已多年來耿耿於懷之事,若無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的確難以順服天下。於是問道:「元常可有何妙策?」

鍾繇拜道:「妙策雖無,妙物卻有。此物便是傳國玉璽,乃先秦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鐫刻而成。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自秦之後,漢室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為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日董卓之所以議定廢立,而百官不與反對,就是弘農王失去了傳國玉璽。」

「昔而世人對當前漢帝不敬,也是因為其無傳國玉璽在手。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那傳國玉璽曾被孫堅所得,孫堅死後又被袁術所搶去。若將軍能從袁術手中奪得此璽,則可證明將軍乃『受命於天』也。彼時無論是稱帝還是怎樣,都可名正言順。」

諸將拜道:「主公,當速取江東,奪得此璽。」

樂彭、艾科、鮑鴻也拜道:「袁術若滅,則無需大軍沿江駐守,可一力向西也。此事當速行之。」

韓易點點頭,袁術對於征戰之事不擅,麾下更無名將,雖有大軍在手,破之易也。江東雖癖,人口不下兩百萬。丹陽民勇,可為兵源之地。無論有無玉璽一事,都需作速擊滅袁術。

決議既下,韓易於是說道:「傳令,樂彭、艾科準備糧草事宜,將於三月之後,秋收完畢,興兵十萬以征江東。」

呂布領着陳宮、魏續、宋憲、侯成、郝萌、曹性、秦宜祿七將前往西河就任征北將軍。西河、上郡有呂曠、馬延、可鎖兒等將所率的三萬南匈奴騎兵與一萬漢軍,雖不如徐州安逸繁華,但也算不錯了。

呂布重歸故鄉,心中感慨莫名。在中原之地混跡七、八年時間,雖然自命武藝無敵於天下,可是處處受制,終難事事順心。也許韓易所說不錯,自已的戰場當在大漠,霍驃騎方是自已的榜樣。這中原之事,自有中原人去相爭奪。

呂布離開徐州后,高順、張遼二將被留了下來。韓易任命鮑鴻為徐州牧,付薪為并州牧,鎮守一方。再對境內主戰兵馬做了些調整。

豫州中央方面軍:由車靖、周戈、鄧當、尹離、張遼、徐晃、高達、呂蒙、鍾紳、方積、龔都、廖化、何儀、許定、祝臂、楊恪、文稷、鄭寶、王忠、張奮二十將領兵十萬直屬韓易。

司隸河內方面軍:由文丑、高順、田棕、劉何、高雅、鍾縉、伍習、宋果(楊定舊將)八將領兵四萬防備河北袁紹。

兗州東郡方面軍:由高覽、王當、李封、薛蘭、陳到、張晟六將領兵三萬防備河北袁紹。

青州泰山方面軍:由汪洋、太史慈、韓浩、何曼、趙稚長、糜芳六將領兵三萬。琅邪泰山諸將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五將兩萬人為臂助,相機攻取青州劉備。

司隸京兆方面軍:由余化、黃忠、呂翔、呂威璜、韓呂子、張鎧六將領兵三萬,並段煨一萬五千軍防備西涼諸將、漢中米賊。

荊州南陽方面軍:由成齊、楚護、李通、陸駿、劉辟、荀正六將領兵三萬防備南陽張綉、荊州劉表。

揚州豫章方面軍:由邱瑞、于禁、邱會、劉若、趙融、路招、焦融、張南八將領兵四萬,防備荊州劉表、孫策以及江東的袁術。此路方面軍任務最重,因此韓易才欲最先擊破袁術,以緩解壓力。

一月後,韓易留車靖、尹離、王忠、張奮四將留守汝南,自領周戈、鄧當、張遼、徐晃、高達、呂蒙、鍾紳、方積、龔都、廖化、何儀、許定、祝臂、楊恪、文稷、鄭寶十六員大將,並廬江的焦融、張南一萬水軍,廣陵陳登的五千水軍、九江劉馥的五千水軍,共計十萬大軍南征江東袁術。

消息傳開,江東丹揚、吳郡、會稽三郡一日三驚。袁術當下聞韓易兵至,急聚眾將商議。大將張勳說道:「可於江乘、牛渚、蕪湖、春谷、虎林屯軍駐守,再遣水軍於大江之上來往救援,韓易縱有百萬之兵,亦不能近也。」

袁術大喜,急召各路兵馬,並強迫精壯從軍,旬月之間聚兵二十萬。令張勳為丹陽太守,領兵十萬沿江佈防,劉勛率水軍三萬為前鋒應敵,紀靈領兵三萬為救應使,以抗韓易大軍。自領余軍坐鎮吳郡。

韓易領軍來到九江,焦融、張南接着,拜道:「江東袁術令大將張勳領兵沿江佈防,劉勛率水軍來往巡視,阻止我軍渡江。我軍水軍與劉勛小戰數場,都不是劉勛水軍的對手。特來向主公稟告。」

韓易皺眉問道:「我令汝等在濡須、歷陽等地操練水軍,怎得一年多時間了,還是不能勝敵?」

焦融、張南拜道:「操練水軍與步卒不同,步卒一年時間大都不差。但水軍沒有三、五年的時間操練,就算成軍,也難以勝敵也。」

有半路投效的下邳國東城縣人,帳前吏魯肅稟道:「荊南孫策急攻劉表,豫章方向的壓力不大,可否令豫章太守派兵從西面攻打袁術?以解我軍渡江之難。」

韓易想了想,已軍縱強,若是不能橫渡大江,對於袁術大軍來說也是無用。袁術軍如今全部沿江佈防,也許令邱瑞為奇兵,或有奇效。當下派出傳使令邱瑞起兵。又令曹豹領下邳兵、陳登領廣陵兵在江都一帶虛張聲勢,作勢渡江,以吸引袁軍的目光,

邱瑞接信后不敢怠慢,急令麾下諸將前往南昌會合,並召廬陵令朱寧一併到來。邱瑞將令書一展說道:「主公令我等興兵攻打袁術,這是原兗州曹部徹底容入韓氏的大好時機。文則,汝等萬萬不可錯過。」

于禁默默的點點頭,曹操雖然未死,但勢難起複。而且原兗州、青州兵被調至豫章一帶,距離河北有數千里之遙,縱然有心,也無可奈何。且為將者因為兵敗而投降,已經讓人看之不起了,更不能再與舊主藕斷絲連,免得身敗名裂,為千古人笑。

邱瑞於是拍案說道:「傳令,于禁、劉若、趙融、路招四將,領兵兩萬,從上饒入侵會稽。廬陵令朱寧領本部兵馬佯攻丹陽,作出策應主公之態,掩護于禁等軍的行動。邱會領一萬兵馬佯攻長沙,以攻代守。我自坐鎮南昌,為三路兵馬供應糧草。」

諸將凜然應命,于禁四將立即收拾兵馬,連夜向上饒而去。會稽太守王朗因孫策之亂,提前投靠了袁術,本身名望才學又高,因此被袁術留用。

韓易舉兵十萬南征江東,聲勢浩大。王朗得知,欲引兵救援袁術。麾下一人出列叫道:「不可。韓易用仁義之師,袁術乃暴虐之眾,還宜絕書袁術,引兵堅守會稽,以待韓易。」

王朗視之,乃會稽餘姚人,姓虞,名翻,字仲翔,現為郡吏。王朗怒叱道:「韓易屠戮百官,殘殺世族,野心昭昭,人神共憤。吾為漢臣,袁公也是大漢名族,吾豈能背漢投韓。退下。」

虞翻長嘆一聲,拱手退出。王朗遂引會稽兵兩萬,準備北援袁術。不等王朗出兵,忽聞定陽、太末有使來報,豫章韓軍突然襲擊,兩縣縣令不防,已被韓軍攻下了兩城。此時兩萬韓軍在於禁的率領下,向烏傷急進。

王朗不禁吃了一驚,忙率軍轉道來戰于禁。不料山陰賊黃龍羅、周勃領兵數千,乘虛襲破了諸暨縣,又與攻打烏傷的韓軍會合,將于禁大軍迎入諸暨。烏傷令後路斷絕,不得已投降于禁。

王朗無奈,只得退至山陰之野佈陣。兩陣對圓,于禁出馬,謂王朗道:「吾奉命興仁義之兵,來安浙江,汝何故相助袁氏暴虐之賊?」

王朗亦出馬罵道:「韓易贅婿螟蛉賤兒,既得中原之地,而又強並我江東地界。貪心不足,小心死於非命也。今日特與袁氏雪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沉浮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漢末沉浮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六章 興兵南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