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2)

第一章 童年(2)

在克拉拉與舅父結婚剛滿4個月,就生下了頭一個兒子古斯塔夫,不幸在襁褓中夭折,1886年生下第二個孩子愛達,也沒有活成。阿道夫是阿洛伊斯第三次婚姻中的第三個孩子。以後,阿道夫的母親又接連生了兩個弟弟。阿洛伊斯一生結過三次婚,生養了七個孩子,但只養活了三男一女,其中阿道夫·希特拉是全家"最出類拔萃"的了。

希特拉同父異母的哥哥阿洛伊斯·馬茨爾斯伯格(後來正式改名為阿洛伊斯·希特拉),在一生中有好多年一直在吃官司。根據德國作家海登的記載,他在18歲時因偷竊而被判5個月徒刑,20歲時又因為同一罪名被判8個月的徒刑。他最後搬到德國住,結果又繼續出事。1924年,阿道夫因為在慕尼黑舉行政變而身陷囹圄,阿洛伊斯在漢堡因為重婚而被判6個月的徒刑。直到國家社會黨執政后,阿洛伊斯的境況才好了一些。他先在柏林郊區開了一家小啤酒店,在戰爭爆發前不久,就搬到首都繁華的西區維登堡廣場。從此顧客盈門,買賣興隆。

阿道夫的異母同父的姐姐安吉拉是個漂亮的姑娘,年輕時嫁給稅務官拉包爾,後來姐夫死了,希特拉把她接到德國來替他管家。她於1936年離開了他,又嫁給德累斯頓的一位建築教師,當時希特拉已是德國的總理兼獨裁元首,對姐姐的離去很不高興,據說連結婚禮物也沒有送。姐姐安吉拉是一家中唯一同阿道夫來往密切的人。不過還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安吉拉的女兒,也就是希特拉的外甥女吉莉·拉包爾,一個美麗的少婦,不久阿道夫就同她發生了愛情。正是:舅舅愛外甥女是門風,阿道夫·希特拉步父行。

希特拉就是誕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中,並在這個家庭中受到熏陶和影響。在他年滿六歲的時候,父親把他送到一家公立的學校念書。恰好這年正是希特拉的父親從海關退休的時候,那是1895年,剛好58歲。在此後四五年中,這個按捺不下心的靠養老金為生的人,在林嗣附近的許多村子裏搬來搬去。到他兒子12歲的時候,已搬了七個地方,換了五個學校。希特拉在蘭巴赫附近的本篤派修道院學習了2年,他參加了唱詩班,選了唱歌課。據他自己記載,他夢想將來做牧師。

11歲的時候,阿道夫被送到林嗣上中學。這需要他父親破費一點錢,也說明他父親有志讓兒子走自己的道路--做個公務員。但是,這卻是做兒子的最不想做的事。

希特拉後來回憶說,"當時我才11歲,不得不第一次違抗我父親的意願……我不想當公務員。"他對納粹黨的副領袖赫斯講述了他當時的思想:

我不要當公務員,不,不。我父親為了要使我熱愛這個職業,對我講了些他自己一生經歷中的故事,但是這一切努力的結果適得其反。我一想到坐在一間辦公室里,被剝奪了自由,不能再自由支配我的時間,不得不把我的一生花在填寫各種各樣表格上面,心中就感到作嘔。……有一天,我終於決定要做個畫家,做個藝術家。我的父親聽后吃了一驚,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

"什麼畫家?藝術家?"

他疑心我發瘋了,也很可能他以為聽錯了或者理解錯了我的話。但是一等到他弄清楚了以後,特別是他意識到我不是開玩笑以後,他極其堅決地反對這個打算。

"藝術家?不行!只要我還剩一口氣,我決不答應!"我父親決不改變他的"決不!"而我卻加強了我的"決心!"

這場鬥爭第一次表現了希特拉倔強的性格,這種性格日後終於使他克服了看來是無法克服的重重障礙和困難,而促使了他狂妄野心的發展;而且使反對他的人目瞪口呆的是,這種意志使得德國和歐洲蓋上了一個無法抹去的烙印。

希特拉後來說,這次衝突的一個結果是,他在學校里就不再好好念書了。"我想,我父親發現我在中學里成績不好以後,就會讓我實現我的夢想,不管他是否願意。"

34年以後寫的這段話,可能有一半是為他學習成績不好辯解。希特拉在小學里成績一貫良好。但在林嗣中學里卻壞得異乎尋常,終於在沒有得到應有證書的情況下,不得不轉學到距林嗣相當遠的希太爾州立中學,他在那裏呆了不久,沒有畢業就離開了。

希特拉在學習上的失敗,使他後來耿耿於懷,常常嘲笑教書"先生",嘲笑他們的學位、文憑和學究氣。甚至在他臨死前34年在最高統帥部里忙于軍事戰略、戰術和指揮大的戰役的時候,他也常常在晚上同他黨內的老夥伴閑談時挖苦他年輕時的教員如何愚蠢。這個瘋狂的天才,這時已是親自指揮部署在伏爾加河到英吉利海峽的幾百萬大軍的最高統帥了,他的這種聊天內容還有一部分保存在《希特拉秘密談話錄》裏:

想到擔任我的教師的那些人,我就覺得他們大多數是有點瘋癲。稱得上是好教師的人是例外。這種人居然有權阻擋一個青年的道路,使人覺得真是可悲。(1942年3月3日)

我們的教師都是專制魔王。他們一點也不同情年輕人;他們的唯一目的是要填塞我們的腦袋,把我們變成像他們那樣的博學人猿。如果有學生顯出一絲一毫獨創性,他們就要無情地折磨他,我所認識的一些模範學生,後來在社會上都失敗了。(1942年9月7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盜世奸雄:希特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盜世奸雄:希特拉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童年(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