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及其挫折(1)

中日文化交流及其挫折(1)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中日文化源遠流長。有文獻可考的兩國關係,至少已有21個世紀。在近代以前,在兩國交往中,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是其主要方面。近代以來,中日兩國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日本搞明治維新,西風東漸,「脫亞入歐」,全面學習西方,並走上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對日本文化發展有着重要影響的中國,卻遭到日本兇殘而野蠻的侵略。日本在對中**事侵略的同時,還大肆進行文化的侵略和破壞。綿延兩千餘年的中日文化交流遭到嚴重挫折,雖然這在整個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短暫的,但後果卻是慘痛的。總結和記取這段歷史,有着重要的意義。

一中華文明對日本發展的影響

據考古學家分析,日本列島原與東亞大陸山水相連,是大陸突出在太平洋上的一個半島。大約一萬兩千年前,由於地球的一次劇烈變動,日本和大陸完全分離。在漫長的原始時代,日本文化開始萌芽。

大約公元前二百年前後,大批的漢人和朝鮮人移居日本。這些人被稱為「渡來人」,「秦漢歸化人」或「新漢人」。成書於公元815年的日本《姓氏錄》記載,仁德天皇時,流徙在日本的秦人92部有18760人,賜首領姓秦酒公,分制置於適宜養蠶的地方。這是早期中國大陸向日本的移民。秦氏繁衍有很多子姓,如羽田、羽太、波多、幡多、八田,其發音全部相同,他們是中國人的血統,這大概是沒有疑問的。據《姓氏錄》作者調查,日本京都市右京區有一個地名為「太秦」。如今在名古屋到神戶的高速公路上,還有一地名稱為「秦庄」等,皆系當時大陸移民的聚居地。2000年12月,筆者在日本熊本淺草進行學術交流時,日本一位姓金的議員告訴我,他的先輩是中國人,是唐代從大陸到朝鮮、日本北海道,又轉道南九州的。

在中華文化寶庫中,既記載着華夏的光輝史跡,又蘊積了友好鄰邦豐富的歷史資料。世界上最早用文字把日本歷史記載下來的應該是中國。戰國時代成書的《山海經》裏,就有關於日本的記載。其後,在《史記·秦始皇本記》中又記載了徐福攜童男童女入海求仙、東渡日本的史事。至今日本九州還流傳徐福的許多歷史故事,供奉著祭祀的神廟,每50年大祭一次,1980年4月還舉行紀念徐福登陸2200周年的隆重祭奠。如今在熊本到長崎的高速公路旁,還建有祭祀徐福的神廟。

大陸人東渡給日本帶來了中國發達的文化。他們帶去了中國的水稻栽培、養蠶、制陶、冶鐵技術,也帶去了儒家思想、道教和佛教,加速了日本向文明社會的發展。

在公元五世紀以前,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漢字的傳入,極大地促進了日本文化的發展,並為後來的日本文字(假名)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中國古籍東傳日本,有文字記載的是在公元712年日本的第一部書面文獻《古事記》。該書記載了有《論語》10卷、《千字文》一卷送給日本天皇的史事。據考證,公元4世紀,中國的古籍已傳入日本。在公元604年,日本聖德太子制定的《十七條憲法》,不僅深受中國政治思想的影響,不少條文的遣詞造句直接來自中國的文獻典籍。中國文化以漢籍為載體,隨着中日間的人員交流而傳入日本。這種傳播的速度隨時間而越來越快。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漢字成為日本語言的記載符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日本侵華對文化的破壞:大劫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日本侵華對文化的破壞:大劫難
上一章下一章

中日文化交流及其挫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