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經驗(2)

基本經驗(2)

1938年4月徐州會戰,日軍殺害中國百姓。1938年2月27日至3月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由周恩來起草對國民黨的軍事建議書,建議蔣介石,抗戰戰略方針以運動戰為主,包括陣地戰,以游擊戰為輔。3月上旬,周恩來又和葉劍英在漢口會見奉命到徐州協助李宗仁指揮作戰的白崇禧,就第5戰區的對日作戰方針提出建議:在津浦線南段,由李品仙、廖磊2個集團軍在新四軍張雲逸部配合下,採取以運動戰為主、游擊戰為輔的聯合行動,運動於淮河流域,威脅日軍,使之不敢貿然北上支援由華北南下的日軍;同時,在徐州以北必須採取陣地戰與運動戰相結合的方針,守點打援,以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白崇禧基本上接受了這一建議。在此期間,周恩來還派張愛萍以八路軍代表身分,赴徐州會見李宗仁,建議他在濟南以南、徐州以北打一仗。此即台兒庄之戰。八路軍以實際行動對徐州會戰進行了配合。從戰爭全局看,八路軍在華北敵後廣泛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對日軍後方構成相當威脅,牽制其一部兵力,這無疑是對台兒庄戰役的戰略配合。陳誠關於「台兒庄之勝,在戰略上觀察,乃各戰場我軍努力之總和,不可視為一戰區之勝利」一語雖有些貶低李宗仁的味道,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個中實情。從津浦線和魯南戰場的具體情況看,八路軍還對台兒庄戰役進行了直接配合。李宗仁在趕赴徐州前線時,曾會晤了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要求派兵襲擊津浦線,配合對日作戰。彭德懷慨然應諾,隨後與朱德一起電令劉伯承、徐向前、鄧小平、聶榮臻等派出得力部隊,「向津浦線襲擾」,「配合津浦北段作戰」。3月13日,朱德通過葉劍英轉告蔣介石:已「派129師副師長徐向前率該師所屬一個旅東出津浦線,配合魯南主要戰線作戰。現該部已逾南宮,東進津浦線行動。」該部抵達南宮一帶后,一面發動群眾,建立起以南宮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一面頻頻襲擊津浦線北段日軍,截斷其交通,給日軍以牽制。台兒庄戰鬥打響后,八路軍其他部隊及**領導下的人民武裝也四處襲擊日軍,積極配合友軍作戰。如魯南人民武裝多次破擊臨棗鐵路、公路,八路軍冀魯邊部隊則破擊津浦線北段,攻克慶雲、樂陵縣城,有力地策應了友軍的作戰。另外,**蘇、魯、豫、皖特委也與李宗仁建立了良好的統戰關係,通過第5戰區總動員委員會,協助戰區發動群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宣傳隊,為前線運送糧草、搶救傷員,發揮了積極作用。從上述情況來看,徐州會戰不僅是正面戰場國民黨軍隊的勝利,更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勝利,是國共合作的一曲凱歌。當然,徐州會戰也有力地配合了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略展開。戰役期間,日軍將2個精銳師集中於津浦線北段,戰役之後,又調集約30萬兵力合圍徐州地區,使其在華北、華中地區的軍事實力明顯削弱,這就為八路軍、新四軍分別在華北、華中敵後實施戰略展開,並建立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華北、華中敵後游擊戰爭和抗日根據地在這一時期的迅速發展壯大,與此不無關係。正如**曾說過:「日軍將華北兵力集中於徐州,華北佔領地就出了大空隙,給予游擊戰爭以放手發展的機會。」但敵後戰場的開闢及游擊戰的發展,反過來又牽制大量日軍,對正面戰場起到了相互支援和相互配合的作用。「整個游擊戰爭,在敵人後方所起的削弱敵人、鉗制敵人、妨礙敵人運輸的作用和給予全國正規軍和全國人民精神上的鼓勵等等,都在戰略上配合了正規戰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決戰津浦線:徐州會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決戰津浦線:徐州會戰
上一章下一章

基本經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