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人物多故

第496章 人物多故

劉賢回到武昌與家人團聚,隨後主持了正旦朝會,發放了歲賜,這才安心在宮中與家人過了幾天舒心的日子,然後,劉備的使者李福就來了。

聽了李福的來意之後,劉賢的臉色瞬間就黑了下來,對李福道:「當年關羽親口與朕約定,其子女都留在朕麾下。這些年來朕也並未苛待他們,一應教育、任用、晉陞、封爵等等都與其餘諸將等同,甚至私下裏待之還更為親厚。如今關羽卻要招回他們,是想要出爾反爾,食言而肥嗎?」

李福笑道:「陛下言重了,關君侯名重天下三十餘年,何曾有過不守信諾之事?只不過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關索與鮑家千金早有婚約,若是還不成婚,豈不耽誤了人家姑娘?」

劉賢聞言,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可將鮑家姑娘送到武昌來完婚。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關索既為朕麾下之將,鮑家姑娘理當嫁過來才是。」

李福搖頭道:「此言差也!豈有父母高堂尚在,子女去在外成婚的道理?如此,豈非大不孝?」

劉賢聞言笑了笑,道:「此事內情如何,世人皆知,不必再辯。不過既然關羽想要出爾反爾,朕也不為己甚。朕這就派人去叫關興、關索、關鳳等人到武昌來,當面詢問眾人意見。只要他們願意西去,朕便放他們離去,又有何不可?」

當下劉賢寫了詔命,招關興、關索、關鳳等人到來。關鳳就在江陵,順流而來極為快速,參拜劉賢之後,聞聽關羽要自己西去與張飛之子張苞成親,關鳳頓時傻眼了半晌,隨後狠狠地瞪了李福一眼,復又轉頭看向劉賢,質問道:「陛下是不要末將了,欲要遣我離去么?」

劉賢笑道:「這是什麼話?你乃朕麾下唯二的兩員女將之一,只要你不棄朕而去,朕絕不會放棄你!只不過關羽有親筆書信在此,他畢竟是你父親,這忠孝之間,難以選擇。何去何從,朕不能替你們拿主意。朕固然萬分希望你們能夠留下來,但你們若選擇西去,朕雖會難過,卻也不會過多責怪你們。」

關鳳聞言,美目閃了一閃,面上閃過一絲思念之色,隨後拱手拜道:「爹親有招,原該西去。只是我既然受命為將,卻不能因私廢公。況且依照陛下新頒佈的漢律,婚姻之事,雖然仍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也需當事雙方相看,各自滿意,方能成親,否則父母也不能強行婚配。如今父親叫我西去,若只為承歡膝下,以盡孝道,那還罷了。可是卻明言去則成婚,事先並未問過我的意見,這有違律法,我可置之不理。陛下,末將雖然思念父母,卻不願西去,還請明鑒。」

劉賢點了點頭,笑道:「果然不愧是朕看重的女將軍!好,待到明年春暖,我軍繼續北伐之際,朕特許你可領兵隨軍征戰,建功立業。期待着你儘早累積功勛,封侯拜將,史書立傳的那一天。」

關鳳聞言大喜,當即拜謝。

旁邊李福大急,喝道:「關小娘何出此言?女子三從四德乃古之明訓,從軍征戰,與男子同處一營,本已不該。不過當今天下戰事頻仍,尚可原宥。然而爹親有招,身為子女豈能不往?此乃大不孝之罪,該當受天地厭棄,世人唾罵。」

說着,李福復又轉頭看向劉賢,抗聲道:「陛下身為一國之君,卻教唆別人行此大不孝之事,實非仁君之所為也,真是叫人大為失望!」

劉賢變色道:「自古忠孝難兩全,親親之孝乃是小孝,忠君愛國才是大孝。關鳳乃我麾下之將,她要留此,是為盡忠,此乃大孝,有何不可?自古便是重孝在身,但只要國家需要,便也可奪情起複。更何況如今乃是關羽逼婚於女在先?關鳳便是不西去,又於孝道何礙?李福,我敬你是一國使者,因此以禮相待。但你也不要搖唇鼓舌,企圖以言語壓人,壞人清譽。否則休怪我治你的罪!」

李福見劉賢勃然大怒,當即不再言語,自思:關鳳終究乃是女子,女生外向,便是不回也沒什麼,帶回關索,使日後我軍與劉賢翻臉之時無後顧之憂,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下李福不再爭辯,暫且告辭離去。

此後數日,關興、關索等人尚未到來,聞風而動的爨谷、霍戈、傅儉、李球、孟干、黃崇、李遺、費禕、董允、孟通、龐宏等與關鳳同校讀書,一同長大出仕的年輕一輩俊才紛紛上書劉賢,表達了對關鳳的愛慕之意。

眾人表示,與其將關鳳嫁去敵國,不如就在本國擇婿。

劉賢見狀笑了笑,隨後放出風去,叫眾人自行追求關鳳,誰能抱得美人歸,劉賢私下裏重重有賞。

眾人頓時都興奮起來,就在武昌的費禕、董允、龐宏、李遺、黃崇等人開始各展手段向關鳳獻殷勤,而領兵在外的霍戈、傅儉等人也紛紛鴻雁傳書,贈送禮物,向關鳳表達愛慕之意。

這且不表。卻說數日之後,劉賢正處理政務,忽見天色一暗,當下出殿查看,卻見天上太陽黑了一半,原來是日食。這些年來天災人禍不斷,日食的現象屢有發生,百姓早就已經習慣了。劉賢對此也不以為意,當下轉回殿中,繼續淡定地處理政務。

然而當日下午,便有幾名官吏上書,言天象示警,罪在三公,當依舊例罷免三公,以消天怒。

劉賢看了表文,頓時大怒。如今社稷草創,九卿之位雖已經定下,但三公卻僅有龐統,以及比肩三公的驃騎將軍黃忠二人而已。這兩位都可謂是國之柱石,居然因區區日食而遭彈劾,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當下劉賢翻看了上書眾人的名字,多是些小官,不過有幾人是出身零陵的官吏,劉賢頓時暗暗留心。隨後明發詔書,斥責了一眾上書彈劾三公的官吏一頓,明確表示天象乃是自然規律,此後天有異像,不得再彈劾三公。

無獨有偶,退守洛陽的曹丕也剛剛下發了與劉賢同樣的詔書,要求今後再有日食等天象,不得彈劾三公。將如雪片一般的彈劾表文盡數封存之後,曹丕復又拿起了兩份表文,面色陰晴不定了起來。

這兩份表文乃是鄢陵侯曹彰以及原南陽太守楊俊所上,曹彰的表文是自請領兵出戰,而楊俊的表文則是請曹丕啟用曹植、曹彰等骨肉賢才。

曹丕看着這兩份表文,心下極為忿怒。怎麼着,這是看朕這個天子做的不好,故而你們想要跳出來顯顯能耐,好取朕而代之么?!

當下曹丕思慮了許久,下發詔書,命所有兄弟齊來洛陽朝覲,隨後又命人羅織罪名,以楊俊擔任南陽太守時稅賦不豐,商旅不興為由,將之下獄論罪。朝中官吏聞知,多往救援。尤其是出身寒微,年幼時曾賣身為僕役,后因偷讀詩書被主家毒打,而巧被楊俊撞見救下,並出錢替其贖身的河內人王象,拚死向曹丕進諫,抓着曹丕的衣帶叩頭流血滿面,希望能救下楊俊一命。然而曹丕心志堅定,誓要殺楊俊以儆效尤,並不理會王象等人的求情。

楊俊知罪不可免,當下於獄中自殺。而王象見自己救不了恩人,頓時自責慚愧不已,自此心情鬱郁,不數月也亡故了。王象頗有文才,被譽為建安七子之後成就最高者,時稱儒宗。他的亡故使許多士人對曹丕的觀感進一步降低。

當此大軍壓境,曹魏政權風雨飄搖之際,一些士人開始暗地裏另尋出路了。此是后話。

卻說劉賢在武昌,終於等得關興、關索二人到來。關興、關索看到了李福轉交的關羽手書相招,心下猶豫,連續數日,仍由李福或是劉賢麾下眾官吏相勸都難以下定決心。

劉賢見狀,長嘆了一聲。此事實在難辦,既不能阻止別人盡孝,又擔心關興、關索回到西蜀之後反為劉備所用。當下劉賢招二人來見,問道:「你們若回西蜀,倘若劉備或是關君侯要你們背叛於朕,領兵相侵,該當如何?」

關興、關索跪拜道:「陛下與臣等君臣名分已定,臣等豈敢背反?只是父親年事已高,子女卻都不在身邊,思之令人心傷。此去西蜀,我等只在父親膝下盡孝,絕不轉投蜀漢,背反陛下。」

劉賢點了點頭,道:「關羽以忠義而名重天下,朕相信你們身為人子,也是千金一諾之人。既如此,朕放你們西去。你們去后,若能回來則儘快回。若是身不由己,無法速歸,那就暫時蟄伏。我軍數年之內必將一統天下,到時候我們君臣自有相見之日。」

關興、關索聞言,一來被劉賢寬宏大量的胸懷所感,二來也的確認定劉賢實力強橫,統一天下乃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因此心下更加堅定了忠心,紛紛下拜,表示誓死絕不背叛。

劉賢點了點頭,即下詔放二人回西川。

至於二人留下的軍隊,則暫時編為一營,命關鳳代管。

送走了關興、關索,劉賢心下正有些若有所失,就聽親衛來報,說黃承彥病重,恐命不久也。

劉賢聞訊心下一驚,遲疑了一下,隨後還是轉而往黃承彥的住處而去。果見黃承彥躺在床上,氣色極為不好。見了劉賢,黃承彥急忙掙紮起身,對劉賢拜道:「陛下,老朽豈敢勞煩陛下探視!」

劉賢道:「老先生這些年來擔任官學山長,主持教育,為朕,也為這天下培養了許多賢才,朕該當來看看你。」

黃承彥聞言嘆了口氣,隨後道:「陛下,老朽命不久也了,此生唯一的願望便是再見一見我那女兒和女婿。嶺南濕熱,非久居之地。不知陛下可否開恩,讓他們回來見老朽最後一面?老朽只有這一點奢求,還望陛下答應!」

劉賢沉默了片刻,心下略微閃過一絲愧疚,當下點頭道:「好!如今天下形勢已略定,便是召回諸葛亮夫婦料也無關大局。朕這就傳令,叫將諸葛亮夫婦儘快送到武昌來與你團聚。」

當下劉賢寫了手令,命信使加急送往朱崖,請諸葛亮、黃月英來武昌。

信使逆水騎馬,順水乘舟,日行五百里以上,不數日便到達朱崖,隨後帶回諸葛亮夫婦。十餘日後,心急火燎的諸葛亮夫婦終於趕到了武昌。黃承彥見了女兒女婿,心情大好,又撐了數日,這才去世。

劉賢等諸葛亮辦完了喪事,這才請其來見,上下打量了一陣,見已經四十齣頭的諸葛亮雖然面色陰鬱,但精神卻還不錯,身姿也依舊挺拔,當下嘆道:「諸葛先生,當年赤壁之時,朕一時意動,將你軟禁,轉眼也有十三年之久了。先生這一向可好?」

諸葛亮道:「如今你已經貴為一國天子,麾下雄兵數十萬,北伐聲勢浩大,有席捲天下之勢。又何必假惺惺地問我好不好?被禁之人,宛如籠中之鳥,不得展翅,又何談一個好字?」

劉賢道:「先生此言,叫我汗顏。不過若是重來一次,你仍不歸附於朕的話,朕仍舊會將你軟禁的。罷了,閑話休提。如今你已經來了武昌,不知日後可有何打算?」

諸葛亮道:「陛下之意,莫非仍舊想要招攬我么?請恕我不能從命。」

劉賢搖頭道:「朕知道先生性情高潔,不能舍劉備而投朕。不過先生卻是誤會朕了。先生固然不能投朕,但也可如黃承彥老先生一般教書育人啊。不為朕之臣,莫非也不為朕之民么?先生自是漢人,莫非認為朕不能繼承大漢正統,不承認朕是漢皇?若是先生認了劉備為主,缺就見不得別人勝過劉備,那可就是胸懷狹窄了。劉備乃漢室宗親,朕也是漢室宗親,推其形勢,便如當年光武皇帝與更始帝一般,無論誰最終安定天下,都是大漢。不知諸葛先生以為如何?」

諸葛亮聞言,沉默片刻,隨後道:「不錯!天下飄搖動蕩,誰能安定天下,誰就是聖君。不過我仍舊認為,我主才是天命所歸。」

劉賢點頭嘆道:「朕不與你爭辯,也不奢求你能投我。不過劉備如今雖得了關隴,但境內民生凋敝,錢糧不豐,難以支撐大戰。先生認為他是天命所歸,恐怕最終將會令你失望。罷了,黃承彥做了這許久的學院山長,身上有不更之爵。可傳與其女黃月英,有授田一百三十畝。先生年輕時曾躬耕於南陽,這些年又在朱崖耕讀度日,想來耕種的技能尚在。既然如此,先生便繼續耕讀度日,寄情山水去吧。不過黃月英有不更之爵,先生卻沒有。我會叫地方官吏,讓他們給你安排些輕快點的更役的。」

諸葛亮聞言,面色微變,隨後也不再說什麼,只拱了拱手,隨後離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赤壁之崛起荊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赤壁之崛起荊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496章 人物多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