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王祥見劉賢

第413章 王祥見劉賢

身後掠陣的刑道榮見郝昭已經破陣,當下率領兵馬殺了過來。河對岸的孫康眼見郝昭僅只一個衝鋒便即將攻入王基軍陣之中,一舉奠定了勝勢,也自吃了一驚,當下急忙領兵從下游過河前來夾擊王基。

王基拚命約束大軍,然而雙方兵馬戰力相差太大,任憑王基使盡回身解數卻也是回天乏力,激戰大半個時辰,王基之軍便即崩潰。王基無奈,只得領兵拚死殺出條路,指望着逃回諸縣城去。

孫禮在城中看見王基戰敗,權衡了一下,卻發覺自己如今兵、糧都要依靠王基,不能不出城去救。當下孫禮沉默片刻,及領兵出城救應王基。

鍾離緒、衛溫見孫禮出城,當下揮軍攔截,雙方便在城下混戰一場,及至孫禮好不容易與王基合兵一處之後,卻發現回城之路上,自家兵馬已經與漢軍完全糾纏在了一起,根本擺脫不了。大軍若要回城,則漢軍勢必也將跟着殺進城去。

當下王基與孫禮商議,認為諸縣已經沒有守衛的必要了,於是二人當機立斷,領兵往北突圍,欲要逃往東武城。

郝昭、刑道榮揮軍掩殺,王基大敗,強征而來的民壯幾乎全部逃散,僅只抽調的青州世家大族的私兵還能勉強跟着王基逃跑,但也是死傷慘重,粗略算來,僅還剩下四五千人而已。

王基、孫禮逃到東武城下,喝令城上守軍開門,就見城門突然洞開,一支兵馬從城中殺出,為首大將卻是孫康。原來孫康領兵登船,沿着密水而下,竟比王基早到東武城,一舉奪了城池。

王基、孫禮將城中殺出孫康之兵,一時猝不及防,被孫康殺的大敗,眼見身後刑道榮復又引兵殺來,王基無奈,只得與孫禮一道領兵撤退,轉道退往高密。

正行之間,就見密水之上數千漢軍復又乘坐木排順流而下,直往高密衝去,很快就將王基、孫禮的大軍拋在了後面。王基頓時面色難看地道:「敵軍運用水軍之能實在是超出我們太多。不過是區區百餘艘木排就將我們逼到如此境地,如今看來,我們是無法搶在敵軍之前趕到高密了。」

孫禮沉默片刻,回頭看了看僅剩的三千餘殘敗兵馬,隨後對王基道:「我們如今兵微糧少,若得不到休整,並及時補充糧草兵員的話,是決計無法擋住敵軍的。唯今之計,只有尋一座錢糧足備的堅固大城堅守,方能繼續與敵軍周旋。」

王基聞言想了想,道:「密水以東,只有即墨和黃縣稍大,可以屯兵。而密水以西,則有營陵、劇縣、臨淄、平原等地,均可屯兵。」

孫禮道:「若退往密水以東,我軍便是孤軍,遲早將被敵軍攻滅。不如渡過密水,去守營陵。只要守住此處,朝廷不久之後必定調河北之兵來援,到時候青州便算保住了。」

王基道:「只是在敵軍追擊之下,我軍如何能安然渡過密水?況且退往西岸,這就是拱手將密水以東的土地送與敵軍了。萬一天子怪罪下來,我如何當得起?」

孫禮道:「兩害相權取其輕,我軍僅只三千殘敗之軍,便是留守密水以東又有何用?退守營陵,保住河北之軍增援青州的要道才是重中之重啊!」

王基猶豫了片刻,當下嘆了口氣,於是寫了一封書信,命人立即送往東萊家中,叫族人以及其餘幾家相熟的士族設法躲避可能會到來的兵災。隨後王基、孫禮繞開大道,避開身後的追擊之軍,趁夜偷渡密水,往西趕往了營陵,自加急催調兵馬錢糧準備堅守。

而郝昭、刑道榮則揮軍順水而下,一路打到了下密,分兵趕到了密水的出海口處,這才停止。二人將主力大軍駐紮在淳于,一邊調運糧草輜重,一邊派人打聽趙累的海軍到了何處。

此時,被信使押送著千里迢迢來到南陽的王祥也終於見了劉賢。見面之後,劉賢當即上下打量了這個入選二十四孝中的人物,見其雖然形容消瘦,但卻也確實頗有氣度,當下撇了撇嘴,道:「聽說你硬要見我,不知所為何事啊?」

王祥拱手道:「小民王祥,拜見漢昌王殿下。」

劉賢聞言,玩味地笑了笑:「小民?卻不知你是漢家的小民,還是魏家的小民?」

王祥道:「既是漢家的,也是魏家的。」

劉賢笑道:「王先生此言倒是讓我大開眼界!漢是漢,魏是魏,所謂忠臣不事二主,豈能同屬兩家?」

王祥道:「漢德衰微,魏承天運,受漢禪讓而有天下,此乃一脈相承,並無不妥。是以天下百姓既是漢人,也是魏人。」

劉賢道:「逼君奪位的篡逆之賊,也能說是一脈相承?王先生這話未免太過強詞奪理了。」

王祥道:「有漢朝末帝明發天下的禪讓詔書在,如何不是一脈相承,如何不是正統?先有禪讓詔書,後有魏王登基。廢帝捐棄天下,我等奉詔而為侍奉於魏,有何不可?」

劉賢聞言,沉默片刻,道:「你說的也對,便連天子自己都不能慷慨殉國赴難,的確不能要求臣民以死盡忠。罷了,中原百姓的漢魏身份之論可就此停息。我想你也不是專門跑來對我說這個的。究竟有何要事,便請你直說吧。」

王祥看了看劉賢,再次拱手道:「漢昌王如今坐擁荊州、揚州、交州、南中,若是此戰獲勝的話,至少還將擁有徐州和青州,地方萬里,帶甲數十萬,兵精糧足,必有掃除曹魏,恢復漢統之雄心壯志。」

劉賢笑着點頭道:「北伐中原,匡扶漢室,乃我之願也!此天下人盡皆知之事,我也從不諱言,並非是什麼秘密。」

王祥又道:「若我沒有記錯,當年漢昌王進位為王之時,乃是宣稱受了漢天子密詔冊封,不知確否?」

劉賢點頭道:「不錯!」

王祥笑道:「這麼說漢昌王是漢室藩王,一心忠於天子的嘍?」

劉賢道:「王先生此言差也!我確實是漢室藩王,不過忠的是漢家天下,而並非忠於天子一人。」

王祥愕然道:「天子即代表天下。」

劉賢搖頭道:「在我心裏,天子雖是國家元首,但卻與國家是不同的。用你的話說,天子代表天下,但他本身卻並非天下。若是天子捐棄萬民,損害了國家利益,那他自然也是罪人。所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這個道理。」

王祥大概是沒有想到劉賢身為一方之主,居然也會認同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一時有些愣住了。原本是想用大義名分,以天子禪讓,身為漢室藩王的劉賢自然也就同時變成魏朝之臣,否則便是不忠為名,將劉賢套進去,不想劉賢竟然直接承認自己不忠於天子,只忠於漢家天下。

這一下頓時將王祥設計好的言語給打亂了。不過王祥畢竟飽讀詩書,深有辯才,腦子轉的極快,當下道:「漢昌王果然是仁德愛民之人!不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若無道,為了社稷安穩,便可更換君主。而若國家衰微,為了天下安穩,眾生福祉,自然也可以改立社稷,重立新朝。商滅夏,周代商,漢代秦,莫不如是。如今魏代漢,自然也是天命所歸!」

旁邊龐統聞言,笑着開口道:「此言差也!夏、商、秦皆以殘暴滅國,其荼毒天下,百姓苦之,故而滅亡。然而如今被逼禪讓的漢天子登基三十餘年,權柄皆操於權臣之手,本身並無過失。豈能與亡國之君相提並論?」

王祥淡淡地道:「登基三十餘年尚不能剪除權臣,安定天下,如此暗弱,如何不是亡國之君?史上權柄操於權臣之手者多有,如秦始皇之於呂不韋,漢宣帝之於霍光,漢桓帝之於梁冀,然而他們都能最終除掉權臣,收回權力,使野心之輩收到懲處。呵呵,身居九五之尊之位,無能便是其最大的過錯。如此帝王,便是魏王真的將權柄拱手相讓,他又豈能真正治理好天下?而魏王父子撫臨天下近三十年,天下百姓,無論士農工商盡皆受其庇護之恩,代漢而立自然是水到渠成,實乃天命所歸啊!此正是漢昌王所說的,漢朝不能庇護百姓,那麼為了天下安定計,便該由魏王重立社稷,以安定天下。」

劉賢看着侃侃而談的王祥,仍不住拍了拍手掌,笑道:「王先生果然是好口才。不過你說被逼禪讓的漢天子暗弱,這我無話可說。可要說曹丕乃是什麼天命所歸,那可就恕我不敢苟同了。如今劉備已在西川稱帝,西川之民也說劉備乃是天命所歸。而我治下臣民近日也多有上書,說我乃是天命所歸,勸我登基稱帝。照此說來,三家都有天命,這所謂天命也實在太過廉價。況且曹丕繼位不足兩月,我軍便已攻入青徐,劉備之軍也已攻入關隴,曹軍接連戰敗,偽朝基業搖搖欲墜。如此看來,曹魏也不能安定天下。為天下萬民福祉計,是否應該叫他立即禪位,叫別人來重立社稷呢?」

王祥聞言,正色道:「漢昌王之意,是說自己比魏帝更能安定天下,更該稱帝么?」

劉賢笑道:「你這麼想我也不反對。」

王祥點頭道:「若漢昌王真能安定天下,使中原百姓盡享福澤,則中原百姓自然也樂意讓漢昌王做天子。只不過要想做到這一點,漢昌王不應該憑藉刀兵,而應該憑藉仁德。」

劉賢聞言,詫異地與龐統對視一眼,隨後對王祥道:「哦,願聽高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赤壁之崛起荊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赤壁之崛起荊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413章 王祥見劉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