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科技文教

第187章 科技文教

看着習竺精神振奮地帶着小高爐的建設圖紙南下長沙去了,劉賢心中放下了這件事的同時,復又開始盤算起下一件事情來。

於是劉賢復又找來向朗,問其道:「在我們荊州,可能尋找到磁石?」

向朗笑道:「磁石並不難尋,主公要此物何用?」

劉賢想了想,道:「巨達先生可見過羅盤?就是可以用來測方位的圓盤狀的東西。」

向朗點頭道:「自然是見過的。不但見過,我還會用呢!當年龐德公在鹿門山講學,我也曾前往聽講。龐德公、水鏡先生、黃承彥先生等人,都是學究天人之輩,經史子集無所不包,三教九流無所不會,天文地理無所不通。當年水鏡先生就曾親自教過我們用羅盤上的八卦、天干、地支等,測定星宿軌跡,南北各州方位等等,的確十分神奇。於此道之上,龐統與諸葛亮二人學的最為精深。」

劉賢道:「哦,那麼巨達先生可會製作羅盤?」

向朗笑道:「我雖不會製作,但龐士元深得真傳,必懂製作之法!怎麼?主公這是想要看陰陽風水?」

劉賢失笑道:「我倒是不太信神神鬼鬼這一套!只是羅盤善能指示南北、測定方位,於行軍作戰,甚至航海遠行等都有重大幫助。若是軍中有幾個能使用羅盤之人,我大軍就算翻山越嶺,或是千里奔襲,也都不怕會迷路。這豈不是一件軍中利器?」

向朗聞言,點頭道:「主公所言甚是!這麼說,主公是想將羅盤使用之法推廣至軍中?」

劉賢道:「不錯!巨達先生既然會使用羅盤,能否教教我?」

向朗笑道:「有何不可?」當下向朗取出紙筆,畫了羅盤草圖,便對着圖紙向劉賢講解了起來。

劉賢聽后恍然大悟,這羅盤指示方向靠的是指南針,當指針與盤上的南北標線對齊之後,再用日晷等工具量出與天上北極星的夾角角度,進而計算出自己所在的方位。

這是一種利用天文地理知識測量經緯度的方法,這個時代的人雖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也並不知道什麼西經東經,南緯北緯,但卻在無意之間,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起了這些知識。

可惜後來逐漸不受重視,走上了風水玄術的道路。

當下劉賢瞬間學會了羅盤的使用方法,讓向朗也驚訝不已,直呼劉賢睿智。

劉賢聞言笑了笑,道:「下一次軍中輪訓,便將這羅盤使用之法加入培訓內容,軍中司馬以上將官必須學會。還請巨達先生做這個教官,多多費心。」

向朗拱手領命,劉賢這才轉而道:「荊州之地,可有上等的玉器匠人?」

向朗道:「主公是要雕琢玉器?卻不知是要做什麼物件,若是尋常玉器,我家倒有幾個匠人,可供主公驅策!」

劉賢道:「我是想磨製幾塊水晶,要將純凈透明的水晶磨成光滑透明的鏡片,不知你家的工匠能否做到?」

向朗笑道:「此乃玉器匠人的基本功,想來並無問題。」

劉賢道:「既如此,你可將匠人找來,我當面告訴他要磨製成什麼東西。」

向朗聞言,當即回家找來了三四個玉匠,劉賢命人從府庫之中取出幾塊水晶,交給工匠道:「給我磨成圓形薄片,其中一種鏡片邊緣薄,中間逐漸增厚,另一種鏡片邊緣厚,中間逐漸磨薄。但兩種鏡片都要光滑透明。你們可能做到?」

工匠問明了鏡片的大小厚薄之後,都表示能夠做到,不過也同時表示水晶易碎,想要打磨必定耗時費力,估摸著至少也要一個月才能完成一對兒鏡片。

劉賢雖然覺得時間太長,卻也無可奈何,當下鼓勵了工匠幾句,叫他們用心製作,製成之後,必有重賞。工匠們這才歡喜地去了。

完成了這件事,劉賢復又找來幾個擅長木雕的工匠,問道:「什麼木材製成版面最為平整,而且經久不壞?」

木匠都道:「棗木、紅樺木、杜梨木最好。」

劉賢聞言,當即道:「你們可能在木版上刻字?」

木匠都道:「我等都刻過圖案文字,卻不知將軍要刻些什麼?」

劉賢笑道:「刻經史子集,農醫工商,天文地理,兵書戰策等等,凡是現存書籍,都可雕刻。」

眾木雕工匠聞言都驚愕不已,紛紛道:「如此多的字數,必要耗時費力。就算雕刻出來,又有什麼用呢?」

劉賢笑道:「想必你們都知道我在靈渠附近設立的工坊造出了大量潔白光滑,便於書寫的白紙,以此行銷天下,獲利頗豐。以前竹簡笨重,抄書不便。如今有了大量的紙張,抄書已漸漸在有財力的士子之中風靡了起來。我想天下萬千士子,所需的書籍數量必定極大。與其費時費力地抄書,不如將書雕刻成大小相同的木板,就像印章一樣,直接印刷在紙上,然後裝訂成冊。雕版刻成之後,一次可印數千上萬套書,豈不方便快捷至極?」

眾木雕匠人聞言,都瞪大了眼睛,紛紛道:「將軍所言,雖然聞所未聞,但仔細想來,卻又極具可行性。此事不難做到,只是雕版需費些時間,將軍想要看到成品,還需等上一段時間。」

劉賢笑道:「這是自然!我將在江陵成立一個印書局,你們就是局裏的第一批工人。你們先去準備木版,待我尋幾個寫字工整的書吏抄寫一部儒家經典,然後再開始正式雕刻印刷。」

眾工匠聞言,紛紛下去準備去了。

劉賢忙完了諸事,隨後領着幾名親衛到城中閑逛了一圈,來到一處院落時,忽聽院中傳來一陣讀書聲。劉賢抬頭看了看院門,只見上面大書著「荊州官學」幾個大字,頓時信步走了進去。

卻見三進院落之中,一共十五六間房間,除去宿舍和食堂之外,充作教室的僅有七八間。每間教室之內,只有十幾二十個學生。劉賢在其中還看到了留守南中諸將的子侄,如年幼的費禕、董允、李遺、李球、爨谷、孟干、孟通等人,以及其他一些荊州、交州高官重將的子侄輩。

劉賢在窗外偷看了一陣,見上課的夫子講解的是詩經中的內容,不由點了點頭。及至回到了住處,劉賢仍有些若有所思,就聽前來稟報事情的賴恭道:「將軍這是在想什麼?」

劉賢這才回過神來,對賴恭道:「我今天去了官學,見官學中的學生人數不過百餘人,且大多是文武眾將的子弟。我就在想,我荊州、交州、南中各郡縣雖都陸續建立了官學,卻不知入學的學生究竟能有多少?其中世家子弟與寒門子弟的比率又是多少?官學中教授的科目又都是些什麼?」

賴恭笑道:「這有何難?將軍只需下一道公文,命各郡縣統計官學人數、家世、科目,用不了多久,自然就一清二楚了。」

劉賢點了點頭,當即寫了公文,請各郡縣統計官學情況。

過不數日,荊州幾個郡縣的官學情況就統計出來了,至於交州、南中,則因為路途遙遠,情況尚在統計之中。

劉賢看了看荊州的官學情況,如今荊州治下八郡,江夏因地處戰區,西陵、宜都又都是新郡,故而三郡官學殘破,只有幾個縣學在維持,在學的學子加起來也不過三四十個。倒是荊南四郡安定了多年,尤其是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官學十分興旺。每個縣學之中都有十幾二十個學子,郡學之中多的上百,少得也有七八十人。

合計荊州在官學就讀的學子共有千餘人。年齡從六七歲到二十一二歲的都有。

人數聽起來是不少,但要知道這可是荊州整整一個州的學子人數,以三百萬的人口基數來說,這千餘讀書人實在是太少了。就算再加上士族豪門的家學、族學以及大儒名士們開辦的私學,恐怕專職讀書的士子也多不到哪兒去。

而且從統計的家世來看,這些學子都是非富即貴,就算有幾個家貧的,也受了同鄉或者同族富紳的資助。

知識壟斷在富貴之家,這是導致歷史上魏晉世家門閥崛起的根本原因。所謂學而優則仕,知識的壟斷必然導致仕途的壟斷,仕途的壟斷又會導致權利的壟斷,權利的壟斷則會加速財富的積累,最終造成財富、人力和名望的壟斷。有錢、有人、有權、有名,一個個傲視王侯,便連帝王都只能忌憚拉攏的門閥巨無霸便形成了。

如今劉賢乃是一方諸侯,自然不想看到自己治下出現門閥這種怪物,眼見如今有了這種苗頭,當下便開始思索解決之道。

印刷術是一個大殺器,但以現有的條件,書籍仍舊很貴,入學必備的束脩也價值不菲,就算劉賢大力印書,真正能請得起老師開蒙讀書的人依然是少數。

唯一一勞永逸,釜底抽薪的辦法,是實行全民義務教育。

然而劉賢屈指算了一算,荊州三百萬百姓,六至十五歲的適齡兒童至少也有四五十萬,每年讀書所用的筆墨紙張等等費用就算只計成本至少也要三百錢,算下來就需要一億二千萬至一億五千萬錢。四五十萬學生,至少也得配上一萬名老師吧!以一名老師每月五百錢的薪俸計算,一年光是老師的薪俸就要六千萬錢。

換言之,若是要實行義務教育,劉賢每年至少也要支付兩億錢出去,這還僅只是荊州一地,而且還沒有計算建立學校,印刷教材的成本。

以劉賢現在的財力,實在是承受不起啊!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赤壁之崛起荊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赤壁之崛起荊南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7章 科技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