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斌《德齡公主》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

徐小斌《德齡公主》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

第1頁:徐小斌《德齡公主》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

第2頁:徐小斌《德齡公主》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2)

第3頁:徐小斌《德齡公主》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3)

第4頁:徐小斌《德齡公主》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4)

金秋時節,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舉辦的《徐小斌創作研討會》在京舉行,林斤瀾、陳建功、高洪波、雷達、**、李青、何西來、陳峻濤、季紅真、王必勝、賀紹俊、朱暉、陳曉明、張頤武、李敬澤、白燁、陳福民、李潔非、牛玉秋、馮敏、解璽璋、秦嵐等老中青三代評論家雲集,對徐小斌的新書《德齡公主》及二十多年來的創作進行了認真的研討,會議一致認為:徐小斌是當代的一位重要作家,她的創作特立獨行於一切文學潮流之外,二十五年來,她堅守她的文學品格與藝術操守,為當代文學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會議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潘凱雄主持。

以下為研討會發言摘要:

潘凱雄:徐小斌的創作對於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她已經寫了二十多年,出了五卷本文集和幾十本書,也獲了不少獎,陌生的是她始終處於文壇的邊緣,遊離於主流話語之外,是一位很難定位的作家,最近她在我們出版社出了《德齡公主》,《羽蛇》是再版。我們認為有必要對她的作品進行一次研討。

高洪波:我覺得小斌的小說和她的剪紙一樣,她是一個很奇特的作家。要解析或者掌握徐小斌的話,我承認對於我來講有難度,對我的智力和學術水準都是一個挑戰。讀了《德齡公主》,我沒想到小斌居然從晚清的這麼一個歷史人物裏面挖掘出這麼一本書,這是第一感覺,她真是下了工夫。第二,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東西,我覺得這點非常不容易,她真是把光緒、慈禧,包括四格格,袁大奶奶等人物寫得很深刻,非常到位,甚至驚心動魄。她寫了深宮裏的一些生活,關鍵的地方寫的非常好,更難得的是寫出德齡的異國之戀,這是罕見的一點,這是史實,但是小斌做了重新的解釋、重新的挖掘,投入了很多,包括用典,我覺得小斌在治史方面真的下了很多工夫。在忠於歷史的前提下還作了接近我們這個時代的新的解析,入情入理。她肯定受到《紅樓夢》的影響,把大觀園的感覺移到紫禁城內,看着非常舒服,我覺得讓一個作品讓人讀得非常舒服,很不容易。也寫出了悲劇和無奈。尤其是光緒這個人物寫得非常生動和非常深刻,給予了一種徐小斌式的人性化的解釋和闡述,而且這種闡述是全新的,我相信我們這個年齡的讀者和更年輕的讀者會對這個感興趣,這本書我預測如果拍成電視劇也應該是很好看的,不同於《走向共和》,可能會非常有意思,因為這段歷史不具有普及性。

陳建功:過去對於慈禧我有些自己的認識,但是我看了徐小斌的《德齡公主》之後,我覺得我們又認識到了一個新的另外的層次,也就是作為女人的慈禧。我覺得徐小斌在人物的心理方面為我們開創了一個新的層次,這點我覺得是徐小斌對於歷史小說的一個突破和貢獻。徐小斌發揮了她以前對於人物心理描寫的特長,這是她的一個成功之處。

再說《羽蛇》,《羽蛇》之前我看了四個女作家的長篇小說,我覺得看得很累了,她們對心理的挖掘老停留在純心理的挖掘上,徐小斌的《羽蛇》是把人物心理的拓展放在五代的女性,又放在一百年的中國歷史的變遷當中,她這個對心理的挖掘和理解不是簡單的理解,她是把心理和社會、心理和現實、心理和家族史都聯繫得非常密切。所以我覺得她對心理的挖掘應該說是有廣度和深度的,她的這點我覺得應該說是《羽蛇》很大的貢獻。

林斤瀾:小斌的小說我很早就注意,我對她的作品的看法已經寫在我的序言當中了,我把它總結成這麼兩句話,一句叫「無所事事」,一句叫「想入非非」。這句話擱在以前都是貶義詞,但是我今天說這個話的意思就是要讚頌她。我們五十年代以前的小說作品都是解釋政策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差不多是這樣。小斌是八十年代開始的,八十年代我們不解釋政策,我們解釋思潮,外國來的什麼思潮我們就解釋它,無所事事給我的感覺就是,它既不解釋五十年代的政策,也不解釋八十年代的外來的思潮,什麼也不解釋,她只說她自己的。想入非非是說她走的路是主觀的路。北京的小說一路是走向寫實的,一路是走向主觀的,主觀的少。寫主觀的,就牽扯到人家看懂看不懂。最近她寫的《德齡公主》我覺得就能引起共鳴,這條路能夠給我們帶來別開生面的東西。

雷達讓我透徹的解析《羽蛇》我覺得有一定的難度。關於徐小斌我很贊成剛才小潘講的,就是既熟悉又陌生。我覺得熟悉也很熟悉的,但是解讀這麼一位作家不是我的強項。我覺得我最熟悉的作品就是《敦煌遺夢》,到現在為止我印象還是非常深刻,就是這個作品把一些對於宗教的理解和一些應該說是世俗的東西放在一起。之後她寫了很多非常好的作品,比如像《清源寺》、《雙魚星座》,還有《玄機之死》,我覺得都是很棒的,我認為徐小斌在中國文壇是非常獨特的一個作家,和林白、陳染、海男的路子絕對是不一樣的。她更多的走向自己的感悟,同時是一個經常思考一些人類性的,比如人類生存的根本問題的作家。有時候喜歡把她的作品放在宗教的背景下處理,比如像《敦煌遺夢》。另外也有一些作品我覺得更多的是一種神話原型,比如她寫《羽蛇》這個主人公,就是把太陽女神作為一個原型。

實際上在虛與實的處理上,並不是一味的虛起來,涉及到太平天國,也涉及到辛亥革命,還有像文革這麼幾代女人的故事。她是不是女性主義者?我覺得她是,比如羽蛇這個人物從小就失去了愛、受了很多苦,比如紋身,流了很多血,但我覺得她的東西並不完全是女性的,而是整個人類的,比如恐懼。她不僅寫女性,也寫生存、寫恐懼、寫抗爭、寫追夢,《羽蛇》這個文本解讀確實有一些難度,另外這種寫作我現在很難界定,因為現在從寫書的角度來說的話,從人類寫作歷史上的角度看,開始是從傳統到寫實,以後又從寫實到傳統,現在又由傳統回到神話、回到原型,這是寫作發生的變化,追求一種原始意象和主觀記憶,我覺得在中國向這個方向靠的作家可能就是徐小斌了!徐小斌在這方面的追求是非常獨特的,我覺得小斌很值得談,也很值得研究。剛才講了她的作品分兩類,一類是智力迷宮式的東西,還有是生命寫作的東西,現在《德齡公主》應當是第三類了,就是把精英的和大眾文化結合起來。徐小斌是非常勤奮的,也是非常有才華的,當然是怪才,絕對是文壇的一個怪才。

  [1]  [2]  [3]  [4]  [下一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徐小斌打造歷史童話,披露清宮秘笈:《德齡公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徐小斌打造歷史童話,披露清宮秘笈:《德齡公主》
上一章下一章

徐小斌《德齡公主》作品研討會在京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