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律會扼殺孩子的天才

紀律會扼殺孩子的天才

有的教育家常說,教育就是為了形成良好的習慣。這是極端錯誤的說法。塞德爾茲認為,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形成習慣,而是要經常防止習慣的固定化,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課題。然而,現行的教育是恰恰相反的,重紀律甚於重素質,把紀律看得高於一切,凡是遵守紀律的孩子,就被看成是好孩子,享受各種優待;一旦孩子違犯了什麼紀律,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一律視為大敵,非得嚴懲不可,人們常常不自覺地要用紀律去約束孩子,儘力使他們合乎規範。孰不知,一個合乎規範的孩子,可能就是一個完全喪失了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孩子。小塞德爾茲的舅舅是個生活刻板嚴謹的人,極有規律,無論發生什麼事,作息時間從不改變。但這麼一個講究紀律的人,卻有一個最調皮搗蛋的兒子彼特。彼特是個精力旺盛的孩子,成天都在不停地動,不知疲倦地摔碎器皿,弄壞東西,惹是生非,他與他的父親是兩個極端,因此他們父子之間的戰爭一天之中不知要發生多少次。有一次,彼得把祖母剛送給他的萬花筒拆開了,想看看裏面究竟藏了些什麼,這自然會招致他父親的憤怒。拆東西可算是彼特最大的愛好了,凡是讓他感到好奇的東西,都逃不過被拆的命運,當然他也逃不過挨揍的命運,可是無論父親多少打罵,他的這個毛病始終也改不了。還有一次,彼特竟然把一塊金錶給拆開了,要知道這塊表是彼特故去的爺爺留下來的遺物,他父親一直十分珍惜,總是帶在懷裏,從不離身,不久前他還說表出了點故障,必須拿去修理,哪知還沒來得及修,就被他這個調皮的兒子給翻了出來,現在這表被大卸八塊,零件散落了一地。小塞德爾茲的舅舅立即暴跳如雷,一耳光將兒子煽得坐在地上,接着他上去就是一陣拳打腳踢。站在一邊的塞德爾茲實在看不下去了,上前去抓住他的胳膊,高聲說:"清不要打了,你這樣打孩子太過分了。"他跺着腳說:"你還護着他!你看他把我的表弄成什麼樣子。""彼特是弄壞了表,但是你認為一塊表比自己的兒子更重要嗎?"這時,彼特抽抽咽咽他說:"我沒弄壞表……我……我只是拆開看看它哪兒出毛病了……"塞德爾茲繼續對他說:"不管彼特是修表還是拆表,你都不應該打他,你這一打,恐怕又一個'愛迪生'就這樣被你給'槍斃'了。"他愣了一下,問道:"我不懂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就算孩子拆壞了金錶,他也只是想知道金錶里到底有什麼,這是一種好奇心,這是有求知慾和想像力的表現,也是一種創造。如果你是一個明智的父親,就不應該打孩子,而應該解放孩子的雙手,要給孩子提供從小就能夠動手的機會。"那天彼特抽抽咽咽地哭了很久。他一個人坐在門前的台階上,已經不哭了,可是眼睛裏卻充滿了9歲的孩子不該有的憂鬱神情。塞德爾茲走過去問道:"你還在生父親的氣嗎?"他鼓起勇氣說:"沒有,我只是不想再和他住在一起。我恨他!"第二天,彼特突然失蹤了,原來他是跟着一個馬戲團跑了。當家人找到他的時候,他依然不肯跟回家,而且態度十分堅決。他說自己在家裏總是不愉快,而跟馬戲團在一起,卻感到非常的自由,非常的快樂,他喜歡馬戲團里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直到他母親哭得昏死過去,彼特才不情願地回家了,這件事對他父親的震動非常大,他開始認真地對待兒子的天性,不再強求他非要與自己一樣,這樣一來,他發現自己和兒子都變得輕鬆愉快了。這是一個極端的事例,但它同時也非常具有典型性。當孩子顯露出某方面的天才時,我們的教育不但不加以引導和啟發,反而首先是用紀律的條框去規整它,使它符合我們的習慣。這真是教育的悲哀。對於教育者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認識:用煩瑣而不必要的紀律使兒童的習慣固定化,把孩子造就成一具具只會聽話卻不懂思考的機器,這是在教育中應該予以堅決禁止的,這才是教育應遵循的最高紀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父母必備的教子指南――哈佛教子枕邊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父母必備的教子指南――哈佛教子枕邊書
上一章下一章

紀律會扼殺孩子的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