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

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

至於軍中多了一位文官——見習主簿鄭孝文,所有人都能夠理解。

本來營兵和衛所軍中都會有文職,只不過大多數是充當吏員的秀才公,有品級哪怕才從九品也比較少見而已。

但是看看鄭孝文的老子是誰,就不會有人少見多怪。

其實黃漢根本不在意其他,他尤其滿意鄭國昌送來的三十位弓馬嫻熟的騎兵,當天就跟這些人喝接風酒。

一群粗獷的漢子一起喝了頓大酒,再聽宋鵬飛和憨子幾個講奇襲遵化的故事,講所有人都到手了最少四十兩銀子。

這些騎兵一個個兩眼放光,他們很快就轉變了態度,都準備既來之則安之,也爭取砍幾個建奴腦袋陞官發財。

永平府城被攻破,九里台村離府城只有十幾里路,正月初五這一天又有幾十明軍逃到這裏,這些人選擇往這裏奔逃,究其原因當然是那段佳話。

明軍認為九里台村有鄭按察在,跑到這裏就算找到組織了。

黃沂州是大明軍官,當然會收攏殘兵,但是他很謹慎,逃來的明軍中有說不出來歷或沒有人認識的一概先綁起來再說。

其實這一天根本沒有姦細混在明軍敗兵里,建奴剛剛奪下永平府城,他們忙着搶劫、睡美女呢,哪裏顧得上算計一個荒僻山頭。

逃來九里台的明軍大多數是騎兵,其實遭遇后金軍攻擊之時也只有騎兵才能夠得到逃脫的機會,步兵要靠兩條腿跑贏戰馬談何容易。

這些永平騎兵有許多人傷勢不輕還需要時間修養,現在已經有足二十沒有負傷或者是已經養好傷的騎兵被黃沂州收留做了家丁。

這些人能夠衝出來並且不潰散主動來尋找組織應該是好兵,騎術也不會差,否則根本逃不出來。

第一批三十人的明軍騎兵自從跟隨黃漢后就開始脫胎換骨,倖存者都是猛士,黃漢更加認識到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道理,收下永平敗逃的騎兵打散到幾個小旗,假以時日他們也會被這一支部隊的軍魂感染。

在努力擴充人馬的黃漢此時不知道他這個小人物已經簡在帝心。

紫禁城平台召對春意融融,當梁廷棟念出奪取遵化第一功臣是東勝左衛試千戶黃漢之時,崇禎就有些愕然。

崇禎皇帝剛剛解決完鄭國昌由於機緣巧合,當東奴來攻打永平府之時,他恰好不在因此躲過一場劫難的扯皮之事。

那個只要鄭國昌去他家陪老娘過年,就覺得被重視願意捨生忘死以斬首功報答鄭按察使知遇之恩的總旗官黃漢崇禎至今還有些印象。

等梁廷棟讀完了奪取遵化的功臣名單后,他立刻問道:「梁愛卿,你可知道東勝左衛有幾個名字叫做黃漢的試千戶?」

知道皇帝會有此問,精明幹練的梁廷棟早就備了課。

他也是發現兵部剛剛給一個叫做黃漢的東勝左衛試千戶官升一級,文書才下發了不到三天,又有一個東勝左衛同樣叫做黃漢的試千戶立下了奪取遵化城的第一大功勞,被劉之綸寫在請求封賞的武將第一位。

梁廷棟跟鄭國昌是老交情,他立刻帶着幾個遵化來報功的騎兵找好友核實。

鄭國昌只知道黃漢送他到達京師就回去了,之後會發生什麼一無所知。

但是他通過盤問劉之綸派來的人後,確認是走在回家路上的黃漢加入了劉之綸的隊伍,並且在黃漢的提議下全軍奔襲遵化取得大勝。

鄭國昌了解到前因後果后老懷大慰,那段佳話以後還有誰敢質疑?他慧眼識珠已經是板上釘釘,聖天子也會褒獎啊!

於是乎他跟好友大談了足一個時辰,連黃漢父子的家世以及體貌特徵都講得明明白白,並且請好友多多提攜後生晚輩。

所以梁廷棟應該是大明朝堂上為數不多熟知黃漢父子的大臣。

皇帝開口詢問,梁廷棟的回答當然得體又有料。

他把遵化之戰的形勢描述得入木三分,把黃漢被劉之綸看上竭力邀請他帶着鐵甲家丁加入隊伍的故事講得如同劉玄德三顧茅廬請諸葛亮。

崇禎很滿意這位新官上任的兵部尚書,趁著心情好,好好誇獎了梁廷棟幾句。

遵化大捷來得太及時,大明朝廷急需一個勝利振奮人心,在皇帝的暗示下,在兵部的推動下,京師城內街談巷議都是遵化大捷。

梁廷棟為了更加具備說服力,居然把一千多建奴首級擺放在兵部大堂門前示眾,效果好得出奇,京師的老百姓如同趕廟會般湧向兵部衙門前大街,親眼看到了一顆顆首級的升斗小民大呼痛快。

朝廷邸報也濃墨重彩描述了這空前的大勝,還旗幟鮮明指出得此大勝的關鍵所在是聖天子慧眼識英才,破格提拔劉之綸真的是偉大、光榮、正確的決定。

接下來大明開始時來運轉,后金軍圍攻撫寧縣城幾天居然鎩羽而歸,堅守撫寧不失的援兵營就是剛剛立下攻取遵化首功的黃漢所在部隊,由此可見這一支隊伍是大明為數不多的強軍勁旅啊!

於是乎,歷史上堅守撫寧立功的參將黃維正沒有如歷史般被忽略,他的援兵營直接升級為奇兵營,他終於得到提拔升一級,由從二品參將變成了正二品副將也就是現代人理解的副總兵。

明朝的軍制很奇怪,武將之間基本上沒有隸屬關係。

九邊的營兵高級將領包括總兵、副總兵、參將、游擊所直轄的兵馬,即正兵、奇兵、援兵和游兵,其實貌似官職最大的總兵官根本指揮不動除了歸自己直轄的正兵營以外的其他營伍。

而且大明一營的人馬不是以主將官銜來決定人數,正兵營、奇兵營、援兵營和游兵營的足額人馬數量大多數都在三千至五千上下。

根本不是現代人理解的一個軍肯定不會少於兩個師,一個師怎麼着也得有三個以上的團……

建奴入寇京師,趕到的總兵官和副將、參將、游擊恐怕不會少於幾十,可是指揮調度反而都是文官在進行,由此可見一斑。

如此搞法有可能是朝廷對武人的戒心極重的緣故,防微杜漸,總兵官只是名義上可以節制副將、參將、游擊等等下級武將。

————

新書盼支持,弱弱的問一句書友們,要一些推薦票可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末漢之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末漢之魂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直達天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