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1)

引 子(1)

馬丁·A·西格爾匆匆穿過華盛頓特區國家機場,走進東邊巴士停車場門口的一個電話亭。多年來,機場上的電話亭簡直成了他的辦公室。作為美國最重要的投資銀行家之一,他生活的壓力很大,經常要長久而頻繁地與妻子和三個孩子分處異地。這是1986年5月12日,這一天與其他日子沒有什麼兩樣。這天上午,馬丁·西格爾從紐約飛往華盛頓,去拜訪一個重要客戶馬丁·馬利塔公司。該公司是美國最重要的軍火承包商之一,幾年前,西格爾曾幫助它成功粉碎一起來自本迪克斯公司的惡意兼并,此役鋪就了西格爾的星路歷程。從此,西格爾成為一位炙手可熱的收購事務專家。拜訪馬丁·馬利塔公司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只是出現了一個不和諧音。該主席托馬斯·波納爾正為近期一起內幕交易案件所困。他被傳召為保羅·撒耶爾作證,撒耶爾在里根政府里曾擔任國防部副部長,近期被指控泄露絕密信息進行內幕交易。波納爾和其他業內人士一樣,對此感到很吃驚。撒耶爾在國防部時,波納爾在生意上經常與他打交道,兩人成了好朋友。波納爾對西格爾說:「這令人難以置信,是吧?」西格爾點了點頭,接着迅速把撒耶爾一案推到一邊。他時年38歲,英俊、健康,像一個電影明星。西格爾最近來到德萊克賽爾·伯恩漢姆·蘭伯特公司工作,這是一個實力很強的垃圾債券公司。他躊躇滿志,決心成為一顆更加耀眼的明星。下午2點45分,西格爾撥通了他紐約辦公室的電話,想了解一下股票市場上的情況。他喜歡不時地通過電腦和電話等信息傳送工具了解和掌握有關信息。他的秘書凱茜迅速向他簡報情況,接着把許多需要當天回復的電話標出來。突然,西格爾辦公室外面的道瓊斯股市行情自動收錄器上傳來一陣急促的鈴聲,表明有重要消息要發佈。凱茜走到收錄器旁邊,看到消息標題時驚得大吸一口氣。「證交會(SEC)指控德萊克賽爾·伯恩漢姆·蘭伯特公司進行內幕交易。」她讀出聲來。當凱茜等待收錄器恢復顯示時,西格爾意識到他近乎完美的世界跨掉了,他奮鬥得來的一切全完了。那年早些時候他從基德爾和皮博迪公司進入德萊克賽爾·伯恩漢姆·蘭伯特公司時掙得的350萬美元薪酬和200萬獎金泡湯了;他與邁克爾·米爾肯聯手進行的有暴利可圖的兼并收購活動沒有了;像馬丁·馬利塔、古德伊爾和利爾·西格勒這樣的藍籌股客戶不見了;康涅狄格海灘上帶有網球場和游泳池的別墅易主了;曼哈頓高尚小區格雷西廣場里四室一廳的套房換人了;往來曼哈頓的直升飛機消失了;報紙雜誌上光彩照人的形象暗淡了。突然,西格爾眼前閃現出他以前的密友套利人伊凡·布斯基的形象,這使他遽然感到一陣恐懼。他想布斯基可能希望他被人殺掉。「天啊!」凱茜在收錄器恢復顯示時驚叫道,「是丹尼斯!是丹尼斯·利文!他被捕了!」西格爾讓凱茜念下去。「證交會指控德萊克賽爾·伯恩漢姆·蘭伯特公司常務董事丹尼斯·利文涉嫌五年來利用投資業務員的工作之便,根據非公開信息買賣證券,進行內幕交易。」她繼續念道,「德萊克賽爾·伯恩漢姆·蘭伯特公司表示將全力配合證交會調查此事……」丹尼斯·利文是一位投資業務員,他的辦公室就在西格爾的隔壁。西格爾不由驚出一身冷汗,這時他腦子裏迴旋的全是這樣一幅情景:一把手槍已支在他的頭上,扳機已經扣動,但不可思議的是,子彈射死的不是他,而是丹尼斯·利文。身體超重的、利欲熏心的、自我吹捧的、徒勞無功的丹尼斯·利文!在德萊克賽爾·伯恩漢姆·蘭伯特公司駐貝弗利山辦事處,此時太平洋時間鄰近中午,這是交易日中最旺盛的時刻。邁克爾·米爾肯坐在一個巨大的X形交易台的中央,他的忠誠的交易員和營銷員們沿X的四條分枝呈放射狀坐在周圍,在緊張地忙碌著。他邊瀏覽電腦屏幕上的交易數據,邊抓起兩個鈴聲大作的電話,一隻耳朵一個。這裏是新經濟秩序的中心,是米爾肯創立的垃圾債券帝國的首都。「嘿,邁克,」當從電報上看到利文的消息時,一位交易員大聲喊道,「看這!」就在幾個星期以前,利文首次出現在米爾肯組織的極為成功的1986年垃圾債券交流會上,這是一次「掠食者的集會」。其間,利文還主持了一場兼并收購主題早餐會。正在打電話的米爾肯頓了頓,掃了一眼電腦屏幕上的消息,然後若無其事地繼續打電話。一位營銷員聳了聳肩,說道:「這就像一輛受損的汽車,你找幾天慢點開,過後就可以再次飛馳。」什麼都不能阻擋德萊克賽爾·伯恩漢姆·蘭伯特公司為所欲為。著名套利人伊凡·布斯基從他位於第五大道辦公區的會議室里出來,順着大廳往前走,幾個僱員尾隨其後。突然,他的一個名叫傑弗里·海內格的交易員手裏揮舞著一張紙從辦公室跑出來,那是一份股市行情收錄帶內容複印件。他沖着布斯基喊:「你看到了關於丹尼斯·利文的消息嗎?」布斯基驀地停下來,轉過頭問:「姓什麼的丹尼斯?」「利文,」海內格回答,「在這兒。」他把證交會指控利文的消息給布斯基看。布斯基接過來快速地看了看,又遞迴去。「我從沒有聽說過這個人。」他說,接着輕快地走開了。幾年以後,回想那天的情景,西格爾認識到他錯了,那顆殺死利文的子彈也殺死了他,同時也殺死了伊凡·布斯基和邁克爾·米爾肯。這顆子彈擊退了企業收購的狂熱,打碎了華爾街歷史上最喧囂的圈錢狂潮,暴露了金融界前所未聞的最大的犯罪陰謀。「貪婪的年代」可能還得四年才能壽終正寢,但這從1986年5月12日起就命中注定了。這場發生在全國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中的犯罪活動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其數量到底多大、範圍究竟多廣即使現在都很難說清楚。歷史上曾發生過不少重大的金融犯罪,如從「列車大盜」到股票操縱陰謀,這些犯罪直接促使了國家各種證券法律法規的出台。但是,任何具有可比性的金融犯罪與這場犯罪相比都相形見絀。在這場犯罪活動中,犯罪分子的非法收益數量之巨,大多數外行人都難以理解。丹尼斯·利文是一條小魚,承認在內幕交易中非法所得1260萬美元。伊凡·布斯基被罰沒1億美元,現在沒有人敢說這個數字接近他幾年來非法收益的總數。還有邁克爾·米爾肯,他的犯罪活動比單純的內幕交易更複雜,更獨出心裁,也更為野心勃勃。1986年,米爾肯從一家多年參與非法活動的企業獲得5.5億美元的薪水和紅利。當他最終對六項重罪供認不諱時,同意交納6億美元的罰金,這個數字比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一年的預算總額還要大。這些事件都不是孤立的。以米爾肯為首的犯罪活動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是因為它規模大、影響深。在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上的金融犯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幾乎每一個被控參與醜聞的被告都耿耿於懷的是,只挑出一個人給予治罪而許多其他犯有同樣罪行者卻逍遙法外是不公平的。對犯罪活動沉默不語,任由它在華爾街上滋生蔓延,甚至在最富有、最受人尊重的金融機構里肆意猖獗,這是對許多犯罪分子的庇護。不幸的是,這種現象現在仍然存在。然而,只注意犯罪者的非法所得可能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在這場犯罪浪潮中,所有有關公司的所有權都易人了,並且通常是被迫在沒有見證的情況下快速易人的。那些曾經家喻戶曉的公司,如卡內申(Carnation)、比阿特麗斯(Beatrice)、通用食品(GeneralFoods)和戴蒙德—歇姆洛克(DiamondShamrock)等,在非法收購中永遠地消失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發生在華爾街上的經典財經故事:賊巢(選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發生在華爾街上的經典財經故事:賊巢(選載)
上一章下一章

引 子(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