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o2》:理性與非理性的愛情合奏

《37o2》:理性與非理性的愛情合奏

(文/吳金嶺/2004/9/14)這是一個瘋狂到極致的愛情故事,除了法國人外,其它民族的人們恐怕都只有在想像里才可能出現類似的情節。在法國的一個普通小城市裏,看似普通的飯店女招待貝蒂,偶然間發現她的維修工男友佐格長期創作出來的一箱小說手稿。她因此改變了對男友的看法,她激動地覺得佐格是一個天才,一個被埋沒的天才作家。她必須幫助他不被環境埋沒,得到應得的認可,進入上流社會。為此,她縱火燒了佐格租用的木屋,帶着他去巴黎尋找夢想。但是佐格並不認可自己的文學才能,寫作對他來說只是一個生活一部分,「堅持寫作」本身對他既是目標,也是底線,他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小說尋求發表的機會,也不認為自己的文字有發表的價值。「作家」、「成名」對佐格來說並非必需,也是不可承受的一種重任。帶着貝蒂給予的一絲撩人的希望,佐格被動地隨着貝蒂來到巴黎,巴黎因此多了一個懷才不遇的文人和一個充滿理想的漂亮女子。但是,事情的發展不隨人願,佐格的小說一次次被退稿,貝蒂的夢想一點點走向破滅。在這種情況下,佐格也失去繼續寫作的能力。隨着故事的發展,貝蒂的心情逐漸變壞,最後她歇斯底里,當她殘害自己的身體,最終走向徹底的瘋狂,被強制送進醫院時,佐格化裝成女子,潛入醫院,親手結束了貝蒂的生命。這時候,佐格的小說卻得到出版的機會,貝蒂的夢想即將實現,但是她已經魂歸天堂。佐格在相信貝蒂給予他全新的生命的同時,堅定了通過寫作獲得成功的信念,他又開始繼續寫作。故事結束。小說中的兩個角色,我的內心裏,覺得也許他們只是一個同一個人物的兩個側面,一半是男性,而另一半是女性——這裏頭透露的是人性中最不可琢磨的東西。事實上,每個人的體內都有直覺的、反理性的、甚至非理性的細胞在跳躍,所有人都是這樣。不過在一個理性的、有規律的、體制化倫理化的社會裏,我們體內的律動往往被視為放蕩、罪惡或瘋狂!人類已經被銬上這種原罪!?從老莊到尼採到魯迅到傅柯到貝蒂,總是有些人在探問這個一直存在的問題。這些人都或多或少的被當成瘋子,然而事實卻證明,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在非理性中確實看到了真理(就像貝蒂「盲目」相信佐格是偉大的作家),而他們悲情的奮鬥,最終也獲得了人們的肯定。或者,我們可以從另一種視角來看這部小說,把貝蒂和佐格當作是同一個人,說得更清楚些,貝蒂和佐格是一個人體內某些對立的性格的獨立分身,如理性/非理性、奮進/懦弱、自信/自卑、執著/妥協或安於現實/勇於突破等等。若是從這種角度觀之,我們將可以察覺到文中許多微妙而弔詭的衝突,特別是結局,有一方親手殺了對方,並且把對立的衝突從此融合為永恆的一體。小說的內涵過於深廣,以致我的這種解釋顯得有些晦澀。這其中許多的韻味,是應該保留給讀者自己來體會。作者菲利普·迪昂已經創作了近二十部長篇小說,他的作品中彙集了形形色色的漂泊者,以及那些為了生活拚搏奮鬥的人,這些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整整一代喜歡他的作品的讀者。菲利普·迪昂在法國被視為一個類似米蘭·昆德拉的「偶像」型人氣作家,他開創了一種與同一時代的矯揉造作的文風分庭抗禮的寫作風格,確實,當他筆下的人物在努力奮鬥和漂泊著,試圖詮釋一種圍繞在他們周圍世界的感覺時,得到了整整一代讀者的認同與喝彩。1981年當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50比1》問世的時候,他還在一條偏僻的高速公路的收費亭里擔任夜班值班員。1985年,隨着《37o2》的出版,迪昂一舉成名,之後他便擁有了一批忠實的追隨者,迪昂的小說他們幾乎每本都不錯過,與小說中的人物一同成長,並且總是渴望重新回到他們熟悉的世界裏。如同他自己所說的,迪昂是為數極少廣泛認可卻從未獲得任何文學獎項的歐洲作家之一。由於佐格對文學圈的寫作之外的社交活動和媒體報道極度不感興趣,甚至可以說是獨來獨往,他跟文學圈的關係並不好。(在法國,因為批評家們大多同時也是作家和出版家。所以,如果不是來自於這個圈子,新的作家就很難得到承認。)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書仍被法國最富盛名的文學出版社伽利馬看中,並持續出版,也從側面證明了佐格作品的文學價值。2002年,佐格擔任法國圖書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在中文版出版之前,這本小說已經翻譯成22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全球各種版本的總銷量超過了100萬冊。這對嚴肅文學來可以說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法國經典情色小說:《37°2》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法國經典情色小說:《37°2》
上一章下一章

《37o2》:理性與非理性的愛情合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