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京趕考」

「進京趕考」

1949年3月23日上午,河北省建屏縣(今平山縣)西柏坡,**走向由11輛吉普和10輛大卡車組成的車隊,他邊走邊對身旁的周恩來說:出發了,進京趕考去。跟這個車隊一起開拔的,有**、周恩來、朱德、任弼時、林伯渠、陸定一、楊尚昆、胡喬木等。

在這個車隊向北京進發之後,一批一批的車隊和人流,也相繼從河北的各根據地,踏上了東進之旅。在這東進的隊伍中,有中央機關的幹部們,有部隊的官兵們……還有,就是將成為本書主人公的孩子們:育才學校的、育英學校的、中央直屬機關幹部子弟小學的、中央直屬機關幹部子弟託兒所的……

3月25日臨近中午,**在北平清華園火車站下了車,坐上延安時就為他開車的司機周西林駕駛的吉普,奔了預先安排好的頤和園。

一進頤和園,冷冷清清,園內的人都被負責保衛的社會部給清理出去了。**到來后,是要水沒水,找飯沒飯,緊接着還要參加西苑機場入城式的活動,他火了,訓了社會部的人。當晚,他執意不肯住已安排好的頤和園,繼續往西,上了香山。

為了保密,住在香山的這一干人馬,對外稱「勞動大學」。稱自己的駐地為大學,在西柏坡時就開了先河,那時**中央的駐地被稱作「農業大學」,簡稱「農大」,董必武的化名還叫過「校董」。好多人不知內情,以為真是農業大學,跑來投考。香山的勞動大學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許多人找到這裏,要進去報名,弄得警衛人員一陣緊張。

「勞大」有警衛部隊嚴密佈防,在「勞大」範圍內工作的人員,必須佩帶一枚證明身份的金屬證章。證章是圓形的,大小如五角的人民幣,外邊有一圈黃色的齒輪邊,中間有一紅色五角星,星上綴「七一」兩字。

**中央辦公廳警衛處組成時擔任警衛科科長的李樹槐長女李延梅,還保存有一枚中間不是五星「七一」,而是**像的證章。這也是當年出入「勞大」的證章,但不是常規的,只是為某次活動而特製的。

大約在香山住了一個多月後,大人的世界裏,羼進了帶給他們快慰的孩子的蹤影和歡聲。孩子們大多是隨着託兒所和學校行動的,所以到北平的時間稍晚一些。託兒所的孩子比較小,為了便於照顧,中央直屬機關的幹部子弟託兒所,就設在了「勞大」區域內,就在我們今天看見的香山飯店那個地方。

當這些曾和父母們經歷跋涉、朦朧地學會了一點觀察和思辨的孩子們回到「勞大」,和父母們重新團聚之際,已能從**領袖們塵埃落定的氣宇中,父輩們難掩喜悅的談笑中,小夥伴間相與傳播道聽途說的捷報中,漸漸揣摩出已經熟悉的那種南北轉戰、馬背顛簸的生涯要終結了。

在孩子們眼裏的父母似乎比以往更忙碌,而最忙碌的,是**的領袖們。雖然他們和**中央機關的一干人馬,駐紮在離北平市中心數十公里的西郊香山,但他們的許多的工作,卻要在城裏進行。

新政治協商會議已在緊鑼密鼓地籌備着,因陸續進北平的知名民主人士都住在城裏,把他們一個個地接上香山,籌謀擘劃國是,協商共同綱領的條款,顯然不太方便。為此孔席墨突的**中央副主席周恩來、中央政治局委員林伯渠和**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便每每在香山、城裏兩頭奔波。

當**領袖們在北平落腳塵埃未定,得美國慫恿,迫使蔣介石再度下野的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便派張治中、邵力子、黃紹竑、章士釗、李蒸作為和平談判代表,到北平住進市中心的六國飯店。

張治中等的任務,是設法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起碼將之拖延一氣,也好待汛期水漲給強渡長江添點兒難度。**識破了李宗仁的居心,到北平尚不足一星期的周恩來、林伯渠、李維漢等,迅即組成**和談代表團,與張治中等接觸,就是要把折衝樽俎縮在最短的時間內。

周恩來等更忙碌了,每日數十公里的往返,加之路況很差,費時且耗神,有時一天甚至要跑上兩趟。周恩來常常在行車中,就不堪疲憊,昏昏入睡。為了減免往返奔波的耽時和勞頓,5月,周恩來、林伯渠、李維漢等先後在中南海豐澤園建築群落中,覓得工作和棲身之所。

據**的貼身侍衛李銀橋回憶,第一個住進**後來住的豐澤園東配院菊香書屋的,是林伯渠。

這說法有一定的可信度,林伯渠和吳玉章、徐特立、董必武,都是**黨內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人,加上生於1884年的謝覺哉,一起被尊為「延安五老」。林比**還大7歲呢,每天數十公里的顛簸,對當時已年逾花甲的他,實在是消受不起。

能比較清楚地記得林伯渠在中南海居住情形的,是他的兒子林用三。林用三這個名字,中間是有點兒故事的。**在抗戰初期寫了一部《論持久戰》,裏面提到抗日戰爭將有一個漫長的相持階段,林用三1939年在四川重慶出生,恰在相持階段,父親給他起名叫林相持,很有些時代特色。

上延安保育院的時候,相持階段已經過了,不能老相持了,林伯渠給他改了個名字,叫林用三。按林伯渠的解釋:用三就是三用,即「用腦想問題,用手造機器,用腳踏實地」。

在那個時期,自視為無產階級政黨的中國**的領袖們,誰也未曾想過讓自己的子弟和官員發生什麼聯繫,而是首先要他們成為無產階級的一員,用腦,用手,腳踏實地,做個普通勞動者。

林用三是隨着自己就讀的育才學校進的北平。「我們坐着汽車,從德勝門進的城,那是7月1日,中國**的誕生日,學校進城就先在柴棒子衚衕落了腳。之所以記得那麼清楚,就是因為我們從艱苦的解放區剛過來,一個個精瘦,身體細得像麻稈,就顯出圓腦袋大。附近的居民說我們就像根火柴棍,住在柴棒子衚衕名副其實。」

進城後周末一放假,父親的服務員就蹬著帶挎斗的三輪車,把林用三接到了中南海。「從新華門進去的,沿着南海西岸向北,然後左拐右拐,拐到頤園,我家就安在這兒,是個有假山的小院子。所以我爸爸他們初到北平在香山住哪兒,我都不知道,我到北平時家已經在中南海里了嘛。」

後來,林用三知道,父親最初住在豐澤園東面的菊香書屋,後來周恩來進海,帶着他的工作班子。林伯渠見周恩來他們人多,菊香書屋房間多些,讓他們住比較合適,自己就搬到了頤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紅牆童話:我家住在中南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紅牆童話:我家住在中南海
上一章下一章

「進京趕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