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五十一章 上行才有下效

第八百零五十一章 上行才有下效

第三步走,安內。通過「去槓桿」的目的來掌管中央禁軍,軍隊是國家的命脈,是政治的基石。為了達到對羽林軍的控制權和統治權,武則天任命大將程務挺和張虔勖分別為羽林軍左右統帥,負責洛陽的安保工作。

第四步走,攘外。通過「去庫存」來加強地方控制。武則天派出了自己的嫡系部將,進駐全國最為重要的軍事重地和要點,分別派左威衛將軍王果、左監門將軍令狐智通、右金吾將軍楊玄儉、右千牛將軍郭齊宗往并州、益州、荊州、揚州四大都督府,與府司共同鎮守一方平安,嚴防地方暴亂。

武則天四步走的效果是看得見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達到了國泰民安的地步。

而與此同時,李顯也不是吃素的,他不可能眼睜睜地看着原本屬於自己的權力,被自己的母后瓜分掉,他很快發起了「三板斧」的反攻倒算之舉。

第一板斧:揚名。在他的安排部署下,很快完成了登基大鼎——受冊為帝,這樣一來,他直接為了自己正了名,也擁有了臨朝聽政的權力。

第二板斧:立萬。他很快改元「嗣聖」,大赦天下,也想通過這種懷柔的方式來爭取天下人的支持,想靠自己的雙手拓出一片新天地來。

第三板斧:亮劍。為了打造屬於自己的勢力集團來,李顯本着親不親一家人的原則,果斷地封太子妃為皇后,果斷地把自己的岳父韋玄貞,從普州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隨後又提拔為侍中,同中書門三品,直接進入丞相集團。目的很明確,衝擊武則天極力打造的以裴炎為首的丞相集團,奪回屬於自己的話語權。隨後,又果斷地授乳母之子為五品官……

就在李顯驚世駭俗地亮劍時,武則天也沒有袖手旁觀,她選擇了「劍拔弩張」,替她打先鋒的是「一號丞相」裴炎。

裴炎有武則天作為堅強的後盾,自然是有恃無恐,馬上以上書的方式對李顯的所作所為表示反對,理由歸納起來為四個字:任人唯親。

面對裴炎火辣辣的直諫,年輕氣盛的李顯選擇了赤.裸.裸的回駁:「我以天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

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就是:我才是這天下的主子,就算我把整個天下都交給韋玄貞都可以,這是我自己的事,更何是一個小小侍中呢。

裴炎沒有和李顯進行正面的爭辯,而是秘官抵達了武則天的寤殿,通過一番室中謀,兩人很快達成一致:廢黜李顯,另立新君。

為了做了萬無一失,武則天很快又為自己找到了另一個幫手——劉禕之。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有了裴炎和劉禕之這兩個左膀右臂的支持,武則天信心大增,雄心萬狀,一場政治風暴就這樣緊張而緊湊地進行了。

接下來武則天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朝聖」,召集朝中文武百官到乾元殿。

結果百官還沒有明白是怎麼回事,就見宮門大開,蜂擁而入一群羽林軍,為首的四人正是首輔大臣裴炎和中書侍郎劉禕之、羽林軍軍左右統帥程務挺、張虔勖。

結果沒有懸念,羽林軍把李顯「請」下了殿。一直雲里霧裏的李顯這時似乎才清醒過來,他怎甘心就這麼走下歷史的舞台,發出了最後的吶喊聲:「朕有何罪?」

回答他的不是裴炎,而是一個更為色厲內荏的女聲音喝道:「汝欲以天下與韋玄貞,何得無罪!」

就這樣,一場發生在乾元殿的宮廷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草草結束了。

就這樣,一個登基不到一個月的唐中宗,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匆匆走下了歷史的舞台。

正是因了解這一切,李之才會有之前針對於此的加以引導,利用並不存在的神秘老道,使得高宗為日後的女性當權問題,刻意提升李之尚方劍的使用許可權。

但李之也是心知肚明,這等許可權已將武則天此時的天後身份排除在外,也就是說,女性當權的問題,特指武氏之後的任何干涉皇權的女性。

這一點也早在李之的計劃之內,因為他與高宗早已達成共識,武則天的治理天下能力暫時無人可替代。

至於祭祀黃帝陵的問題,其實也是李之側面提出來,自進入唐朝以來,三任大唐皇帝隨均有不定時的祭祀行為,但絕沒講此視為緊要之事利用起來。

大唐開始重視此事,還是在六十年後的唐代宗年間。

看似此舉更多與形式主義,更涉奢廢妄耗之嫌,實則除李顯之上所說的那些重要意義之外,更是一種凸顯尋根問祖,不忘家鄉故土,炎黃子孫血脈相連、同根同祖的赤子情懷之舉。

原因在於大唐李姓皇族實有胡蠻血脈性質,刻意隆重而張揚的行此以國之勢祭祀黃帝陵行為,是一種凝聚大唐子民民族團結的長遠意識培養。

所以,將祭祀黃帝定為國家制度,有利於民族性向心力量的久遠,將炎黃子孫的烙印,從此深深銘刻在後世子孫的血脈里。

實際上炎黃子孫這個重要符號從此衍生至後世現代,仍舊方興未艾,就是始於黃帝陵祭祀列為國家祀典之後,李之當然對能對此有濃厚的切身感受。

高宗當然不會毫無原則的信任李之,巧不巧的,李之體內那一縷氣勁,潛意識裏的有着李姓皇族祖先留給自己的些許猜念,卻與高宗數次夢見的情形大體類似。

這種看似巧合卻似乎存在着某種玄之又玄的必然性,才使得高宗對李之的一番忽悠信之確鑿。

更關鍵的是,唯有他這等君王層面,才更對祭祀黃帝陵行為有深層次的理解,因而對於李之的建議方能有深刻體會。

但面對着太子李顯,高宗絕不會把李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說出來,畢竟他是下一代君王,而高宗特意點出李之不會主動參與政務,也是在提醒李顯,並藉此將其將來可能對李之的懷疑早早剝離開來。

李顯再是執政能力不強,皇家優良血統之下的智商可是很高的,哪裏還分辨不出父親對於自己的點撥。

實際上李顯從未認為李之會對將來朝政有染指之心,蓋因在他的意識里與武則天類似,同樣認為李之性格特點裏的的愚忠性質。

這沒有什麼新鮮的,歷朝歷代都會出一兩位這樣的愚忠忠良臣子,這類人對他人來講有些忠誠過逾后的偏執了,但對高宗的繼位者而言,就是相當靠譜的可信賴之輩。

無論高宗還是李之,用意就在刻意給李顯施加這種深刻烙印,這樣才更有利於李之的今後行事。

也正因有了李之的存在,才能讓高宗如此放心的離開這個世界。

而李之給高宗帶來的一年半還要多的壽限延長,而且遠離了那種困擾了幾十年的病痛,就被高宗更加視為其是李姓皇族的天賜守護者。

「太子啊,朕知道之前給你說的女性當權一事,你心裏必然會多少有些不以為然,但今後的勢局發展會證明一切!但在此之前,正文不會主動對你提供幫助,因為他過早的參與進來,只會加劇你與母后之間的矛盾衝突,這點你可理解?」

高宗的話,讓心情尚處在悲戚中的李顯猛然間頓會過來,忙低聲回復:「回阿耶問話,兒深知此理,也更知李先生唯恐自己擔上干涉朝政的罪名,所以他不會隨便出手的,這一點,兒深知肚明!」

高宗點點頭:「但有一點切記,無論今後局勢多麼危及,正文會保證你與未來皇后的安全,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將他暴露出來!還有,知道朕為何支走月兒?那是在保護她,同時也是在堤防她,畢竟你妹妹沒經歷過嚴酷的政治.鬥爭,一旦你母后以月兒家人後輩性命相挾,你以為她有幾分可能為你保守機密?」

聞聽此言,李顯之前的那點悲傷感懷,瞬間就被背後的一絲寒意替代了。

身為皇宮內院的直系兒孫,他自小聽多見慣了皇權爭鬥中的異常殘酷性,自己的兩位至親兄長,就是最近期鮮明的例子。

尤其與他關係最親密的李賢,不久前剛剛身殞在被流放之地,以李顯的消情來源里,自然能看出來一些武后的影子。

他們的喪命,或多或少都與自己的親生母親密切相關,所以李顯一點也不認為,自己父親的嚴肅口氣里有絲毫誇張成份。

聽到一番李顯的唯喏言辭后,高宗也沒打算再往深處引領,李顯終究會繼位成一代君王,什麼事都要自己幫他領悟,而無自身的切身感悟,就永遠無法真正成長起來。

所以他的話更多的是點到為止,而不是面面俱到,不然一次兩次的危機藉助指點應對過去了,對他的成熟沒有絲毫促進作用。

於是他很快就放下了說教,面上笑容再顯:「正文,聽建成王說道你手裏有那一幅突厥汗國地形圖,可是久久未能送到朕這裏來!」

李之在他身後收回真元,笑道:「回皇上,是有些生意上的瑣事給牽絆住了,去了一趟鄂州城,為的是商貿城貨物通往南方的水路開通問題!」

說罷,他繞到高宗身前,向門外內侍招手示意,交代進入的二人,將那幅巨大的地形圖找一合適位置高懸。

趁此時機,高宗問起水路開通的具體詳情,李之細細講述了一遍。

高宗欣慰道:「太子,你可聽到?正文為了長安城的糧食問題,不經指派默默付出了多少?這裏面他可有一分私利獲得?前幾日交代給你的代朕擬旨一事,目前的進度如何?」

「回阿耶,三日前已經下頒至鄉官層面,並有專人關注此事,第一時間就將落實情況反饋回來,落實到每一層均有經手人簽字落押!」李顯答道。

高宗頷首微笑:「做得不錯,正該如此!上行才有下效,敗國亂人,實由自身不作為茲起,你這種實事親為方式很值得讚揚!」

能得到皇上的肯定,而且是不加掩飾的笑容滿面,令李顯一時間心內極度興奮,也在暗下決心,一定不辜負父皇的尊尊教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生意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朝生意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百零五十一章 上行才有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