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欺軟怕硬的下民意識

第七百七十九章 欺軟怕硬的下民意識

幽州刺史李食是昨日夜裏匆匆趕來的,這位自軍中虓將提拔起來的北方軍事重鎮執守者,一生經歷過無數大小戰事,體有修為也就不奇怪了。

他來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渤海灣的貫通問題,卻不想接到傳訊后的半途中,居然聽聞這般匪夷所思之事。

來到后,再有登州官員低聲介紹,李食已是滿臉的怒氣:「李先生,這事多虧你與幾位前輩在此,不然還真是後果不可想像!」

這位李食與皇族也有些血緣關係,太平公主對他有點印象,剛剛又有引見,算是識得此人。

此刻,太平公主一旁說道:

「這件事與李夏和登州府沒有關係,我的安危也不算什麼,但這些東瀛修鍊者用心極為不善,你們幽州今後也要留意,除了這邊海上,你那裏的也要嚴查由高句麗進入的倭人修鍊者!」

李食領命,也在心內深深記下此事,已在暗咐回去后第一時間安排下去。

李之面朝登州刺史彭作象說道:「先把我們一行的住處安排好,就回去配合李夏,將登州城內所有東瀛人控制起來,但在此期間不要態度蠻橫,首先以禮相待,我這裏有個詳盡名單,你現在找人記一下!」

這份名單自是早先一步來到大唐經商的倭人,大津丞、淺田拓己等人,就是經過他們來安排存身之所。

將相關倭人名字道出來由人記錄,隨後李之說道:「這些人中只有修鍊者與這些人有牽連,那些普通人適度警示一下即可,我大唐剛剛與東瀛人建立良好關係不久,這時候盡量把他們主動撇出來,日後才好由我們的修鍊界接以後需!」

一地傷者自有人前來馬車裝上,離其已經將他們一一封禁了修為,別看那些人都失了雙臂,若想逃出去,也不是沒有法子。

李之一行人就被安排在三仙山不遠處的一座宮殿內,那是一處前隋所設溫泉行宮,皇家莊園風格,規模還是很大的。

既有北方皇家園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園林之秀,與對面海域不到百丈距離,將這處古典園林與無盡海洋相映成趣,頗有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天人合一的美妙絕倫的意味在其中。

莊園內亭台樓閣、飛檐翹角、氣勢雄偉、金碧輝煌,被分為三處單獨存在的所在,分別冠之以蓬萊仙閣、方壺勝境、瀛洲仙境,名稱那是相當的大氣。

三座宮殿各有稱謂,太平公主及隨從被安置在蓬萊仙閣,李之等人則是方壺勝境,瀛洲仙境被當地官員和山東三家士族來人佔下了。

溫泉池群集中在一處叫做人間仙境的公共場合,不過太平公主所在的蓬萊仙閣內,有專供溫泉池使用,李之很堅決地拒絕了太平的邀請。

明知不可能,太平還是因他的一口回絕,表現出一縷凄婉,李之呵呵樂道:「你少裝了,我若是真的進入,怕是你早遠遠逃到一旁了。」

太平嘿嘿展顏,「這都被你猜到了?不過今晚可是要來找我,自從出了洛陽城,我們還沒在一起呢!」

李之低聲道:「那成,今晚我先把焦師爺灌醉了!」

遠處走來人稟報晚宴時間,兩方人才各自返回住所清洗一路風塵。

因特殊情況,晚宴被推遲到戌時過半,也就是晚上的八點左右,等眾人在瀛洲仙境

(本章未完,請翻頁)

迎客大廳聚合,李之已經遠遠望見經過精心梳理的太平走過來。

她手裏就把玩著一顆李之送給她的吐曜寶珠,身為大唐公主的太平,見識過寶物無數,也絕沒有此物更珍奇。

據她偷偷講述,現下睡覺都要抱着它,表明了極喜之意。

尤其是此時的她一襲粉衣,模樣端莊之中透露著一股說不出來的妖媚之感,青絲披落,僅僅用一條粉色的髮帶系著。

修長而冰肌玉骨的小腿若隱若現,粉嫩的臉蛋兒嬌媚嫣紅,水潤而清澈的美眸之中,似是蘊含着一抹說不清道不明的盈盈嬌柔。

便是此等人物,再手握那一枚質地細膩,晶瑩剔透的半透明渾圓珠子,吐曜寶珠本就熒光外泄,更是將她的天然美色,襯映得滿室生輝。

李之很不淡定地暗咽一汩口水,對身旁的李夏強作嚴整的說道:「登州港怎麼才有不到二百名東瀛人?」

李夏回道:「冬末春初正是海上風緊浪急季節,又是與黃海交界處,北風和西北風來得早退的遲,持續時間長,風力強勁,對過往船舶帶來極大的威脅,往年這時候正是海港淡季!」

渤海處於冬季0℃等溫線以北,意味着冬季會出現冰期,而且渤海地形特殊,屬於一個內海,三面被陸地包圍,喇叭口朝南一直延伸到黃海,和外界海水的熱量交換相對較少。

外部暖流難以北上到達渤海,並且渤海處於大唐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在西伯利亞寒潮的頻繁南下影響下,容易出現結冰現象。

聽聞李之問起,李夏說道:「幽州漁陽、旅順營口、河北道的滄州容易冰凍,登州港與三山浦港屬於深海海域,又與黃海交界,是不會出現此類情形的!」

「登州的東瀛商人很多嗎?」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這是由於直到大唐建立,大規模官方交流才得以成行。我們在他們眼裏就是一個完美的國度:君臣和諧的政治制度、安居樂業的黎民百姓、博大精深的儒佛經典等等,如果能將這一切複製回去,東瀛也一定能成為一個文明國家。也正是在遣唐使的幫助下,那裏進入了目前的唐化時期,據說無論是政治制度、禮樂傳統、生活習慣甚至是語言文字,統統中國化。」

「他們不是十五年前才派來遣唐使者?」

「我夫人就是登州土生土長人士,據她說三十年前就有民間商人常來常往此處了!倭人不僅穿衣服學習大唐,連飲食都變了。朝廷中的宴席菜品一律用大唐料理,上層貴族吃的都是跟當時長安一樣的點心,比如餛飩、煎餅等,俗稱唐食。據說,當時那裏人還認為唐食具有神奇的醫療效果,當一位重要的大臣生病時,天皇往往會御賜一盒唐式點心給他,大臣感動的五體投地,小心翼翼地吃着生怕弄丟一粒芝麻。」

李之哈哈大笑,他不僅不認為此話有些誇張,甚至覺得很有些遠遠不到之處。

當時的東瀛首都平城京,都是按照長安城的設計來修建的,在皇宮周圍整齊的排列著貴族和市民的房屋,同樣稱之為「坊」,在住宅區不遠處建有供市民消費的商業區「市」,二者涇渭分明,不得混居。

一旦到晚上就實行宵禁,禁止隨意出入,要是晚上想出門吃個燒烤,在當時是不可能的,這一切均依據大唐照搬過去的,這可是有史冊記載的。

但他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笑聲引起了李夏的誤會,他還以為李之是滿懷的不可置信,趕忙解釋道:

「李先生,有些乃我親眼所見!因身份關係,我近幾年常常會見到在大唐的遣唐使,都能說一口流利的長安話,並在國子監深入學習儒家經典,而且還附庸風雅地學寫起唐詩來,再有一身全套唐人裝扮,完完全全一幅大唐人的形象。」

李之也是急忙表明態度:「我絕不是不相信,而是身為我們大唐感到驕傲!」

李夏很是鬆了一口氣,「在我看來還是得力於二十二年前的白江口之戰,東瀛就此大敗。在此後年月里,他們不僅沒有再向朝鮮半島用兵,還謙恭的像個小學生,不斷委派遣唐使向大唐朝學習。東瀛與我們的關係非但沒因戰爭而疏遠,反而走的更近了,我看這個民族純粹就是那種欺軟怕硬的下民意識。」

李之心下更樂,對李夏很是佩服,東瀛人品性在後世是早已被認定的事實,沒想到一千二百年以前的唐朝,早就有人如此下結論了。

但他心裏更明白,東瀛人學習唐朝,並非單純的「友好」這麼簡單。

尤其在後來的安史之亂后,大唐盛世急轉直下,那個島國對唐政策也逐步進行調整,首先中止了「遣唐使」往來,除與渤海、高麗等極少數國家保持積極的官方往來,對中原王朝則若即若離,可有可無。

其次,他們頒佈了一系列針對大唐朝的有關禁令,涉及嚴禁國民出海、禁止公卿大臣私自搶購「唐貨」等。

到了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混戰,東瀛更是持保守態度,進一步固化了針對晚唐實施的系列禁令。

而此時的島國,「國風文化」趨於成熟,東瀛在大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文化體系,與中原王朝基本上已經斷開了聯繫。

隨後的宋代是東土歷史上最繁榮的朝代之一,按理說,東瀛是應該主動示好的。

然而,很不幸的是,除了民間的交往外,並未看到有關官方的主動接觸。

有宋一代,東瀛基本上秉持了「脫宋」政策,即便非得與宋交往,也只「遣人貢方物」,刻意迴避官方的接觸。

對於東瀛的無禮,宋朝倒是主動的多,宋朝皇帝不僅會親自接見來民間來東土學習佛法的僧人,還連續三次通過宋商攜帶國牒和禮物出使東瀛。

對於宋朝的橄欖枝,東瀛公卿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遲遲不予答覆,甚至還斷然拒絕,邦交之事一再擱淺。

宋朝雖然富有,但來自北方的邊患威脅已讓其焦頭爛額,對於這個頑劣島國,更是鞭長莫及了。

至於有人說,陸秀夫負帝跳海,南宋滅亡以後,東瀛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舉國茹素哀悼,這顯然是說不過去的。

綜合來看,自唐轉衰的那一刻,東瀛對中原王朝的「不恭」已經有苗頭了,及至五代混戰,北宋羸弱,這種「不恭」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而這種態度的轉變,則與中原王朝的興衰有莫大的關係,此刻他們民間修鍊界的侵入意圖,不正是他們國人極深心思的最先暴露?

念及於此,李之已經打算與太平好好探討此事,以便通過她,向武後傳遞一些相關信息,但願能因此引起她的警惕性。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生意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唐朝生意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七十九章 欺軟怕硬的下民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