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此心誰知 榮辱功名為輕

第四百二十一章 此心誰知 榮辱功名為輕

至於那天夜裏,長樂侯元召在皇帝陛下的逼問下,到底做出了怎樣的選擇,這等兒女情長的私事,正史自然沒有記載,當晚在場的人,也沒有人會透露出半分。因此,想要滿足好奇心的世間眾生,還要留待以後的歲月中去細心的觀察。

而相比起這件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的情事,元召被打入長安詔獄又在當夜被放了出來的經歷,傳到耳中的始末就有許多人都了解的清楚。在堂堂的皇帝陛下和朝堂重臣之間突然發生這樣一件形同兒戲的事出來,流傳後世的史書中也是隻字未提。留給當時人們猜想的,除了驚疑,也就只剩下對元召深受聖寵的羨慕了。

不過,無論是朋友還是敵人,當第二天過後,再次見到這位「活蹦亂跳」的小侯爺時,對於詔獄事件,便都知趣的閉口不言了。而暗中知道內情的寥寥幾人,心中對元召的評價和震驚於皇帝對其倚重之意已經無法形容。當朝最跋扈的王爺就這麼死在他的手上,而他卻毫髮無損,就這麼又堂而皇之地站在了朝堂上!

又過幾天之後,北上雁門關在這次漢匈大戰中立下戰功的漢軍將士們終於全部回到了長安。無論是懷着怎樣心情的人,似乎已經都可以預見到,此次大封賞過後,這位少年侯爺的威權將會更重了吧!

然而結果有些出乎人們的意料。當在隨後舉行的大朝會上,按照皇帝陛下的旨意,當殿分封賞賜功臣們的時候,排在第一位的並不是長樂侯元召,而是車騎將軍長平侯衛青。

衛青以兩萬黑鷹軍騎兵長途奔襲,奪取河套草原,並成功包抄十萬匈奴騎兵的後路,發動了對其最關鍵的一擊,在雁門關守軍的配合下,敗其軍殺其王,取得了雁門關大捷這一輝煌的勝利。因此,在原先長平侯封邑的基礎上再益封八千戶,賞賜黃金萬兩,賜府第。至此其食邑萬二千戶,新貴萬戶侯之家已經赫然崛起矣!

就這樣還不算,皇帝又親自發佈詔令,在諸軍將軍之上,新設大將軍一職,鑄大將軍印,授予衛青,戰時有權統制三軍。其餘各種賞賜無算,可謂是榮寵無極。滿朝皆驚!

而第二個封賞的人,卻是老將李廣。皇帝詔書中說的明白,李廣從戎多年,累積戰功,無論鎮內出外,皆膽略勇敢,忠貞不二,自負無雙之才,不愧天下名將!更有近日駐守雁門關,北疆大捷功不可沒,特旨賜封為「鎮北侯」,以彰顯其縱橫邊關、震懾匈奴的威名!

大漢含元殿上,宣旨內侍聲音朗朗,傳遍大殿的每一個角落。文武百官袍帶鮮明,分列座兩廂,靜靜地傾聽着這些榮譽與功勛。

戎馬倥傯過,歲月催人老。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昔日令匈奴人聞風喪膽的飛將軍早已經卸去了戰甲,此時拜倒謝恩,兩鬢斑白,腰身已經不復往年的挺拔。

鎮北侯雖然只是食邑兩千八百戶的侯爵,但對於李廣來說,「鎮北」這兩個字中所包含的榮耀,已經足以令他心神激蕩、感慨萬千了。

名叫司馬遷的年輕太史令,伏案在一旁,正在不停地奮筆疾書。今天這樣的場面,他必須要一絲不苟地記錄下來,不得有絲毫的遺漏。文筆記錄的活兒本來有手下的書吏們來做就可以了,可是他還是親自坐在那裏認認真真的記錄下了所有的細節。對於有的官吏來說,本職工作只是一種工作而已,然而,對於他來說,卻不是。在他宏大的夢想中,他一筆一劃收集記載下來的東西,將來會成為一座雄偉山峰的基石。因為,他想要追求的是,通古今之變,集百家之言,著千秋青史,做錦繡文章!

接受了鎮北侯封爵的李廣回歸原位時,感激的目光瞥過一個人的臉上,他看到那名叫元召的少年朝他露出真誠的笑意,目光中的祝賀令人心暖。他低下頭掩飾了情緒,卻不知道元召心中閃過的卻是另外的奇妙感覺。

鎮北侯嘛?也算是名副其實了。相比較起衛青被厚賞的不出所料,元召其實最感興趣的就是李廣的封賜了。

「李廣難封」!這個歷史上著名的悲劇,以百戰穿甲的老將最後橫刀自刎、血染馬前征塵而告終。

一生縱橫捭闔、被漢文帝讚譽為「才氣無雙」,被匈奴人敬畏稱「飛將軍」而不名的李廣,在漫長的軍事生涯中,偏偏就沒有什麼好運氣。凡是他參加的大型戰役,不是陰差陽錯,就是無功而返,反正這支鋒芒無比的利箭就沒有射到靶子上的時候。一次兩次這樣,還不足為奇,可是他一生都這樣,就不得不說是「命運多舛」了。看來真應了那句話,欲成大事者,才能與運氣絕對是缺一不可的。

無數的後世英雄曾經以李廣「不遇」的一生來加以感懷,更有多少筆墨為他鳴不平。就連以「史筆無情」而著稱的司馬太史令,在為其列傳時,也以極其罕見的詳盡筆墨敘述了他的一生,給予其高度評價,最後禁不住為他鞠一捧淚,遺憾無盡。

不過,今天過後,想必這一切都不會發生了吧?元召心中暗自得意,懷揣著一種任何人都不明白的感覺,看了看高高在上的皇帝,又看了看畢恭畢敬面色堅毅的衛大將軍,最後又撇了一眼在奮筆疾書忙的都不抬頭的司馬遷。如果這不是在莊嚴肅穆的含元殿朝堂上,他想大聲的唱一首歌,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哦,歌的名字應該叫做《天意憑誰來捉弄》就好了!

在臣子們的讚歎議論聲中,終於聽到了內侍宣讀元召的名字。

「……長樂侯元召者,前者東征真番國有功,后又參贊漢匈戰事,亦頗有功勞。為表彰其功勛,特賜府邸一座。陛下親旨,益封其為安國侯,自此食雙侯俸邑……。」

含元殿中的臣子們伸長了脖子聽完對元召的賞賜,都有些愕然。這就完了?寥寥幾句話就帶過去了?雙侯的封賞雖然已經極其厚重,可是這個消息大家早就知道了,皇帝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說過了。至於賞賜府第這樣的小事,相對來說就更不值一提了。如果僅僅就是這些的話,和元召在東征北戰中所立的功勞比起來,已經不是厚賜而是薄賞了!

然而就是這些。當所有大臣們聽到內侍已經繼續往下宣讀對其他將士的封賞時,看到元召已經謝恩完畢,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臉上風輕雲淡,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在不同的人心中,開始生起猜疑的波瀾。難道元召已經開始失寵了?皇帝陛下這是要逐漸的排斥疏遠他嗎?

接下來繼續進行的對這次立功將士們的封賞,就顯得極為優厚了。除去衛、李、元這三個人之外,另有十二名將軍和校尉被賜封為了侯爵。當然,根據立下功勞的大小,他們的爵位等級也是有着極大偏差的。相對普通功勞者為關內侯,而有大功者皆有侯爵封號。

令人感到吃驚的是,在這十二個一同封候的人中,出自黑鷹軍的就佔了八個名額。而且其中的公孫戎奴、公孫敖、霍去病都以誅殺匈奴名王之功被額外重賞。公孫戎奴為強弩侯,公孫敖為合騎侯,而最年輕的霍去病因為在雁門關大戰首發之際,以百騎大破匈奴萬騎,生擒白羊王。天子知聞其事迹,大悅之下,親封其為冠軍侯!

看着這些站在大殿之中的矯健身姿,皇帝劉徹心情振奮的站了起來。說實話,這一次漢軍對戰匈奴取得的勝利,讓他感到最高興的,既不是誅滅十萬匈奴騎兵,也不是攻破龍城奪回河套,而是眼前這些茁壯成長起來的英雄將軍。有了他們的出現,在他們的帶領下,以後大漢的軍隊必將會一日千里的強盛起來,這才是最值得誇耀的地方。

真是太年輕了!這些將校,皇帝親自一個個的過目了他們的軍中履歷。尤其是出自黑鷹軍的這些校尉們,年齡最大的蘇建也不過二十七八歲年紀,而最小的霍去病才十四歲出頭。

皇帝劉徹在霍去病的名字上重重的標註了一下。原來這個身材顯得稍微單薄看上去有些秀氣的小將是衛青的外甥,元召的弟子?怪不得小小年紀就有那麼大的本事呢!皇帝越看越滿意,他從這個年輕校尉的身上似乎看到了當年元召的影子。心中早就在暗自琢磨,元召這小子既然執意要離開軍中,原先自己還擔心黑鷹軍的戰力會受到什麼影響,現在看來,對這一點已經無需多慮了啊!

嘉獎結束,皇帝和今日含元殿上的大臣們都親眼見證了一批軍中新銳力量的崛起,所有人都對他們寄予了厚望。而這些隨後進入軍中擔任要職的年輕將軍們,將會帶着他們今日的榮耀,去耀武鷹揚開創一個更輝煌的未來。

在大朝會之後的長樂侯元召,又戴上另一頂安國侯的帽子后,他並沒有繼續留在長安,而是馬上回去了長樂塬。從今以後的兩三年平靜時光里,他終於可以安下心來,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血丹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血丹心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一章 此心誰知 榮辱功名為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