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封閉城門

第875章 封閉城門

高名衡為了開封城,便打算在城中招募青壯,但糧餉問題,依然困繞着他,沒辦法,只得找周王朱恭枵商量。

好說歹說,朱恭枵撥了百石糧食,還有萬兩銀子。

高名衡看着這些錢糧,只能微微嘆息,原本打算招募萬名青壯,但這些錢糧,只夠萬人一日的糧食,一月的餉銀。

思前想後,高名衡決定招募千人,糧食可以維持十日。

十日之後呢?

劉澤清從朱家寨大敗而回,還會派人增援開封嗎?

站在西城頭,高名衡深邃的目光,逐漸變得模糊起來,天命軍的大營,已經延伸至西城外,雖然距離城牆很遠,畢竟也是一種威脅。

不知道天命軍哪來的糧食……他忽地想到,天命軍收割了城外的小麥,恐怕比城內支撐得更久,朝廷如果沒有援兵過來,任由開封城自生自滅……

想到天命軍用手中儲存的糧食,吸引城內的女人和青壯,高名衡越想越氣,這些百姓,怎的不和官府同舟共濟?

為了懲罰這類無良的百姓,高名衡下令關閉城門,禁止城內的老弱婦孺出城挖野菜,在城內宣傳說,城外的野菜已經被挖盡。

開封城外,第一營劉雲水部的騎兵,正在抓緊操訓,老兵和新兵一樣,都在城外風馳電掣,既是操訓士兵,也是為了為威懾城內的守軍。

李自成卻在大帳中沉思,這次第四營、第七營聯合攻打劉澤清部駐紮在朱家寨的五千士兵,為了攻破大營,宋文別出心裁,竟然放棄了步槍,而是改用腰刀出戰。

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攻破了明軍的大營,但也暴露了西寧步槍的缺點:無法突破明軍的盾牌!

以前用西寧步槍對付蒙古人的騎兵時,因為蒙古人並沒有盾牌,西寧步槍幾乎無敵,哪怕是林丹汗的精銳騎兵,也是折戟於西寧步槍面前。

可以說,西寧步槍的出現,就是為了對付西北游牧騎兵的。

然而到了中原,面對明軍的時候,因為明軍普遍配備了盾牌,西寧步槍多次受阻,像攻打劉澤清部大營這樣的事,已經發生了好幾次。

在這個時代,西寧步槍絕對是先進的火#槍,然而它不是無敵的,盾牌幾乎就是它的剋星,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天命軍遲早要吃大虧!

李自成已經在琢磨改良的事。

如果對西寧步槍改良,直接穿透盾牌,恐怕不太現實,可行的做法主要有兩點:一是放棄西寧步槍,另起爐灶,直接製造出能剋制盾牌的步槍;另外一種思路,就是設計出新的火器,專門用於對付盾牌,協助步槍稱王戰場。

這兩種思路,都有實現的可能。

李自成起初是想直接棄用步槍,但很快就否定了這種想法,要想製造出一種全新的步槍,除了設計圖紙,還需要技術積累,這個時代,無論是生產工藝、人的思想,還是製造精密步槍的材料,都是遠遠比不上後世。

而且,即便能生產出新的步槍,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去生產,難道這段時間,天命軍白白耗費時間等待?

至於第二隻思路,設計出輔助步槍、摧毀盾牌的殺器,究竟是哪一種?

山地炮雖然實現了火炮的小型化,射程上也不錯,但畢竟是遠程攻擊利器,只能摧毀敵方的工事,正面作戰的時候,山地炮的射速、射程都無法滿足要求。

火藥包更是不行,炸毀城門還行,但無法扔到對方弓箭的射程之外……

李自成在腦海中搜索後世的影視劇,尤其是早期的作戰畫面。

他驀地想到日本人用手雷磕頭盔的情形,心中不覺一動:對,就是手雷!

手雷體積小,內部容納的火藥不如開花彈,威力可能小些,不過,正因為手雷體積小、重量輕,士兵們可以扔出很遠,力氣大的士兵,完全可以扔至弓箭的射程之外……

手雷還有一些優勢,生產成本低,生產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生產工藝簡單……

說起手雷的生產技術,李自成的臉上浮現出笑容,手雷爆炸的原理,與開花彈差不多,對蘭州的火器局來說,技術上沒有難點,不需要他親自指點!

李自成不喜歡日本人的那種手雷,在拔出引線之後,需要在鋼盔或是其它硬物上磕碰一下才會爆炸的方式。

天命軍裝備步槍的士兵,都是褪下了鎧甲,頭上並沒有鋼盔,萬一是在鬆軟的平原地區作戰,或是碰上陰雨天氣,手雷豈不是無法爆炸?

技術太過簡單的手榴#彈,李自成也是看不上,將來容易被敵方模仿!

他掏出身上的寶貝圖紙,耐心尋找,終於找出一款令他心儀的手雷,並將它命名為「手雷」,「用手扔出去的轟天雷」,通俗易懂,士兵們很容易記住這個名子。

靠在行軍床上,李自成將製造手雷的事,前前後後想了一遍,包括生產成本,天命軍來到河南之後,除了步槍、山地炮之類的火器需要依賴蘭州,幾乎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局面。

最初的錢糧,全部來自河南的各個王府,隨後便是和當初的西寧一樣,在河南的土地上生產糧食,因此做為後方的甘肅、青海和四川三省,得以修生養息,工、商、農業都會以極快的速度恢復與發展,生產手雷的這點成本,應該不在話下。

李自成將手雷的生產圖紙複製了一份,另外寫了兩封長信,一封是手雷生產中的注意事項,另外一封,這是寫給蘭州知府湯若望的,命他親自監督,儘快生產出手雷,河南的天命軍急等著用!

生產圖紙和兩封長信,都是絕密材料,為免丟失,李自成派出四名親兵,親自送往蘭州。

李自成剛剛安排好手雷的事,正要走出大帳透透氣,何小米急匆匆過來,「大都督,明軍將所有的城門都關閉了!」

「關閉城門?」李自成不覺思索起來,明軍關閉城內,難道害怕天命軍攻城嗎?

不會!他隨即就否定了,天命軍如果是攻城,必須先迫近城下,城上的明軍發現了,再關閉城門不遲。

那明軍為何關閉城門?高名衡究竟要做什麼?

李自成沉思片刻,臉上露出微笑,對,一定是這個原因!

高名衡封城,是阻止城內的百姓外出。老弱婦孺出城挖野菜,可以減輕城內在糧食的壓力,這原本是好事。

劉澤清部渡過黃河,大營被宋文攻破之後,營中留下了不少糧食,應該是要給城內運糧,城內糧食的壓力,有此可見一斑。

問題是百姓出城之後,得到天命軍的接濟,很多人直接留在城外,甚至他們家的青壯,也是偷偷翻城牆出城。

出城的百姓,便不想回到城內!

民心問題,開封城內的民心,已經出現了變化,開轉向天命軍有利的方向轉化,天命軍應該做些什麼?

只要城內的百姓接受了天命軍,守城的時候就會出現懈怠,甚至主動與天命軍裏應外合,就像當初的洛陽……

李自成立即想到了漢清局,城內有不少漢清局的人,到了這個時候,應該發揮他們的作用了!

還有,城外的這些軍隊,也不能只顧著操訓,操訓的同時,應該加入實戰的內容,一邊操訓,一邊實戰,士兵們一定比預料中成長得快。

天命軍的大營距離城門很遠,又放棄西門,原本就是讓城內的明軍不用太緊張,只要城門不關閉,城內的百姓就可以自由出入,萬一百姓缺糧,只要出了城,就可以得到天命軍的接濟和安置,至少不能讓他們餓死。

但明軍主動關閉了城門,斷了百姓的生路。天命軍再美好的想法,沒有開封城內文武官員的配合,根本無法落實,畢竟開封城還在他們手中。

高名衡要作死,自己不放送他一程。

一旦天命軍開始攻城,必然會消耗城內的青壯和糧食,或許城內的青壯不缺,但戰爭開啟之後,糧食的消耗增大,這可是開封城內最大的短板。

城頭上的戰鬥,會吸引城內文武官員更多的精力,客觀上也是會呼應着漢清局的行動,只要漢清局的工作正式開展起來,城內的民心必失,距離開封城破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只是這樣一來,城內的百姓就要受苦了,一旦軍糧不足,無論是文武官員,還是普通的士兵,都會搶奪百姓的糧食,將城內的困境,轉嫁至最卑賤的百姓身上……

李自成有些沮喪,不過「慈不掌兵」,「一將功成萬骨枯」的道理,他是知道知道,上次牛金星說的不錯,只要堅持一段時間,開封城必破!

現在的開封城,已經是「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最艱難時刻,只要天命軍撐住了,高名衡必定撐不下去!

李自成思索了很久,還是捨不得開封目前的大好局面,為了心中的華夏,有些人的犧牲,註定的不可避免的,只要百姓有機會出城,天命軍一定會好好安置他們的生活。

他沉着臉,給何小米下達了兩條軍令:開封城內漢清局的人,儘快行動起來,宣傳天命軍的同時,在城內製造恐慌;城外的天命軍,開始試探著攻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滅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滅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875章 封閉城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