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攻守兼備

第613章 攻守兼備

出了成都,沿着沱江、岷江向東南方行進,翻過龍泉山,便是一馬平川,既沒有關隘,也沒有堅城,各府縣的駐軍,不過數十,上百就是很難得了,在游騎、漢清局的接應下,天命軍所到之處,都是望風而降。

戰爭本身,並不需要多少時間,天命軍耽擱的時間,都是在行軍路上,外加安置府縣,郭世俊的主要精力,還是在成都府和川北,並沒有隨軍同行。

李自成最為苦惱的,便是沒有文臣伴隨,將安置百姓的事情分擔了,郭世俊是此次出征的最高文臣,可是,他一人之力,暫時也照佛不到川南。

軍事上並沒有什麼威脅,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儘快將這些府縣納入天命軍的範疇,大軍過了資陽后,李自成將大軍一分為二,宋文部的步兵,沿着沱江沿岸的官道南下,而他自己則隨着李過部的騎兵,沿着西面的岷江南下。

半個月後,李自成到達岷江與長江的交接處——敘州府,而宋文部也趕到沱江在長江的出口——瀘州。

兩部雖然保持聯絡,但戰鬥卻是停止了。

此時已是六月,正值盛夏,天氣炎熱,李自成便讓士兵在江畔休息一段時間,而且沿途攜帶了不少戰俘,一路押著,不但要消耗軍用物資,也會分散士兵的精力,降低軍隊的戰鬥力。

這些戰俘,李自成預備從他們當中招收一批水軍,但需要甄別,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加入天命軍。

成都以南的府縣,駐軍的數量並不多,兩部的戰俘,加起來還不到兩千,距離李自成心目中所想的數量,差得太遠。

還要挑選、甄別,年齡偏大、紀律不好、極度自私、不識水性等等,都會被剔除出去,李自成反覆取捨,最後留下一支不足千人的士兵。

其餘的戰俘,教育一番后,讓他們回家,歸於民籍,官府即將給他們分發土地。

當然,加入水軍的這些士兵,也會分到相應的土地,服役的這段時間,土地由家人、鄰居代耕,除了納稅,士兵可以白得一些收成,補貼家用。

不足千人的士兵,實在太少,李自成又從百姓中招納了六百士兵,和原先的戰俘一道,組成水軍。

暫時沒有合適的艦船,李自成便讓士兵們進行身體素質和軍紀操訓,天命軍的陸軍與水軍,紀律上相差不大,主要內容是一致的,除了關愛百姓,就是絕對服從軍令。

數日後,周坤親率青海水軍的前部,終於趕到敘州,因為輕裝趕路,他並沒有攜帶艦船,而是從陸路趕來的。

沒關係,只要接管了這批水軍就好,李自成將這一千五百餘名士兵交給了周坤,讓他儘快操訓成熟,接管長江防線。

李自成預備再次啟程了,這次目標是東方,雖然敘州府、瀘州都是地跨長江,長江以南還有大片的土地,但他現在沒有可用的水軍,只能在江北打轉。

他暫時不準備去江南,不僅是因為水軍的事,過了江南,雖然還是四川的地界,但已是雲貴高原的北麓,山高水密,異族的土司眾多,想要征服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還是先將江北的成都平原完全佔了,有了足夠的糧食、人口,天命軍的實力上升了,才有時間、實力,收復成都平原四周的山地。

在李自成的心目中,天命軍此次出川,第一次在朝廷面前亮相,朝野必定震動,征伐大軍指日可至,最大的敵人,還是朝廷。

必須及早拿下成都平原的西北部關隘,阻擊朝廷大軍西征。

楊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戰略,主戰場就在湖廣,洪承疇、左良玉、熊文燦……除了遼東軍,朝廷的主力軍隊,還有名將,都在關注著湖廣,一個轉身,就會面對四川。

必須儘快拿下重慶、夔州,在沿江部署水軍,然後大軍折而向北,將大巴山的缺口堵起來,時間,對天命軍來說,顯得十分寶貴。

李自成將敘州安置好之後,便要率軍沿江東征,過了宋文部駐紮的瀘州,便是重慶府地界,出發前,他再次打開行軍地圖,盯着東南面那一系列的山地,心中將前生後世的有關知識,在腦中過了一遍。

重慶簡稱「巴」,與成都的地形已經有着巨大的差異,「巴山」、「蜀水」,便是兩地的地形寫照。

成都是標準的平原地區,有了都江堰工程之後,充分利用了岷江的水,在成都平原建立密佈的水網,灌溉了大片的耕地,不但減輕了水患,也造就了蜀地的富足。

而重慶地區山多,嘉陵江以西,有大量的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構成一片丘陵地,外圍便是米倉山、大巴山,將東北方向死死環住,重慶以南,越過長江,便是雲貴高原,同樣是難以逾越的絕地。

長江在大巴山、雲貴高原的夾縫中,好不容易衝出一條河道,卻被西面的巫山所阻,雖然長江的水量足夠大,生生將巫山從中部沖段,但航道卻是不順暢,兩岸怪石嶙峋,江心險灘密佈,水道百折千回……

三峽江段,在後世看來,風光無限,但在大明時代,卻是交通上的天塹!

周坤的水軍,究竟部署在何地合適?

李自成決定去實地看看,必須扼住長江,阻斷明軍溯江而上的通道。

讓李自成沒有想到的是,天命軍趕到江津縣的時候,遇上明軍的援軍,副將張令從重慶府起兵一萬,前去增援成都。

張令在江津縣遇上流寇,情知成都形式不妙,加之沒有得到成都方面的後續訊息,便在璧山的東北麓駐守,與天命軍對峙。

江津縣城在長江以南,李自成原本不打算渡江,只是穿境而過,但被張令部所阻,只得在江津縣的對岸立下大營。

這一段的長江,轉為南北走向,天命軍的大營,便在長江以西,西靠璧山東麓。

明軍有一萬,與天命軍二個營的人數相當,但李自成並未放在眼中,宋文部的步兵,不但全部列裝了步槍,而且還有二十門山地炮,李過部又是騎兵,與步兵戰鬥,優勢也會明顯。

李自成有些後悔,當初應該將王維章帶來,他是四川巡撫,或許可以勸降,不過,現在已經遠離成都,一時半會無法將王維章調來,只能強攻了。

雙方對峙了半日,各路游騎都在探尋對方的大營,李自成也不著惱,他就像氣質更佳的美女,遇上同類窺探,那就讓你看吧,反正你又學不會。

但游騎可不這麼想,既要探得對方的訊息,又要將本方的訊息隱藏起來,每一處山溝、河流,都可能成為小規模的戰場。

天明之後,李自成只留下極少量士兵看守大營,其餘的士兵,全部出了大營,在營外列好陣勢,等待張令前來送死。

明軍的確出了營,但只是遠遠觀看,並沒有進攻,到了已時,李自成實在忍不住了,便催動大軍向明軍靠過去。

步兵保持着戰鬥陣型,而騎兵在側後方護衛著兩翼。

張令原本不想與天命軍決戰,他昨日才得到天命軍的訊息,能拿下六衛駐守的成都,戰鬥力自然不會太弱,他才一萬士兵,絕對不能進攻。

但天命軍欺負到他的眼皮底下,他也不能示弱,遂舉兵迎戰。

張令讓士兵推出僅有的八門火炮,立在璧山東麓的高地上,度量著距離,首先向天命軍開始炮擊。

李自成聽到炮聲,覺得不對勁,立即取出望遠鏡,看到璧山麓的明軍火炮,頓時大怒,真還小瞧了這個張令!

他撤回步兵,卻是將二十門火炮全部推出來,「對準明軍的火炮陣地,全力轟炸!」同時命令李過,第二營的騎兵,立即繞過璧山,截斷明軍的後路。

雙方轉入炮兵對攻戰,天命軍的山地炮,射程與明軍的火炮差不多,但數量多,使用的又是開花彈,比明軍的實心彈威力大了許多。

激戰了一個多時辰,明軍的炮手傷亡殆盡,八門火炮都有不同程度的損毀,其中三門火炮已經無法進行射擊了。

天命軍也有傷亡,光跑手就傷亡了一個小旗,而且被實心彈所傷,都是傷筋動骨,很難搶救過來。

這是天命軍的炮兵,第一次在戰場上出現傷亡,雖然可以達到練兵的目的,但李自成還是十分惱怒,命令炮兵調轉炮口,對準明軍。

天命軍最大的優勢,在於守城,退而求其次,便是野戰,用步槍在野外阻擊、射殺敵軍,一旦讓明軍撤回城內,依靠城牆的保護,攻城戰不但費時費力,士兵的傷亡也會更大。

明軍喪失了炮兵,只得任由天命軍炮擊,李自成見明軍有撤退的趨勢,立即讓步兵壓上,銜尾追擊,防備明軍脫離戰場。

璧山與長江之間,基本上就是一個狹長的平地,天命軍的步兵平推過去,毫無阻止。

張令見天命軍熄了火炮,遂將殘兵組織起來起來,擺出方陣。

李自成看到方陣,不僅哈哈一笑,「這個張令,倒還是個將才!」

何小米卻是不服,「大都督,任他是什麼將才,在天命軍面前,都只能是一具死屍,一會進入步槍的射程……」

「小米,張令做得沒錯,在戰場上,方形陣可是攻守兼備,」李自成的心中,已經有收服張令的打算,天命軍的優勢,並非出在將領身上,而是火器的射程,遠遠超出明軍和周圍的游牧部落,「張令對我們了解不夠,所以他擺出方形陣,既可以防守,也可能隨時殺出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滅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滅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613章 攻守兼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