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

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

翌日起床后,李自成隨着趙爾德,尋到他預備立縣的地方,原來在賀蘭府西南大約六十里的地方,距離月亮湖還遠著,便命名為通格縣。

趙爾德留在通格縣,開始建立自己的營地,只是派了兩名熟悉地形的蒙古人做為嚮導,李自成在任同州的陪同下,繼續南下。

在賀蘭府以南大約一百里的地方,李自成看到有兩座山峰從賀蘭山脈突分出來,綿延數里,山上山下,都是極為旺盛的牧場。

李自成不禁大喜,此處極為旺盛,又是南下大道旁,立縣更為合適。

而通格縣距離賀蘭府太近,大約只有五六十里,如果立鎮,倒是更為合適,不過,這是趙爾德自己的選擇,李自成已經同意了,暫時不可能返回。

問了蒙古人嚮導,才知道這兩座山,分別叫敖尤圖山和阿孜日格爾山。

又不是漢化的名字!

李自成凝眉思索,分別更名為圖尤山、格日山,字的順序變化,也就破壞了原先的意思,即便異族的文字能流傳下來,也找不到他原先的發音了。

這座坐落在兩山之間的縣城,各取兩山的前一字,就叫「圖格縣」。

蒙古嚮導告訴李自成,從此處向東,越過賀蘭山,便是大明的寧夏鎮。

李自成想起在寧夏驛站北裁撤的事,當日所受的窩囊氣……他真想率領部分騎兵,突襲寧夏鎮,將驛丞楊隆宰了,方能消得當日之恨。

想想還是忍了,與大業相比,個人的一些委屈,算得了什麼?再說,尚不知楊隆是否還在寧夏鎮!

大軍繼續南下,從圖格縣沿着黃河向南,大約兩百里,黃河在這裏改變了方向,上游已是南北走向,當日北伐的時候,李自成並未留意,此時回頭仔細瀏覽,發現此處簡直就是塞外江南。

火石寨山、駱駝山、希勒圖山也未能阻擋黃河之水的蔓延,山川林立,湖泊眾多,湖水清澈,旺盛的牧草從湖畔向四面擴散開去,一直延伸到南面的山腳、北面的大漠深處。

問了嚮導,才知道此處就是著名的「通湖草原」,乃是整個賀蘭府水草最為充足的地方,原先有許多牧民在此放牧,但天命軍來到外邊牆之後,牧民害怕,被迫北遷。

李自成暗笑,原來游牧民族也是害怕漢人!

邊界從來不會固定,只是按照各方實力的大小,不斷重新分配……

他在此處東西兩地分別設立漢格縣、溫都縣,又將火石寨山、希勒圖山分別更名為火石山、圖勒山,駱駝山倒是沒有改動,和本身就是一個中性的稱呼,用做漢名,也不為過。

過了溫都縣,便是外邊牆,這裏已經是會州府的蘆陽縣。

李自成度量一番,如果以外邊牆的蘆陽縣為起點,到達賀蘭縣,實在不算太遠,將來從蘆陽縣向東北方向修築大道,連接賀蘭府,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不知道沙地上修築的水泥大道,是否也像別處那樣牢靠。

李自成在此處別了任同州、高一功,騎兵一路飛奔,在到達會州之前,便已趕上前面的第五營和第七營,,一同回到蘭州。

周賓、宋文兩步在蘭州休整了數日,各自領命。

有了河西總督府在北面護衛,駐守肅州、甘州、涼州、蘭州的第四營李績部,已經並非邊疆,壓力大減,在李自成出塞的這段時日,不但緊緊盯住蘭州,同時完成了整編,已經不需要換防了。

周賓部回到西寧,現在西寧幾乎是空城,只有少量輔兵,而宋文部接替秦大年部駐守靖遠縣,秦大年部回蘭州休整、整編,與李過的第二營,共同駐守蘭州。

第七營去靖遠縣換防之前,李自成特意召見了宋文,還有他着意培養的年輕軍官趙光瑞,在賀蘭山、狼山的戰役中,宋文部在哈達山殲滅鑲紅旗一個牛錄、鑲黃旗四個牛錄,趙光瑞因為戰功,已經晉陞為從千戶。

從賀蘭山帶回的大批戰馬,除了給李過的千餘匹,剩餘的兩千餘匹,全部交與固關的劉雲水,這樣第一營、第二營的騎兵,都是達到三個千戶。

一切安排停當,已經是四月中旬了,李自成再次將目光集中到朝廷與盜賊身上。

根據漢清局的訊息,高迎祥、張獻忠在鳳陽火燒皇陵,充分表現出流寇的本性,他們並沒有過多停留,而是迅速南下,接連攻克廬州、安慶、和州、滁州,一直打到長江邊的儀征,一路所向披靡,然後折而向西,與南下襄陽的老回回馬守應部,在湖廣馬成會師。

而北上的射塌天劉國能等人,在黃河兩岸與東出潼關的洪承疇玩起了貓貓,他們總是在附近出入,就是不願與洪承疇部的主力決戰,洪承疇被崇禎限定「六個月內滅賊」,沒辦法,只得將屬下的軍隊撒出去,四處圍剿盜賊。

李自成一聲長嘆,北方的烽火,已經進入湖廣,大明的中五省,又要被盜賊弄得烏煙瘴氣了。

這樣的事情,原本與他無關,但他想到的卻是結局,朝廷與盜賊的戰爭,無論誰勝誰負,最終都要他來收拾殘局,戰局越亂,將來收拾起來便會越困難。

破壞的速度遠遠大於建設的速度,如果整個大明都被打殘了,他憑藉西寧、蘭州這一隅之地,又如何能收拾殘局?

朝廷原本處於優勢地位,無論是軍隊的質量數量,還是後勤補給,都是遠遠優於盜賊,然而,現在卻是被盜賊牽着鼻子走。

這中間究竟有多少是人為的原因?

就像這次,盜賊們火燒鳳陽的朱家祖陵,崇禎一怒之下,竟然逼迫洪承疇「六個月內滅賊」,坐在紫禁城說話不腰疼,如果六個月內滅賊,又何至於今日盜賊愈演愈烈?

洪承疇明知不可能,卻被迫出潼關破賊,雖然取得一定的戰果,但他將屬下的軍隊拆分開來,實行處處制敵,一旦出現漏洞,就會處處「制於敵」。

盜賊本就是「流寇」,到處遊走、分分合合是他們的長處,一旦盜賊察覺到洪承疇分兵處處設防,他們必會集中優勢兵力,畢其功於一役,洪承疇豈不損失慘重?

究竟是崇禎的愚蠢,還是洪承疇的愚蠢?

李自成雖然贏得了塞外,在戈壁上立起了河西總督府,卻對朝廷與盜賊之間的戰爭,感到束手無策。

兩頭紅了眼的水牛斗角,一個消瘦的山羊能有什麼辦法?

李自成現在唯一能做的,便是發展西寧、蘭州,壯大自己。

果然不出李自成所料,洪承疇到處分兵圍堵盜賊,不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損失慘重,六月,副將艾萬年、柳國鎮於寧州之襄樂戰死,官兵大敗。

洪承疇實在無兵可調,只得徵調曹文詔入陝西。

這時距離崇禎下達「六個月內滅賊」的期限,差不多快要到期了,可盜賊幾乎一點不見少,死了一批,又有更多的盜賊加入,漢民族人口的數量優勢,完全站在盜賊一邊。

與此同時,湖廣傳出訊息,勛陽巡撫盧象升,將高迎祥、張獻忠部驅逐出湖廣,高迎祥、張獻忠轉而北上漢中,朝廷方面舉杯相慶。

咦?

李自成從這些訊息中捕捉到什麼了,仔細思之,「驅逐」有什麼值得慶賀的?盜賊本是流寇,他們搶過一個地方,即便不驅逐,也會換一個地方,繼續下一次劫掠,熟悉的地方沒有糧草!

盜賊究竟是自己走的,還是被盧象升驅逐?

這一刻,他對盧象升這位名將,倒是有所懷疑,難道他征剿盜賊的功績,原來都是盜賊白送的?

不過,李自成倒是明白了盜賊與官兵的秘密:盜賊與官兵作戰久了,越發掌握了作戰的技巧,不但能在官兵把守的縫隙中來去自如,首腦人物自身的作戰水平也在提高。

而明軍將領明知無法徹底剿滅盜賊,對於朝廷的旨意,也是不當回事,多半只是做做樣子,他們不再像當初那般,以殺傷甚至消滅盜賊為目的,而是轉為驅逐。

只要盜賊不在自己的防區,就算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務。

如果盜賊再次來到自己的防區,那是又一次的戰鬥,並非原先的那一夥盜賊。

這樣的結果,盜賊在不同的地域遊走,而官兵總是在盜賊離開之後,認為自己驅逐有功,進而向朝廷論功請賞。

李自成甚至懷疑,盜賊是不是與官兵達成共識,我搶劫一次就走,絕不會讓你為難,你儘管對上報功,也不要真心圍剿,大家留一線生機將來好見面,誰知道未來的天下是誰的?

也許這不是真的,這只是他最壞的推測,但現在盜賊與官兵之間,的確像是一種微妙的平衡,就像洪承疇在固關與天命軍達成的協議一樣,大家互不侵犯、互不為難,有飯大家吃,有事大家扛,互相幫助、互相遮掩……

如果不看服裝,誰是盜賊、誰是官兵恐怕都分不清了。

這樣看來,自己佔據着西寧、蘭州,並進行大規模的建設,似乎吃虧了,有了根據地,也就有了羈絆,將來若是與官兵大規模作戰,萬一戰爭不利,丟掉西寧、蘭州,那損失可就大了。

不過,有了根據地,也就有了固定的兵員補充和糧食供給,才能向西寧火器局那樣,為天命軍提供源源不斷的步槍與各種火炮。

發展方向從來就是一把雙刃劍,就看你如何運作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滅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滅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561章 官兵與盜賊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