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意外發現

第171章 意外發現

李自成決定去三角城看看,一方面,三角城孤懸在草原上,附近牧民太少,守衛三角城的軍士,如果見不到後方的同類,必然有一種孤獨感,其次,他要去野外看看春耕的情況,現在已經是三月了,天氣逐漸轉暖,正是開墾的季節。

親兵們都有戰馬,行動起來十分迅疾,不過李自成出了西寧城后,並沒有立即西行,而是繞城兜了一個大大的圈子,看到數個定居點都是人頭攢動,方才滿意地西去。

離開西寧城,向西而去,就難以見到剛才的熱鬧場面了,李自成加快速度,一個多時辰后,接近鎮海堡,這是他來到西寧后,最先駐紮的地方。

現在的鎮海堡,因為西面有了三角城,已經失去了軍堡的作用,李自成在退牧還耕熱潮中,原本留有一點「私心」,欲待讓鎮海堡升格為縣,但實地考察后,覺得鎮海堡附近的農田太少,難以供養大量的人口,便忍痛放棄了。

鎮海堡乃是軍堡,有完整的小型城郭,如果完全放棄,實在太可惜了,以西寧現在的人力資源,想要建設這樣的城堡,實在不易,最後鎮海堡作為西寧府直屬的一個小鎮保留下來。

奇怪的是,鎮海堡幾乎在西寧府與湟源縣的正中點,如果從鎮海堡步行出發向東西行走,一日之內可以到達兩地,這就為商賈百姓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加上鎮海堡內原本就有不少百姓定居,李自成期望,將來鎮海堡可能走上農商一體化的路子,如果人口達到一定的規模,還是可以升格為縣。

在漢民族的傳統中,「律不下縣」也就是說,朝廷管理國家,最低到縣一級,至於縣城以下,雖然可能存在鎮、堡、村一類的組織,但基本上屬於百姓自治,主要受禮法或是族規的約束。

但李自成在鎮海堡留下了一名管理人員,就是上次接替何小米練兵的傷殘老兵楚生。

楚生只是缺少半條胳膊,腿腳、腦子都還正常,李自成用他擔任鎮海堡理事,可謂一舉多得。

作為傷殘軍士代表,得到衛里妥善安置,此後不但不會生活無著,甚至比普通退役的士兵,生活得更好,此舉就是給軍士們最好的廣告。

其次,西寧剛剛變天,又面臨着退牧還耕等巨大變革,民心可能不穩,像鎮海堡這種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方,不能出現權力真空,需要有人替衛里監管起來。

其三,隨着疆土越來越大,李自成最頭疼的就是人才不足,或者說,既可信任、又有能耐的人,嚴重不足,在村鎮一級安排理事官,實際上是對這些人員的培養和考察,一旦需要,就可以承擔更高的職位。

像楚生這樣的人才,即使不是左臂殘疾,距離李自成的要求,也還是有距離,至少他大字不識一個,如果需要登記、記錄什麼的,就難以完成了。

不過,在這非常時期,像這種不識字的老兵,非常容易收心,一旦給予溫情、利益等,他們十分忠心,不像文人,因為懂得的知識都,腦子的想法就多,關鍵時刻,反而不好控制。

距離鎮海堡還有數里的時候,李自成便看到野外稀稀疏疏的人影,似乎男女都有,他一拍馬背,加快了馬速,後面何小米和親兵們緊緊跟隨。

馬蹄聲影響了百姓的勞作,楚生也在,他抬起頭,遠遠看到李自成,急急叫了聲:「大人來了,快快迎接!」率先出了人群,倒頭便拜。

百姓們先是一愣,但看到理事官楚生都下跪了,只得隨在身後,一起下跪,口中叫道:「大人……」

李自成翻身下馬,馬韁向後一扔,道:「大家都起來,不用多禮!」知道楚生身子不便,將他攙扶起來,「楚生,讓百姓們起身,不要耽誤勞作!」

「是,是,大人!」楚生起身後,朝百姓們揮着手,又說了幾句話,百姓這才漸漸散去,但他們勞作的時候,不時地偷眼打量李自成,卻是不敢說話。

李自成先是瞄了眼都在勞作的百姓們,又將目光向遠處投去,四面一掃,微微皺起眉頭道:「楚生,開墾土地的百姓,似乎不多呀,雖然這裏只是東門,但鎮海堡的百姓,應該不少呀,難道他們……」

「大人,」楚生雙手抱拳學着文人的樣子,道:「此事,此事乃是屬下私自……求大人責罰!」

「責罰?」李自成一愣,「楚生,你說明白了,究竟怎麼回事?」

「大人,屬下想……屬下想……」楚生的額頭上已經冒出細密的汗珠,見李自成正打量着他,牙關一咬,道:「屬下擔心春小麥沒有收成,所以……所以允許部分百姓們繼續放牧,萬一年歲不好,有了牛羊,百姓們也不會挨餓!」

李自成回身看了看,難怪開墾耕地的百姓不多,今年是第一次,春小麥的收成,誰也無法預料,楚生這樣做,也是無可厚非,便笑道:「楚生,這是為了百姓,也不為過,說說看,你還有什麼打算?」

楚生這才放下心來,道:「大人,屬下給丁口的二十畝土地,已經分發下去,但同時又規定,今年的耕作,只要完成十畝,就算完成任務,另外十畝,可以來年再耕作。」

「奧,那另外十畝呢?難道暫時做為牧場?」

「另外十畝,屬下沒有強行規定,由百姓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

「嗯,」李自成微微點頭,又道:「楚生為何這般安排,難道是百姓的牧場不夠?」心中卻道,十畝牧場有啥用,連一隻羊都養不活。

「那倒不是,百姓們牧場充足,」楚生道:「乃是因為時間倉促,若是強行耕作二十畝,可能貪多不爛,到時候土地都是侍弄不好。」

「奧?楚生能夠想到這些,足見對百姓的事情十分上心,說說看,還有那些新鮮的做法?」

「大人,」楚生得到鼓勵,更加放鬆了,「除了鎮海堡附近,屬下還預備從堡內遷出一些百姓,在遠離鎮海堡的地方,為他們尋找新的耕作地點。」

這是擴大耕作範圍了,若所有的百姓都居住堡內,耕作的範圍只能在鎮海堡的四周,只有將部分百姓遷出堡外,重新安置居民區,才能開設新的耕作地點,李自成不禁向楚生多看了兩眼。

「大人,」楚生猶豫了一會,終是道:「屬下……屬下私自允許百姓,在耕作的土地中,種植不超過五畝的青稞……」

「青稞?」李自成這就不懂了,這是原產於青藏高原的作物,「青稞的產量不是很低嗎?西寧以前就有種植的吧?」

「大人,青稞的產量的確比不上春小麥,但在同樣的土地上,收成總是好過牧業,正因為西寧原本就有種植青稞的,屬下才知道青稞是穩產,今年是推行農耕的第一年……若是百姓看到小麥的產量超過青稞,以後自然會搶著耕種小麥……」

李自成的目光投在楚生的臉上,久久不去。

楚生這是風險分擔,難道他天生就是經濟學家?

自己掌握著後世的經驗,才知道西寧可以耕作小麥,但楚生肯定不知道,為防春小麥顆粒無收,百姓陷於無糧可食的境地,他採取了小麥、青稞、牧業三條腿走路的形式,保證百姓的糧食供應,不失為穩妥的做法。

青稞雖然產量低,但它是實踐過的作物,百姓的認同感高,小麥雖然產量高,但百姓不能保證有收成,就是李自成自己,,也是不敢打包票,萬一西寧和陝西一樣,發生大旱呢,誰也無法預知未來。

楚生的做法,用後世的觀點,就是「不能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萬一小麥收成不好,有了青稞和牛羊,百姓也不至於挨餓。

西寧雨水不多,整個冬季只下了一場雪,持續的時間還不是太長,這對嚴重依賴淡水的小麥來說,是極為不利的,估計楚生沒什麼信心,而青稞耐旱耐寒,對雨水和溫度要求不高,應該是穩產,正好可以彌補小麥的不足。

李自成忽地想到了關外的蒙古高原,也許那裏也有着適合青稞的土壤,可惜生活在那裏的人,與藏人的半耕半牧不同,他們完全沒有種植業,遇上年歲不好,便劫掠富庶的漢人。

如果不能從漢人這裏劫掠到足夠的糧食,他們只好劫掠自己人,至少戰爭可以消滅一部分人口,減少糧食需求。

假如游牧民族掌握了青稞的種植技術,能獲得穩定的糧食供給,他們會不會減少對漢人的掠奪?

李自成搖了搖頭,即使有了基本的糧食供給,以游牧民族好戰的性子,他們還是會向南方「打草谷」,畢竟掠奪比繁瑣的種植便利多了,至於說到血腥和殺戮,游牧民族才不會將異族當做平等的人,當然,他們也不會將同族的人當做人看待。

對游牧民族來說,殺戮、掠奪和血腥,是他們的本色,每一名壯丁,就是這樣訓練成勇士的。

這個楚生,倒是意外發現,沉思良久,李自成發覺楚生正驚疑不定,遂伸出大拇指道:「楚生,你的心機和心思,都用在百姓身上,這才是百姓的父母官!」

「大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滅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滅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1章 意外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