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天主教

第134章 天主教

蒸餾酒的生產,已經趨於穩定化,經過品酒師的認定,兩位工匠逐漸掌握了蒸餾的火候,並加以固定下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改良蒸餾容器,擴大生產規模了。

李自成要做的,就是與低度白酒的供應商簽訂合約,得知月產量只有兩百斤,李自成乾脆包下了他們所有的白酒,但品質必須要保證,只有相同品質的低度白酒,才能保證蒸餾酒的質量。

生產廠家也是非常高興,這樣一來,他們只負責生產,連推銷、鋪子、人工酬勞的錢,都是省下了,最後以低於市場價兩成的價格,簽訂了合約。

李自成對這個合約還算滿意,這家低度白酒生產商,一旦喪失了市場,以後生產的白酒,只能出售給自己了,但為了長期的穩定供給,將來最好還是有自己的低度白酒生產車間,所以,雙方簽訂的合約,只有半年時間,算是試行。

他還抽空去了一趟匠作坊。

以方誌為首的火器匠,對於M1841的研製、分析,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有了一些新的認識,他們甚至還用泥坯捏出了步槍的模型,據方誌估計,如果鐵的質量合格,也許他們能生產出這種火#槍,不過,槍管、扳機等,很難做到一樣大小。

不過,方誌最為憂心的還是子彈,紙殼子彈的銅質彈頭倒是不難,關鍵是助推彈頭的底#火,不知道能否引燃,沒有經過相關的試驗,他也沒把握。

李自成將這些難度歸結為三類,其一,乃是尺寸問題,但現在沒有統一的標尺,要想做得像流水線那樣標準,實在是難為他們了,關鍵的問題,還是需要自己來解決。

只要做出標準的米尺,就能解決規範問題,問題是如何確定這個標準,M1841的圖紙上,給出的都是毫米尺寸,如果不能讓工匠們熟悉毫米,這些尺寸很難掌握,至少也要熟悉厘米。

答案只能從後世來找。

他依稀記得,「米」確定,跟子午線的長度有關,但現在顯然無法測量子午線,怎麼辦?李自成忽地想到,後世的時候,自己有事沒事,手中拿着直尺,常常在手上測量,他右手使勁按下去,一拃的長度切好是二十二厘米。

不知道「李自成」的一拃,是否也是這個長度,他估摸著差不多,如果不太精確,應該差不多了。

李自成讓何小米找來一塊光滑的細木條,用手指量出二十二厘米,便讓曹建將這根細木條平均分成二十二等份,再根據每一份的長度,製作一根米尺。

為了防止工匠們搞不清進率問題,他取出一張白紙,將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換算關係,寫在上面,然後貼在金作坊的內牆上,方便他們隨時查詢。

其二,乃是鐵質問題,這一類問題好解決,鐵質太軟,主要是因為碳含量過高,只要減少碳的含量,就能變成質地更為堅硬的鋼材。

在李自成生活的後世,這是初中化學中所學的內容,只要向熔融的鐵水中注入氧氣再加熱,讓碳、硫等雜質形成氣體逸出即可。

原理雖是簡單,問題是如何才能得到較為純凈的氧氣,現在的大明,根本沒有相關的科學技術,原材料是最大的問題。

不過,如果這樣的問題,已經被大明解決了,那麼李自成讓工匠們製造的M1841,也就算不上先進的火器了。

他沉思片刻,要麼分理出氧氣,要麼用其它的原料代替氧氣。

腦中覺得問題就要解決了,但恍惚之間,就是找不到問題的突破口,用分離空氣的方法,倒是可以得到大量的氧氣,但低溫高壓,這樣的條件顯然無法具備,如果用實驗室製法,不但不能得到大量的氧氣,原料同樣是一大難題。

李自成思量很久,突然靈機一動,空氣本身不就是最好的氧氣來源嗎?雖然氧氣的含量只有兩成多點,但只要反覆向煉鐵爐中灌入空氣,作為有效成分的氧氣,就會被不斷利用,而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氮氣,因為性質較為穩定,在鍊鋼過程中完全不會發生化學反應。

既要向煉鐵爐中不斷沖入氧氣,又要讓多餘的、氧氣含量低的空氣排出,煉鐵爐上必須增加出氣口,讓空氣在煉鐵爐中充分流通,這就像是水田養殖,有抽入凈水的進水管,也有排出污水的出水管。

李自成立即找來主官鐵匠的劉方,讓他將大明的煉鐵爐進行改裝,在進氣孔的對面,增加一個排氣孔,同時向爐內不間斷補充新鮮的空氣,對現有的生鐵回爐重煉。

劉方不知道李自成的用意,但李自成既然說了,他也只能照辦。

初步解決了鋼的問題,李自成還要面對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擊針撞擊底#火的問題,但他思索半天,卻是苦無良策,總不能回到點火的老路上。

也許西洋人已經解決了這問題,李自成只能暗自嘆息,可惜,這樣重要的技術,西洋人是絕對不會透露給大明的。

西洋傳教士!

李自成猛然想起,在大明時代,隨着西洋海商東來,伴隨着他們的還有西洋傳教士,這些傳教士都在教會學校受過良好的教育,特別是對先進的科學技術,都有獨到的見解,實際上現在的西洋,只有教會才有足夠的財力開辦學校。

大明時代最為有名的傳教士,後世都是赫赫有名,關鍵是,他們不僅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有着對神學的虔誠態度,更有着良好的品質,大名鼎鼎的利瑪竇、湯若望……

李自成內心一震,湯若望這個本該最能推動大明科技發展、為徐光啟極為賞識的傳教士,此刻似乎就在陝西,趁着他沒有被徐光啟挖掘之前,必須找到他。

讓李自成最為頭痛的是,湯若望並不是單純科技大使,而是傳教士,讓他來到小小的西寧,如何才能打動他,難道讓他在西寧傳教?

除了來西寧傳教,還有什麼能打動他的地方?李自成苦苦思索,卻是找不到充足的理由。

如果讓他在西寧傳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李自成考慮的不僅是是西寧,更是所有的漢人,以及中央之國未來的走勢。

漢民族自身的文化已經源遠流長,是否需要宗教?

李自成想到後世的各種恐怖襲擊,似乎都與天主教沾不上邊,而且,信奉天主教的歐洲,並沒有出現政教合一的政權,除了給百姓一個無望的希望,對國家,對民族都沒有多少負面影響。

他還想到中央之國的擴張,既然代替大明的清帝國能將領土擴張到西域和北方的大草原,則必須面對大量的異族問題,歸化一個民族,關鍵是共同的信仰和語言。

如果中央之國有一個強大的現代的宗教,能夠從宗教上讓異族歸心,也許南疆就不會出現各種恐怖組織了,也許西藏就不會出現……

佛教在中央之國傳承已久,能不能作為中央之國的國教?李自成很快即否定了,西藏就是因為佛教的實力太大,建立了不倫不類的政教合一政權,而且,佛教宣揚的乃是獨身,如此下去,人口如何繁衍?

那天主教宣揚的是什麼?李自成想到了「一夫一妻」制,這正是中央之國最為缺乏的。

「一夫多妻」的罪惡,在大明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且不說妻妾成群的官員們,為了養家,必須大量貪墨,也不說造成民間大量的壯丁無妻可取,這恐怕也是中央之國美女越來越少的根源。

那些官商們多出的妻妾,往往都是美女,這是一個美女被收藏的時代,眾多美女公用一個男人,不管這個男人有多優秀,但她們受孕的機會肯定會減少,普通的「一夫一妻」,如果沒有生育上的限制,女人基本上都會生育三四個,五六個也是在正常,甚至達到七八個,但美女一旦被權貴收藏,能有兩三個孩子,基本上就是極限,許多美女更是實質上無後,優良的基因,就這麼被制度湮滅

而那些長相平平的女子,因為失去被收藏的機會,反而能嫁給普通的漢子,正常生兒育女,這種非優良的基因,卻是得以廣泛保存下來,長期下去,大街上能養眼的美女自然越來越少。

當然,「一夫一妻」並不能保證對家庭的忠貞,以歐美與中央之國後世的經驗,從此以後,都將步入情人時代,但這也要比「一夫多妻」好上百倍,儘管美女也會偷情,可能是主動的,也可能是被迫的,無論出於哪種可能,至少她們增加了受孕的機會,至少她們生下孩子,有一半美麗的基因。

好像扯遠了,但李自成發現,這也是個社會問題,對於社會的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夫一妻」,至少能讓民間少兩個鰥夫。

李自成盤算良久,終於下定決心,他要在西寧,打造一片全新的天地,就像他正在試行的新式教育一樣。

他立刻回到官衙,飛鴿傳書王安平:立即將所有派出人手趕赴陝西,打探傳教士湯若望在陝西的傳教情形,無論用什麼手段,都要讓他來西寧一趟。

………………………………………………

孫夢潔則是一如既往地將學子們的作業和先生的講義,按時送到中衙的書房。

這一天,何小米不在,書房落了鎖,孫夢潔沒法,只得將這些材料送至李自成的家中,看到大門敞開,她沒有絲毫猶豫,一頭闖了進去。

恰好李自成從宋玉蓮的房中出來,跟在後面的宋玉蓮,一邊走,一邊整理衣襟,又用手將有些散亂的頭髮理順。

孫夢潔頓時一臉黑線,心中幾乎嘔吐起來。

宋玉蓮面上一紅,卻是主動招呼,「這是潔兒姑娘吧?這麼冷的天,還要姑娘跑路!快,進來喝杯熱茶!」

孫夢潔卻是橫眉冷對,用白眼表示她的蔑視,將作業、講義向李自成懷中一塞,也不說話,轉身便走,出了正門,冷哼一聲,飛腳將門前的積雪踢得老遠。

宋玉面極度尷尬,面上白一陣紅一陣,道:「這個潔兒姑娘,怎麼了?婢子可是沒有得罪她呀!」

李自成哈哈一笑,「奧,上午授課的時候,她的作業做得不好,被我狠狠訓了一頓,恐怕心中還是有氣。」

宋玉蓮才不相信李自成的鬼話,白了他一眼,「都是大人,大白天的,非要……連門都不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滅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滅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134章 天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