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營修奉天城

11.營修奉天城

這時任氏才爽朗地一笑,並向高岳伸出手來,意思是往他索要枚蒸胡。

高岳遞過去,任氏吃了兩口,待到餡子時,皺着眉梢說:「好淡。」

咦,姨娘啊,我是覺得清淡正合口味,莫非你們崔家的人,包括阿霓在內,個個都是鹽巴虎嗎?

這時侍奉在旁的新廚師安老胡兒便解釋說:「夫人啊,最近全長安城的人都在淡食——鹽貴啦......」

高岳聽到這話,本能地嗅到了事態變化的氣息。

鹽,和米糧一樣,是天下百姓生存的根本所在,它價錢的起伏,往往代表着時局的巨變。

皇帝李適對數個方向用兵,加上原本下詔實行的三倍「食出界糧」政策,軍費膨脹速度驚人,雖然因推行兩稅法而使得國庫收入增多,可也禁不住如此消耗。

於是楊炎死後,判度支的趙贊、杜佑,還有太常博士韋都賓,集賢院學士陳京、裴延齡聯合上書給宰相盧杞,稱國庫只剩數月軍費,請求在征「常平錢」外,再征「榷鹽錢」和「僦櫃納質錢」、「粟麥糶市錢」。

這時皇帝正巴著河朔、山南東道和淄青方面全面勝利開花的消息呢,盧杞可不敢對他說「不好意思陛下,錢快花完了」,便答應這幾位的奏請,下令京兆府和東南各地轉運使負責此事。

其中京兆府去取「僦櫃納質錢」、「粟麥糶市錢」,而東南的轉運使、刺史們則負責加「榷鹽錢」。

前者就和強盜差不多——所謂的僦櫃就是櫃坊和質鋪,民間可以往裏面存錢(但要叫僦櫃錢,也即是租金,和現在拿利息完全相反),也可以把物什送去典當,待到贖出時,除去要交還母錢外,還要交子錢給質鋪。所以長安城各處的櫃坊,實則等於儲錢生息所在;至於粟麥更好理解,長安民眾為備荒年,會在各家都挖出地窖來儲備糧食——而今京兆府派人去,直接將商人的櫃坊,居民的地窖全部用度支司名義封起來,而後統計后統統「借走」四分之一,號曰「借商」、「借米」。

至於加榷鹽錢,原本劉晏在執掌鹽政時,設置巡院、鹽場控制東南各地的食鹽生產,而後於榷場出售給鹽商,每斗鹽賣一百一十文,一百文是政府的鹽利,十文是產鹽的「鹽本錢」;對鹽商來說,他從榷場買一斗鹽,收購成本就是一百一十文錢,再加上他的銷售成本,所以每斗鹽賣三百文上下,如此可得利潤一百文。

可如今朝廷亟需軍費,便開始加榷價,李適給趙贊、杜佑及陳少游、韓滉等人下的指示是,每斗鹽的榷價往上加一百文,以充軍費!

如此到了鹽商那裏,每斗鹽可就不能像以前那樣只賣三百文了,而是加到六百文、九百文,甚至許多大鹽商開始囤積居奇,哄抬鹽價,以前三斗糧食可以換一斗鹽,現在於有的地區一石乃至更多都換不到一斗鹽,百姓苦不堪言。

這一切都是先前楊炎更改劉晏鹽政所導致的惡劣後果:各地巡院被廢,朝廷失去了對鹽場和鹽商的有效控制!

長安這座以政治功能為主的都城,本身就不產鹽,所以民眾率先嘗到了「昂貴」的河東池鹽,再加上僦櫃和糧窖遭劫,更是雪上加霜,很多平民乃至原本的富豪人家,只能「淡食」度日。

「幸虧高郎提前一步,把宅邸里所藏的錢都花掉或遷走,不然損失可就大了。」任氏聽完安老胡兒的解釋,恍然大悟。

花掉的錢,是送給盧杞給叔岳父崔寬遷官的,盧杞很精明,他害怕重蹈楊炎的覆轍,並沒有把錢囤在家中,而是撒往各州縣求田問捨去了——另外,崔寬不再擔任蜀都尹的官職,也沒有回京——朝廷緊急任命曹王皋為新的荊南節度使,負責對梁崇義的南方戰線,而崔寬則在盧杞運作下,填補了曹王皋的湖南觀察使的空缺。蜀地的張延賞成功支走崔寬后,終於把節度使、蜀都尹的權力合一,隨即開始謀划奪取西山諸軍。

如今崔寬全家,正出蜀都城,順着長江而下,往湖南觀察使的治所潭州而去。

路途中,雲和身體在舟中不適而抱恙,還寫信向姊夫和阿姊訴苦來着。

而現在,高岳也要離開京城了。

不過他在離京前,也向朝廷上奏,幹什麼?

懇求金吾將軍渾瑊借給他兩個人,即虞侯郭小鳳、高固,高岳稱此二位久在邊塞(其實郭小鳳就去廝混了一年,要他來就是個添頭),熟悉築城規制,請讓臣攜二人前去奉天營城,可有裨益。

渾瑊是個忠厚人,當皇帝詢問他意見時,他說無妨無妨,反正這兩人和我呆在京內也是閑着,不如就跟着高外郎前去奉天城。

於是朝廷加郭小鳳、高固致果副尉的武散官品秩,令其隨高岳去營修奉天城。

又派遣兩千神策禁軍為築城所用,統帥者也算是高岳的親戚——神策軍別將高崇文。

但高岳還不滿足,便又上了一奏疏給皇帝陛下,他給李適算了一筆賬,說臣昔日在涇州築五堡一城,皆是夯土構造,每逢雨日,必須在城頭鋪設大量草席,以防雨水淋壞衝垮,即便如此,但凡雨後都有坍塌之處,只能再動用人力物力進行修補(連用三合土的百里城也不例外);此外冬季時分,又會積霜雪凍害,須得士卒親手掘冰,這樣的話每年花在營繕維護上的費用就是筆不小的開支。

所以臣請在奉天舊城的夯土城牆上覆磚,雖然表面上開支要增加,但大可一勞永逸,省得往上面鋪草席。

非但如此,高岳還請求一事,他稱築城的神策士卒夯土還成,但不習燒磚,陛下的將作監里有匠人不下五千,皆是自各州縣徵發來的上好手藝人,東西都的宮城、中書門下、大內、興慶宮、禁軍諸樓、台、亭、閣、屋宇、廄舍屬內作,而東西都的太廟、郊社、城門、橋樑,四省九寺三監及諸行宮、先帝山陵屬外作——請從外作工匠里選百名老練人,通冶鍊、燒陶、燒磚、營構、梓匠(木工)者,集於奉天城,教導士兵營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官
上一章下一章

11.營修奉天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