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弊政依如故

6.弊政依如故

於是高岳讓身邊的支使,負責給錢於這群佔地為王的兵痞。

過船錢,是按船隻數量和載重量計算的,千斛和五百斛的價錢並不相同;岸邊的神威騎兵雖然不乘船,但要按照馬匹數量,一樣收「過疋錢」。

除此外,還有一次性的「垺程錢」。

這樣七七八八,居然要交百貫上下的過路費。

於是高岳行營上下全都怒形於色,胸中都按捺著股腌臢氣,可汲公說要穩重,便根本無處發泄。

收到錢,那打首的紫衫二品勛官才往山崗后打了個唿哨。

一會兒后,許許多多衣衫襤褸赤着腳的乾瘦男人,像是從田野和灌木中鑽出來似的,其中有頭髮花白的,有渾身上下只有幾片麻布遮體的,佝僂著背,挽著纖繩,在那群兵卒的呵斥驅趕下,連滾帶爬地往岸邊上來,想必即是所謂的纖戶了。

立在甲板上的高岳,看到此情景,也不由得覺得心酸。

最先頭陷於河砂的船隻,在無數纖繩的牽拉來,開始緩緩移動起來......

接下來近二十里,都是縴夫牽着一艘艘船過去的,直到船隻重新能吃水正常為止。

進入埇橋巡院前,高岳讓手下多給這群縴夫每人百文錢。

縴夫們跪在地上,是千恩萬謝,在他們將錢往腰繩里別時,下船至岸休息的高岳抓住其中位老者的手,便告訴他:「回去前,你等把錢集中埋於一處,待后再起來分掉。」

這老者一聽,就明白高岳和其他官員不同,知道他們領了錢後會被那群戍卒盤剝,便肅然起敬,忙不迭對高岳作揖。

「老丈不需多禮,只問你,為何朝廷已飛了堂牒,廢漕運沿河的埭塘,那這群戍卒還這樣無法無天,宋州當地縣令便不管嗎?」

「不瞞明公,堂牒在咱們這裏就是廢紙啊!那縣令就是屯守當地的軍將,還是以前的發運使(竇參差綱法下,各方鎮自設的負責漕運的使職),他放縱卒子來這裏斷流收過船錢,還奪水立水磑來盤剝四周百姓。而我們這些貧人,雖然明面上不是什麼纖戶,但境遇卻被以前更慘了,不但被這些卒子強拽來拉縴,還不算完役,回家后還要應付差科雜役,真的是妻離子散,生不如死......」說完,那老者忍受不住,在高岳面前哀哭起來。

入泗州夏丘處,汴水漸漸開闊,船頭推開波浪,飛濺起陣陣潔白的水花,風帆上許多飛鳥盤旋,沿路的村鎮墟市也愈發繁盛,可立在船首的高岳衣袂翻飛,卻心事重重。

「晏師當初行兩千里漕運時,曾寫信於元載,裏面談及漕運的四大弊病。而後晏師一一將其解決,可誰料不過二十年,弊病卻復故如舊,又要我來加以解決,若我再死,那可能真的是人亡政息......若不是我親眼所見,又怎麼知在汴宋宣武鎮這種軍政不分的地方,中書門下廢除纖戶這樣事,出發點是好的,可最終卻加重了他們的災難......為了擺脫這種可怕無奈的循環,也許我要看得更遠些,做得更徹底些。這,想必也是晏師要於我歸程里,在三門峽和我相會時,所要詢問的吧,到時候我又會給他什麼樣的答案呢?」

船快要出夏丘時,西面野地里忽然出現一撥兵馬,為首的將軍望見高岳的船隻和旌旗,便立即翻身下馬,大呼到:「汲公,我是徐濠泗牙門將王智興,汲公還能記得我否?」

原來是張建封麾下的王智興(字匡諫),這位可是能十天內跑完三千里的狠人,當初安樂川會戰時,皇帝正是派他來讓高岳退軍的。

原本,李師古和朝廷關係緊張時,王智興接受了徐州節度使張建封的指令,鎮守於滕、豐、沛數縣地帶,而今淄青已恭順朝廷,得知高岳過境,出鎮淮南,便急忙領二百騎兵來扈衛,途中王智興嫌棄馬匹跑得太慢,恨不得拋下其他人,自己先狂奔到汴水處來。

「匡諫!」故人重逢,自然格外熱情。

高岳索性又舍船上岸,騎馬和王智興并行,詢問了許多淮南、徐泗地方的軍情政情,而王智興也代表徐濠泗節度使張建封獻上對朝廷的忠誠。兩人直走到了臨淮,也即是汴水入淮水處,自此便是淮南鎮的轄境,王智興才依依不捨與高岳分別。

在當地巡院中,高岳換乘了更大更闊的船隻,而不是汴水裏所行的平底船,更類似於海船,桅杆上有前後數面大帆,沿淮水往東順風而行,好不便捷,幾乎一日一夜,即抵達楚州山陽瀆。

山陽瀆,即邗溝,是連接淮水和長江的漕渠。

從山陽瀆入邗溝后,第一站即楚州的寶應巡院。

也正是在此院中,淮南方鎮的軍府人員密密麻麻立了一地,前來迎接新的節度使。

淮南這是仍然是朝廷重點控制的雄鎮,所以州縣地區的官長是朝廷直接委派,而鎮將們又分散駐屯個要害地點,故而能前來相迎高岳的,便只有軍府里的僚佐了。

高岳這次領鎮,並非像傳統敕令幕府般,幕主在朝中徵辟官僚隨行,而後再到地方,他說此次「某以中書侍郎兼領淮南、淮南西道(淮西)兩鎮,只因軍情緊迫,原淮南地的軍府僚佐,一無所改」,所以此次高岳沒帶掌書記,沒帶行軍司馬,沒帶都押衙,只是將原本在興元、鳳翔所組建的部分三衙人員重新辟來,除此外還帶了幾位支使官,負責沿途的會計而已。

「幕府是為戰爭而臨時增設的機構,以前需要的是通曉詞章的文士,負責文書交接,但現在不同,需要的是專門的技術官,如炮銃、會計、牧馬、籌算等人才。」高岳便是這樣認為的。

不過到了寶應院后,高岳才看到,淮南此鎮,機構並不簡單。

但見足有百餘緋衣青衫的官員,分成了三隊而立。

其中一隊,排在最前的便是原淮南節度使杜亞下的幕僚顧秀,他後面的全是「淮南軍府僚佐」;

中間一隊,則是隸屬於度支司巡院系統的,以揚子院留後王海朝為首,身後滿是留後、巡院和分巡院的官員;

那邊一隊,卻是隸屬於鹽鐵轉運司的,以壽廬院知院孟仲陽為首,身後全是該院的官員。

從壽廬迢迢跑到楚州寶應來,這孟仲陽為了見我一面,還挺辛苦的,高岳暗忖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唐官
上一章下一章

6.弊政依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