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戰後秩序

第一章 戰後秩序

一個時代結束了。——全世界媒體對美國總統羅斯福逝世的集體評價

這一章就作為過渡章節,因為我的腦袋也有點亂,所以需要灌點水,梳理一下思路。

我們先說世界新秩序,全球進入了中美爭霸的大時代,隨着蘇聯沒落,能稱得上世界大國的除了中美,在英法列強失去大量殖民地的情況下,再沒有能力挑戰兩個核大國的權威。中國在二戰之中迅速崛起,擁有着世界上最為廣袤的國土(2871.58萬平方公里),因為戰爭刺激和戰爭紅利繁榮一時的經濟(虛假繁榮,因為聯邦政府已經決定摒棄新經濟計劃,走向重工業和軍工業雙重發展的道路),最為龐大的人口(8.4億),數量最為恐怖的軍隊(不算警察部隊和基層還沒有裁撤的民兵部隊,正規軍共有2438.60萬,肯定要裁軍,不然聯邦政府就等著被軍費弄得崩潰吧);美國在合併加拿大之後,國土面積僅次於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暫時的,等到中國經濟回落,立馬變回世界第一)。

如今,中美還沒有公開決裂。

不說中國得到西伯利亞和中亞,現在中國和蘇聯有共管領土彼爾姆邊疆區,控制了濟州島,和韓國有爭議,控制了硫磺島(中國在一九四五年初從日本列島撤軍,琉球重新獲得獨立,並將奄美群島和大隅群島劃歸到琉球共和國管轄下,硫磺島這座太平洋上的孤島則在中國政府的堅持下還被駐軍,石原內閣表示可以「日後再議」),和日本有爭議,這都還是小問題。中國的綜合實力極度膨脹,要知道,從外部想攻破鋼鐵堡壘是困難的,但從內部就容易多了。

聯邦政府的問題就出在內部。

按理說,林婉芸的十年任期已經到了,她從一九三五年任職內閣總理(後來廢除內閣制,改為不倫不類的議會制君憲制,總理稱呼也改為主席)到現在的一九四五年,期限已到。但她堅持認為,聯邦政府的改革到了最關鍵時刻,裁軍、發展工業都不能出現斷層,所以建議修改憲法,將主席任期延長到六年一屆,無任期限制。聯邦議會主席胡麗(因為戰爭關係,一直沒有換人)堅定地拒絕了,林婉芸退而求其次,說明如今是特殊情況,需要她和她領導的工農聯盟繼續改革,所以在任期內不會離職,只有等改革成功,她才會退位讓賢。

天知道改革什麼時候會成功?這本就是非常模糊的概念,成功與否全憑一句話的事。

在林婉芸利用最高權力逼壓內閣讓步期間,她遭到了不少於五次的暗殺,非常幸運加不幸的事,她沒有死,甚至最危險的一次只受了一點皮外傷。這讓所有人紛紛感嘆奇迹,幕後策劃者更是懊惱地嘆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聯邦政府完了!

林婉芸第五次在被刺中化險為夷后,異常憤怒地指責聯邦議會這是在挑釁行政權,意思就是她被刺是國會幹的。胡麗百口莫辯,林婉芸下令首都戍衛師開進北京,全城戒嚴,逮捕了國會兩院的議員,雖然沒有殺人,但隨後就宣佈國會無限期休會。

也就是說,再沒有能制約林婉芸的機構存在,她走上了獨裁者之路,也必將一個老大國家帶入深淵。但後人觀其所作所為,還是必須承認,這個中國繼武則天之後的女強人還是熱愛祖國的,她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老百姓能真正過好——儘管後期林婉芸對權力的迷戀已經無可救藥,儘管她走的道路是錯誤的。

再之後,林婉芸做出一個大膽決定,不倫不類的議會制君憲制改為更加不倫不類的共和專政制度,徹底廢除帝制。當然,她也沒有趕盡殺絕,規定朱明後人可以永世居住中南海,生活由國家供給,形同君憲時期,只不過再沒有一點特權,也失去了龍子龍孫的名號而已。

中央政府高度集權,地方政府的權力大幅度被削弱,這就是共和專政制度的集中體現。

現如今中國有十大軍區和三大戰區,二戰結束時,中國海陸空三軍都有長足發展,陸軍不說了,空軍恢復了建制,實力並有了爆炸式增長,我們主要說海軍。因為有美國在二戰的最困難時期援助航母,又援助技術,所以中國在最後的兩年時間也在大力開動建造航母,截止到德國投降,聯邦政府建造了三十三艘航母,其中三艘主力航母,二十艘護航航母,十艘中型航母。

戰後,聯邦政府開始大刀闊斧地裁軍,民兵部隊全部撤銷,最終保留兩百五十萬正規部隊,正規軍人退役后經過審批可以警察部隊任職,其中兩百萬陸軍,三十萬海軍,二十萬空軍。海軍分為四個大的戰鬥序列,即四大艦隊:太平洋艦隊、北冰洋艦隊、南洋艦隊、印度洋艦隊,每一個艦隊都編有朱清嚴提倡的航母戰鬥群。

戰時建造的航母大部分封存退役,因為聯邦政府要削減軍費,保留了十二艘航母編組五個航母戰鬥群,四大艦隊除了太平洋艦隊分兩個,其餘一家一個。

如今的中國在軍事上極為強大,但科技實力卻遠遠落後於美國,甚至只要日本奮起直追,想超過中國也不是不可能,中國能成為超級大國,主要是第一個引爆了原子彈,有着核大國的底蘊。只不過,美國不久也在法蘭克福投下核彈頭,說明美國在核武方面並不落後於中國,誰都有可能走在前面。

說完這些,再說聯合國。

聯合國創建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凱歌聲中,這一名稱是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羅斯福未逝世之前,中美蘇英法共同發表了《聯合國家宣言》。1945年4月25日,羅斯福在第四屆總統任期(小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任期超過兩屆的總統)剛開始沒幾天逝世,副總統杜魯門接任,來自一百個國家(大多數是新獨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三藩市召開「聯合國家國際組織會議」。6月16日,百位國家代表簽署了《聯合國憲章》,后又有波蘭補簽,同年10月24日,大中華聯邦、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提前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和其他多數簽字國遞交了批准書後,憲章生效,聯合國正式成立。

《聯合國憲章》被認為是聯合國的基本大法,它既確立了聯合國的宗旨、原則和組織機構設置,又規定了成員國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及處理國際關係、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遵守聯合國憲章、維護聯合國威信是每個成員國不可推脫的責任。

隨後,聯合國大會決定,10月24日為聯合國日。

聯合國的徽章是一個從北極看去的世界地圖,周圍由一個橄欖枝圓環圍繞着的圖案。

聯合國旗幟的底色為淺藍色,正中的圖案是一個白色的聯合國徽記。橄欖枝象徵世界和平和安全,環繞着地球象徵聯合國的宗旨和維護團結,圖案由兩根交叉的金色橄欖枝組成的花環相托,象徵世界和平。「國徽」上還有聯合國的名稱縮寫「UN」,藍色和白色被定為聯合國的官方顏色。

聯合國共有六種用於政府間會議和檔的官方語言,分別為阿拉伯語、漢語(語言為普通話,文字使用簡體中文,聯邦政府已經開始實行簡體字)、英語、法語、俄語和西班牙語。秘書處則使用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為工作語言,其中四種官方語文均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官方語言(其中英國和美國都將英語視為事實官方語言);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則是除常任理事國外使用國家數最多的語言(西班牙語是二十國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是二十六國的官方語言)。

聯合國的宗旨是:維持世界各地和平,發展國家之間的友好關係,幫助各國共同努力,改善貧困人民的生活,戰勝飢餓、疾病和掃除文盲,並鼓勵尊重彼此的權利和自由,成功協調各國行動等中心主旨。

聯合國有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五個常任理事國分別是大中華聯邦、美利堅合眾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這五個國家,即後世的五大流氓,聯合起來控制了一個時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決戰大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決戰大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戰後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