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第490章 一劍霜寒四百州(大結局)

490.第490章 一劍霜寒四百州(大結局)

二十日後,約莫是九月初一,一道捷報,讓京師杭州沸騰了。

「雲州大捷!白登山大捷!今上御駕親征,破遼國契丹、黨項。沙陀各部五十萬眾於雲州!斬獲四十萬級!遼國偽帝耶律賢級南院大王耶律撻烈,被吾皇圍於白登山,攻戰七日七夜,耶律撻烈戰死,耶律賢生擒,不日即押解回京……原宋國偽帝趙炅,亦在馬邑被斬。」

各種八百里加急宣揚捷報的信使,在杭州城內春風得意地徜徉散播,讓朝中文武振奮不已,消息傳到後宮時,更是讓擔心了許久的錢惟昱后妃們心中石頭落地。皇后選子拉住顧少妍把職方司傳回的消息問了又問,尤其是確認了夫君錢惟昱還不算太喪心病狂,最後一戰時讓太子留在了雁門關,沒有出關去大草原上受苦,才算是徹底放心。

無論朝野,對於這份捷報的討論自然是少不了的,一時之間,杭州城內酒樓茶肆熱鬧非凡,上至朝臣士子,下到商賈走卒,無不紛紛揣測這場史實大捷是怎麼做到的。清河坊邊和樂樓內,林退思、范墉、崔仁冀幾個翰林不懂軍事,卻也樂得一邊飲酒作詩,一邊思量著復盤這場大捷,搜索枯腸好等陛下還朝時寫些歌功頌德的文章。

數年前他們都還是弱冠出頭的年輕人,剛剛中得進士,如今幾年過去,這些翰林都將近而立,林退思范墉也不拘束,還帶着三尺童蒙姿態的兒子出來一起參加詩酒之會,可見他們之間也是毫不見外。

范墉的長子范仲溫——也就是十幾年後出生的范仲淹的兄長——如今不過四五歲,已經頗讀了幾本書在內,據說還通一些史事。喝着一點糯米的酒釀子,聽父輩們談論捷報,范仲溫便奶聲奶氣詢問道:「列位世叔,小侄卻有一事不明:讀《史記》時,太史公言,以漢高祖皇帝之能,亡秦滅楚,猶然有冒頓單於白登之圍。自古北虜戎狄,以弓馬聞於天下,來去如風,不戰則走,莫可追及。便是我漢人至強至盛之時,也不過漢武帝以霍去病封狼居胥、唐太宗以李靖夜襲陰山,無不需要深入漠北不毛,方才得以驅逐戎狄,猶然不可盡圍殲之全功。今上究竟以何能,竟能使弓馬佔優的契丹人不能逃竄,居然被圍困在白登山呢?自古以來,可是只有戎狄圍我漢人的呀。」

「想不到范兄家中果是麒麟兒輩出。小小年紀竟能問出這般問題,倒是令咱汗顏啊。不過說到此事,定然是當今聖上英明神武,遠邁漢唐,才能有此奇功吧。」崔仁冀在一邊幫襯著,說些沒營養的場面話。

林退思對於他們的討論也是渾不在意,他畢竟是家中幾代為官的了,消息也靈通一些,本不想裝逼顯擺。不過他的嫡長子林逋也在席——當然,如今作為一個四五歲的小孩,林逋肯定還沒有取「和靖先生」的號——小孩子家之間,尤其是讀書人家,這個年紀總喜歡裝個逼賣弄一下自己見識。林逋從爺爺林克己那裏聽到了一些更詳細的內幕軍情消息,便搶著說:

「雲州一戰,卻是不知陛下用了什麼通天之法——旬日之內,契丹遼狗五十萬大軍、百萬匹戰馬,驟然染了時疫,百萬之數居然盡數倒斃身亡,這才讓遼人數十萬大軍行動遲緩,不得走脫。陛下又讓楊都帥、顧都帥兩路包抄夾擊,遼國偽帝耶律賢又是個沒膽子的,不敢棄軍以少數輕騎扈從單獨逃命,這才被圍在了雲州東邊的白登山上。」

「什麼?這是何等通天徹地之法?居然能讓百萬戰馬,一夜倒斃?哎呀呀,陛下果真是真龍降世,皇天庇佑!其實想想當初登基大典時,九鳳來儀,加上如今異像,可不比古人吹的河圖洛書推背圖要實打實得多……」

「怎能說河圖洛書不足為憑呢?聽說陛下取了汴州、洛陽時,黃河洛水中也有出河圖洛書的……」

一群人便如同此刻杭州城的一個縮影,亂糟糟地討論著讓這個時代的人驚嘆、難以名狀的偉大歷史奇迹,也讓人們的心靈對於這些偉大再無絲毫懷疑。不用幾天,朝廷大規模印刷的邸報便會更加詳盡地把這一切灌輸到天下人耳朵中,洗進他們的腦子裏,告訴他們天下太平的時代終於到來了,唐末以來百年戰亂,終於結束了。

……

在北地,八月中時,明軍的雲州大捷、白登山大捷最終殲滅了遼國人絕大多數的兵力,連皇帝都被抓了,南院大王和一代名將耶律斜軫雙雙戰死。皇后蕭綽也被明軍生擒俘獲,捆了之後送給錢惟昱獻俘。

遼軍當中,只有耶律休哥一路偏師,帶着西南行營招討下屬本部兵馬,並皮室軍中部分突圍殘部,林林總總收容了十萬騎兵星夜北歸,馬不停蹄逃回了上京。契丹大軍只剩下這十萬精銳,損失了三十萬,這對於契丹族總人口才三百萬的國家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或許沒個一代人甚至兩代人,都恢復不了元氣。而且光是這一年的馬瘟對畜牧業的打擊,就讓草原上最終全年病死馬匹超過一百萬,可謂是把遼國從根子上打得筋斷骨折。

耶律休哥逃回上京之後,請罪求罰,最終表態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先帝南狩」的情況下,懇請擁戴北院大王耶律屋質登基,以存續大遼國統。紛亂中還有當年耶律璟一脈的旁支、乃至其餘皇親遠脈不服想要奪權的,少不得導致遼國又因為一次君權更迭內亂屠戮,折損精兵數萬、部民數十萬才算搞定,到耶律屋質當上皇帝的時候,遼國已經徹底無力了。

在南邊,雲州大捷之後,明軍便自西而東開始了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跑馬圈地作戰。明軍步兵出飛狐陘、井陘關,從河東直接進攻河北平原地區。而明軍騎兵部隊,乃至駱駝騎兵部隊,則從塞外雲州直接北路包抄,從蔚州、武州等處,也就是上谷、宣化、張家口一帶反撲,截斷各處燕山、陰山關隘北出草原歸路,以實現對河北大地上的遼國佔領區施行整個大包圍圈殲滅戰。

步騎軍兩路齊出同時,此前已經半年多沒掌打的明軍水師也把戰爭掀起了一個高潮。八月二十三這一天,大明東洋水師提督陳誨帶領海軍無萬餘人,登陸部隊四萬人,從海路在渤海灣的薊州秦皇島地區登陸,奪榆關——也就是明朝以後改稱山海關的地方——並且截斷關內遼人僕從軍、偽軍退往遼東的退路。

陳誨出兵同時,總計八萬人規模的日軍也作為大明的僕從軍,由征韓大將軍源賴光率領,從高麗越過鴨綠江,與遼東的遼國二線駐守部隊作戰,幫助大明開疆拓土——作為回報,錢惟昱只是給那些日軍些許蠅頭小利,准許他們拿了契丹人的人頭后,可以在東北平原上靠一顆契丹人的首級換取大明朝廷頒發的十畝無主耕地的田契而已。對於本島優質耕地稀缺的日本人來說,聽說可以在東北種地,紛紛在殺契丹人問題上激動得如同打雞血,把那些在極北苦寒之地追殺游牧民族的臟活累活接了過去。

八月末,明軍開始收割河北之地,十月初,明軍破燕京,盡屠燕京城內契丹人,一併把給契丹人當官的漢族偽官、偽軍也清洗了。至於只是被契丹人欺壓,並未給契丹人做官做吏的漢人受苦百姓,大明則是擺出了非常優待的姿態,而且帶着他們殺遼人和漢奸並且分贓,也能多多少少收攏人心。經過區區三月征戰,河北地區包括燕雲十六州在內全境,總計三十九州,全部收復。連同在石敬瑭割讓燕雲之前本就屬於契丹人的領土,如遼東州/遼東城(遼東半島地區,遼東城為後世瀋陽)、鴨綠府、南海府(朝鮮義州與吉林延邊地區)也在被收復之列。相當於後世整個遼寧省的地盤和吉林靠近長白山的延邊一帶也收入了大明囊中。

……

洪武二年的戰爭,便在這一陣兵荒馬亂戎馬倥傯之間過去了。在年關之前,錢惟昱帶着太子錢曙,乃至一眾將領,帶着百戰之後剩下的二十餘萬精銳明軍徐徐南返,回到了京師杭州。出征之前,明軍親從都、北府兵、鐵騎都等各部相加,也有三十多萬人,一年的血戰,滅宋逐遼,讓明軍也付出了數萬勇士埋骨他鄉的代價,全年死傷病亡總數相加,也有將近十萬人之多。不過相比於天下定鼎的不世之功來說,這些代價都是必須的,也是值得的。

天下定鼎后,《六代史》正式修成,在薛居正那個永遠不可能問世的《五代史》基礎上,加入了九國和宋的事迹,合成《六代史》,總纂官也從薛居正變成了錢弘儼。

除了官方著書之外,民間文化也因為印刷術的便宜繁榮而擴張迅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本叫做《百家姓》的童子入蒙讀物,如同歷史慣性那般如期被編纂了出來,雖然成書的年月和平行時空差不多,但是本書中「百家姓」最前面幾句的排序,卻明顯發生了變化。「趙錢孫李」變成了「錢周趙李」,後續幾句,也略有調整。

休整過了年關之後,洪武三年,公元971年,大明朝廷一邊繼續撫恤重建百廢待興的關中、河東、河北、河南諸地區。同時軍事上,明軍在夏季再次以騎兵部隊、駱駝部隊為主力,以改裝了車陣戰法的步軍為輔,出兵十二萬,對隴西、河套地區用兵——這也是考慮到了大戰之後,朝廷要撥款重建、以工代賑投資的盤子太大了,為了減少財政開支,只要能夠確認滅敵,出兵自然是越少越好。

夏州李光睿前一年剛剛在馬邑被耶律斜軫抓壯丁與明軍決戰中戰死,夏州潑喜軍全滅,鐵鷂子的前身也受損不少。如今的夏州黨項人,名義上是李光睿那還是少年的侄兒李繼遷火線接任,然而李繼遷年紀小,威望不夠,不服其地位的部族多如過江之鯽,導致黨項內亂始終沒有徹底平定,無法全力槍口對外。明軍十二萬眾殺至,加上有騎兵炮、新式套了天然橡膠墊輪子的車陣、駱駝火槍隊諸般犀利新穎器械攻殺,內亂中的定難軍節度使和夏州黨項各路雜七雜八人馬自然不能如同歷史上的西夏人那般能打了。

五月銀州被明軍攻克,六月夏州光復,李繼遷戰死。其餘麟州折氏、楊氏等見明軍兵鋒犀利,不敢再抗拒天兵,懇請以與楊繼業家族的親屬裙帶關係內附、願意解除兵權為閑職布政使。楊繼業不敢自專,請示錢惟昱后,才在天恩允諾之下受降,讓那些地方武裝解除兵權,換取文職官位賞賜。靈州等更偏遠的地區受此連鎖反應望風而降,整個後世甘肅、寧夏境內州府土地,盡數歸於大明。

收復了全部漢土之後,大明洪武皇帝錢惟昱體恤百姓多年戰亂艱辛,宣佈休兵三年,且自淮河以北土地,免農業稅三年,以恢復生息、重編戶口。天下稱善,南方富庶地區雖然不滿稅賦被中央轉移支付,卻也好歹不敢鬧出亂子來,何況這年頭不讀書的人又有幾個知道朝廷收了的稅往哪兒用呢?

……

至洪武六年,公元974年,也就是錢惟昱37歲那年。經過三年政府投資主導下的快速恢復,整個北方地區的經濟指標至少都恢復到了周世宗柴榮病死之前的數據以上。流民問題徹底解決,所有自五代以來登基在冊的田土,也都得到了認領或朝廷分撥耕種,解決了戰爭導致的拋荒田問題,當然,要想發展到江南地區的富庶,沒個二十年生聚肯定是做不到的。

這一年,朝廷第一次普查了漢地全部人口,凡唐時一貫屬於漢地的各省,連同大明新開拓的台灣、海南、交趾、雲貴,天下總戶數突破了1000萬戶,人口4800萬口,也就是說恢復到了「開元盛世」時八成的人口——這個數據,自從安史之亂后,中國就一直沒有達到過,至今也有兩百多年了。

但是,如果算上高麗地區、遼東地區的漢人移民、歸化漢族的遼東渤海、室韋等非契丹、女真游牧民族,乃至已經徹底漢化、並且讓女人大量與漢人通婚的日本地區在內。整個大明的人口突破了6000萬,不僅略微超越了《舊唐書》記載的開元盛世的指標,也超越了隋煬帝大業五年時的戶口指標。經濟數據更是因為社會生產力的普遍提升,比前手工業時代翻了四五倍之多——當然了,前提是那個時候有GDP這個概念。

考慮到天下大定,戰爭創傷基本已經治好了,錢惟昱再次下令楊繼業率領大軍西征,這一次只用了九萬人,而且全部是騎兵、駱駝兵和車兵,單層簡單硫化處理的橡膠皮車輪如今也已經徹底普及到了大明軍隊的輜重車輛中,讓明軍的陸路遠征後勤實力增強了數倍。楊繼業帶着大軍從靈州沿着新修官道,往甘州、涼州方向進擊,一路攻滅回鶻部族,收復武威、張掖、酒泉等漢唐時西域都護地區。沙州歸義軍等五代時漢人內附的勢力殘部也紛紛響應大明反正,驅逐回鶻。北至天山、南至祁連山的回鶻佔領區紛紛被吐出來,成為了大明疆土。

楊繼業的騎兵一直追殺過沙州后,佔領了後世的新疆哈密地區,直到面對柴達木盆地和塔克拉瑪干,才因為更遠方的地方全是沙漠,實在不適宜這個時代的人類征服而暫且收兵回返。

歸途中,楊繼業按照錢惟昱在出兵前所授機宜,從敦煌折往南方,越過祁連山,進擊青唐羌,奔襲兩千餘里,殲滅青唐羌數個政權,名義上跑馬圈地佔了青海地區,隨後再次轉進,又奔襲兩千餘里,殺入藏地,與吐蕃國血戰數場,殲滅吐蕃國常備軍三萬餘人,民軍無算,消滅了吐蕃作為一個政權形式的存在,宣示了喜馬拉雅山以北地區屬於大明的主權。當然,這些地區的徹底融合,還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建設。

楊繼業這一路遠征,從出兵到回到杭州,整整走了一年半還多,雖然新佔領區的人口加起來還不如漢地隨便一個省,但是從面積上來說,卻是相當於漢地的一大半了,只有錢惟昱知道這些領土將來也是有豐富的資源和戰略意義的。兩三萬勇士為了新疆西藏青海三省的征服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得到了把名字刻在太廟的築牆轉上的待遇,並且子女撫恤優厚。

……

洪武八年,公元976年,西域問題徹底解決之後,大明把徹底滅亡北遼的問題提上了議程。在此之前的戰爭中,大明已經佔據了遼國五京中的東京遼陽府(遼東州)、西京大同府(雲州)、南京燕京府(幽州),所以遼國本就只剩下中京和上京兩個政治核心了。經過洪武二年時的大規模殲滅戰,如今遼國也沒有了漢人子民,渤海、室韋等契丹以外的民族也因為東北地區的經略紛紛倒向漢人。遼國只剩下200萬左右契丹人口,而且因為前些年的四十萬遼軍被明軍殲滅,導致如今這200萬契丹人男女比例極為失衡,比一戰後的法國人還誇張,耶律休哥估計大遼十五歲以上男人,只剩下了30萬,而同樣年齡段的女人卻有90多萬,男女足足有一比三,根本沒啥繼續打仗的國力了。

恢復人口需要一代人的時間,大明顯然不會給遼國這個時間,所以遼人在那次重創之後僅僅六年,就有一次等到了大明的怒火,而且經過多年休養生息,大明的回血速度明顯比遼國快得多。

再一次,三十萬大軍雄赳赳氣昂昂遠征關外,沿途諸般部落全部被燒殺擊潰,中京、上京等等沒有一座城池能夠支撐超過一個月的戰役。明軍佔據了相當於後世內蒙古赤峰一帶的遼國中京之後,顧長風的人馬乃至專干臟活累活的日軍僕從軍被錢惟昱要求轉向東邊,往後世通遼一帶進發,轉進長春——當然,這些地名如今都還不存在,這些地方只是一片片莽莽原始森林之間的肥沃草原而已——攻打那個地區的女真人。

征服草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游牧民族可以居無定所,沒有攻敵之所必救的地方,明軍只能是佔據中京、上京,殺盡遼軍主力之後,再以約摸十幾萬人的騎兵部隊常年駐紮關外,見部落就屠殺,見契丹女真就剝頭皮,才能確保漢人北疆的長治久安。

此後數年之間,漢人文武並用,一邊清除游牧,一邊在大致相當於後世東北通遼、長春、哈爾濱、興安、錫林郭勒,以及偏西的烏蘭察布、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建設了總計超過十座塞外屯墾州城,並且鼓勵國內部分人多地少地區的百姓移民屯墾。漢人自古安土重遷,這項工作自然不好做,不過所幸是國朝初年,戰亂之後總歸有在關內得到田地少,活不下去的人,而且錢惟昱在這個問題上少不得專制一把,便當是學習後世朱元璋解決雲南問題時讓退役部隊強制移民的法子。結果,屯墾的工作進展還算順利,至少也有二十萬人以上類似於「撩淺軍」的工程兵部隊被錢惟昱放到了這些關外地區定居,給了他們極為豐厚的錢財與土地賞賜作為回報。

當然了,因為有了後世的知識和經驗,錢惟昱在屯墾開發時自然也不會一味走掠奪的模式,而是考慮到了可持續發展。尤其是通過後世史書,錢惟昱知道河套陝北的黃土高原正是五代十國時的過度開發和戰亂破壞導致的,也正是從唐宋交替的時候開始,關中北部在此後千年再也沒有能夠恢復到青山綠水的宜居地區。如今錢惟昱有了這個能力改變,自然是在解決黨項族留下的地區問題時,由朝廷撩淺軍主導,進一步「嚴禁販售秦隴大木」並且在即將成為黃土高原的地區植樹造林、清淤修建水利渠道。

這一舉措後來澤及百代,並且防止了原本歷史上有宋一朝黃河下游因為沖刷黃土高原導致淤積懸河、最終在金國-南宋對峙時期改道,奪淮入海的悲劇。如果沒有這一舉措的話,後世的淮河下游地區會因為淮河失去了入海口,而泛濫成為千年澤國,安徽人和蘇北人會為此多窮一千年——當然了,這些都是后話,如今錢惟昱做了這些,世人也無非照例歌功頌德而已,沒有人會知道如果不這麼做,原本會有多大的災難。

……

滅遼之後,大明終於進入了數十年的長期承平,因為大明的重商國策,以及朝廷的富厚資本、加上領先於時代的政府投資工程大搞基建刺激整體國民經濟發展等等手段。在錢惟昱在位的數十年裏,大明的發展遠遠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達到了近代大航海時代後期、工業革命以前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速度。

因為專利法的刺激,開拓海疆,發現新的航海航路成為了大明沿海各省人民熱衷的事情,海貿的發達,包括大陸與各個台海島嶼、日本、呂宋省、渤泥省的互通有無,也是極為繁榮。980年,錢惟昱一個沒名分的女人——也就是曾經的小道姑、清涼散人張湛然首次優化了近代化大規模硫酸工業生產工藝,比原來明軍使用的土法吸收法先進了不少,算是戰後大明第一個重要的科技進步。

有了近代硫酸工業后,橡膠的處理、硝化棉的量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陸路交通中硫化膠皮輪胎被逐步普及到了民用車輛領域,增加了國家內部的交通速度,強化了對西部和北方的控制、凝聚力。

同樣,因為橡膠和硫酸工業的起步,以及其他近代化工的發展、化學作為一門獨立系統學科的逐漸搭建,以及皇帝錢惟昱親自抄答案在合適的時候公佈的元素周期表部分主要內容和學說,極大刺激了社會的進步。自硫化橡膠后又過了二十年發展期,到1000年時,大明科學院終於開始討論蒸汽機的理論應用雛形。

洪武36年,公元1004年時,第一台蒸汽機誕生了。洪武38年,大明皇家海軍成了蒸汽機正式應用的先行者——建造了一艘以四桅飛剪船為藍本,但是加入了早期單缸蒸汽機動力作為輔助動力的鐵甲戰列艦,動力輸出模式沒有使用明輪,而是直接使用了螺旋槳,並對主軸進行油封、膠封防漏處理。雖然這時候的螺旋槳精度低得和風車葉片沒兩樣,但是螺旋槳船畢竟可以克服高海況航行的問題。

船造出來之後,大明水師中一名僅有29歲的年輕女性軍官林默有幸成為了該艦的艦長。這林默姿容生得花容月貌,卻絕不是花瓶,而是一名精熟海事的果敢軍官。她的母親,乃是原本擔任過宮內衛指揮使的林允——也就是說,林默是大明開國元勛林仁肇的外孫女。

林默的母親林允終生都是選子皇后的侍衛長,一輩子沒嫁人,卻生了這麼一個私生女,只能跟着自己姓,不能跟着孩子的父親姓,明眼人多是猜想林默定然是陛下錢惟昱和林允的種了。

但是對於陛下堅持不給那些和陛下有染、但是身份是內衛軍官的女性如顧少妍、林允名分的原因,百姓自然不敢揣測。或許是為了整肅宮闈名譽,明確女官和妃嬪的界線,才這麼做的吧。其實只有錢惟昱自己知道,他只不過是不想給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女子太多束縛——正如小道姑喜歡煉丹和化學,顧少妍和林允擅長兵法武藝,她們並不喜歡苦悶而禮法太多的後宮生活,給她們發揮所長的機會,不是比給一個名分更加尊重她們么?

閑言休絮,且說林默繼承了林仁肇一脈的姓氏,隱瞞了公主的身份,又被重賞委以任用,成了大明第一艘蒸汽鐵甲箭的艦長。當年,錢惟昱便命令林默以此艦沿西風漂流啟航,並且從美洲最南端繞到「大西洋」,並勘探美洲東岸和歐洲、非洲西岸,進行環球航行。

大明航海數十年,至今還沒有提出過環球航行的概念,錢惟昱此前也沒多事去點出「地球是圓的」這個論斷。密令下達后,繼承了父母堅強和冒險血液的林默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航程,她堅信無所不能的父皇是不會騙她的。經過18個月的艱苦航行,林默帶着蒸汽鐵甲箭從西到東,從南到北饒了地球一圈還勘測了完整的大西洋沿岸,最後從南非-印度航線回返到杭州。

洪武三十八年,公元1006年,當林默用人類第一艘蒸汽鐵甲艦完成人類首次環球航行回到杭州時,舉國舉行了巨大的歡慶議事,熱烈程度不亞於朝廷用兵征服一個敵國。後來,林默也被配享各種神廟,經過朝廷神話冊封,成為了後世華夏文明掌管航海的神靈——天後(媽祖娘娘)。後來,在林仁肇一脈祖居的福州地區,乃至泉州、莆田,天後宮之類祭祀媽祖娘娘的殿宇,實在是汗牛充棟,連台灣、琉球、日本各省也到處遍佈,成為了華夏文明航海的象徵。

(註:史實上的媽祖娘娘林默確是泉州莆田人或福州人,大約生於宋初漳泉軍閥陳洪進未納土歸宋時,不過媽祖娘娘首次被冊封,應該是北宋末年徽宗時了。)

……

洪武四十一年,公元1009年,年屆73歲的大明洪武皇帝遭遇了一件肝腸寸斷的悲痛之事:時年64歲的皇后、日本天皇選子崩御;錢惟昱也傷心病了一場,為了確保國家的持久統一,並且給皇權賦予永久的神性,錢惟昱下詔禪位於太子錢曙,自稱太上皇。與此同時,日本天皇那一系的皇權也因為選子女天皇的崩御,天然傳承給了錢曙。

經過數十年漢化的日本地區已經徹底失去了抵抗力,連日語應該怎麼說,都只存在於一些老年人和專門研究古文的學者才知道了。因此大和民族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民族,至此被大明漢人徹底融合征服——反正當時日本男人大量在開拓東北中死亡,日本的男女比例也有好幾倍之誇張,大量日本女人沒有男人,都已經嫁給漢人做妻做妾,一度因為日本女人的逆來順受天性成為了人口流動中的搶手貨。

選子病故時,周娥皇周嘉敏姐妹也已經先後病亡了,錢惟昱的後宮中,那些他早期登基之前就相濡以沫的后妃紛紛凋零,只剩下年紀明顯小一輩的還在。此時已然執掌後宮事務的最高女官,乃是得了貴妃封號的紫式部,紫式部在她年屆五旬之後,寫了一部《紫式部日記》與《錢氏物語》,算是記載錢惟昱一生中後宮諸位后妃生平事迹,然而千年之後,世人卻只從此書中看出大明世祖皇帝那令人神往的絕代風采與令天下美人飛蛾撲火的女人緣罷了,實在是明珠暗投啊。

錢曙繼位之時不過47歲,年號建文,共在位29年。至建文29年、公元1028年時,以76歲高齡駕崩。誰知,太上皇錢惟昱自己「老而不死謂之賊」,居然102歲了還沒死,雖然幾十年不問國事了,依然靠着自己的威望把大局定了,立了自己時年39歲的嫡長孫錢望為皇帝,改年號為熙寧。

皇帝的爺爺活在世上該怎麼叫?這件事情自古而今都很少有機會去實踐,幸好後來朝中禮部官僚考證出來:南北朝時,北齊高氏曾經有過連續兩次傳位后,先君尚在的例子,是中國史自古而今唯一一例,按照此法,太上皇再升一代,當稱無上皇,故錢惟昱上尊號為無上皇。

錢曙在位的29年裏,大明並無內外征戰憂攘,偶有動兵,也是在緬甸方向上對付一些野人,或者對付西伯利亞草原、新疆沙漠上不開眼從歐洲方向回遷的游牧部落而已。不過因為錢曙在位的29年是蒸汽機已經發明出來后的29年,所以國內經濟和科技形態發生了不小的演進。這些東西發生時,錢惟昱也已經衰老不堪,無心顧及了,所以並不是開了什麼先知先覺的金手指,而是市場經濟的天然創造力所帶來的。

在錢曙死前十幾年,第一輛使用蒸汽機的車頭被造了出來,在錢曙的最後十年,鐵路概念也被提出。華夏大地上花了十年時間,建造了連接江南與蜀地、乃至河南、河東、河北、關中、東北、河西走廊各處,總計也有縱橫各三四條大動脈。雖然還是最原始的單線鐵路,只能開燒煤的初代蒸汽機鍋爐,但是這好歹也是鐵路,這東西可以讓軍隊的大範圍機動速度比步兵行軍快五倍、比騎兵持續趕路快兩倍。大明疆土的巨大面積帶來的離心力隱患,在第一條鐵路出現之後才算是徹底消弭,讓錢惟昱畢生的基業得到定格。

……

錢惟昱終究沒能活更久,在他兒子病逝、孫子繼位后僅僅5年,107歲的無上皇錢惟昱終於到了彌留之際,臨終之前,他把四十多歲、已經習慣了皇權、成熟了的錢望叫到自己龍榻前面,屏退了左右,吩咐了一些可以作為「萬世祖訓」傳下去的東西。

「望兒,你要記住。自古無萬世不變之成法,若是今日朕教給你什麼必須堅持的政令刑律,那是誤國!朕之子孫,日後永遠不可以給後世傳導什麼不變之理,讓子孫非堅持不可。若是有哪一代敢這麼定,便說朕今日的言語!此言一定要代代相傳!」

「皇祖父可是教訓孫兒要與時俱進、不可拘泥古法么?」錢望看着面前睿智的老人,絲毫沒有質疑的意思。

「也不盡然,那只是一方面。將來你會懂的,人心,永遠是不滿足的。朕讓天下百姓從戰亂中解脫出來,你父親讓天下百姓從貧乏中解脫出來,但是那些終究不會是讓天下人世世代代感念我錢氏恩德的事情。有一個故事,說是曾經有一個人,活得連豬狗都不如,後來中年時遷移去了一個叫做『美利堅國』的地方——也有可能是『德意志國』——然後,他自己很滿足,覺得活得比原來好了數倍。然而到了他的子女出生后,天然就在美利堅國,卻覺得活得不如那些在美利堅國活了三五代、甚至十幾代的人好,覺得受人排擠憤懣不平——所以說,人永遠是不會感恩的,感恩的事情,存在一代人,兩代人,等到百年之後朕的子民活得更好地時候,他們會習慣的,會覺得這是應該的,那樣,就有人起來有不臣之心了。」

「如此說來,是要孫兒謹記讓百姓『憶苦思甜』的策略了?」

「憶苦思甜?說的容易,真到了百姓豐衣足食時,如何做得到?朕想着,唯一的辦法,便是讓子孫牢記,切不可一時間對百姓太好,變法利民的事情,一代人做一兩件就行了,切不可一下子施恩過濫,讓子孫無恩可施。朕這一生,免除了丁稅徭役,便是極大恩點了,所以汝父在位29年,但凡是減稅過重的改革,朕都壓着讓暫緩。」

錢惟昱說到這裏,眼神中出現了一些光澤,抬起手來指了一指龍案上的一個密封捲軸。錢望趕緊過去拿來,在錢惟昱示意下拆開。錢惟昱指著說道:「這封捲軸上,便是朕覺得子孫後人可以給百姓施恩的東西,比如『言論自由』、『結社』、『諮議朝政』、『考績吏員』、『司法獨立』、『免除田賦』……」

錢惟昱一邊說,錢望一邊看,上面密密麻麻寫了幾十條大致的簡政放權、施恩於民的辦法。尤其是看到「免除田賦」時,錢望覺得已經超過他的思維所能想像的程度了:自古哪有不收田賦的朝代的?這是自亘古而來都不變的法則啊!

「皇爺爺,這個『免除田賦』是不是太過……」

「沒什麼太過不可思議地,總有適用的那一天的——如果有朝一日朝廷九成以上歲入都可以靠工商稅賦支撐,那麼自然可以免除田賦來作為一個結好百姓的手段,而且至少可以讓百姓感恩朝廷百年。」

錢惟昱艱難地說完這句話,其實他心中明白,平行時空歷史上,千年之後不就拿廢除農業稅作為一個小恩小惠么?不但廢除農業稅,還有各種補貼呢,也沒見對國家財政有影響。

錢望又問了幾句,大致把錢惟昱這段「恩德不可驟釋於民」的理論吃透了,抬眼看去,錢惟昱已經馭龍賓天了。

舉國大哀。

……

靠着「恩德不可驟釋於民」的帝王心術,大明平平安安渡過了四百載春秋,都絲毫沒有人產生政治與軍事上的最高野心。

世界也因為技術的進步與擴散,變得大不一樣。1200年代,蒸汽機進入了徹底地大規模工業化應用,內燃機也被首次提了出來。不過因為錢惟昱生前的側重傾斜問題,導致這個時空的科技樹多多少少點歪了,以至於電學的進展比內燃機慢得多,這個時代也沒有特斯拉之流讓人類飛越的存在,所以發電機、電動機概念直到1300年才初露萌芽。

過程中幾多征戰,幾多紛擾,歐美中東也跟着亦步亦趨爬了上來,也發生過了世界規模的戰爭,不過沒有國家可以挑戰大明的先發優勢。到了1400年代,科技進步終於讓人類走進了平行時空20世紀40年代的程度(因為全世界範圍內的戰爭都是大明吊打小朋友,對抗性不足,所以戰爭對科技的促進不明顯,計算機和核能一直沒有被弄出來)。隨着科技與生產力的進步,絕對君主制終於變得步履維艱,哪怕是四百年的緩緩施恩也變得難以繼續徹底馴服民心。

1430年,大明第27代君主宣佈了君主立憲,徹底把皇族可以施恩的底牌打完了。不過因為大明已經營造了中國自皇帝出現以來最悠久的皇朝,而且中間沒有經過王莽之流的權威踐踏者,所以禮崩樂壞失去了信仰主心骨的中國人總算是找回了一點神化的信仰。大明皇帝雖然失去了絕對的權力,卻得到了萬世一系的信仰。

錢惟昱留下的祖宗密詔,到了這一代時,終於被送進了火盆里。因為時代已經變了,人民已經變得更聰明,更會提要求了。如果被他們看見「若不是世祖皇帝壓着,這些權利本可以提前四百年讓百姓享受到」這一結論的話,說不定人心的貪婪,就會讓一切努力化為泡影。

所以,就讓錢惟昱的遺訓,永遠爛在歷代君主的腦海中吧。世界上再也不需要有人來懂得這一檔次的帝皇心術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越滄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越滄海
上一章下一章

490.第490章 一劍霜寒四百州(大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