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北方局勢

第515章 北方局勢

三人落座,又簡單的寒喧一番,便上酒上菜,邊吃邊聊了起來。

當然,他們聊的話題離不開兩路的發展,這也是三人受高峰相邀立馬前來的主要原因。兩路之地是按高峰的思路發展的,能否跟上這個節奏,不聽聽高峰的意見自然是不行的。

王師心為官時短,資歷嘗淺,其意就是來請教的,因而他願意當小學生。宗澤和張叔夜卻是在各地為官多年,不說資歷多老,僅經驗就非同一般,雖說他們年歲已高,但同樣也像個小學生一般傾聽他的意見。

許是他們不同於一般迂腐的文人樣吧,高峰這樣想着,卻也沒有藏私,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和盤托出,直聽得三人情緒高昂,驚嘆連連。

主要事情扯完,幾人又數杯泥池酒下肚,帶着淡淡酒意,又扯起了閑篇。

說是閑篇倒也不全是,只是事情不關乎他們的本質工作,只當是憂國憂民的壯舉。

張叔夜首先開了個引子:「朝廷邸報傳來,童樞密使引兵征遼,諸位可否判知此舉勝負若何?」

這說的是北方戰事,此事高峰早已知之,因而並不意外。

確實,要說當前大宋最大的事情,就是北方戰事了。

宣和二年,宋金兩國簽署海上之盟,盟中約定,兩國各自兵出兵共同伐遼,戰後,大宋收取失地,而金國攻取代遼國上京和中京大定府,同時,宋還答應滅遼后,將原來於澶淵之盟輸給遼的歲幣轉輸給金國。

若說真要達成這種協議,對大宋來說並無不妥,畢竟交給金國的只有區區的三十萬緡銀絹,而它能得到北方最重要的門戶燕雲十六州。

可是問題恰恰出在屢出昏招的趙佶身上。當時兩國聯合還是機密,因此並沒有使用國書,趙佶是通過寫親筆信的方式與金人聯絡,其御筆里寫道:「據燕京並所管州城,原是漢地,若許復舊,將自來與契丹銀絹轉交,可往計議,雖無國信,諒不妄言。」

其本意是說收回燕雲十六州故地的,可在信中卻只提燕京所管州城,算是自縛手腳,因而儘管大宋使臣多方努力,欲擴大燕京的轄區,可金人不是傻子,他們明言其餘並非燕京管轄而斷然拒絕,因而這份盟約簽得十分窩囊。

當然,無論窩不窩囊,既然簽定了盟約就應該執行,可是就在兩國約定出兵之時,方臘起義發生了,大宋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鎮壓方臘上。

雖然方臘很快平定,甚至連小打小鬧的宋江也招降了,大宋國內算是一片太平,只是這兩個起義所造成的後果遠遠卻不止如此,他們把幾個重要的產糧區給予重大破壞,使得大宋根本無力出兵,這才一拖再拖。

這時,金國看到大宋出兵的誠意不足,只得點起本朝兵馬攻破遼國的中京,使得天祚帝逃亡。

大宋這才如夢方醒,原認為金人不過是一蠻夷小國,用不了多久必被遼國打趴下,現在看來金國是有實力攻遼的。

從驚訝到羨慕,大宋國內議論紛紛,最終還是拿定主意出兵遼國,再不出兵估計連一杯羹都喝不到了。

此時大宋上下,除了認定金人並非弱小外,也看出來遼國的紙老虎本性。

也是,遼國天祚帝整日沉湎酒色、荒於遊獵、任用奸佞、迫害忠良,使得眾叛親離,國內可謂是烏煙瘴氣,要說它還有戰力已沒人相信。

不但如此,被打跑了的天祚帝如趙佶一樣還在頻頻出昏招,這種作死的做法就是不想死也不行了。

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殺死晉王。原來這次金國進軍遼國用的先鋒官竟是投靠了金國的遼宗族降將耶律余睹,而耶律余睹的外甥就是晉王,天祚帝身邊的崇臣蕭奉先與晉王有仇,便想藉此除掉晉王,於是在天祚帝面前說耶律余睹之所以猛追猛打,就是想立晉王為帝,只有除死了晉王才能罷了耶律余睹的心思,使他不戰而退。

於是天祚帝便將晉王處死了,只是晉王素有威望,百官將士們聞知他冤死的消息,十分悲傷,從此遼軍人心更加離散。

晉王之死不但沒有阻住金兵的步伐,反而令其更加瘋狂的追擊,天祚帝無奈之下只得在蕭奉先的建議下敗走夾山。只是這樣仍然停止不了金兵的追擊,天祚帝此時才明白上了蕭奉先的當了,只得把他處死,可惜一切都晚了。

天祚帝逃走,只留下南府宰相張琳、參知政事李處溫與秦晉國王耶律淳留守燕京,當他失去聯繫后,李處溫等人便擁立耶律淳做了皇帝,後人稱其為天錫帝,也就是所謂的北遼。

北遼實際上佔地並不大,主要有燕、雲之地和平、上京、遼西,也就是說這些地皮大部分都是大宋想得到的。

只是就算這樣也很難保全,金兵很快攻打過來,不久便攻陷了遼西京大同,西京失守,天祚帝繼續朝西北逃竄,天錫帝無奈,只得向大宋求援。

大宋君臣卻認為如果再不出兵,燕京必將為金所得。於是,不準北遼使臣入境,以拒絕耶律淳求和,並派兵攻遼。

此次領兵的就是童貫,他以太師領樞密院事充陝西、河東、河北路宣撫使,另有蔡攸為副使,種師道為統制官,率十五萬大軍以巡視邊界、響應金軍、招諭幽燕地區的名義攻遼燕京。

此次攻遼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大宋上下對之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是呀,遼國已經潰不成軍,只留一口氣在,只要以絕對的優勢兵力攻伐,他們定然不戰而敗,甚至直接投降也不一定。而張叔夜所說的事情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表面上看,事情當然完全有利於大宋,因而持樂觀態度的在大宋君臣中不是全部也佔九成多,就是張叔夜、宗澤、王師心三人也是傾向於大宋勝。

不勝不行呀,別人都苟延殘喘了你都不能勝,那還不如拿塊豆腐撞死。

當然,其中就有一個奇葩人不這麼認為,這個人就是高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宋工程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宋工程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515章 北方局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