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4.第1694章 1694:繁榮的齊明邊境貿易

1694.第1694章 1694:繁榮的齊明邊境貿易

第1694章1694繁榮的齊明邊境貿易

在大明的前身,秦風還是太平軍的首領的時候,齊國曾在明裏暗裏對其有過一些幫助。當然,這並不是出於友益,而是出於齊國當時政局的需要。當秦風大獲全勝,徹底顛伏了越國,建立起了大明王朝並蓬勃發展的時候,齊國立即對這個朝氣蓬勃如同一隻小老虎的國度,產生了極高的警惕。數度想將這個尚未強壯起來的國度扼殺在搖藍之中,最低程度也要讓他虛弱無比。豈知事與願違,在戰火之中,大明越打越強,便如同一顆釘子一般,扎在了齊國的北方。

當發現已經無法將這顆釘子在短時間之內拔出之後,齊國只能暫時偃旗息鼓,在防範的同時,又開始了與明國的互相利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兩國精心算計,活生生地坑了當時實力天下第二的楚國,讓楚國就此一蹶不振。

此後,齊國陷入了與楚國的邊境鏖戰和帝國內部的紛爭當中而不可自拔,大明卻是緊緊地抓住了這個時機,在勤修內政的同時,一舉滅掉了秦國,實力大大增加。隨之與楚國結盟,在支援楚國抗齊的同時,以無孔不入的經濟手段侵蝕著楚國,最終導至大明伐楚之時,楚國基本上毫無抵抗之力,只是在上京城周邊發生了一些激烈的抵抗便最終宣告覆滅。

至此,大明已經基本成長為了與齊國勢均力敵的對手。

十餘年間,齊國雖然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始終無法騰出手來全力對付大明,但他們的當權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對於大明的警惕之心卻是從來沒有降低過,兩國之間的經貿往來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大量的商品交易,更多的是以走私的方式存在。

但隨着兩國皇帝簽定了和平協議之後,兩國的經貿終於開始了正常化。當然,出於對明國的防範之心,齊國僅僅開放了兩個州郡作為雙方的交易場所,一個是常寧郡,另一個是潞州郡。

大明對於楚國的經濟侵蝕,對於在大齊所有有見識的官員,是一個警醒,也讓他們認識到了覆滅一個國家,戰爭並不是唯一的手段。曾經的強國大楚,在大明的經濟侵略之下,整個國民經濟脆弱不堪,當大明舉起屠刀的時候,楚國便應聲而倒。

到現在為止,齊國仍然沒有搞清楚明國的金融體系究意是怎麼一回事。但他們卻知道一點,必須嚴防死守,不允許明人在齊國踏入這一領域。一張輕飄飄的紙片,便能從大齊換走真金白銀,換走一車車的實物,這在齊國的官員心裏怎麼也不踏實。

大明的談判官員們努力的結果,也只是讓齊國答允了在常寧郡,潞州兩地可以使用明國的紙幣,踏出這兩個區域,明國的紙幣在大齊便一文不值,買不到任何的東西。而沒有官方的許可和推廣,大明的紙幣在齊國廣大百姓之間,自然也缺乏公信力,屬於那種擦屁股都嫌硬的東西。

不過大明也並不着急,對於他們來說,撬開了一條縫隙便已經足夠。大明紙幣會隨着時間的推移,將以大明本身硬實力的增加,以及他的輕便易攜帶而慢慢地一點一點地贏得他該有的地位。

兩國和平協議的簽定,帶來了兩國邊境交易的極大繁榮。

大明的商品現在已經處在一個異常繁榮的階段,國內的貨物生產,正在慢慢地擺脫過去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而向作坊式過渡。商人們集中人手,集體生產,將貨物的成本極大地降低,這使得在明國與齊國的交易之中,明國貨物佔有着極大的價格優勢。

商人逐利,齊國的商人很快便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從大明進取貨物運到齊國內地銷售,哪怕是加上運費,其價格還是比齊國國內要更低。而更低的價格,自然就具備了更強的生產力。更何況,這種集中式的生產,對於產品質量的把控要更有保證,質優,價廉,正在慢慢地成為明國貨物的代名詞。

兩國相互開放市場只不過一年時間,但明國的貿易優勢正在慢慢地顯現,從明國進入齊國的,大都是加工過後的成品,而從齊國進入明國的貨物,則是最原汁原味的原材料。

當齊國的官員們還在為商業的繁榮而發展而收穫了更多的商稅的時候,他們並沒有發現,國內的一家一戶的這種小農式作坊生產出來的產品,已經慢慢地無人問津。農人們除了種田所得的收穫之外,原本的一些額外的進項補益,正在逐漸地消失。齊國國庫似乎在充盈,但國內最底層的百姓,日子過得並不比以前更好。雖然他們現在中的絕大部分都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同樣的,沉重的賦稅以及徭役也同樣地加諸在了他們的身上。

在過去,依附於豪族的齊國佃戶們,需要承擔的賦稅並不多,但當他們擁有了土地,成為了自耕農,賦稅便隨之而來。更重要的是,這些分給他們的田地並不是免費的,效仿明國土地政策的齊國,縱然規定了這些花費只需在未來的幾年之內還清,但農民們想要還清這些款項並不容易。

因為有一項,齊國人並沒有學去,那就是明國徹底地免去了徭役,極大地降低了農民承擔的稅賦。

而這一切,因為才剛剛露出萌芽,齊國的政策制定者,並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問題。明國正在利用齊國開放的這兩個口岸,採用着另一種有別於侵伐楚國之時的經濟手段。

昌渚,過去這個曾經因為戰爭而變成荒蕪之地的邊境城市,正在因為明齊兩國的貿易發生著天翻天覆的變化。

大明的軌道車系統,終於從武陵延伸到了桃園郡,桃園郡軌道車站,一時之間成為了大明最為繁忙的車站,無數從大明內地生產出來的貨物,通過軌道車源源不斷地運送到了桃園郡城,然後再通過桃園郡城通往昌渚的水泥大道,轉運到昌渚來。

曾經一片廢墟的昌渚縣城,一年時間,便已經是高樓林立,聚居在這裏的原住民極少,絕大部分都是從全國各地湧來的商人,他們在這裏買地建設起一家家的商鋪,一座座巨大的倉庫,無數的貨物將這些倉庫填滿,然後又在極短的時間裏,被齊國商人們買走,騰空。一座座的酒樓,客棧應運而生,許多的齊國商人,要麼在這裏買下商鋪落地生根,要麼便長期租用客棧房間作為交易的根據地。

大明的國立太平銀行,私人昌隆銀行,都在這裏開設了分號,每天都能看到齊國商人們用馬車拉着一車車的銅錢,或者是一箱箱的金銀走進這兩家銀行,兌換成明國的紙幣,然後去與明國商人交易。因為大明的商人不收這些銅銀金銀之物,只認大明紙幣。

當然,如果大明要向齊國商人採購貨物,同樣也需要從銀行之中兌換出金銀或者銅錢給付給對方,因為對方回到國內採購,大明紙幣則是無法流通的。

在這樣的交易之中,齊國並沒有做過統計,但大明的兩大銀行,卻一直在默默地做着這些數據的收集,一進一出之間,齊人的這些硬通貨,正在悄無聲息的流入大明。

除了這些明面上的手段,兩大銀行還耍了一個小小的手段,那就是這些紙幣和金銀銅錢的進出之間,價格並不是一樣的。用同樣的銅錢和金銀在大明銀行兌換紙幣,能夠得到更多。比方說一兩銀子,在大明太平銀行能兌換出一兩零一錢的紙幣,一兩十錢,這零點一錢看起來不顯眼,但如果數額足夠大,便也是一筆相當大的收入。

這個不起眼的小手段,立刻便摧生了另一門生意的產生,不少的齊國商人利用各種手段在齊國國內獲得這些硬通貨,然後在兩大銀行兌換成紙幣,再拿這些紙幣去購買明國的貨物運回國內銷售,里裏外外都是錢,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私下裏還在嘲笑着明人的愚笨。

齊國商人很高興,大明的兩大銀行也很高興,因為他們正在執行的是大明帝國中央銀行的另一項金融入侵計劃,這個計劃在長期執行之後,將會使得齊國國內的金銀銅錢逐年減少,從而造成錢荒。

在利用經濟,金融這些手段摧毀另一個國家的經濟民生,大明人在經過了楚國一役之後,現在已經是駕輕就熟了,更多的陰謀手段,正在大明中央銀行那些公房之中,被專業的人才一個個的冥思苦想出來,然後被逐一運用到實際手段之中。

貨物傾銷,金融掠奪,兩項計劃正在同步推進。

而對這些還沒有一個完整概念的齊國,現在尚懵然無知,當他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這朵惡之花,只怕早就開出了絢爛的花朵。明國的這兩項計劃,無論哪一個成了氣候,對於齊國的經濟打擊,都將是極其慘重的。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馬前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馬前卒
上一章下一章

1694.第1694章 1694:繁榮的齊明邊境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