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北去親滅魔

第三十四章 北去親滅魔

雒陽皇宮裏,新帝趙雲很是勤政,他好像有使不完的精力,偶爾二半夜都會著人去找曹操來商議國事。畢竟兩人的關係最好,誰讓他們在交州的時候就一起共事?

對此,不管是孫堅還是劉備都沒有任何異議,這樣的皇帝又不抓權還能容人,多好。

一個人對自己的手下好不算什麼,連仇人都可以善待,才會真正讓人信服。

趙家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地方豪族到了今天大漢首屈一指的家族,連四世三公的袁家都被蓋了下去,其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打壓甚至敵視不在少數。

人們對於武者的印象陡然好了起來,就是這一份連仇人敵人都能和睦相處的胸襟,不管在任何家族任何大佬身上都很少見到。

譬如袁紹,那是先皇為了限制交州,讓其脫離軍隊序列,在零陵郡當太守隱然有對交州有挾制之勢,今天人家是什麼位置?那可是響噹噹的右丞相。

儘管被後來居上的曹操所壓制,任誰都不敢輕視袁家和袁紹,更為欽佩的是當今皇上,他從沒表現出一絲敵意,即便兩人共事的時候偶有爭執,那都是公事。

另一個鮮明的例子,則是潁川陳家的陳群,他和皇帝算是有奪妻之恨。

至少在曾經的陳家人眼裏,荀采就是陳家內定的少主母。趙雲不清楚原本軌跡里為何自家荀妮沒有和陳群結合,也是迎娶的荀家荀嫻。

今天,除了曾經軍方的三位大佬,袁紹、楊彪、士孫瑞、荀攸赫然到齊,討論的就是官方出現的一股暗流,對廷尉有很大意見。

按說田豐在位的時候,已經根除了不少作惡的世家,民間也是一片清明。

為何今日突然連自詡為世家一員的陳群都遭到他們的抵制?不外乎就是這些人以為作為世家出身的士子,陳群應該和田豐不一樣,對世家能高抬貴手。

想不到陳群按照不少世家的話說「拿起雞毛當令箭」,嚴格執行律法,可不管是世家還是平民百姓,一視同仁。正所謂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集體反水。

趙雲揉了揉有些發脹的眉心,天地良心,他可從來沒有派人暗中使壞,不曾想這傢伙還是被世家抵制,事情有些難辦了。

「眾位愛卿,說說你們的看法吧。」他沒有拋磚引玉,不然也不會坐到皇權被限制到極限的皇帝位置上,就是為了給後代做出一個表率。

「長文啊,說實話有些可惜。」曹操喟然長嘆。想當初,他在西征的時候,還考慮過把陳群拉攏到西征軍裏面。

畢竟一支軍隊里除了能征善戰的將校,還必須要有一大批處理日常事務的文職人員,古今亦然。甚至戰後文職的工作比起作戰人員來說更加重要,他們能確保部隊維持戰鬥力。

後來考慮到陳群和老上司趙雲的過節,聽說其脾氣強硬,不管做官還是當吏員都不討好,自己要是拉過去,會讓別人如何想?和趙家決裂么?

「當懲!」袁紹現在因為袁家內部亂成一團糟,牽扯了太多的精力,對朝廷上的事務反而沒有了多少熱情。更因為被曹操壓制,十成實力發揮不出兩成,低調不少。

對陳群,他沒有任何好感,當初自己和趙雲爭鋒,自然就可以保他?可惜那人不識抬舉,還有什麼說的?有人不滿意撤了就是。

「不然!」孫堅天不怕地不怕,現在隱然成了和曹操在朝廷里對壘的存在:「上一任廷尉田大人致仕,今天又有人反對我們就撤職,朝廷的威儀何在?」

這話一出,在座的大佬們悚然一驚,大家都沒有考慮到事情的本質。

「既然下面的反對聲音比較大,設若繼續坐在那位置上,今後做任何事情,阻力也就越大。」趙雲有了一點思路:「不能說地方上的聲音就不對,畢竟律法不外乎人情。」

「就是!」荀攸旗幟鮮明的擁護自己的姑父:「律法條文是死的,在執行的時候,得考慮每一個地方的情況,不能生搬硬套。」

罷罷罷,孫堅一看自己的提議被否,只好拋出了自己的人選:「我認為顧雍才能卓絕,輔佐我兒在孫公島周圍,贏得了上下的一致好評,他可以勝任這位置。」

劉備心中一凜,不少人都把自己和他作比較,吃虧的是,手下在軍事上真還沒有啥人可以拿得出手,最後白白讓朝廷得了便宜。

就算廖立擔任侍中、鴻都門學祭酒,軍隊的掌控權利,早就到了黃忠手裏。

他大搖其頭:「不然,目前還沒有人能挾制孫策將軍,顧雍一走,豈不是讓他獨大?」

劉備也算是豁了出去,自己得不到好,也不可能讓孫家落得好處,更點出孫家父子在孫公島上的野心,說得其他人都望了過去。

孫堅臉上蓋不住,想不到同在南方用兵,劉備卻把矛頭對準自己。

荀攸心裏一喜,臉上毫無表情地說道:「我覺得還是衛覦比較適合。」

趙雲暗嘆,一不小心就陷入了南北之爭,也罷,就看看大家的態度。

哪怕顧雍是自己岳父蔡邕的弟子,在中原人眼中,不過是一個南方人。

「甚好,」士孫瑞點頭稱讚:「衛家從衛青衛子夫以後,族人家學淵源,底子甚厚。此子對律法的研究,甚為精通,至少我不曾聽說別人比他更為合適。」

旁邊的楊彪就有些尷尬了,他年齡除了曹操是第二大的,這些年來始終不顯山不露水。剛才他也想到的是同一個人,沒想到只是遲了那麼一瞬,就失去了先決權。

「何不是郭?」袁紹也想爭一爭:「其父郭全曾為大司農,其子為西征軍後起之秀。」

這不啻於將了曹操一軍,總不能說郭淮不是你的嫡系你就不表態吧。

而且袁紹本身就是世家的代表,在他眼裏,家世顯然比其他的重要。河東衛氏固然史上比較顯赫,僅僅是史而已。那時候袁家都不知道在哪兒插秧呢。

其他人正要說話,老態龍鐘的貫忠疾步走了進來,把一份急件輕放在趙雲面前。

對於這個倖存的老太監,趙雲心有憐惜,不想讓其在這麼大的歲數還繼續操勞。

可貫忠打小就被送到宮裏,除了宦官這個職業,啥都不會。他還擔心自己和其他宦官一樣,離開了自己的位置會遭到不測。

對此,趙雲也沒辦法。就像是趙忠一樣,多大的歲數了,非得要在交州趙家管理一些雜事,他年紀都八十多歲,眼看要入土的人,閑不下來。

看到情報,趙雲面色一變:「眾愛卿,北方元帥戲志才遇到了魔教,我要親自前去。」

「今日朕就獨斷專行一回,衛覦繼任廷尉,原廷尉陳群任尚書、太學祭酒,原祭酒劉虞致仕,封安樂公。」

「朕離開后,大家有事情不能形成一致,可以舉手錶決,多者為勝。」

說完,人已不見,飛向北方。(未完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趙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趙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北去親滅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