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

資料

三清(sanqing)

1.道教所指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南朝梁沈約《桐柏山金庭館碑》:「此蓋棲靈五嶽,未駕夫三清者也。」唐呂岩《七言》詩之四八:「津能充渴氣充糧,家住三清玉帝鄉。」

2.道教對玉清境洞真教主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靈寶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道德天尊的合稱。《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知觀與同兩個道童火攻道人,張掛三清,眾家鋪設齊備,動起法器。」

3.唐殿名,在長安大明宮內。唐李白《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我君六葉繼聖,熙乎玄風;三清垂拱,穆然紫極。」王琦註:「《玉海》:唐大明宮內有三清殿。」唐人亦借指朝廷。《舊唐書•鄭畋傳》:「陛下過垂采聽,超授恩榮,擢於百里之中,致在三清之上。」

4.酒名。即清酒。晉潘岳《桔賦》:「三清既設,百味星爛。」唐駱賓王《初秋登王司馬樓宴得同字》詩:「締賞三清滿,承歡六義通。」參見「三酒」。

5.一種以松實、梅花、佛手和雪水烹沏之茶。清陸以湉《冷廬雜識•玉泉雪水》:「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實、梅英、佛手烹茶,謂之三清。」

6.三位清廉的人。明陳道亨,新建人,萬曆十四年進士,官南京吏部郎中。同里鄧以贊,衷貞吉亦官南京,為官皆清廉,人號「江右三清」。見《明史•陳道亨傳》。

2)道教用語

【介紹】

三清,道教用語。指神仙所居的玉清、上清、太清三個最高仙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起源與形成】

三清尊神的形象有一個歷史過程。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道陵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五斗米道,尊「太上老君」為最高神。後來寇謙之改革天師道,亦以「太上老君」為最早最高尊神,但已經出現了「道德天尊」的名稱,以今所見,「三清」的名稱最早始見於南梁陶弘景所撰的《真靈位業圖》。該書排列神仙序位,分為七個層次,每一層設一個中位。上第一中位,上合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為萬道之主)。第三中位,太極金閥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為太清道主,下臨萬民)。上皇太上無上大道君。其中較為明顯地提出了上清太清的名稱,但「三清」之名位次序尚未確定,並且第三位為「金閥帝君」,太上老君卻居於第四中位。以後「三清」神名逐漸流變發展,至唐代才成為定說。《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聖跡》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靈寶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極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之上也。」於是「三清」遂成為道教的最高神。

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歷代神仙通鑒》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出現卻比太上老君要晚。道教形成初期並無「元始天尊」的說法,《太平經》《想爾注》等均無記載。在中國神話傳說中,也無來歷可尋。根據道書的記載:最早出現「元始」之名的是晉葛洪的《枕中書》書中記載:棍沌未開之前,有天地之精,號「元始天王」,游於其中。后二儀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又經數劫,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其後庖羲,神農皆苗裔也。並曰:「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太聖母所牿。」此時,還只有元始天王的稱呼。直到南朝時,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才始有「元始天尊」之號。該書第一階中位神為「上台虛皇道君」,應號「元始天尊」,稱「玉清境元始天尊」為主。但是書中又有一「元始天王」,列為第四中位左位第四神。《隋書.經籍志四》始喊予元始天尊以諸神特性,稱他「生於太元之先」。認為「天尊之體,常存不滅,每到天地初開,授以秘道,謂開劫度人。然其開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龍漢、開皇,是其年號,其問相距經四十億萬載,所度皆諸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皇真人,五方五帝及諸仙官」。隋代道士為天尊取名為「樂靜信」。隋唐之時,遂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盤古真地位而掀起的說法。表明道教信徒對元始天尊的信仰。

關於元始天尊的名稱,《初學記》卷二三引《太玄真一本際經》解釋說:「無宗無上,而獨能為萬物之始,故名元始。運道一切為極尊,而常處二清,出諸天上,故稱天尊。」《歷代神仙通鑒》說:「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認為元始是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根據道經的描述,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臨人世間,傳授秘道,開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每當新的天地開闢時,都有其年號,曰延康、赤明、龍漢、開皇等等,年號之間相距長達41億萬年。並且,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這種氣派顯然被人間帝王所效仿。

縱觀元始天尊的演變過程,可以發現「元始」一詞原是道家舒述世界本源的哲學用語,後來被道教加以神化,逐漸演變成道教的最高尊神,居於三清之首。從歷史角度上考察,這與道家演變成道教的歷史完全相吻合。

據《歷代神仙通鑒》記載,元始天尊「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紅色丹丸,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沌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長期以來,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聖賢,下至民間菩男信女的虔誠崇拜。

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

道經說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后托胎三千七百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他。

據《雲笈七籤》引《洞真大洞真經》,靈寶天尊系「玉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為人」。《靈寶略記》則稱「太上大道君以開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其國郁察山浮羅之岳丹玄之阿側,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

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處受經法以後,即輔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闕,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侍衛。萬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圖。

據《洞玄本行經》,靈寶天尊以靈寶之法,隨世度人。自元始開光,至於赤明元年,經九千九百億萬劫,度人有如塵沙之眾,不可勝量。凡遇有緣好學之人,請問疑難,靈寶天尊即不吝教誨。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慾見之,隨感而應,千萬處可分身即到。

道教宮觀里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三清神位,以靈寶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靈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曆五月中。民間於夏至日之供奉常以靈寶天尊為主神。

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東漢明帝、章帝之際(58~88),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聖母碑》云:「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遊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濁清之未分。」將老子神化為先天地之神物,並與「道」相等同。順帝時(126~144)張陵在巴蜀鶴鳴山創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為教主。據傳張陵在傳教佈道時作的《老子想爾注》稱:「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首次在道書中出現了太上老君的名號。至魏晉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顯。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斷佛、道兩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據道書稱,當時太上老君曾遣使顯靈。時過一月,武帝即又下詔曰:「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包空有,理極幽玄。……今可立通道觀於都城……並宜弘闡,一以貫之。」說明當時已經開始利用太上老君干預朝政了。

至唐,太上老君之威靈更盛。他不僅被奉為李唐王朝的始祖,幫助唐高祖李淵平定天下,據稱當武則天篡奪李唐王朝後,又顯靈降世,謂「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輒立異姓。……武后亦終懼此言,不敢立武三思」。因此,天寶年間,玄宗最後為他上「大聖祖高上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尊號。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加號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洪荒之太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洪荒之太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