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七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七

◎文苑

○祖鴻勛李廣樊遜劉逖荀士遜顏之推袁奭韋道遜江旰眭

豫朱才荀仲舉蕭愨古道子

夫玄象著明,以察時變,天文也;聖達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達幽顯之

情,明天人之際,其在文乎。逖聽三古,彌綸百代,制禮作樂,騰實飛聲,若或

言之不文,豈能行之遠也?子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大聖踵武,邈將千

載,其間英賢卓犖,不可勝紀,咸宜韜筆寢牘,未可言文,斯固才難,不其然也。

至夫游、夏以文詞擅美,顏回則庶幾將聖,屈、宋所以後塵,卿、雲未能輟簡。

於是辭人才子,波駭雲屬,振鵷鷺之羽儀,縱雕龍之符采,人謂得玄珠於赤水,

策奔電於昆丘,開四照於春華,成萬寶於秋實。

然文之所起,情發於中。人有六情,稟五常之秀;情感六氣,順四時之序。

其有帝資懸解,天縱多能,摛黼黻於生知,問珪璋於先覺,譬雕雲之自成五色,

猶儀鳳之冥會八音,斯固感英靈以特達,非勞心所能致也。縱其情思底滯,關鍵

不通,但伏膺無怠,鑽仰斯切,馳騖勝流,周旋益友,強學廣其聞見,專心屏於

涉求,畫繢飾以丹青,雕琢成其器用,是以學而知之,猶足賢乎已也。謂石為獸,

射之洞開,精之至也。積歲解牛,砉然游刃,習之久也。自非渾沌無可鑿之姿,

窮奇懷不移之情,安有至精久習而不成功者焉。善乎魏文之著論也:「人多不強

力,貧賤則懾於饑寒,富貴則流於逸樂,遂營目前之務,而遺千載之功,日月逝

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斯志士大痛也。」

沈休文云:「自漢至魏,四百餘年,辭人才子,文體三變。」然自茲厥後,

軌轍尤多。江左梁末,彌尚輕險,始自儲宮,刑乎流俗,雜沾滯以成音,故雖悲

而不雅。爰逮武平,政乖時蠹,唯藻思之美,雅道猶存,履柔順以成文,蒙大難

而能正。原夫兩朝叔世,俱肆淫聲,而齊氏變風,屬諸弦管,梁時變雅,在夫篇

什。莫非易俗所致,並為亡國之音;而應變不殊,感物或異,何哉?蓋隨君上之

**也。

有齊自霸圖雲啟,廣延髦俊,開四門以納之,舉八紘以掩之,鄴京之下,煙

霏霧集,河間邢子才、巨鹿魏伯起、范陽盧元明、巨鹿魏季景、清河崔長孺、河

間邢子明、范陽祖孝征、樂安孫彥舉、中山杜輔玄、北平陽子烈並其流也。復有

范陽祖鴻勛亦參文士之列。天保中,李愔、陸邛、崔瞻、陸元規並在中書,參掌

綸誥。其李廣、樊遜、李德林、盧詢祖、盧思道始以文章著名。皇建之朝,常侍

王晞獨擅其美。河清、天統之辰,杜台卿、劉逖、魏騫亦參知詔敕。自愔以下,

在省唯撰述除官詔旨,其關涉軍國文翰,多是魏收作之。及在武平,李若、荀士

遜、李德林、薛道衡為中書侍郎,諸軍國文書及大詔誥俱是德林之筆,道衡諸人

皆不預也。後主雖溺於群小,然頗好諷詠,幼稚時,曾讀詩賦,語人云:「終有

解作此理不?」及長,亦少留意。初因畫屏風,敕通直郎蘭陵蕭放及晉陵王孝式

錄古名賢烈士及近代輕艷諸詩以充圖畫,帝彌重之。后復追齊州錄事參軍蕭愨、

趙州功曹參軍顏之推同入撰次,猶依霸朝,謂之館客。放及之推意欲更廣其事,

又祖珽輔政,愛重之推,又托鄧長顒漸說後主,屬意斯文。三年,祖珽奏立文林

館,於是更召引文學士,謂之待詔文林館焉。珽又奏撰《御覽》,詔珽及特進魏

收、太子太師徐之才、中書令崔劼、散騎常侍張雕、中書監陽休之監撰。珽等奏

追通直散騎侍郎韋道遜、陸乂、太子舍人王劭、衛尉丞李孝基、殿中侍御史魏澹、

中散大夫劉仲威、袁奭、國子博士朱才、奉車都尉眭道閑、考功郎中崔子樞、左

外兵郎薛道衡、並省主客郎中盧思道、司空東閣祭酒崔德、太學博士諸葛漢、奉

朝請鄭公超、殿中侍御史鄭子信等入館撰書,並敕放、愨、之推等同入撰例。復

令散騎常侍封孝琰、前樂陵太守鄭元禮、衛尉少卿杜台卿、通直散騎常侍王訓、

前南兗州長史羊肅、通直散騎常侍馬元熙、並省三公郎中劉珉、開府行參軍李師

上、溫君悠入館,亦令撰書。復命特進崔季舒、前仁州刺史劉逖、散騎常侍李孝

貞、中書侍郎李德林續入待詔。尋又詔諸人各舉所知,又有前濟州長史李翥、前

廣武太守魏騫、前西兗州司馬蕭溉、前幽州長史陸仁惠、鄭州司馬江旰、前通直

散騎侍郎辛德源、陸開明、通直郎封孝謇、太尉掾張德沖、並省右民郎高行恭、

司徒戶曹參軍古道子、前司空功曹參軍劉顗、獲嘉令崔德儒、給事中李元楷、晉

州治中陽師孝、太尉中兵參軍劉儒行、司空祭酒陽辟疆、司空士曹參軍盧公順、

司徒中兵參軍周子深、開府參軍王友伯、崔君洽、魏師謇併入館待詔又敕右僕射

段孝言亦入焉。《御覽》成后,所撰錄人亦有不時待詔,付所司處分者。凡此諸

人,亦有文學膚淺,附會親識,妄相推薦者十三四焉。雖然,當時操筆之徒,搜

求略盡。其外如廣平宋孝王、信都劉善經輩三數人,論其才性,入館諸賢亦十三

四不逮之也。待詔文林,亦是一時盛事,故存錄其姓名。自邢子才以還,或身終

魏朝,已入前史;或名位既重,自有列傳;或附其家世;或名存后書,輒略而不

載。今綴序祖鴻勛等列於《文苑》者焉。自外有可錄者,存之篇末。

祖鴻勛,涿郡范陽人也。父慎,仕魏歷雁門、咸陽太守,治有能名。卒於金

紫光祿大夫,贈中書監、幽州刺史,謚惠侯。鴻勛弱冠與同郡盧文符並為州主簿。

僕射臨淮王或表薦鴻勛有文學,宜試以一官,敕除奉朝請。人謂之曰:「臨淮舉

卿,便以得調,竟不相謝,恐非其宜。」鴻勛曰:「為國舉才,臨淮之務,祖鴻

勛何事從而謝之?」或聞而喜曰:「吾得其人矣。」及葛榮南逼,出為防河別將,

守滑台。永安初,元羅為東道大使,署封隆之、邢邵、李渾、李象、鴻勛並為子

使。除東濟北太守,以父老疾為請,竟不之官。后城陽王徽奏鴻勛為司徒法曹參

軍事,赴洛,徽謂之曰:「吾聞臨淮相舉,竟不到門,今來何也?」鴻勛曰:

「今來赴職,非為謝恩。」轉廷尉正。

後去官歸鄉里,與陽休之書曰:

陽生大弟:吾比以家貧親老,時還故郡。在本縣之西界,有雕山焉。其處閑

遠,水石清麗,高岩四匝,良田數頃。家先有野舍於斯,而遭亂荒廢,今復經始。

即石成基,憑林起棟。蘿生映宇,泉流繞階。月松風草,緣庭綺合;日華雲實,

傍沼星羅。檐下流煙,共霄氣而舒捲;園中桃李,雜椿柏而蔥茜。時一褰裳涉澗,

負杖登峰,心悠悠以孤上,身飄飄而將逝,杳然不復自知在天地間矣。若此者久

之,乃還所住,孤坐危石,撫琴對水,獨詠山阿,舉酒望月,聽風聲以興思,聞

鶴唳以動懷。企庄生之逍遙,慕尚子之清曠。首戴萌蒲,身衣縕襏,出藝粱稻,

歸奉慈親,緩步當車,無事為貴,斯已適矣,豈必撫塵哉!而吾生既系名聲之韁

鎖,就良工之剞劂。振佩紫台之上,鼓袖丹墀之下。採金匱之漏簡,訪玉山之遺

文。敝精神於丘墳,盡心力於河漢。摛藻期之鞶綉,發議必在芬香。茲自美耳,

吾無取焉。

嘗試論之:夫昆峰積玉,光澤者前毀;瑤山叢桂,芳茂者先折。是以東都有

掛冕之臣,南國見捐情之士。斯豈惡粱錦好蔬布哉?蓋欲保其七尺,終其百年耳。

今弟官位既達,聲華已遠,象由齒斃,膏用明煎,既覽老氏穀神之談,應體留侯

止足之逸。若能翻然清尚,解佩捐簪,則吾於茲,山莊可辦。一得把臂入林,掛

巾垂枝,攜酒登巘,舒席平山,道素志,論舊款,訪丹法,語玄書,斯亦樂矣,

何必富貴乎?去矣陽子,途乖趣別,緬尋此旨,杳若天漢。已矣哉,書不盡意。

梁使將至,敕鴻勛對客。高祖曾征至并州,作《晉祠記》,好事者玩其文。

位至高陽太守,在官清素,妻子不免寒餒,時議高之。天保初卒官。

李廣,字弘基,范陽人也,其先自遼東徙焉。廣博涉群書,有才思文議之美,

少與趙郡李謇齊名,為邢、魏之亞。而訥於言,敏於行。魏安豐王延明鎮徐州,

署廣長流參軍。釋褐盪逆將軍。爾朱仲遠牒為大將軍記室,加諫議大夫。荊州行

台辛纂上為行台郎中,尋為車騎府錄事參軍。中尉崔暹精選御史,皆是世胄,廣

獨以才學兼御史,修國史。南台文奏,多其辭也。平陽公淹闢為中尉,轉侍御史。

顯祖初嗣霸業,命掌書記。天保初,欲以為中書郎,遇其病篤而止。

廣曾欲早朝,未明假寐,忽驚覺,謂其妻云:「吾向似睡,忽見一人出吾身

中,語云:『君用心過苦,非精神所堪,今辭君去。』」因而惚怳不樂,數日便

遇疾,積年不起,資產屢空,藥石無繼。廣雅有鑒識,度量弘遠,坦平無私,為

士流所愛,歲時共贍遺之,賴以自給。竟以疾終。曾薦畢義雲於崔暹,廣卒后,

義雲集其文筆十卷,托魏收為之敘。其族人子道亦有文章。

樊遜,字孝謙,河東北猗氏人也。祖琰,父衡,並無官宦。而衡性至孝,喪

父,負土成墳,植柏方數十畝,朝夕號慕。遜少學,常為兄仲優饒。既而自責曰:

「名為人弟,獨受安逸,可不愧於心乎?」欲同勤事業。母馮氏謂之曰:「汝欲

謹小行耶?」遜感母言,遂專心典籍,恆書壁作「見賢思齊」四字,以自勸勉。

屬本州淪陷,寓居鄴中,為臨漳小史。縣令裴鑒蒞官清苦,致白雀等瑞,遜上

《清德頌》十首。鑒大加賞重,擢為主簿,仍薦之於右僕射崔暹,與遼東李廣、

渤海封孝琰等為暹賓客。人有譏其靖默不能趣時者。遜常服東方朔之言,陸沉世

俗,避世金馬,何必深山蒿廬之下,遂借陸沉公子為主人,擬《客難》,制《客

誨》以自廣。后崔暹大會賓客,大司馬、襄城王元旭時亦在坐,論欲命府僚。暹

指遜曰:「此人學富才高,兼之佳行,可為王參軍也。」旭目之曰:「豈能就耶?」

遜曰:「家無蔭第,不敢當此。」武定七年,世宗崩,暹徙於邊裔,賓客咸散,

遜遂往陳留而居之。

梁州刺史劉殺鬼以遜兼錄事參軍,仍舉秀才。尚書案舊令,下州三載一舉秀

才,為五年已貢開封人鄭祖獻,計至此年未合,兼別駕王聰抗議,右丞陽斐不能

卻。尚書令高隆之曰:「雖遜才學優異,待明年仕非遠。」遜竟還本州。八年,

轉兼長史,從軍南討。軍還,殺鬼移任潁川,又引遜兼潁州長史。天保元年,本

州復召舉秀才。二年春,會朝堂對策罷,中書郎張子融奏入。至四年五月,遜與

定州秀才李子宣等以對策三年不調,被付外,上書請從聞罷,詔不報。梁州重表

舉遜為秀才。五年正月制詔問升中紀號,遜對曰:

臣聞巡岳之禮,勒在《虞書》,省方之義,著於《易象》。往帝前王,匪唯

一姓,封金刊玉,億有餘人。仲尼之觀梁甫,不能盡識;夷吾之對齊桓,所存未

幾。然盛德之事,必待太平,苟非其人,更貽靈譴。秦皇無道,致雨風之災;漢

武奢淫,有奉車之害。及文叔受命,炎精更輝,四海安流,天下輯睦,劍賜騎士,

馬駕鼓車,乃用張純之文,始從伯陽之說。至於魏、晉,雖各有君,量德而處,

莫能擬議。蔣濟上言於前,徒穢紙墨;袁准**於後,終未施行。世歷三朝,年

將十祀,啟聖之期,茲為昌會。然自水德不競,函谷封途,天馬息歌,苞茅絕貢。

我太祖收寶雞之瑞,握鳳皇之書,體一德以匡朝,屈三分而事主,盪此妖寇,易

如沃雪。但昌既受命,發乃行誅,雖太白出高,中國宜戰,置之度外,望其遷善。

伏惟陛下以神武之姿,天然之略,馬多冀北,將異山西,涼風至,白露下,北上

太行,東臨碣石,方欲吞巴蜀而掃崤函,苑長洲而池江漢。復恐迎風縱火,芝艾

共焚,按此六軍,未申九伐。夫周發牙璋,漢馳竹使,義在濟民,非聞好戰。至

如投鼠忌器之說,蓋是常談;文德懷遠之言,豈識權道。今三台令子,六郡良家,

蓄銳須時,裹糧待詔。未若龍駕虎服,先收隴右之民,電轉雷驚,因取荊南之地。

昔秦舉長平,金精食昴,楚攻巨鹿,枉矢霄流,況我威靈,能無協贊。但使彼之

百姓,一睹六軍,似見周王,若逢司隸。然後除其苛令,與其約法,振旅而還,

止戈為武,標金南海,勒石東山,紀天地之奇功,被風聲於千載。若令馬皃不死,

子陽尚在,便欲案明堂之圖,草射牛之禮,比德論功,多慚往列,升中告禪,臣

用有疑。

又問求才審官,遜對曰:

臣聞雕獸畫龍,徒有風雲之勢;金舟玉馬,終無水陸之功。三駕禮賢,將收

實用,一毛不拔,復何足取。是以堯作虞賓,遂全箕山之操;周移商鼎,不納孤

竹之言。但處土盜名,雖雲久矣;朝臣竊位,蓋亦實多。漢拜丞相,便有鐘鼓之

妖;魏用三公,乃致孫權之笑。故山林之與朝廷,得容非毀;肥遁之與賓王,翻

有優劣。至於時非蹈海,而曰羞作秦民;事異出關,而言恥從衛亂。雖復星干帝

座,不易高尚之心;月犯少微,終存耿介之志。

自我太岳之後,克廣洪業,禹至神宗,舜格文祖。陛下受天之明命,光華日

月,爰自納麓,乃格文祖,儀天地以設官,象星辰而布職。漢家神鳳,慚用紀年;

魏氏青龍,羞將改號。上膺列宿,咸是異人;下法山川,莫非奇士。所以畫堂甲

觀,修德日新,廟鼎歌鐘,王勛歲委。循名責實,選眾舉能,朝無銅臭之公,世

絕《錢神》之論。昔百里相秦,名存《雀籙》;蕭、張輔沛,姓在《河書》。今

日公卿,抑亦天授,與之為治,何欲不從。未必稽首天師,方聞牧馬之術;膝行

山上,始得治身之道。但使帝德休明,自強不息,甲夜觀書,支日通奏。周昌桀、

紂之論,欣然開納;劉毅桓、靈之比,終自含弘。高懸王爵,唯能是與,管庫靡

遺,漁鹽畢錄。無令桓譚非讖,官止於郡丞;趙壹負才,位終於計掾。則天下宅

心,幽明知感,歲精仕漢,風伯朝周,真人去而復歸,台星坼而還斂,《詩》稱

多士,《易》載群龍,從此而言,可以無愧。

又問釋道兩教,遜對曰:

臣聞天道性命,聖人所不言,蓋以理絕涉求,難為稱謂,伯陽道德之論,庄

周逍遙之旨,遺言取意,猶有可尋。至若玉簡金書,神經秘錄,三尺九轉之奇,

絳雪玄霜之異,淮南成道,犬吠雲中,子喬得仙,劍飛天上,皆是憑虛之說。海

棗之談,求之如系風,學之如捕影。而燕君、齊后,秦皇、漢帝,信彼方士,冀

遇其真。徐福去而不歸,欒大往而無獲。猶謂升遐倒影,抵掌可期;祭鬼求神,

庶或不死。江璧既返,還入驪山之墓;龍媒已至,終下茂陵之墳。方知劉向之信

洪寶,沒有餘責;王充之非黃帝,比為不相。又末葉已來,大存佛教,寫經西土,

畫像南宮。昆池地黑,以為燒劫之灰;春秋夜明,謂是降神之日。法王自在,變

化無窮,置世界於微塵,納須彌於黍米。蓋理本虛無,示諸方便,而妖妄之輩,

苟求出家,藥王燔軀,波論灑血,假未能然,猶當克命。寧有改形易貌,有異生

人,恣意放情,還同俗物。龍宮餘論,鹿野前言,此而得容,道風前墜。

伏惟陛下受天明命,屈己濟民,山鬼效靈,海神率職。湘中石燕,沐時雨而

群飛;台上銅烏,訴和風而杓轉。以周都洛邑,治在鎬京,漢宅咸陽,魂歸豐沛,

汾晉之地,王跡維始,眷言巡幸,且勞經略。猶復降情文苑,斟酌百家,想執玉

於瑤池,念求珠於赤水。竊以王母獻環,由感周德;上天錫珮,實報禹功。二班

勒史,兩馬制書,未見三世之辭,無聞一乘之旨。帝樂王禮,尚有時而沿革;左

道怪民,亦何疑於沙汰。

又問刑罰寬猛,遜對曰:

臣聞惟王建國,刑以助禮,猶寒暑之贊陰陽,山川之通天地。爰自末葉,法

令稍滋,秦篆無以窮書,楚竹不能盡載。有司因此,開以二門,高下在心,寒熱

隨意。《周官》三典,棄之若吹毛;漢律九章,違之如覆手。遂使長平獄氣,得

酒而後消;東海孝婦,因災而方雪。詔書掛壁,有善而莫遵;奸吏到門,無求而

不可。皆由上失其道,民不見德。而議者守迷,不尋其本。鍾繇、王朗追怨張蒼,

祖訥、梅陶共尤文帝。便謂化屍起偃,在復肉刑;致治興邦,無關周禮。伏惟陛

下,昧旦坐朝,留心政術,明罰以糾諸侯,申恩以孩百姓。黃旗紫蓋,已絕東南;

白馬素車,將降軹道。若復峻典深文,臣實未悟。何則?人肖天地,俱稟陰陽,

安則願存,擾則圖死。故王者之治,務先禮樂,如有未從,刑書乃用,寬猛兼設,

水火俱陳,未有專任商、韓而能長久。昔秦歸士會,晉盜來奔;舜舉皋陶,不仁

自遠。但令釋之、定國迭作理官,龔遂、文翁繼為郡守,科間律令,一此憲章,

欣聞汲黯之言,泣斷昭平之罪。則天下自治,大道公行,乳獸含牙,蒼鷹垂翅,

楚王錢府,不復須封,漢獄冤囚,自然蒙理。后服之徒,既承風而慕化;有截之

內,皆蹈德而詠仁。號以成康,何難之有?

又問禍福報應,遜對曰:

臣聞五方易辨,尚待指南;百世可知,猶須吹律。況復天道秘遠,神跡難源,

不有通靈,孰能盡悟。乘楂至於河漢,唯睹牽牛;假寐游於上玄,止逢翟犬。造

化之理,既寂寞而無傳;報應之來,固難得而妄說。但秦穆有道,勾芒錫祥;虢

公涼德,蓐收降禍。高明在上,定自有知,不可謂神,冥昧難信。若夫仲尼厄於

陳蔡,孟軻困於齊梁,自是不遇其時,寧關性命之理。子胥無君,馬遷附下,受

誅取辱,何可尤人。至如協律見親,棹船得幸,從此而言,更不足怪。周王漂杵,

致天之罰;白起誅降,行己之意。是以七百之祚,仍加姬氏;杜郵之戮,還屬武

安。昔漢問上計,不過日蝕;晉策秀才,止於寒火。前賢往士,咸用為難;推古

比今,臣見其易。然草萊百姓,過荷恩私,三折寒膠,再游金馬。王言昭賁,思

若有神,占對失圖,伏深悚懼。

尚書擢第,以遜為當時第一。

十二月,清河王岳為大行台,率眾南討,以遜從軍。明年,顯祖納貞陰侯為

梁主,岳假遜大行台郎中,使於南,與蕭修、侯瑱和解。遜往來五日,得修等報

書,岳因與修盟於江上。大軍還鄴,遜仍被都官尚書崔昂舉薦。詔付尚書,考為

清平勤干,送吏部。

七年,詔令校定群書,供皇太子。遜與冀州秀才高乾和、瀛州秀才馬敬德、

許散愁、韓同寶、洛州秀才傅懷德、懷州秀才古道子、廣平郡孝廉李漢子、渤海

郡孝廉鮑長暄、陽平郡孝廉景孫、前梁州府主簿王九元、前開府水曹參軍周子深

等十一人同被尚書召共刊定。時秘府書籍紕繆者多,遜乃議曰:「按漢中壘校尉

劉向受詔校書,每一書竟表上,輒言:臣向書、長水校尉臣參書,太史公、太常

博士書、中外書合若干本以相比校,然後殺青。今所讎校,供擬極重,出自蘭台,

御諸甲館。向之故事,見存府閣,即欲刊定,必藉眾本。太常卿邢子才、太子少

傅魏收、吏部尚書辛術、司農少卿穆子容、前黃門郎司馬子瑞、故國子祭酒李業

興並是多書之家,請牒借本參校得失。」秘書監尉瑾移尚書都坐,凡得別本三千

餘卷,《五經》諸史,殆無遺闕。

八年,詔尚書開東西二省官選,所司策問,遜為當時第一。左僕射楊愔辟遜

為其府佐。遜辭曰:「門族寒陋,訪第必不成,乞補員外司馬督。」愔曰:「才

高不依常例。」特奏用之。九年,有詔超除員外將軍。後世祖鎮鄴,召入司徒府

管書記。及登祚,轉授主書,遷員外散騎侍郎。天統初,病卒。

劉逖,字子長,彭城叢亭里人也。祖芳,魏太常卿。父戫,金紫光祿大

夫。逖少而聰敏,好弋獵騎射,以行樂為事,愛交遊,善戲謔。郡辟功曹,州命

主簿。魏末征詣霸府,世宗以為永安公浚開府行參軍。逖遠離鄉家,倦於羈旅,

發憤自勵,專精讀書。晉陽都會之所,霸朝人士攸集,咸務於宴集。逖在游宴之

中,卷不離手,值有文籍所未見者,則終日諷誦,或通夜不歸,其好學如此。亦

留心文藻,頗工詩詠。天保初,行定陶縣令,坐奸事免,十餘年不得調。乾明年,

兼員外散騎常侍,使於梁主蕭庄,還,兼三公郎中。皇建元年,除太子洗馬。肅

宗崩,從世祖赴晉陽,除散騎侍郎,兼儀曹郎中。久之,兼中書侍郎。和士開寵

要,逖附之,正授中書侍郎,入典機密,兼散騎常侍,聘陳使主。還,除通直散

騎常侍。尋遷給事黃門侍郎,修國史,加散騎常侍。又除假儀同三司,聘周使副。

二國始通,禮儀未定,逖與周朝議論往複,斟酌古今,事多合禮,兼文辭可觀,

甚得名譽。使還,拜儀同三司。世祖崩,出為江州刺史。祖珽執政,徙為仁州刺

史。祖珽既出,征還,待詔文林館,重除散騎常侍,奏門下事。未幾,與崔季舒

等同時被戮,時年四十九。

初,逖與珽以文義相得,結雷陳之契,又為弟俊聘珽之女。珽之將免趙彥深

等也,先以告逖,仍付密啟,令其奏聞。彥深等頗知之,先自申理,珽由此疑逖

告其所為。及珽被出,逖遂遣弟離婚,其輕交易絕如此。所制詩賦及雜文文筆三

十卷。子逸民,開府行參軍。

逖弟察,少聰明,好文學。天統、武平之間,歷殿中侍御史,兼散騎侍郎,

迎勞陳使,轉尚書儀曹郎。周大象末,卒於黎州治中。子玄道,有人品識用,定

州騎兵參軍。

逖從子顗,字君卿。祖廞,魏尚書,為高祖所殺。顗父濟及濟弟摐俱奔江南。

顗出后。武定中從摐還北。摐賜爵臨潁子,大寧中卒於司徒司馬。顗好文學,工

草書,風儀甚美。歷瀛州外兵參軍、司空功曹,待詔文林館,除大理司直。隋開

皇中鄜州司馬,卒。

荀士遜,廣平人也。好學有思理,為文清典,見賞知音。武定末,舉司州秀

才,迄天保,十年不調。皇建中,馬敬德薦為主書。世祖時,轉中書舍人。狀貌

甚丑,以文辭見用。曾有事須奏,值世祖在後庭,因左右傳通者不得士遜姓名,

乃雲丑舍人。世祖曰:「必士遜也。」看封題果是,內人莫不忻笑。後主即位,

累遷中書侍郎,號為稱職。與李若等撰《典言》行於世。齊滅年卒。

顏之推,字介,琅邪臨沂人也。九世祖含,從晉元東渡,官至侍中、右光祿、

西平侯。父勰,梁湘東王繹鎮西府諮議參軍。世善《周官》、《左氏》,之推早

傳家業。年十二,值繹自講《庄》、《老》,便預門徒。虛談非其所好,還習

《禮》、《傳》,博覽群書,無不該洽,詞情典麗,甚為西府所稱。繹以為其國

左常侍,加鎮西墨曹參軍。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時論以此少之。繹遣世

子方諸出鎮郢州,以之推掌管記。值侯景陷郢州,頻欲殺之,賴其行台郎中王則

以獲免。被囚送建業。景平,還江陵。時繹已自立,以之推為散騎侍郎,奏舍人

事。後為周軍所破。大將軍李顯慶重之,薦往弘農,令掌其兄陽平公遠書翰。值

河水暴長,具船將妻子來奔,經砥柱之險,時人稱其勇決。顯祖見而悅之,即除

奉朝請,引於內館中,侍從左右,頗被顧眄。天保末,從至天池,以為中書舍人,

令中書郎段孝信將敕書出示之推。之推營外飲酒,孝信還以狀言,顯祖乃曰:「

且停」。由是遂寢。河清末,被舉為趙州功曹參軍,尋待詔文林館,除司徒錄事

參軍。

之推聰穎機悟,博識有才辯,工尺牘,應對閑明,大為祖珽所重,令掌知館

事,判署文書。尋遷通直散騎常侍,俄領中書舍人。帝時有取索,恆令中使傳旨,

之推稟承宣告,館中皆受進止。所進文章,皆是其封署,於進賢門奏之,待報方

出。兼善於文字,監校繕寫,處事勤敏,號為稱職。帝甚加恩接,顧遇逾厚,為

勛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將諫也,之推取急還宅,故不連署。及召集諫

人,之推亦被喚入,勘無其名,方得免禍。尋除黃門侍郎。

及周兵陷晉陽,帝輕騎還鄴,窘急計無所從,之推因宦者侍中鄧長顒進奔陳

之策,仍勸募吳士千餘人以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陳國。帝甚納之,以告丞相

高阿那肱等。阿那肱不願入陳,乃雲吳士難信,不須募之。勸帝送珍寶累重向青

州,且守三齊之地,若不可保,徐浮海南渡。雖不從之推計策,然猶以為平原太

守,令守河津。齊亡入周,大象末為御史上士。隋開皇中,太子召為學士,甚見

禮重。尋以疾終。有文三十卷,撰《家訓》二十篇,并行於世。曾撰《觀我生賦》,

文致清遠,其詞曰:

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奧之茫茫。已生民而立教,乃司牧以分疆。內諸夏而外

夷狄,驟五帝而馳三王。大道寢而日隱,《小雅》摧以雲亡。哀趙武之作孽,怪

漢靈之不祥。旄頭玩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瀍澗鞠成沙漠,神華泯為龍荒。吾

王所以東運,我祖於是南翔。晉中宗以琅邪王南渡,之推琅邪人,故稱吾王。去

琅邪之遷越,宅金陵之舊章。作羽儀於新邑,樹杞梓於水鄉。傳清白而勿替,守

法度而不忘。

逮微躬之九葉,頹世濟之聲芳。問我良之安在,鍾厭惡於有梁。養傅翼之飛

獸,(梁武帝納亡人侯景,授其命,遂為反叛之基。)子貪心之野狼。(武帝初

養臨川王子正德為嗣,生昭明后,正德還本,特封臨賀王。猶懷怨恨。徑叛入北

而還,積財養士,每有異志也。)初召禍於絕域,重發釁於蕭牆。(正德求征侯

景,至新林,叛投景,景立為主,以攻台城。)雖萬里而作限,聊一葦而可航。

指金闕以長鎩,向王路而蹶張。勤王逾於十萬,曾不解其扼吭。嗟將相之骨鯁,

皆屈體於犬羊。台城陷,援軍並問訊二宮,致敬於侯景也。武皇忽以厭世,白日

黯而無光。既饗國而五十,何克終之弗康。嗣君聽於巨猾,每凜然而負芒。自東

晉之違難,寓禮樂於江湘。迄此幾於三百,左衽浹於四方。詠苦胡而永嘆,吟微

管而增傷。

世祖赫其斯怒,奮大義於沮漳。(孝元帝時為荊州刺史。)授犀函與鶴膝,

建飛雲及艅艎。北徵兵於漢曲,南發餫于衡陽。(湘州刺史河東王譽、雍州刺

史岳陽王察並隸荊州都督府。)昔承華之賓帝,實兄亡而弟及。(昭明太子薨,

乃立晉安王為太子。)逮皇孫之失寵,嘆扶車之不立。(嫡皇孫驩出封豫章王而

薨。)間王道之多難,各私求於京邑。襄陽阻其銅符,長沙閉其玉粒。(河東、

岳陽皆昭明子。)遽自戰於其地,豈大勛之暇集。子既殞而侄攻,昆亦圍而叔襲。

褚乘城而宵下,杜倒戈而夜入。(孝元以河東不供船艎,乃遣世子方等為刺史。

大軍掩至,河東不暇遣拒。世子信用群小,貪其子女玉帛,遂欲攻之,故河東急

而逆戰,世子為亂兵所害。孝元發怒,又使鮑泉圍河東。而岳陽宣言大獵,即擁

眾襲荊州求解湘州之圍。時襄陽杜岸兄弟怨其見劫,不以實告,又不義此行,率

兵八千夜降,岳陽於是遁走。河東府褚顯族據投岳陽。所以湘州見陷也。)行路

彎弓而含笑,骨肉相誅而涕泣。周旦其猶病諸,孝武悔而焉及。

方幕府之事殷,謬見擇於人群。未成冠而登仕,財解履以從軍。時年十九,

釋褐湘東國右常侍,以軍功加鎮西墨曹參軍。非社稷之能衛,童汪綺。闕僅書記

於階闥,罕羽翼於風雲。及荊王之定霸,始仇恥而圖雪。舟師次乎武昌,撫軍鎮

於夏汭。時遣徐州刺史徐文盛領二萬人屯武昌蘆州拒侯景將任約,又第二子綏寧

度方諸為世子,拜中撫軍將軍、郢州刺史,以盛聲勢。濫充選於多士,在參戎之

盛列。慚四白之調護,廁六友之談說。時遷中撫軍外兵參軍,掌管記,與文抃、

劉民英等與世子游處。雖形就而心和,匪余懷之所說。繄深宮之生貴,矧垂堂與

倚衡。欲推心以厲物,樹**以先聲。中撫軍時年十五。愾敷求之不器,乃畫地

而取名。仗御武於文吏,以虞預為郢州司馬,領城防事。委軍政於儒生。以鮑泉

為郢州行事,總攝州府也。值白波之猝駭,逢赤舌之燒城。王凝坐而對寇,向詡

拱以臨兵。任約為文盛所困,侯景自上救之,舟艦弊漏,軍飢卒疲,數戰失利。

乃令宋子仙、任約步道偷郢州城,預無備,故陷賊。莫不變蝯而化鵠,皆自取

首以破腦。將睥睨於渚宮,先憑陵於他道。景欲攻荊州,路由巴陵。懿永寧之龍

蟠,永寧公王僧辯據巴陵城,善於守御,景不能進。奇護軍之電掃。護軍將軍陸

法和破任約於赤亭湖,景退走,大潰。奔虜快其餘毒,縲囚膏乎野草。幸先生之

無勸,賴滕公之我保。之推執在景軍,例當見殺。景行台郎中王則初無舊識,再

三救護,獲免,囚以還都。剟鬼錄於岱宗,招歸魂於蒼昊。時解衣訖而獲全。

荷性命之重賜,銜若人以終老。

賊棄甲而來複,肆觜距之雕鳶。積假履而弒帝,憑衣霧以上天。用速災於四

月,奚聞道之十年。台城陷后,梁武曾獨坐嘆曰:「侯景於文為小人百日天子。」

及景以大寶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僣位,至明年三月十九日棄城逃竄,是一百二十日,

掞天道紀大數,故文為百日。」言與公孫述俱稟十二,而旬歲不同。就狄俘於舊

壤,陷戎俗於來旋。慨黍離於清廟,愴麥秀於空廛。鞀鼓卧而不考,景鍾毀而

莫懸。野蕭條以橫骨,邑闃寂而無煙。疇百家之或在,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

故江東有《百譜》,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覆五宗而翦焉。獨昭君之哀奏,唯翁

主之悲弦。公主子女見辱見仇。經長干以掩抑,長干舊顏家巷。展白下以流連。

靖侯以下七世墳塋皆在白下。深燕雀之餘思,感桑梓之遺虔。得此心於尼甫,信

茲言乎仲宣。逷西土之有眾,資方叔以薄伐。永寧公以司徒為大都督。撫鳴劍而

雷吒,振雄旗而雲窣。千里追其飛走,三載窮於巢窟。屠蚩尤於東郡,掛郅支於

北闕。既斬侯景,烹死於建業市,百姓食之,至於肉盡嚙骨,傳首荊州,懸於都

街。吊幽魂之冤枉,掃園陵之蕪沒。殷道是以再興,夏祀於焉不忽。但遺恨於炎

昆,火延宮而累月。侯景既走,我師采櫓失火,燒宮殿盪盡也。

指余棹於兩東,侍升壇之五讓。欽漢官之復見,赴楚民之有望。攝絳衣以奏

言,忝黃散於官謗。(時為散騎侍郎,奏舍人事也。)或校石渠之文,(王司徒

表送秘閣舊事八萬卷,乃詔比校,部分為正御、副御、重雜三本。左民尚書周弘

正、黃門郎彭僧朗、直省學士王珪、戴陵校經部,左僕射王褒、吏部尚書宗懷正、

員外郎顏之推、直學士劉仁英校史部,廷尉卿殷不害、御史中丞王孝紀、中書郎

鄧藎、金部郎中徐報校子部,右衛將軍庾信、中書郎王固、晉安王文學宗善業、

直省學士周確校集部也。)時參柏梁之唱。顧甂甌之不算,濯波濤而無量。

屬瀟湘之負罪,陸納。兼岷峨之自王。武陵王。佇既定以鳴鸞,修東都之大

壯。(詔司農卿黃文超營殿。)

驚北風之復起,慘南歌之不暢。(秦兵繼來。)守金城之湯池,轉絳宮之玉

帳。(孝元自曉陰陽兵法,初聞賊來,頗為厭勝,被圍之後,每嘆息,知必敗。)

徒有道而師直,翻無名之不抗。(孝元與宇文丞相斷金結和,無何見滅,是師出

無名。)民百萬而囚虜,書千兩而煙煬。溥天之下,斯文盡喪。(北於墳籍少於

江東三分之一,梁氏剝亂,散逸湮亡。唯孝元鳩合,通重十餘萬,史籍以來,未

之有也。兵敗悉焚之,海內無復書府。)憐嬰孺之何辜,矜老疾之無狀。奪諸懷

而棄草,踣於途而受掠。冤乘輿之殘酷,軫人神之無狀。載下車以黜喪,掩桐棺

之藁葬。雲無心以容與,風懷憤而憀悢。井伯飲牛於秦中,子卿牧羊於海上。

留釧之妻,人銜其斷絕;擊磬之子,家纏其悲愴。

小臣恥其獨死,實有愧於胡顏,牽痾疻而就路,(時患腳氣。)策駑蹇

以入關。(官疲驢瘦馬。)下無景而屬蹈,上有尋而亟搴。嗟飛蓬之日永,恨流

梗之無還。若乃玄牛之旌,九龍之路,土圭測影,璇璣審度。或先聖之規模,乍

前王之典故。與神鼎而偕沒,切仙宮之永慕。爾其十六國之風教,七十代之州壤,

接耳目而不通,詠圖書而可想。何黎氓之匪昔,徒山川之猶曩。每結思於江湖,

將取弊於羅網。聆代竹之哀怨,聽出塞之嘹朗。對皓月以增愁,臨芳樽而無賞。

自太清之內釁,彼天齊而外侵。始蹙國於淮滸,遂壓境於江潯。侯景之亂,

齊氏深斥梁家土宇,江北、淮北唯餘廬江、晉熙、高唐、新蔡、西陽、齊昌數郡。

至孝元之敗,於是盡矣,以江為界也。獲仁厚之麟角,克俊秀之南金。爰眾旅而

納主,車五百以敻臨。齊遣上黨王渙率兵數萬納梁貞陽侯明為主。返季子之觀樂,

釋鍾儀之鼓琴。梁武聘使謝挺、徐陵始得還南,凡厥梁臣,皆以禮遣。竊聞風而

清耳,傾見日之歸心。試拂蓍以貞筮,遇交泰之吉林。之推聞梁人返國,故有奔

齊之心。以丙子歲旦筮東行吉不,遇《泰》之《坎》,乃喜曰:「天地交泰而更

習,坎重險,行而不失其信,此吉卦也,但恨小往大來耳。」后遂吉也。譬欲秦

而更楚,假南路於東尋。乘龍門之一曲,歷砥柱之雙岑。冰夷風薄而雷呴,陽侯

山載而谷沉。侔挈龜以憑浚,類斬蛟而赴深。昏揚舲於分陝,曙結纜於河陰。水

路七百里,一夜而至。追風飈之逸氣,從忠信以行吟。

遭厄命而事旋,舊國從於采芑。先廢君而誅相,訖變朝而易市。(至鄴,便

值陳興而梁滅,故不得還南。)遂留滯於漳濱,私自憐其何已。謝黃鵠之回集,

恧翠鳳之高峙。曾微令思之對,空竊彥先之仕,纂書盛化之旁,待詔崇文之里。

(齊武平中,署文林館待詔者僕射陽休之、祖孝征以下三十餘人,之推專掌,其

撰《修文殿御覽》、《續文章流別》等皆詣進賢門奏之。)珥貂蟬而就列,執麾

蓋以入齒。時以通直散騎常侍遷黃門郎也。款一相之故人,(故人祖僕射掌機密,

吐納帝令也。)賀萬乘之知己。秪夜語之見忌,寧懷璧之足恃。諫譖言之矛戟,

惕險情之山水。由重裘以寒勝,用去薪而沸止。(時武職疾文人,之推蒙禮遇,

每構創蒨。故侍中崔季舒等六人以諫誅,之推爾日鄰禍。而儕流或有毀之推於祖

僕射者,僕射察之無實,所知如舊不忘。)

予武成之燕翼,遵春坊而原始。唯驕奢之是修,亦佞臣之雲使。武成奢侈,

後宮御者數百人,食於水陸貢獻珍異,至乃厭飽,棄於廁中。褌衣悉羅纈錦繡珍

玉,織成五百一段。爾後宮掖遂為舊事。後主之在宮,乃使駱提婆母陸氏為之,

又胡人何洪珍等為左右,后皆預政亂國焉。惜染絲之良質,惰琢玉之遺祉。用夷

吾而治臻,昵狄牙而亂起。祖孝徵用事,則朝野翕然,政刑有綱紀矣。駱提婆等

苦孝征以法繩己,譖而出之。於是教令昏僻,至於滅亡。誠怠荒於度政,惋驅除

之神速。肇平陽之爛魚,次太原之破竹。晉州小失利,便棄軍還並,又不守并州,

奔走向鄴。寔未改於弦望,遂□□□□□,及都□而升降,懷墳墓之淪覆。迷識

主而狀人,競己棲而擇木。六馬紛其顛沛,千官散於奔逐。無寒瓜以療飢,靡秋

螢而照宿。時在季冬,故無此物。仇敵起於舟中,胡越生於輦轂。壯安德之一戰,

邀文武之餘福。屍狼藉其如莽,血玄黃以成谷。後主奔后,安德王延宗收合餘燼,

於并州夜戰,殺數千人。周主欲退,齊將之降周者告以虛實,故留至明而安德敗

也。天命縱不可再來,猶賢死廟而慟哭。乃詔余以典郡,據要路而問津。除之推

為平原郡,據河津,以為奔陳之計。斯呼航而濟水,郊鄉導於善鄰。約以鄴下一

戰不克,當與之推入陳。不羞寄公之禮,願為式微之賓。忽成言而中悔,矯陰疏

而陽親。信諂謀於公主,競受陷於奸臣。丞相高阿那肱等不願入南,又懼失齊主

則得罪於周朝,故疏間之推。所以齊主留之推守平原城,而索船渡濟向青州。阿

那肱求自鎮濟州,乃啟報應齊主云:「無賊,勿忽忽。」遂道周軍追齊主而及之。

曩九圍以制命,今八尺而由人。四七之期必盡,百六之數溘屯。趙郡李穆叔調妙

占天文算術,齊初踐祚計止於二十八年。至是如期而滅。

予一生而三化,備荼苦而蓼辛。在揚都值侯景殺簡文而篡位,於江陵逢孝元

覆滅,至此而三為亡國之人。鳥焚林而鎩翮,魚奪水而暴鱗。嗟宇宙之遼曠,愧

無所而容身。夫有過而自訟,始發矇於天真。遠絕聖而棄智,妄鎖義以羈仁。

舉世溺而欲拯,王道郁以求申。既銜石以填海,終荷戟入秦。亡壽陵之故步,臨

大行以逡巡。向使潛於草茅之下,甘為畎畝之人。無讀書而學劍,莫抵掌以膏身,

委明珠而樂賤,辭白璧以安貧,堯舜不能榮其素樸,桀紂無以污其清塵。此窮何

由而至,茲辱安所自臻。而今而後,不敢怨天而泣麟也。

之推在齊有二子,長曰思魯,次曰敏楚,不忘本也。之推集在,思魯自為序

錄。

袁奭,字元明,陳郡人,梁司空昂之孫也。父君方,梁侍中。奭,蕭庄時以

侍中奉使貢。庄敗,除琅邪王儼大將軍諮議,入館,遷太中大夫。

韋道遜,京兆杜陵人。曾祖肅,隨劉義真渡江。祖崇,自宋入魏,寓居河南

洛陽,官至華山太守。道遜與兄道密、道建、道儒並早以文學知名。道密,魏永

熙中開府祭酒。因患恍惚,沉廢於家。道建,天保末卒司農少卿。道儒,歷中書

黃門侍郎。道遜,武平初尚書左中兵,加通直散騎侍郎,入館,加通直常侍。

江旰,字季,濟陽人也。祖柔之,蕭齊尚書右丞。叔父革,梁都官尚書。旰,

梁末給事黃門郎,因使至淮南,為邊將所執,送鄴。稍遷鄭州司馬,入館,除太

尉從事中郎,轉太子家令。齊亡,逃還建業。終於都官尚書。

眭豫,字道閑,趙郡高邑人。父寂,梁北平太守。道閑弱冠,州舉秀才。天

保中,參議禮令,歷晉州道行台郎、大理正、奉車都尉。入館。遷員外散騎常侍,

尋兼祠部郎中。隋開皇中,卒於洛州司馬。豫宗人仲讓,天保時尚書左丞。

朱才,字待問,吳都人。蕭庄在淮南,以才兼散騎常侍,副袁奭入朝。庄敗,

留鄴。稍遷國子博士、諫議大夫。齊亡,客游信都而卒。

荀仲舉,字士高,潁川人,世江南。仕梁為南沙令,從蕭明於寒山被執。長

樂王尉粲甚禮之。與粲劇飲,嚙粲指至骨。顯祖知之,杖仲舉一百。或問其故,

答云:「我那知許,當是正疑是麈尾耳。」入館,除符璽郎。后以年老家貧,出

為義寧太守。仲舉與趙郡李概交款,概死,仲舉因至其宅,為五言詩十六韻以傷

之,詞甚悲切。世稱其美。

蕭愨,字仁祖,樑上黃侯曄之子。天保中入國,武平中太子洗馬。

古道子,河內人。父起,魏太中大夫。道子有干局,當官以強濟知名,歷檢

校御史、司空田曹參軍。自袁奭等俱涉學有文詞。荀仲舉、蕭愨工於詩詠。愨曾

秋夜賦詩,其兩句雲「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為知音所賞。

贊曰:九流百氏,立言立德,不有斯文,寧資刊勒?乃眷**,永言麗則,

雅以正邦,哀以亡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北齊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北齊書
上一章下一章

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