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昔有雛鷹似脫兔

第一章 昔有雛鷹似脫兔

邙嶺是我們本地人對北邙山的稱呼。北邙山想必諸位都知道,即使不知道,至少也聽過「生在蘇杭,葬在北邙」的古語,總而言之,就是古代絕好的埋死人的地方。

埋的死人多了,除了能夠吸引數不勝數、前赴後繼的土夫子外,常常還會有許多光怪陸離的事情發生。古往今來,在無數的稗官野史、民間傳說里,記載着很多和邙嶺相關的奇異事件,這些記載往往荒誕不經、詭異離奇,讓人不辨真假。但我知道,這些記載里的水分,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大,因為我自己,本就不同尋常。

我的奇特之處,不是天生就如此,而是人為造成,並且被動接受的。這把我害得很慘,我不能像常人那樣去工作、去賺錢,生活陷入絕境。為了有口飯吃,我只能在一個你們永遠不可能知道的秘密部門裏,當起了臨時工,一直干到現在,如無意外,還會繼續的幹下去。

我叫冉丙寅,就出生在邙嶺東北處,一個不算小的村子裏。起名的時候,老爹為圖省事,就把那年的干支,作為了我的大號。

從小我就特別淘氣,那些大人越是明令禁止的事,我就乾的越是來勁,一直樂此不疲,常常把村裏鬧得是雞飛狗跳,不可開交。村裏人背地裏叫我「小刀~客」,這可不是誇我武功蓋世、俠義無雙,在我們這裏,「刀~客」和山東的「響馬」、東北的「鬍子」一個意思,都是用來稱呼土匪的。

這些都是在我變成現這幅鳥樣之前的生活,後來發生了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我,如今想來,仍舊後悔不已。

當然,我有時也想,如果沒有那次變故,我也不會經歷如此多精彩的事情。得失之間,的確頗費思量。

現在,我想把我的故事,講給大家,就從初三時的那次變故說起吧。

我們村和臨近的幾個大隊共用一所初中,儘管如此,一個年級也才100人不到。初三要分快慢班,我雖然沒怎麼學,但好在爹媽給了一個還算聰慧的腦子,驚險地以倒數第二的名次,進了快班。我不知道別的地方怎麼樣,我們這裏的老師,特別喜歡根據成績排座位。因此,我也就順理成章地坐了最後一排,靠近角落的位子。

我的同桌自然就是倒數第一的那位了,我叫他小丿,這是我給他起的外號,他就是個左撇子。我和小丿不是一個村,但同屬一個大隊,從上小學起我們就是同學了,一直在一個班,而且多次同桌,也算是光着屁~股長大的吧,雖然認識的時候都已經不再光屁~股了。

常言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和我一塊混的,自然也不是什麼安分的主。只是平心而論,我覺得小丿是要強過我那麼一丁點的。我呢,也就只能調皮搗蛋,時常犯賤,骨子裏卻是個性格軟弱的人;小丿不一樣,他是真正的外向性格,講義氣、不怕事,不欺負人,但也不能被欺負。雖然比他大半歲,每遇到事情,我卻是需要他來關照的。

記得初二的時候,一天晚自習課間,我去上廁所,和一個初一的學生發生了口角,雖然佔着理,但我卻沒什麼勇氣打壓一下他囂張的氣焰,只因為他有個哥哥在上初三且凶名遠揚。於是就只能灰溜溜的回到教室,趴在桌子上生悶氣。小丿知道之後就把那小子從教室揪到廁所,狠狠地修理了一頓。自然便招來了人家哥哥的報復,那次,我們倆被揍了一個稀里嘩啦。而後,我們就一直琢磨著要找回場子來。

農村的孩子都玩過一種自製的玩具--鏈條槍,我們這裏叫洋火槍。就是用自行車鏈子串起來作為槍管,用粗鐵絲或木頭作為槍身,裝上火柴,一扣扳機,就會發出像放鞭炮一樣的響聲。

為了追求刺激,我們的洋火槍,在製作的時候,材料普遍比別人的大了一號。鏈子用的是農用山輪車上的大鏈子,在槍身前面又用子彈殼加了一個槍管,這樣的槍身可以經受地住黑火藥爆炸的威力,不會炸膛。使的時候,只要往子彈殼裏填上黑火藥,戳瓷實之後,放上一個小鋼珠,就具有了真槍的功能了。雖說打不遠,精度也無法保證,但三四米之內,能輕鬆打透好幾層紙板,傷人就更不在話下了。我們倆去找回場子的時候,就用這樣的玩意兒把人打傷了,好在沒有傷了要害,我們家裏各自出了些錢,賠給人家才算完事。雖說回家后受了些皮肉之苦,但也讓我們倆的關係更加深厚了,用小丿的話說,我們這也算是一起扛過槍的交情了。

農村物質匱乏,小時候還好,長大點不玩泥巴了,能玩的就屈指可數了。好在我們就地取材,還是找到了比較有樂趣的事情做,那就是鑽盜洞。

近幾年,隨着國家經濟好轉,人民生活逐漸富裕,降溫很久的盜墓熱潮,又捲土重來,大大小小的盜洞,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我們村處於邙嶺古墓群的範圍之內,這幾年,地里的莊稼,可是遭了災,常常清早起床,去地里一看,原來好好的莊稼倒了一片,平整的農田出現了個窟窿。起先村民們還群情激奮、破口大罵,而後就習以為常了。

有膽子大的村民甚至加入到了盜墓的行列,沒多久就一夜暴富、奔向小康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他人一看,這可比臉朝黃土背朝天、累死累活在地里刨食,來錢快得多,於是大家紛紛效仿,放下鋤頭,拿起洛陽鏟,加入到地下工作者的行列。

但是,盜墓畢竟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營生,不是誰都有那麼好的運氣,自家地里正好就埋着個王公貴族,讓你輕輕鬆鬆的挖出來。時間久了,這股風潮也就慢慢退了,村民們重新回歸到原來的生活,對地里的盜洞不再大驚小怪,只是默默地填了了事。

但那些盜洞,對我們這些耐不住寂寞的孩子來說,卻是一個滿足好奇心、追求刺激的洞天福地。只是那畢竟不是小孩子該去的地方,家裏大人看得很緊,生怕進了古墓會發生意外。

第一次進古墓,還在上小學。隔壁村一戶人家,在蓋新房打地基的時候,挖出了一座不知是什麼時代的古墓。墓里出了什麼東西,被誰拿走了,我們不清楚,也不關心,只是這個墓被挖開的口子、進出的通道,比較平坦,這就為我們這些膽大妄為、好奇心強的熊孩子們,提供了夢寐以求的機會。

初次進入古墓,是比較害怕的,從小聽了那麼多稀奇古怪的傳說,對那些神啊鬼啊的東西,有着很深的畏懼。最後好奇還是佔了上風,我們只拿了個手電筒,就從狗洞般大小的洞口,既興奮又忐忑地爬進了甬道。那是一個三室一廳的墓室,當時我們不知道什麼寢殿、耳室,這些個專業術語,都是在有了興趣之後,才慢慢了解的,之前我們就叫它三室一廳。進入墓室之後,發現那個墓已經空空如也,別說陪葬品,就連一根骨頭都沒見到。不過這卻讓我們對古墓不再畏懼,墓里沒有鬼,沒有殭屍,根本就不存在那些神神叨叨的事物,僅僅是個地下的土房子罷了。

之後我們陸續又進過幾個古墓,有施工挖到的,有雨水沖塌的,但更多的都是被盜墓賊光顧之後遺棄的。有幾次甚至還碰到了屍體,慢慢地,連對死人都沒什麼感覺了。

我們小的時候對古董沒有概念,進古墓就只是為了好玩。後來,慢慢長大,經常聽一些村民議論,說某人挖到了什麼什麼東西,賣了多少多少錢;又或者,某人因為倒賣文物,被判了多少多少年等等。我們這才知道,原來那墓里的東西是古董,很值錢的。於是,我們就開始天天期盼著,希望能碰到一些值錢的玩意兒,那樣估計連學都不用上了。可惜天不遂人願,我們一夜暴富的夢想,一直也只能是夢想。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邙嶺秘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邙嶺秘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昔有雛鷹似脫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