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端倪

第七十五章 端倪

哥回京了。

這次真是父王召喚的,卻沒說為了什麼事。

許如涼牽腸掛肚的,然而想到許如凈身上穿着軟蝟甲,又覺稍微寬心。賣乖哄著如佑,讓他消消氣,又道:「如果衙門裏沒事,我陪您下棋好不好?」

「真當你嗲嗲那有閑嗦?」如佑失笑,讓她自己去玩,自去了明靈齋。

許如涼像個小跟班似的跟了過去。

如佑也不攔她,差人去傳如校,又支使人鋪開輿圖。

許如涼就在旁邊偷偷地瞄。

這是一副完整的大昭山水輿圖,和她以前在宮裏看過的一樣。

不經意回想起從前慕連煊手把手教她看輿圖的情形,許如涼不由得心神一晃,眼睛盯着這寬廣的國土出神,耳邊彷彿聽見慕連煊在說:「阿涼你看,這便是你我將用盡一生心血守護的大好河山。

「我大昭疆域幅員遼闊,不僅繼承前朝全部遺土,而且向北開拓,從羅剎國毛子手裏搶來這一大塊,包含漠北諸部,北及羅剎國的貝爾加湖南端。

「阿涼你知道嗎?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全是草原、峻山和凍土,形成一道天然邊防屏障,使得京畿興慶成為固若金湯的腹地。

「當年皇祖父決定從江寒遷都興慶,不無坐鎮西北、穩固北方幅員的意思。」

說到這裏時,煊煊的神情是何等樣的豪邁和自豪。

然而,接下去他卻嘆息一聲。憤懣地道:「然而幾十年休養生息下來,我大昭致力於穩固西北的同時,卻也給了南方諸小國喘息自強的時機!」

說道這裏。他就不再說下去,但許如涼明白他的未盡之言。

他想說,小國一旦自強起來,必定滋生野心,意圖從鄰邊那裏分一杯羹,割一塊肉。

永和十六年的南疆邊亂,便是南方小國之一交趾國的狼子野心的鐵證。

關於這場戰爭意味着什麼。他們心裏都清楚,也都不願再回顧。

許如涼只是一直想不通為什麼,慕連煊每次提及這次戰爭。都會用一種歉疚地眼神看着她?

恍惚間眼前光影晃動,侍從又鋪開了兩張圖。

第二幅是江南局部分圖。

第三幅更具體,只繪了江湖、雲貴兩道的山脈、川流和主要官道。

許如涼回過味來,看來外公要研究路線。

只是不知道做什麼用?

她默不作聲地看着。

如校匆匆而來。

如校生得高大英俊。而立之年。風姿偉岸,很有如佑年輕時的影子,常年喜穿靛青色的衣袍,便給人一種很沉穩的感覺。

許如涼一直都很敬服這個義舅。而今更添了感激和愧疚之情,急忙恭敬地行禮喚了聲「舅舅」——前世如佑突然病逝后,一應後事都由如校操辦,乃至斬衰扶靈,都是如校在做。宛如親子。然而,在如校病逝后。她卻沒能照拂好他的遺孀和遺孤,令他們流落在外,吃了那麼多苦。她愧疚萬分。

這聲遲來的「舅舅」,是對前世的補償。

如校怔了怔。

以前雖然許如涼和他親厚,卻更聽信漆雕煙兒「講規矩嚴守禮」那一套,矢口只喚他「校義舅」。今次突然改口叫「舅舅」,還真令他有些無所適從。

如佑也是一愣,不過很快反應過來,笑着說了句「不枉你疼她」。

便是覺得他受之無愧,叫他坦然接受。

如校急忙應了聲「好」,露出孩子般歡欣的神色,「豆姐兒知道你來了,早些天就開始掏地窖里的桂釀,纏着她娘親做桂酥方糖……早上才酵好了漿,現在還在灶上蒸著,等會兒出籠了,叫她給你送來。」

桂酥方糖是齊氏拿手的一樣小吃。

有一年秋天,兄妹倆要回京了,齊氏給準備了很多土儀回禮,其中就包括這鬆鬆軟軟的金黃小糖塊兒。

許如涼吃了以後,十分喜歡,日夜回味,得了相思病似的。

第二年夏天再到韶陽來,點名又要吃。

要做桂酥方糖少不得要用桂花,可桂花是秋天的花,夏天沒有。

齊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許如涼就只能巴巴地等待桂花開。從六月等到八月,漫漫的等待,等得人都瘦了一圈,終於又吃上了。

吃了整個秋天,天天吃,還覺得不過癮,來年還想吃。

齊氏自然願意給她做,可花謝花開都有時,她也沒法逆天而為。

這時候,如校的女兒如紅豆就想起來別人釀酒、藏雪水、藏冰的經驗,就想能不能把桂花也釀一些窖藏起來?

後來一試,效果還真好。

而且經過十個月的發酵醞釀,桂花的香甜氣息似乎更馥郁了。

不過今年她來得早了些,也不知道提早出窖的桂花還有沒有那麼香甜?

許如涼想着不禁失笑自嘲,就想着吃了!舅舅、舅媽和豆表姐一定把自己當成饞貓了。

如佑看着她又是笑又是窘的模樣,不知不覺被她逗笑,擺擺手道:「去吧去吧,去和你紅豆表姐玩兒去吧。」

許如涼不假思索應了一聲,便就出了書房。

只剛到門外,又突然想起還沒聽正事,於是在廊下靜靜地坐了。

就聽見如佑有些猶疑地說:「我想了這幾天,還是搞不明白三皇子的用意所在,你有啥子想法沒有?」

事關煊煊?

許如涼立即想起許如凈說過,三皇子讓外公幫他辦一件事。她豎起了耳朵。

如校卻只說:「眼下還不好說。」

之後就沒人說話了。

應該是在琢磨吧?

許如涼想着,又等了等。卻聽如佑吩咐如校:「你派人去盯着。」

如校應了。

出門來,見許如涼就坐在廊下,一副差點睡着的樣子。疑了一聲。

許如涼回頭有些委屈地道:「突然想起來巷口有隻大黃狗,我怕那大黃狗,就想等舅舅一塊兒去。」

這是什麼理由?隨便叫個親兵陪去就可以的,何必巴巴地等他?

不過這也正是她的耿直憨厚之處。

如校心裏歡喜,笑着道:「眼下我還有些公事,你再等我一等?」

「自然公事要緊。」許如涼歡快應好,自然而然又成了如校的小跟班。跟着如校光明正大混進督軍衙門。

如校的辦公廳外候着一人。

這人身穿墨綠皂衣,腳蹬黑色馬靴,背負信筒。

看制式是驛卒。

不過。從他那聚光的眼神和行踏間的謹慎勁看來,驛卒應該只是他的偽裝而已。

許如涼一眼掃過,心中有數,面上卻不做聲響。進門后就在房裏遊盪起來。看看多寶架上的古籍。摸摸牆角的紅纓槍,簡直怡然自得。

如校開門見山就問驛卒:「前方什麼消息?」

驛卒謹慎地朝許如涼看了一眼。

如校道:「無妨。」

驛卒這才說道:「據前方探馬回報,兩道運往滇南和桂南的賑濟糧草,早已足夠供給兩地受災百姓解決溫飽。」

「已經夠了?」如校有些不解,無意識地問了句:「消息可準確?」

驛卒道:「千真萬確。」

如校叩著案桌沉吟道:「可六天前還收到靖王的調糧令,說糧草尚且不足,要我們五天之內籌出三十萬石糧草運往滇南……」

「調糧令」這東西許如涼知道,就是在今年賑災時期。永和帝為了縮減審批程序,特批給靖王的一項實時特權。可以不向朝廷奏報,隨時從江湖、兩廣兩道調遣任意數量的糧草。

驛卒又道:「而且探馬已經探到盈餘糧草存放的地方……十分可疑。」

「怎麼說?」

「糧草全部分散存放在各地農居,」驛卒道:「看守糧草的人打扮成農戶模樣,其實都是些訓練有素的將士。據探馬所說,都是靖王的人。」

「靖王?」如校琢磨著,眼睛就眯成了一道縫兒。

這是他在想事情時的神色。

驛卒不出聲打擾。

許如涼心思也動了起來。

排輩分,靖王是永和帝的族弟,和永和帝同一個高祖父。

從前世看來,靖王其人戍守南疆多年,手握重兵,但卻並無謀逆之心。相反,身為皇族親王,他其實是諸多叔輩族親中對慕連煊最忠心的一個。

那麼,在這個糧草緊缺的節骨眼上,他私屯糧草做什麼?

如校又問:「兩廣道上有什麼情況?」

驛卒道:「兩廣道上也正往滇南、桂南押運糧草,數量不比我們這邊去的少。」

「兩廣有司有什麼反應?」

「沒有。」驛卒道:「兩廣道上和我們一樣,押運的糧草一入廣西境,就由靖王的人全權接手,兩廣將士立即打道回府,完全沒機會了解前方情況。」

事實上,若非此次慕連煊突然叫他們辦事,他們也不會起疑,派暗探前往勘察,也就不會發現這個秘密。

「靖王要這許多糧草……」如校琢磨好一會兒,突然激動地站起來,「鐵器鹽硝的數量呢?」

若說糧草和鐵器、鹽都是日常所需,硝卻只在火器中用得多。

尋常人家是不用火器的。

只在軍隊炸-葯中用到。

驛卒知道如校在問什麼,神情也是一凜,說道:「屬下馬上叫人去查。」

「要快!」

驛卒馬上去辦。

如校在案桌後來來回回跺了幾個來回,最後決定先回韶國公府。(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鳳凰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鳳凰歸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端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