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票

銀票

古代的銀票發行和中國的紙幣發行歷史有關。北宋的「交子」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元朝以使用紙幣為主,明初承元制,明太祖洪武年間發行的"大明寶鈔"用桑皮紙為鈔料,一貫鈔高一尺、寬六寸,是我國最大的紙幣。清初不印製紙幣,後由於國家困難,印發「戶部銀票」,簡稱「官票」。以後又發行「大清寶鈔」,簡稱「寶鈔」,面額複雜,很快就急劇貶值。到咸豐末年、官票已成廢紙,寶鈔一貫僅值二三文。同治以後,停止使用紙鈔貨幣,仍行銅錢。

清朝末年,清王朝經濟困難,國庫空虛,為籌措軍需費用,不得不一改長達二百年不印發紙幣的初衷,於咸豐三年(1853年)印製了清王朝建立以來的首種紙幣戶部官票。此次發行的戶部官票,以銀兩為單位,分一兩、三兩、五兩、十兩、五十兩五種。票面正中上方用滿、漢兩種文字額書;戶部官票;四字。中書;准二兩平足色銀壹兩;。票面下方有注文楷書;戶部奏行官票凡願將官票兌換銀錢者與銀一律並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項偽造者依律治罪不貨。戶部官票的背面,在市場流通中依次簽字花押。

清代發行的紙幣品種複雜,有官鈔和私鈔之分,官鈔即由官府金融機構發行,私鈔由民間金融機構發行,紙鈔又可分銅錢票(可兌換方孔銅錢)、銅元票(可兌換銅元)、銀兩票(可兌換白銀)、銀元票(可兌換銀元)四種。發行紙幣開始有庫銀準備金、鈔本來憑證。清代的紙幣,除政府印發的;戶部官票;和;大清寶鈔;之外,清末官私銀錢行號和私營銀錢店也在印發鈔票。其中私營銀錢店又有錢莊、錢鋪、錢店、銀號等多種稱謂,是一種地方性的金融行業。其業務主要是兌換銀錢和印發錢票銀票。起著配合制錢和紋銀、發揮支付手段的作用。私人錢莊印發的銀錢票,印刷質量更為簡單粗糙,票面金額數字多用手書寫,缺乏必要的防偽措施,使得當時的幣制更加混亂。

大清銀票本為我國古代清朝時期用於流通的紙幣,這種紙幣有輕巧便攜的好處,解決了銀子金子等貨幣不便大量攜帶的困難,因此被廣為使用。紙幣的使用在我國始於宋朝,最早出現在當時的四川地區,被稱為「交子」,但那時紙幣還不太規範。到了清朝,紙幣的使用規範起來,被廣為使用,清朝政府定其名為「大清銀票」。

銀票其實是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銀的風險,而且方便,並與自己攜帶大量現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員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裏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個人支票還不如。

自明清以來,晉商、徽商逐漸興起,民間的貿易十分頻繁。山西的「日升昌」是中國第一家私營票號,經營的起因充分顯示了老一輩實業家們獨特的眼光。當時人們做買賣奔波於平遙與外地之間,由於隨身攜帶銀兩既不安全又不方便。於是,日升昌的創業者們便做起了匯兌的買賣。商人拿着銀票就可以到日升昌的各個票號換取銀兩,方便、安全。而兩地銀價的差異和銀兩成色的不同,則成為日升昌賺取的利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極品奸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極品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