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暗算」歐洲(4)

第八章 「暗算」歐洲(4)

早在1939年1月31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會議上,面對即將爆發的歐洲各國大戰,羅斯福計算了一下歐洲所剩的獨立國家后說,「如果德國與意大利的軍事力量能保持下去,希特拉及墨索里尼的戰略步驟再繼續下去,它們(英國、法國等)不可能再獨立,肯定會失去獨立」。……「在慕尼黑會議后,9月28日那天,英國人受了驚嚇,驚惶失措,派人來這裏定購了飛機。我不知道他們在這裏購買了多少飛機,我想可能是300至400架。法國人的政治制度是每天早飯前更換內閣。法國人開始盤算,只有上帝才知道他們將要購買多少飛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我們說:『越多越好!快來!使我們的工廠能進行大批量生產,好!』因此,他們在第三或第四次繼續從國庫里撥出500萬美元購買我們的飛機時,他們的態度已經足夠好了。我們說:『好極了!』叫好有兩個非常簡單的理由。第一,目前美國的工廠還+激情小說在閑着。如果現在來定貨,這些貨物會在明年春天美國自己的訂單開始到來之前大體完成。這是一個理由,是國內的原因。第二,現在我們不告訴法國人,但是我們很了解這一點:我們希望法國繼續作為獨立的國家存在。我們不希望法國不得不向這個、那個或其他事物屈服,因為如果法國屈服,英國屈服,歐洲或其他任何地方將不會有什麼獨立的國家。因此,坦率地說,我們要盡自己所能,完全作為一件和平的事情,世界和平的事情——去幫助法國和英國維護其獨立,這是我們的利益關鍵所在……」羅斯福的這篇講話引起在座美國政要的支持與鼓掌。他們明白了羅斯福將帶領他們不只要取代歐洲的世界地位,還要利用歐洲的災難獲利。一個德國歷史學家曾經這樣總結,從來沒有一個國家以這樣小的代價獲得世界霸權。羅斯福和二戰時期的美國做到了。除美國外,所有的主要參戰國都在二戰中大傷元氣。

而在歐洲各國深陷戰爭泥潭中時,美國的企業到達那些原來英國人所控制的地區,迅速將英國推到一邊取而代之。沙特阿拉伯是中東最大的油庫。隨着美國態度的轉變,沙特在脫離英國控制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英國對此非常惱火。1943年10月,英國外交部致函美國國務院:由於英美兩國在沙特阿拉伯出現矛盾,希望能夠協調兩國的中東政策,以便加強合作。1944年2月,英國大使哈利法克斯與美國副國務卿韋爾斯協商而毫無結果。隨後,羅斯福在深夜會見英國大使哈利法克斯,為安撫英國,羅斯福展示了一張中東草圖,對哈利法克斯說:波斯灣的石油是你們的,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石油由我們分享,至於沙特的石油則屬於我們。兩天後,英國首相丘吉爾給羅斯福發來電報,說他「懷着日益增長的焦慮」關注石油問題,「就這裏的一些消息來源看,美國正企圖奪取我們在中東的石油資產……」1945年,在美國的一艘巡洋艦上,沙特阿拉伯伊本?沙特國王成了美國總統的座上客。這兩個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社會結構有着根本不同的國家已保持了60多年的「親密關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要相信美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要相信美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 「暗算」歐洲(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