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節 下一個打擊對象

第四百八十三節 下一個打擊對象

新書求收藏:《大國崛起1900》

————————————

隆武六年(1652年)的經濟形勢比楊潮預想的要好得多。

楊潮本以為經過去年的金融危機,至少需要休養兩三年才可能穩定下來,可沒想到今年經濟就強勢反彈了,年初前三個月還比較沉穩,從四月開始,經濟形勢突然熱了起來。

最讓楊潮欣喜的是紡織業的火熱情況,其實與楊潮扶持的關係並不算大,因為扶持紡織業生產,包括鼓勵種桑養蠶只是今年才確定的政策,政策效果總是滯后的,之所以產生這種經濟熱潮,還是因為市場原因。

經過楊潮這幾年穩定江南,江南享受了和平的紅利,各項經濟指標應該已經恢復到了最鼎盛時期,尤其是開了海貿之後,大量的出口刺激了生產。

正是因為海外貿易的繁榮,才支持了今年經濟的反彈,或者說如果不是楊潮胡亂人為干涉金融市場,導致了金融混亂,恐怕經濟熱潮去年就該開始了。

雖然荷蘭人每年才能從中國拉回去一船貨物,但是東印度公司的商業意識很強,他們的訂單是分批下的,因此將物價限制在平穩的程度,可這樣也讓紡織戶可以長期得到訂單,一定程度上讓他們獲取了長線利益。

而荷蘭人這幾年通過向楊潮出售戰馬,和開拓日本的轉口貿易,手裏十分闊綽,有大量的資金用來採購大明的貨物。

這些年荷蘭人向楊潮出售了十萬匹戰馬。雖然現在馬價已經壓縮到了一百兩銀子。可是荷蘭人已經可以每年向楊潮供應三萬匹戰馬了。這就是三百萬兩銀子。

這些馬確實是好馬,但是楊潮已經知道,這些馬可不是西方馬,而是荷蘭人從印度採購的印度馬,印度與阿拉伯半島的距離,加上歷史上不斷的被穆斯林入侵,讓印度人得到了阿拉伯馬,經過改良之後。培育出了印度馬這一品種。

總體來說,印度馬的品質還是不錯的,尤其是比較適合江南這一品質讓楊潮更為滿意,能夠適應印度那樣的炎熱天氣,沒有必要適應不了江南的氣候,這一點上比蒙古馬有優勢。

楊潮甚至已經打算給騎兵全部裝備爆發力更強的印度馬了,條件也是具備的,因為荷蘭人為了經營戰馬生意,已經在台灣修建了大規模的馬場,大規模的養馬。台灣那地方,這時代可是出產鹿皮的。大量鹿群能夠生活的地方,比如能夠養育馬群。

荷蘭人甚至跟楊潮談判,希望楊潮明年採購五萬匹馬,可見他們在台灣的馬場規模了。

如果每年都有五萬匹的馬源保證,楊潮就有條件給騎兵裝備這種馬,更何況楊潮的馬場中也開始每年能產出三萬匹以上的印度馬和蒙古馬的雜交馬種了,這種馬種介於蒙古馬和印度馬之間,身材比蒙古馬高大,比印度馬稍小,爆發力比蒙古馬強,比印度馬弱一些,但是耐力比印度馬強的多,卻比蒙古馬稍差一些,這是選育出來的一種綜合性能更高的戰馬。

除了戰馬貿易之外,荷蘭人還趁著鄭氏勢力整合期間的好機會,大大開拓了日本貿易,每年從日本也可以收穫三百萬兩現銀。在加上荷蘭人從其他地方弄來的資金,每年從中國的採購量達到了一千萬兩,已經超越了日本的五百兩,成為楊潮第一貿易夥伴。

不過荷蘭人和日本人的進口產品差不多,主要都是絲綢和瓷器。

由於絲綢的出口關稅只有百分之三十,而生絲高達百分之三百,於是出口絲綢已經取代了出口生絲,日本人發現品質更好,防止更精良的絲綢,遠比他們用高價的大明優良生絲紡織出來的本地貨,日本人基本上很少購買本國貨了。

荷蘭人自然更是如此,他們本來在楊潮高關稅的時候,瓷器轉向了日本,生絲轉向了印度進口,可是楊潮打擊了日本的瓷器生產後,他們只能接受高價的中國瓷器,反正品質是最好的,而降低了絲綢關稅之後,荷蘭人發覺直接進口絲綢,在西方市場上更受歡迎,因為用世界上最優質的湖州絲,還有中國人最精湛的絲織技術生產的絲綢,遠比西方絲綢品質好。

作為有數千年絲織技術積累,以及最優質的絲綢產地的中國,如果說在棉紡上還有印度作為對手,那麼在絲織上,就絕對沒有對手了。

荷蘭人又已經跟江南的絲織作坊有了深入的交流,他們拿出西方最受歡迎的絲織類型,讓這些人來紡織,而世界上基本上沒有中國人織不出來的絲綢類型,結果就是西方人的絲織生產基本上沒有必要了。

只是跟楊潮想像的不一樣,楊潮一直以為這時代之所以西方一直大量進口中國絲綢製品,原因是中國人的技術更精湛,品質更好,西方人沒有這樣的技術,但是這只是最不重要的原因。

而最主要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低價,以生絲為例,江南的純白生絲,每擔價格基本上是六十兩左右,印度人的生絲卻要一百五十兩,生絲成本就決定了絲綢價格,顯然印度的絲綢價格更高。日本的比印度的還要高,而西方人自己產的比日本的還高。

幾乎全世界就是大明的物價最低廉了,如果真是生產力更高那就好了,真實原因竟然是因為白銀的購買力不同,大明不是一個產銀國,雖然並不缺少白銀,但是大都窖藏了起來,所以市面上依然一直白銀緊缺,才讓楊潮不得不想方設法製造貨幣。

正因為這種緊缺,造成了白銀在中國購買力全世界最高的情況,導致了日本普通人也可以用上大明的優質絲綢,導致中國得絲織品通過海陸運往西方。依然有高達百分之三百的利潤。

也就是說。以白銀為貨幣的世界。大明貨幣是嚴重被低估的,幸好這時代沒有美帝,否則又該逼迫大明貨幣升值了。

這種巨額的購買力差異,讓大明的絲織品將全世界的絲織品都打倒在地,唯一值得一提的對手印度也無力招架。

在後世印度政府一降低中國生絲的關稅,印度就有蠶農自殺,不知道這時代有沒有這種悲慘的事。

只是在棉紡織領域,印度人依然領先於大明。荷蘭人的棉紡織品依然主要從印度進口,從松江府進口的棉紡品,主要是用來出口到日本的,而不是出口到西方的,而據東印度公司的賬目,他們每年從印度採購的棉布數量遠超絲織品和瓷器。

相比絲綢和瓷器,棉布才是大宗商品,而絲綢和瓷器總歸是一種奢侈品,不是一般人能用的起的。

「不行,得讓荷蘭人從大明進口棉布。印度人棉布更便宜。是因為他們的棉花更便宜,而不是因為他們的勞動力更便宜。也不是效率更高。」

在白銀計價的情況下,大明擁有全世界超低的勞動成本,根本就不用像英國工業革命時期靠大量的壓迫女工和童工才能將印度的紡織業打敗,白銀在中國價值的高估,足以讓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讓西方人絕望,也讓印度人望塵莫及。

但是印度的棉花產業是大明朝不能比的,這沒有任何辦法,就像桑蠶是中國人創始的,棉花一般認為是印度人率先種植的,連大明朝的棉花種類都可能是印度棉。

而且跟大明朝相比,印度人可能在其他方面不佔優勢,但是在耕地面積上卻完爆大明,印度次大陸的條件得天獨厚,擁有的耕地面積幾乎是大明朝的兩倍還多,而且種植條件也更好一些,根本就不缺水,又有更充足的日光照射條件,幾乎是棉花最合適的生產區域。

棉花生產需要的條件無非是耕地、日照和灌溉,以及人力,這四種印度人都不缺,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棉花價格比大明朝要低三分之一。

從拿騷哪裏弄來的賬本跟鄭氏提供的大同小異,楊潮確信無誤后,立刻跟拿騷商量起來,他打算打擊印度人的棉紡織工業了。

要知道所有的工業國,工業化都是從紡織業開始的,或者說是從棉紡織業開始的,無論如何努力,吐絲的桑蠶參量肯定比不上開花的棉花的,因此棉布價格更低,更適合普通人,生產規模也可以更大。

英國人當年能夠成為世界工廠,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可不就是踩在印度紡織工的累累白骨上的嗎。

國家之間也是講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的,一個時代往往只有一個獨領的國家,楊潮是不會讓別人超越中國的,因此大明的紡織業一定要站在世界第一線。

「希望荷蘭人能從印度進口棉花來大明出售。本督將對棉花進口採取免稅措施。」

「同時將棉紡織品的關稅降低到百分之十。」

楊潮立刻向拿騷拋出了這兩個紅棗,拿騷自然十分欣喜,他總是在苦惱中國需要什麼,荷蘭人能提供什麼,現在好了,中國人自己提出了想要的。

拿騷趁勢提出要求:「我希望大明能夠保證荷蘭東印度公司獨家經營從印度到大明的棉花貿易!」

西方人的強盜邏輯讓他們總是理直氣壯的向東方民族提要求。

楊潮以前是從來不答應的,除非用對等的條件交換。

但是他這次破天荒的答應了。

只是提出了一個條件:「作為交換,荷蘭人要減少從印度進口棉布,並且允許本督派人監察!」

拿騷又猶豫了起來,老實說他們跟印度的貿易額,可是比跟中國貿易額要大的多的,貿然斷絕印度的棉服交易,損失太重大了。(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八十三節 下一個打擊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