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節 西貢

第四百五十九節 西貢

十來個錦衣衛,護送著一個穿着黃袍的人,沮喪的在雨中緩慢前進,後面的追兵已經甩開了。

為首一人穿着黃袍,自然是皇帝朱慈煥。

就在剛才,他從梧州逃亡南寧的途中,經過潯州時,被慶國公陳邦傅的軍隊突然襲擊,所有攜帶着家眷跟隨朱慈煥一起逃亡的大臣都糟了難,所有的財物、宮女甚至朱慈煥在廣東選的妃子都被劫持了。

要不是朱慈煥天生對危險敏感,又有大雨掩護,他騎着馬一衝而過,否則他也遭難了。

朱慈煥後悔了,他跟他哥哥朱慈烺一樣後悔了,後悔不該把楊潮當成眼中釘,楊潮專權又如何,是曹操又如何,當年漢獻帝在曹操手裏起碼還可以榮華富貴。

可是他朱慈煥呢,一次次逃跑,一次次以喪家之犬的身份逃遁。

平心而論,朱慈煥心裏其實並不覺得楊潮有多麼專權,在南京的時候,他哥哥朱慈烺似乎並沒有被楊潮如何挾制,甚至在很多時候,他哥哥對楊潮都很不客氣,可是楊潮卻沒有反抗過,雖然以不上朝躲避,可始終沒有用手裏的兵力威脅皇帝,威脅朝廷。

朱慈煥不由幻想了一下,要是他當初不是去了福建,而是在南京登基,楊潮是不是也會像對待他哥哥那樣對待他,讓他做一個完完整整的皇帝。

如果有楊潮在,他這個皇帝當得才痛快啊,起碼他不用到處跑。

但是朱慈煥手下的那些大臣們,卻沒有一個給楊潮說好話。原來忌憚楊潮的並不是他這個皇帝。而是那些大臣啊!

朱慈煥想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他看到了援兵,坐鎮南寧的兵部尚書瞿式耜派南寧總兵焦璉來迎接朱慈煥了。

瞿式耜這個人還是忠心耿耿的,朱慈煥第一次逃到廣西的時候,就是在瞿式耜的支持下才安穩下來,後來王得仁反正後,一幫立下大功的廣東人把他迎接回了廣東,瞿式耜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坐鎮廣西,聲言要替朝廷鎮守此地。

實際上是因為內鬥。瞿式耜到了廣東不會有好結果,果然朱慈煥回到肇慶后,這裏很快就結成一黨,藉助王得仁兵力的廣東派官員丁魁楚等人,不斷的彈劾瞿式耜,因為他們在廣西的時候,可是沒少收到瞿式耜的氣,現在風水輪流轉他們自然是有仇報仇有怨抱怨了。

不過那已經是過去式了,爭權奪利的那批人-大概永遠也沒有機會再鬥了,現在就只剩下瞿式耜一黨了。

南京。

楊潮可比朱慈煥淡定多了。

他手握重兵自然有更多的輾轉騰挪的空間。

只是手裏的兵力似乎還不太夠。

那就召集預備兵。

早在去年楊潮就給各縣派了練兵官。南直隸、江西、浙江和山東四地,大大小小三百多州縣。每一縣都設置練兵官一員,負責招兵訓練,平時剿匪安民,一年多時間,已經讓這些士兵完成了各種訓練,補充進部隊立刻就能作戰。

三百州縣一個縣是一個把總隊的兵額四百人,抽調三百人總共就有十萬人。

「招募十萬人從軍,同時再次編練二十萬人,山東、河南有那麼多難民需要安置,從中招募二十萬輕而易舉。」

楊潮立刻行動起來,這次清軍四面出擊,讓楊潮依然感覺到兵力不足,相比清軍來說,楊潮擁兵五十萬不佔優勢,清軍編練了三十萬八旗新丁,加上統合八旗勢力,多爾袞還能抽出十萬滿漢蒙八旗老兵,總共四十萬八旗兵。洪承疇手裏的湖廣綠營不下十萬,這次又受降了廣東的十多萬降兵,三順王和吳三桂等人手裏的漢軍精銳也有近十萬人。

清軍兵力加起來,不下八十萬。

既然清軍跟楊潮玩暴兵,那麼擁有人力物力優勢的楊潮沒必要比他們少,自己也組建八十萬大軍,如果因此刺激的滿清根自己玩軍備競賽,楊潮巴不得呢。

只是徵兵容易,選將卻難,兵法曰選兵先選將,楊潮手裏恰恰沒有富裕的合格將領。

王璞、趙康這些人能做到總兵都有矮子裏面選將軍之嫌,經過這幾年的鍛煉,勉強合格的也就是一個李五六,一個許多男了,其他人的戰略眼光還是差了不少。

不過趙康這次攻打大名府的戰略倒是不錯,詢問了一下,才知道主要是他手下的副將李元胤在出謀劃策。

這個李元胤自小跟着高傑南征北戰,戰鬥經驗比王璞等人多多了,最關鍵的是,李元胤還是一個讀書人,理論知識雖然沒有文人吹的那麼厲害,但也都是成百上千年的老前輩總結出來的戰爭精華,對文人或許沒用,但是如果一個將領既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又能結合兵法理論的話,那很容易就能培養出戰略眼光了。

一個將領只有豐富的作戰經驗,那只是一個勇將,既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有能結合兵法理論,那才是一個有戰略眼光的帥才,楊潮自大一些人為,自己勉強算是入了這個門了,但是手下那些勉強能夠讀書識字的總兵,就實在是不太樂觀。

「戰術上經驗重要,戰略上離不開理論啊!」

楊潮不由嘆道,事實也確實如此,讀書認字比較認真,也一直肯下苦功學習的許多男和李五六就比其他人更進步,呂末讀書能力最強,但是戰陣經驗卻比不上其他人,但是統兵打仗也比王璞穩妥多了,起碼這次如果換成呂末去攻打開封,絕對不會被吳三桂輕易的偷襲。

但是短時間內提高手下的戰略意識怕是不現實。

「李元胤!」

這個李元胤不錯,在蕪湖的時候,他帶領騎兵就堵住了豪格。最後才將豪格生擒。他也因此升為副將。

可是讓楊潮提拔他當總兵。楊潮卻有些不太放心,畢竟這是高傑余部,而高傑手下大多數兵將都作為俘虜做了幾年苦功后被送到了湄公河開荒去了,楊潮不敢保證這個人心裏沒有怨念。

「還是讓他留在趙康身邊,繼續出謀劃策也不錯。兩人搭檔起來更為妥帖!」

楊潮心裏暗想。

「搭檔!一文一武!」

突然楊潮不由有些好笑,感覺這就是後世主官加政委的配置啊。

暗笑一聲后,楊潮突然楞了一下,對啊。這種方法自己為什麼不能借鑒。

軍中理論知識豐富的書生還是有一些的,將這些人組建起來,組成一個參謀團給主官出謀劃策豈不是能夠互補兩全其美。

想到這裏,楊潮立刻就行動起來,讓黃元組織一次考試,跟上次考練兵官不同,上次考核更側重軍事技能,這次則是靠戰略,就出了三道題目:第一道正是王璞兩次攻打開封失敗的原因分析,並讓考生以自己為統帥的位置寫出部署來;第二道則是站在吳三桂的角度來分析如何攻打我軍;第三道是站在楊潮的位置如何部署。

接着糊上名字。打散卷宗,分發到各個軍隊中。讓把總以上的軍官來分析優劣。

最後選拔出了一百個公認最優秀的,補充到各個總兵中,給一個沒有職銜的參軍,專門負責謀划軍機,類似後世的參謀部了。

另外還有一些跟李元胤一樣表現出類拔萃的人物,楊潮打算重點培養,李元胤算一個,如同能夠證明他的忠誠,楊潮不介意提拔他當總兵,還有一個人物叫做吳日生,這人比較特殊,因為他是一個文人。

吳日生本在史可法帳下做幕僚,揚州被圍的時候,他突圍逃了出去,帶着幾十艘戰船和水兵逃到了瓜州,後來他被楊潮安排到了呂末帳下統領水兵,尚可喜在江西大造戰船然後攻打徽州,將呂末帳下的水兵打的大敗。

後來這個吳日生脫穎而出正是因為打敗了尚可喜,他的水兵是從瓜州跟來的,算不上什麼精銳,但是水性是不錯的,尚可喜攻打徽州,吳日生水軍打敗幾乎是全軍覆沒,然後這些水兵和戰船都被尚可喜擴充到了自己的軍隊中。

雖然打了敗仗,但是吳日生卻給尚可喜安插了一些釘子,原來那些投降的水兵中,大多都是他安排好的,後來呂末一反擊尚可喜,這些駕船的水手立刻跳進了水裏,將船給鑿沉,導致尚可喜大敗。

吳日生因此也被提拔為副將。很顯然他跟楊潮軍中的軍官不同,楊潮的軍官都是一步一步打出來的,而他先是有理論,然後通過實踐,殊途同歸,顯然也是合格的軍官。

楊潮不知道的是,這個吳日生在原本的歷史上,就組織太湖起義,也是用同樣的方法,大敗過清軍,在太湖上聚攏了上千條船隻,讓清軍頭痛不已。

從吳日生這裏,楊潮不由想到文人也有很能打的,比如朱大典在金華。

但是朱大典這人的人品不好,太貪腐了,楊潮可不敢用他,萬一侵吞軍餉那就壞事了。

不過能打的文人可不止朱大典一個,楊潮腦子裏立刻閃念過兩個人。

「哎,怎麼把這兩個人忘了!」

一想到這兩個人,楊潮自己都不由有些激動起來,民族英雄啊,一個是閻應元,這毫無爭議,「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江陰典史誰人不知,立刻派人查問,果然閻應元還在江陰,依然默默無聞的做着典史,而縣令是另一個典史陳明遇。

馬上下文書,將閻應元調往王璞部做參軍,希望他能像歷史上那樣脫穎而出吧。

另一個人則是張煌言,找這個人費了一番事,因為此人先是跟朱慈煥到了福建,後來又去了廣東,蹤跡一時失蹤,過了一個多月他自己冒出來了,原來是躲過清兵,走海路繞路找到了鄭成功,主動投了謝飛。

楊潮索性就指示謝飛留下此人,但是因為此人是舉人,有功名,一直在兵科和兵部做文官,所以不好給他安插一個軍職,就借口請教軍略將他挽留在軍中,而張煌言則一心想要收復廣東,重新迎回朱慈煥,樂得留在軍中,還拖鄭成功給朱慈煥送去一封信,表示願意留在謝飛軍中做督師。

雖然一時間選拔不少人才,但是還是缺將,尤其是缺能征慣戰的主將。

「是時候把宋坤召回來了。把他留在西貢實在是太浪費了。」

楊潮把目光看向了南邊。

沿着中國的海岸線往南三千里,哪裏有一個寬闊的三角洲,叫做湄公河三角洲,沿着一條叫做安通河的河流而上,一群中國工匠尋找到了一處最佳的建造港口的位置,經過一年的建設,這裏已經已經是一座頗具規模的港口了,能夠停靠三十艘大船。

楊潮給這個港口起名字叫做西貢。巧合的是這裏還真的跟後世的西貢位置接近,而安通河也因為西貢的名字慢慢被叫做西貢河了,而這條河流後世還真的改名字叫做西貢河。(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九節 西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