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節 論道

第四百五十二節 論道

顧炎武等士子沒想到,他們剛剛到來,就聽到楊家軍的敗績。

楊潮的赫赫戰功早就讓人認定天下無敵了,因此才造成哪怕四周都是敵軍,南京百姓卻一點都不驚慌,不過在三順王偷襲南京之後,南京百姓已經明白南京並不安全,造成了一個結果就是,大家更願意把錢存在江南銀行了。

但是顧炎武這些蘇松一帶的士子卻不一樣,蘇松一帶始終沒有遭受戰火,而且每一次無論多麼危險,楊潮總能力挽狂瀾,扳回局勢。

因此哪怕對楊潮的所作所為不甚認可,這些士子依然相信楊潮的蓋世武功。

但沒想到剛剛趕到河南,就聽到了楊家軍的敗仗,讓他們十分掃興,可也僅此而已,他們認定楊潮很快就會打一個打仗,將河南徹底收復。

其實他們有些高看楊潮了,例數楊潮每一次勝仗,要麼是出其不意偷襲得手,要麼就是水淹計策,正面交鋒取勝的時候,無不是靠着遠多於敵軍的兵力取勝,無論是在揚州蜀岡強攻多鐸,還是在蕪湖對陣豪格,楊潮都調集了超過對手三倍以上的兵力。

因為楊潮自己清楚,單兵素質上自己的軍隊平均水平還是差清軍很遠,通過戰爭能夠彌平一些,但是如果戰陣不能夠穩守,失敗的幾率還是很大的,比如呂末多次戰敗,還有這次王璞輜重被燒,足以說明在沒有兵力優勢的情況下,清軍依然佔有優勢。

「讓施琅帶水軍繼續護送糧草前進,沿途加派五千騎兵隨行!讓王璞不要急於進攻。步步為營穩妥為上。」

王璞大軍在陳留。糧草輜重是在杞縣被焚毀了。必須立刻送去補給,否則主力就會受到影響。

沒有輜重王璞大軍就難以前行,河南此時依然殘破,雖然清廷已經開始着手恢復生產,可是畢竟受到數十年的戰亂,人口凋零,土地撂荒嚴重,收集軍糧十分困難。楊潮又不想強奪百姓口糧,因此只能從江淮調運,所以王璞也只能步步為營,不能因糧於敵,就地打糧。

雖然知道吳三桂很能打,知道有他在開封,開封之戰必定不會輕鬆,但是楊潮依然堅定的要向開封推進,當然可以更慢一下,哪怕消耗更大。但是這樣一步一步碾過去,給清軍造成的壓力也會更大。更容易讓多爾袞將江南的軍隊抽調回來。

「該見一見這些書生了!」

處理完軍務之後,楊潮立刻召見顧炎武等書生,跟他們親切的長談一番。

對於讀書人楊潮其實沒有什麼偏見,這些人都是精英無疑,他們之所以不是人才,不是他們的智力水平太差,不是他們自己懶惰,而是培養他們的教育模式的問題,在這個教育制度中,他們一個個都證明了自己,說明他們的智力和勤奮都不比別人差,其中少數人甚至堪稱頗有天賦。

跟這些人談論了很多事情,大多集中在戰爭上面,但是也有人比較關心政治。

就有人提出,楊潮似乎不重用士人,加上徵收孔府稅賦后,有人尖銳的提問是不是楊潮不尊聖教。

對於被捧為聖教的孔教,楊潮其實並不抵觸,孔子其人還是值得人敬佩的,在春秋戰國那樣的亂世,孔子打着有教無類的旗幟,能夠收數千學生,足以說明其學問和人格魅力了。

錯不在孔子,而在於後世的政治家不該將孔門捧那麼高,春秋時期的孔門中人,一個個可都是信仰堅定,品格著稱的君子,所謂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是比比皆是。

可是獨尊儒術之後,這些人的徒子徒孫掌控了權力,享受着萬人敬仰和榮華富貴,不變質才怪呢,讀一樣的書,讀出了范文程、洪承疇這種人物,也能讀出文天祥、陸秀夫這樣的人物,出問題的不是孔孟之道,問題是有人真的願意按照孔孟禮教來做人做事,有人卻只是把仁義道德掛在嘴邊而已。

這種現象不止是孔門獨有,佛教在印度的時候,那群和尚可以苦行修行,甚至擁有不遠萬里翻越戈壁傳教的意志,可是少林寺的和尚們擁有龐大的廟產之後,就變成了偷偷吃肉,偷偷娶妻生子享受榮華富的花和尚,此時當和尚已經不是為了修行,而是他們獲取榮華富貴的方式手段而已。

就算在後世,不也有大批的無恥之徒為了政治前途,混跡在dang組織之內嗎,他們入dang當真是信仰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在後世儒教先是被批的一無是處,後來有大肆提倡宣揚,因為政府發現,老百姓不能沒有信仰,失去了信仰極其容易被別的思想侵蝕,後世大批學者整天論證中華文明的劣根性,論證中國人從種族上到文化上都是世界的毒瘤,恨不能生長西方長一副白人皮囊,甚至出現了沒有被徹底殖民過而遺憾的聲音。

政府發覺百姓大腦被西方文化思想侵略的實在沒辦法了,才想到孔教這種在中國統治了幾千年的思想來,提出什麼新儒教之類的東西。

其實以楊潮的理解,孔教有不好的東西,但是絕對不是後世人指責的那樣,甚至孔教不是導致讀書人厚顏無恥的原因。

什麼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君子不立危牆等等處事原則,絕對不是孔教信條,相反孟子告訴世人的是「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告訴世人的是「雖千萬人吾往矣」。

至於那些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的信條,完全是跟儒教基本信條相違背的,這些文化從何而來?很顯然這種妥協投降的做人原則充滿了狡獪,這是一種世俗文化,是讀書人被世俗文化所浸染。而不是儒教本身引入了這些自相矛盾的信條。之所以出現大批的知識分子寡廉鮮恥的賣主求榮。正是因為他們沒有按照「一臣不事二主,一女不嫁二夫」的原則為人處世。

只是後人不理解孔孟之道,將其認為是寡廉鮮恥,認為是賣主求榮,是造成漢奸的元兇,如果真的是這樣,歷代皇帝也就不會提倡孔孟之道了,畢竟誰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官員一個個都是勢利之徒。

楊潮反對的是獨尊儒術。本來是儒道,只要是『道』那就是奉道不奉王的,獨尊之後,就變成了『術』,變成了一種用來謀求富貴的方式,必然會吸引那些投機分子的加入,於是就變質了。

任何組織,一旦得到壟斷權力,勢必極快速的腐化墮落,這是一種自然定律。

楊潮將自己的思考對這些書生一說。他們立刻就沉默了下來,大量的論證觀點。大量打着儒士旗號的讀書人賣主求榮,讓他們說不出話來。

「所以,本督尊儒,但不獨尊!諸子百家各有取捨之道,儒道乃修身養性之法,諸子百家卻有治國之實學。」

楊潮一番論證,讓這些讀書人不但說不出話來,而且頗為觸動,他們發現這個說法十分有道理,似乎千年來的道德淪喪還真是因為獨尊而引起的。

「絕對的權力,造成絕對的**!」

楊潮又拋出這個後世的論調來。

顧炎武卻道:「大都督是不打算用儒治國了?」

楊潮擺擺手:「治國這種事還輪不到本督來。本督只是有一些淺見,和各位士子分享一下而已。」

顧炎武嘆道:「聽聞大都督要開科舉,也不考經典了?」

楊潮點頭道:「科舉乃是為國取材,招募治國之才,儒道乃是修身養性之法,科舉當取人才,而非德才。」

楊潮的原則是量才而用,治國可不能靠個人的道德品德,有德無才的傢伙身居高位不是國家之福。

就算是史可法那樣的人物,道德品質奇高無比,但是能力卻很欠缺,反而是朱大典這樣的貪官污吏頗為有種,上次金聲桓攻入金華府的時候,金華府的文官武將都跑了,朱大典組織家人家丁,硬是抵擋住了金聲桓等人的猛攻,堅持了兩個多月,等到了楊潮救援。

顧炎武道:「無德之人安敢用?」

楊潮嘆道:「本督也知道才德兼備之人乃是上上之選,奈何考孔孟經典考不出道德高尚之人來,考出來的大多是投機取巧之輩,要之何用?」

顧炎武道:「大都督似有偏頗。科舉士子,大多還是好的。」

楊潮嘆道:「不盡然矣,似北京諸公,哪一個不是道德文章字字珠璣,如同錦繡一般,但觀其人,闖來降闖,清來降清,毫無禮義廉恥。」

楊潮拿出北京那批投降的漢官,李自成來了爭着投降李自成,滿清來了爭着投降滿清,哪一個不是舉人進士,魏德藻還是狀元呢,最是寡廉鮮恥。

顧炎武沉默了,其實顧炎武本人也很厭倦科舉,他多次不第之後,已經放棄了科舉,一心鑽研學問,讀書無數,兵、法、農政無一不精,只可惜都只有理論,而沒有實踐。

顧炎武已經是佼佼者了,跟他一樣對其他理論感興趣的讀書人可不多,顯然他這種讀書人,讀的那些實學也都是諸子百家中的精華,可以說儒教是將其他百家統一起來,但是以儒教道德禮教為核心。

可惜的是科舉不考那些實學,考的偏偏是道德文章,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稱之為德治,而後世講求的是法治,最多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但是儒教理論中的治國,卻完全是以德治國,講求的是修仁義則天下歸附如水之歸下也。

這完全是扯淡,你道德在高,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依然一撥撥南下搶掠,搶走你的妻兒老小,搶走的土地錢財,然後你繼續高呼著用道德感化。

西方也是這樣,用基督教神學治國顯然走不通,當他們拋棄了神學,起碼是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之後,才會發展起來。

因此楊潮不反對讀書人以儒家經典修養身心,但是堅決反對儒家經典作為科舉內容。

「所以應該依法治國,而不是以儒治國,不是以德治國!」

楊潮覺得自己說的很合理,可是立刻就群情激奮起來,一個個擺出了暴秦二代而亡的教訓,大呼法治不可行。

不得不說秦始皇搞的天-怒人怨二世而亡,將法治徹底搞臭了,之後的歷朝歷代矯枉過正都不敢提法治,能跟儒道爭雄一時的,也不過是道教的休養生息。

但其實秦朝絕對不是亡於法治,而是亡於秦始皇太好大喜功,修長城,修馳道,北擊匈奴,南拓交趾,將國力耗盡了,就好像修築大運河、爭霸東北亞的隋煬帝一樣,亡是亡在過度濫用民力上,隋煬帝可是開創了科舉制度先河的人物啊,他不也亡了。

而秦亡后,修建的長城保護了後世的王朝兩千年,隋亡后,大運河更是成就了一代一代的繁華,但世人只知道責罵他們,卻無法客觀的看待問題。

楊潮很為這兩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可惜,但是這些儒教浸染下的讀書人卻不信服,一個個如喪考批一般,好似認定天下要亡了一般。

搞得楊潮身邊的護衛緊張兮兮,甚至有人都把刀子拔了出來,生怕書生們不理智。

看到這種情況,楊潮也不好在繼續下去了,連忙帶人走了出去。

「把我今天跟這些書生說的話,抄錄一份交給江南報刊印,明發天下!」

「恩,標題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無論什麼東西,缺少了競爭,就會很快墮落,儒家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剛硬著稱的,到了後世反倒成了腐朽的代表,正是因為他們獨霸了政治,沒有了競爭,也就沒有了活力。

在漢唐時期還有道家跟儒家一較高下,所以漢唐時期的讀書人敢於操刀子殺人。

宋代徹底奠定了理學,結果越來越弱化了,文治極其繁盛,國力世界第一,但是不能掩蓋其虛弱的本質,在超強的國力支持下,軍事上始終是一個侏儒,以遠超漢唐的國力,卻一再的收縮,最後偏安江南。

明代更是以程朱理學為宗旨,極力打壓南方出現的心學,更是沒有了競爭力。更要命的是在明代,西方人依次完成了文藝復興,開始步入啟蒙運動階段,從復興羅馬文化,變成了在此基礎上進行創造新的文化。

而大明故步自封越來越弱,繼承明朝各種制度的滿清,也只是做一些小修小補,作為一個少民政權,維穩是他們的第一要務,因此大興文字-獄,徹底扼殺思想文化,讓中國連接近西方的機會都沒有,更不用說迎頭趕上和超越了。

想一想如果通過廢除儒教的獨尊之權,能讓中華文明恢復到春秋時期,法家、道家、墨家、縱橫家等等百家致命的時代,讓中國的法學,縱橫學(外交學)等等變成春秋戰國時期那麼有活力的話,無異於西方的文藝復興了。

沒錯這就是文藝復興,中國時代的文藝復新,西方是復興古羅馬文化,而中國就得復興先秦文化!

楊潮心中隱隱激動,覺得這件事的意義非凡。(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二節 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