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節 大造聲勢

第四百三十九節 大造聲勢

戚繼光的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都是指導怎麼打仗的,這種詳細的戰鬥法則對將軍的幫助顯然比將謀略理論的孫子兵法來的實際。

而百戰奇法這本宋代刊印的兵書,則是收集了一百個真實的戰例來分析,又比更偏重戰術的練兵紀實和紀效新書講求理論一些,介於戰略性的孫子兵法和戰術性的紀效新書之間,比較合適高級將領來學習。

趙康也覺得紀效新書他不用看了,哪裏寫的練兵打仗跟他們做的也差不多,只是不能讀大名鼎鼎的孫子兵法讓他有些遺憾。

「凡步兵與車騎戰者,必依丘陵、險阻、林木而戰則勝……凡騎兵與步兵戰者,若遇山林、險阻、陂澤之地,疾行急去,是必敗之地,勿得與戰。」

趙康讀到步戰和騎戰篇后,不解的問:「要是騎兵與騎兵對上,或者步兵與步兵對上,該怎麼打?」

李元胤搖搖頭:「書上沒有說。」

「大人,南京密令!」

兩人正討論間,衛兵進來報告。

看過使者送來的迷信,趙康轉給李元胤看,他自己則想起來,想着還翻開兵書。

「凡敵始有謀,我從而攻之,使彼計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謀。」

這是謀戰篇,可看完了,也不知道該怎麼用謀。

此時清軍和明軍,隔着運河新城一種犬牙交錯的態勢,臨清在趙康手裏,而德州卻還在清軍手裏,趙康時不時派兵去北直隸滲透活動。清軍也經常會南下騷擾一下。

雙方雖然沒有大戰,但是小股部隊幾乎天天都有接觸。

出現這種情況,一開始也不是趙康主動滋事,對方也沒有挑釁,導火索是不時從北直隸逃到山東的包衣們。這些包衣有時候一兩個,有時候三五個。

一開始趙康不知道情況,還險些截殺了這些人,結果他們見到明軍級跪下,之後趙康才知道,這些人慘啊。有的過去是佃戶,有的還是地主呢,可是地現在被韃子給佔了,他們被韃子圈了做奴才,不做奴才就沒飯吃。做了奴才卻要往死里幹活,干不好就會被狠狠的打,實在受不了了就逃。

包衣逃跑的情況太常見了,在遼東時候,八旗下的包衣就經常逃亡,有往朝鮮跑的,有往蒙古跑的,甚至還有往深山老林里跑的。要不是實在受不了,這些老實的漢人絕對不會跑,可是滿清不能任由包衣逃跑啊。都跑了誰給他們種地,再說了這些人都是他們入關抓的,就這麼跑了損失太大了。

於是滿清出台了殘酷的捕逃人法,入關之後更是嚴酷,崇禎十五六年的時候,清軍西劫掠山東。搶走了三十多萬老百姓,入關后。有的百姓也被帶到了北京,近在咫尺之下。他們就大量逃亡山東,這時候清軍抓住之後,藏匿的人,直接處死,包衣打一頓鞭子抓回去繼續做奴才,能給他們幹活的,他們可捨不得殺,倒是苦了那些收留往日親朋,或者不知情的百姓。

所以一段時間以來,但凡有人逃到了山東,都沒人敢留下過夜的。

現在不一樣了,楊家軍收復山東之後,而清軍卻開始將整個北直隸圈佔,造成的逃奴比過去多了百倍千倍,結果天天都有小股百姓穿越封鎖線,而清軍在後面緊追不捨,然後楊家軍出擊攔截清軍,所以天天才會爆發這種小規模衝突。

雖然每天都有傷亡,但是也不算大,反倒是讓騎兵應對各種突發能力和小股滲透的戰術能力給練了出來,所以趙康也樂於讓手下去做這種滲透,保護一股一股的百姓逃亡過來,同時跟清軍小部隊不斷的廝殺鍛煉。

但是這次不是小股廝殺了,現在楊潮突然讓他大張旗鼓,把動靜鬧起來。

怎麼把動靜鬧起來,他反倒是不會了,再像上次那樣,突襲一次天津,嚇一嚇韃子?

但是趙康覺得不好用,上次已經用了一次,而且上次清軍在撤退中留下的空當太大,現在清軍嚴陣以待,各個據點都有兵把守,想要突擊過去不是那麼容易的。

「恐怕得讓王總兵和李總兵配合一下了。」

李元胤想道。

「怎麼配合?」

趙康問道。

李元胤道:「我軍在臨清打起北伐旗號,然後讓王總兵和李總兵出兵往臨清進發,這樣韃子肯定以為我們要北伐了。」

趙康道:「要是韃子沒發現怎麼辦?」

李元胤笑道:「怎麼可能不發現。逃過來那麼多人,難保其中沒有韃子的探子。而且韃子在山東這麼長時間,怎麼可能不留下暗樁。再說了,大都督肯定還有後手,我們只管鬧起來就好,大不了真的出兵一萬過河去。」

虛張聲勢這種事,李元胤最擅長了,當年做農民軍的時候,經常玩這種把戲。

趙康覺得有道理,尤其是萬一不行就用一萬人做一次攻擊,總能打滅幾家韃子的莊子,不會空手而回。

北京!

「聽說了嗎,那楊蠻子又要北伐了!」

「聽說了,還說是那洪承疇叛變了。」

「那老狗早就該死了,我大清待他以厚恩,他反而做出這種事。」

「聽說那老狗把江西賣給楊蠻子了,所以楊蠻子就來打北京了。」

北京城裏兩個八旗子弟碰到了一起,相互傳問。

這樣的事情幾乎在各個角落都在發生著,一種暗流在北京流動着。

就連朝堂上都惶惶不安。

「那洪承疇為什麼要放棄江西?」

「為什麼洪承疇把兵聚在九江?」

「為什麼楊蠻子不去打洪承疇?」

「為什麼洪承疇不去打楊蠻子?」

一個個問詢放在多爾袞案頭,有八旗權貴對洪承疇提出了質問,更有激進的直接就說洪承疇叛變了,要多爾袞派兵把他擒回來殺了。

多爾袞也是頭疼。他沒想到這個楊潮才剛剛從山東回去,就又鬧出事來了,一點時間都不給他。

多爾袞已經徵調了十萬遼東漢人,將他們抬入漢旗,在各個滿八旗軍官的帶領下在山西鎮壓大戶地主的反抗同時練兵。等著十萬人形成戰鬥力,還需要一段時間,可是楊潮卻又打來了。

「讓鄭親王必須死死守住!」

「告訴洪承疇,他穩守九江是對的,不過讓他想點辦法把楊潮拖在江南!」

多爾袞一方面只能靠鄭親王濟爾哈朗能將山東明軍擋在運河以南,一方面雖說是寬慰。其實是嚴令洪承疇,必須想辦法給北京分擔壓力,否則後果他應該清楚。

多爾袞就想不明白了,怎麼看楊潮的地盤都被清軍包圍着,可是為什麼他總覺得很被動呢。

南京。

「哈哈。清廷果然疑神疑鬼,洪承疇啊洪承疇,任你詭計多端,但你終歸是一個漢人,你在滿清眼裏不過是異族,而且是一個奴才,沒人信任你!」

「以後你洪匹夫若在南方鬧事,我就去北京鬧事。看你能堅持多少時日!」

楊潮越來越發現,依託內線作戰優勢明顯,現在表面上看自己四周都是清軍。北方是八旗,江西是漢軍,福建是綠營,但是自己的地盤緊密聯繫,中間還有運河相通,反而比包圍自己的清軍調動更加靈活。

所謂包圍與反包圍。這種事情都是相對的,軍事問題必須辯證的去看。關鍵看誰主動,同樣的態勢。一方主動可以說是兩面夾攻,另一方主動反而可以說分割敵軍。現在清軍兵力不足,反而強行包圍楊潮,於是處處盡顯被動。

但是這包圍還是要打破的,畢竟多面作戰總是不利,歷史上的腓烈特大帝依託普魯士內線作戰,積極調動兵力,先後打敗奧地利、法國和沙俄,是軍事史上的奇迹,但其實也不過是逼不得已。

所以如果有機會,楊潮依然要破洪承疇,只是代價太大就不划算了。

「只是,讓謝飛和呂末兩人對付洪承疇這個老狐狸,怕是要吃虧啊。」

楊潮有些擔心自己的手下,說起來,這些人也算戰鬥經驗豐富了,可是只是戰鬥經驗,說起來一個個戰術素養已經足夠,但是作為總兵級的指揮官就顯得不夠了,他們的總體指揮能力甚至達不到戰役級別,而洪承疇顯然是戰略級的對手。

這也是楊潮一個劣勢,畢竟起兵太晚,包括自己在內,都沒有帶兵十年以上的經驗,卻一個個都要統兵數萬,確實是趕鴨子上架。

反觀清軍,打過十年,甚至二十年仗的老傢伙比比皆是,還有洪承疇這種不但戰陣經驗豐富,又熟讀兵書,歷史上的戰爭經驗瞭然於胸,各種謀略層出不窮,就是自己應付起來,都有些吃力,更何況從來沒有從大戰略方面了解過戰爭的那些總兵了。

「所以洪承疇的對手只能是我啊。」

楊潮不由嘆道,這些手下都習慣了在楊潮手下作戰,單獨領兵的時間太遠,而楊潮以前總領全軍,積累的經驗依然比不上洪承疇,更何況這些手下。

「等此戰之後,必須改組軍事結構了,倒是有幾個合適的人選。」

楊潮心中暗道,打算用組織的智慧,來彌補個人經驗的不足。

之後一個月時間,雖然北京清廷議論聲很大,可是洪承疇就是窩在九江不動。

楊潮虛張聲勢的計策似乎失效了。

「那就真打!命令趙康等部派兵五萬,攻打北直隸(河北),沿途摧毀八旗貴族莊園,釋放包衣農奴!我倒要看看,動了這些旗人的財產,洪承疇還坐不坐得住!」

楊潮見沒有調動洪承疇,立刻下達新的命令。

「讓王璞送十萬北京逃奴回來,這些人都是好兵啊!」(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三十九節 大造聲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