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節 買船

第九十四節 買船

86_86568八大名妓紛紛登台,八場演出長達一個月,讓金釵樓成為這段時間被議論最廣的青-樓,也非常成功的在一開張就一炮打響,但接下來金釵樓的表演還沒結束,還會邀請其他名妓來這裏表演。

不過不再是李卞沙顧鄭顧催馬等第一等名妓了,接下里會挑選那些二流名妓中有特色的佼佼者來獻藝,楊潮計劃的兩個月直到年底的大型表演,會一直進行下去,直到過年期間停業為止。

但是不會在專門邀請客人了,而是通過那本賬本,送去一個月的節目單,有興趣的客人可以提前預定位置,切必須提前十天預定,否則就可能沒有位子。

這種模式將是以後金釵樓固定的模式,類似後世的大劇院,齣節目單,客人買票欣賞,而不是頭幾天開張那時候,依照秦淮河青-樓開張模式,邀請名流捧姑娘場。

模式固定下來,楊潮也就不打算管了,該交代的,交代一番,該叮囑的,叮囑完全。

然後楊潮:「我以後要專心練兵,沒多少時間來這裏。」

聽到楊潮沒時間來,兩人又不由感到可惜。

楊潮又道:「王兄,不知道你們家跟船廠有沒有關係?幫我從龍江船廠便宜拿船出來。」

王瀟道:「楊兄要買船?」

楊潮道:「廢話,我可是水軍把總,沒船那還叫水軍嗎。」

王瀟點點頭:「現在買船是好時候,運價一天一個樣啊。」

王瀟現在掌握了王家雜貨鋪,這可是一間大雜貨鋪,雖然賠錢,可是體量在哪裏擺着,每年、每月、每天都需要大量的貨物運轉,因此運價是一件很關切的事情。

江匪出沒,光是過江的運費,就比過去高了三成以上了,而且還在往上漲。

不過讓楊潮詫異的是,楊潮要買船,王瀟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運價,想到楊潮是做生意的,這真是一個天生商人的兒子啊,可惜了不是嫡子。

之後楊潮就不管金釵樓了,回了軍營之中,軍隊對楊潮來說,要遠比金釵樓更重要。

不過楊潮也時不時關心一下金釵樓的生意。

金釵樓自然是徹底出名了,有四大名妓兩次齊聚一堂,而且多數很賞臉的登台演劇,這在南京還是頭一份,想不出名都難。

唯一可惜的是,金釵樓沒有自己的頭牌坐鎮,對那些風流公子的吸引力慢慢下降,一部分客源漸漸流失了。

而且因為太出名了,導致很多人罵,罵的最凶的,第一是那些沒錢的窮書生,他們是因為沒錢消費不起金釵樓;第二是那些小有才氣,但是卻名氣不大的才子,因為金釵樓開張沒有請他們,因此一直憤憤不平,滋事造謠,作詩諷刺,無所不用其極。

就跟後世的名利場一樣,越是出名,罵聲越多,沒人罵了,也就不火了。要享受名利,就得接受詆毀,世界就是這麼公平,從來沒有隻享受好處,不付出代價的好事。

一開張就打出了極大的名聲,這是青-樓行業最需要的,開始你能聚集多大的名聲,往往奠定你未來的基調,是一流青-樓,還是二流角色,就看能不能一下子就聚攏巨大的人氣了。

從這點上來說,楊潮已經做的很成功了,就看康悔的後續經營如何了。

可是讓楊潮意外的是,經營卻高開低走,而且低走的速度很快,雖然還有一些固定客源,每個月也能有千把兩銀子,在南京也就僅次於媚香樓、眉樓等少數幾個青-樓,但是跟楊潮的預期差的太遠了,楊潮可沒想過跟媚香樓這些青-樓競爭,而是要立一桿大旗,做一個標桿,可沒想到標桿不說了,真競爭起來,還真爭不過人間。

康悔認為,是金釵樓沒有自己的鎮樓姑娘,但姑娘有,柳如是和董小宛兩人就很不錯,可惜金釵樓不敢用,這兩人現在還只能藏起來,養起來,不敢讓任何人知道他們藏在金釵樓,否則就要惹麻煩。

楊潮一直也沒有好主意,總不能天天讓顧湄等人幫忙吧,偶爾一次兩次是可以的,時間長了就沒效果了,而且已經兩次利用過這些名妓的名氣了,還是讓她們一起來,之後就是請一個兩個,也沒什麼效果了,說白了,金釵樓還是要靠自己的硬實力。

可惜楊潮沒辦法把太多的精力放在金釵樓上,只能讓康悔自己去摸索了。

對於楊潮來說,練兵才是目前最要緊的事。

還好軍營這段時間沒有意外,八個隊正按部就班的訓練新兵,一個個還很興奮。

幾個月前,他們還是挨訓的,現在突然翻身農奴把歌唱,一下子成了訓人的了。

於是一個個裝模作樣,擺出威嚴的架勢,動輒就打就罵,打的士兵齜牙咧嘴的。

也不是他們喜歡打人,而是楊潮有許諾,他們的晉陞就是要靠訓練成果,楊潮從來言出必行,該給的錢從沒少給過,甚至很少晚給過。

所以他們都相信,楊潮會按照訓練水平來決定提拔誰當旗總,雖然楊潮沒說提拔幾個,可是大家心裏都有譜,一百個兵最多也就三個旗總,軍營里已經有了一個養豬的和一個種菜的旗總。

弄不好楊把總只會提拔一個旗總,八個人競爭一個位置,絕大多數人都憋著一口氣呢。

軍官之間的良性競爭效果很明顯,那就是他們的兵站軍姿的水平,極速突進,不要說十天了,楊潮覺得有五天時間,都可以過關了。

也有不如意的,軍營背後的龍江船廠始終沒有答應降價,那艘一直沒人要的戰船,少了一千五百兩就不出手,寧願讓船在船塢里爛掉。

一千五百兩楊潮還不太在乎,但是以後楊潮要經常在這裏買船,因此不可能付高價。

王家是做運河生意的,王家船隊的規模在整個江南都是有名的,肯定跟船廠有關係。

可惜結果很意外,在金釵樓分別的時候,王瀟明確的表示王家跟南京的船廠沒有關係,因為王家的漕船大多數是自己造的,王家在杭州和淮安都有船廠,根本不需要用別家的船。

「大人,不如我們不要那艘戰船了,換一艘淺船如何,最近淺船價格不高,船廠那邊一百兩銀子就肯賣!」

買不來戰船,老張建議楊潮換一艘船。

老張的話讓楊潮很疑惑,淺船是大明漕船的主要樣式,一直都很緊俏。

這種淺船一般就拉幾百擔糧食。

拉貨量不算大,可是銷路卻非常好,因為大明朝廷是這種船的最大客戶,每年朝廷都要撥款買個幾百艘,可依然有很大的缺口。

原本江南幾百萬擔漕糧都需要用漕船運到北方,這幾年北方大旱,朝廷還會在江南採辦糧食,因此運量比官方的稅糧還要多很多。

因此淺船根本不愁找不到買主,甚至很多運兵的官、兵積極私人籌錢,給官府造漕船,不是他們覺悟高,而是有利可圖,漕船北上可是不用交稅的,其中夾帶私貨利潤很大。

大多數時候,運兵其實只是給船廠額外的一筆錢,讓他們將官府制式的漕船加長加寬,可以比官方漕船額外多拉一些貨,多出來的部分,就是官兵的利潤了。

很多淺船在賬冊上運量只有四百擔,可實際上每艘船裝載往往達到一千擔。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朝廷也不是不知道這個問題,因此有大臣建議過,將漕船規式直接定為千擔,這樣就限制了運兵私貨夾帶,因為如果超過一千擔可能就無法通過運河上一些船閘了。

只是朝廷默認了這種潛規則,覺得如果禁止私貨夾帶,恐怕運兵以後生計無著,不會老實本分的承擔漕運任務,甚至會逃亡。

在加上夾帶中絕大多數其實是官員的夾帶,運兵的夾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反對的聲音很大,最終這種潛規則繼續大行其道。

也因此淺船一直都很暢銷,根本就不愁銷路,可老張卻說最近淺船降價的厲害。

「怎麼,淺船有問題?」

楊潮不由疑惑,是不是船廠的淺船質量出了問題,所以才沒人要。

如果是質量問題,楊潮也不會要。。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四節 買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