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節 弘光銀行

第四百七十七節 弘光銀行

新書求收藏:《大國崛起1900》

————————————

張果本是一個商人。

十歲起跟着他經營雜貨鋪的叔叔學習站櫃枱,練出了一身接人待物察言觀色的本領。

楊潮一直認為,商人是很好的管理者,比地主階級更適合管理國家,春秋時期的呂不韋在秦國的經營就很出色。

這些商人,為人圓滑,靈活,長袖善舞,能跟各個階層打好交道,但是歷史的原因,他們被地主階層一直壓迫了上千年,壓迫的他們自己都失去了信心,凡是有錢的商人無不想朝着縉紳階層靠攏,因為對自己的出身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做商人沒有出息,永遠不會得到受人尊敬的地位,已經成了一個共識。

人是需要自我認同和被人認同的,所以商人才會不斷的向土地資產者靠攏,而不是讓資本繼續留在利潤更豐厚的商業中,而不完全是因為土地的資產更可靠。

張果到了十七歲,已經獨立的經營起了雜貨鋪,並且一步一步做大,在南京城中,比王家耗費巨資打造的南北雜貨更強。同時金釵樓交易所開辦之後,他進入交易所之中玩交易,用了三年時間,壓過了經紀世家何明宇家,成為交易所中的大家。

最後交易所一把火被燒了之後,他直接聯合幾家大經紀,在茶樓中進行交易,並沒有中斷交易所中的業務。

這倒是類似西方最早的股票、債券交易都是在咖啡館一樣。

張果召集的場外交易,在楊潮重建了金釵樓后。也沒有解散。反而將交易所的生意徹底搶走了。因為他制定的一些交易規則比交易所更靈活。

在交易所中交易,沒成交一筆,楊潮會抽三分,兩分歸交易所,一分歸經紀人,算是一種分賬模式。而張果跟幾十家經紀約定,取消這種不合理的抽成費,大家交易都不抽成。只通過低買高賣來賺取差價。

這顯然比楊潮的交易所更接近後世的市場,也更符合經紀們的利益,因此他的場外交易幾乎擠死了楊潮的交易所。而張果也通過眼光,進行頻繁的買進賣出,一筆貨物能夠倒手十多次之多,投機氛圍非常濃厚,他也通過這種方式,短時間內賺取了超過十萬家財。

可是家財萬貫之後,此人卻傾心仕途,楊潮辦了科舉之後。他立刻考中了吏科主事,並且被分配到了吳江縣做主事。

按說以後他就該兢兢業業的辦公事了。可是這次金融危機給了他一個巨大的機會。

張果通過長袖善舞的交際能力,危機中說服了幾十個蘇州豪商,聯合這些豪商,在債券最低價的時候,以一兩銀子大量買金面值十兩的債券,總共吃進了三百多萬兩的債券,當一年後債券價格被拉升上來的時候,他們買進的這一批債券,翻了十倍。

賺了大錢的蘇州富商,更是響應張果的號召,捐獻了上百萬兩銀子,在蘇州修建了上千座石橋,還疏通了蘇州城內十多里運河。

老實說這個張果完全是不務正業,但是他的工作實在是太突出了,還是得到了督查官的舉薦,認為此人能力很強。

楊潮則是驚喜莫名,沒想到自己治下竟然出現了這種金融大鱷,顯然他對於金融的理解,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人。

張果很快就被招到了南京,但是並沒有一下子見到楊潮,而是得到了一道考題,讓他試論銀票跟銀子之間的不同。

楊潮想繼續考一考他對金融的領悟能力。

結果此人的答卷讓楊潮頗為驚訝。因為他的策論完全脫離了楊潮的猜測,楊潮本以為他要麼認為銀票就等同於銀子,要麼會認為銀票是一張紙,甚至猜測他會不會觸及到官府信用的深度。

可是此人完全從另一個方向來闡述,他表示,無論是銀票,還是銀子,自身的價值都是不同的。

他舉了幾個例子,讓楊潮印象深刻。

他舉例說,起初的時候,大家不願意要銀票,都願意收白銀,那時候私下交易的時候,一兩銀子比一兩一票可以多買一升米,但是銀票卻能在銀行兌換到足額的白銀。

過了一年,大家都願意收銀票,因為銀票省事,還不會磨損,隨時能在銀行換到足額的銀子。這時候一兩銀票可以比銀子多買一升米。

張果說,銀票還是銀票,銀子還是銀子,從來沒有變,變的是人心。

接着他表示,無論是銀子,還是銀票,關鍵是看他們在人心裏的價格。有人去買柑橘,三條街外低一分銀子,他會去三條街外買;如果是買房子,哪怕就在隔壁,只要他看好了,也不會挪動半步。

一分銀子有時候可以讓一個人走三條街,有時候卻無法讓一個人挪一步,銀子還是銀子,關鍵是看它買房子還是買柑橘了,變的同樣是人心。

張果洋洋洒洒寫了很多,將他領悟到的一些商業知識充分的表達出來,調理十分清楚,雖然文采不足,但是也讓楊潮看的津津有味。

「這個傢伙,生怕本督不認識他。」

楊潮嘆道,他才字裏行間,可以看出這個張果在竭盡全力的表現自己,證明此人渴望晉陞的願望十分強烈,這才是一個有上進心的人該有的態度。

楊潮立刻接見了他,張果又是一番表現,楊潮立刻就給了他一個任務,讓他配合自己的姐夫,也就是故帝弘光帝開辦一家銀行,名字就叫做弘光銀行。

楊潮打算讓朱慈烺這個當過皇帝的傢伙,出賣他頭上的名氣來換銀子了。

之所以出此下策,除了沒錢之外,還是楊潮看到。在江南銀行頭上動土。實在是太過冒險。通過這家銀行來製造貨幣,關鍵時刻就失去了一道金融堤壩。

他打算建立私有銀行來製造貨幣,將設想跟張果一說,讓張果自己去想辦法。

這家銀行將從事儲蓄和放貸業務,就是後世銀行的最普通業務,也是最賺錢的業務。

這家銀行是徹頭徹尾的商業銀行,楊潮出資十萬兩銀子,佔了五成的股份。朱慈烺用他過去當皇帝的國號入股,佔了四成股份,另外一成股份送給了妹妹楊月和定王朱慈炯夫婦,可以說這是一個家族銀行。

張果對能跟過去的皇帝一起做事,還是非常激動的,當即拿出了工作狂的態度,拉着朱慈烺輾轉蘇松兩地,主要拜訪的是這裏的縉紳階層,因為弘光的頭銜對這些官宦人家和鄉紳比對商人好使多了。

讓朱慈烺出面,以為民造福的旗號。很容易就說服了這些豪族將窖藏的銀子拿出來一部分,段時間內就籌集到了一百萬兩的資本金。並且得到了這些豪紳的許諾,一年內部取出存款,其實以這些豪紳一個個見了朱慈烺就磕頭不已,痛哭流涕痛斥禮崩樂壞的樣子,就是讓他們白送都沒有人有意見。

但更重要的是業務,張果以自己在蘇松當官一年的經驗,很快就找到了合適的放貸對象,那就是往來蘇松兩地的絲商和布商,這些人都有大額的銀錢從兩地往來,不過以前都是通過江南銀行的。

可是江南銀行有三分的手續費,可謂不菲,到後來大家都直接攜帶銀票,從而不需要頻繁的兌換和匯兌免除了手續費,但是大額的銀票往來卻有安全的隱患。

張果說服這些人,在弘光銀行中開設戶頭,然後通過賬面平衡收支,這樣就沒有現銀的往來,也更加安全了,而弘光銀行的實力,大家都不會懷疑,過去的皇帝開的銀行,誰會懷疑。

而且這些商人發現,通過弘光銀行轉賬交易,不但非常安全,而且沒有手續費,只需要買賣雙方都有戶頭,倒是在弘光銀行中進行賬面轉化就可以了,只要他們戶頭中有足夠的存款,交易就能夠進行。

方便了商人之後,弘光銀行又增加了一百萬兩的存款,但是如何讓這些存款增值,張果的目光盯在了交易所上面,他親自坐鎮松江交易所,大開大合的買賣貨物,他告訴朱慈烺,一年時間他要將銀行存款翻五倍,從兩百萬兩變成一千萬兩。

以張果的眼光,以及可供操作的兩百萬兩銀子,他還真的很有機會實現這個目標。

拿騷建立的交易所,就是一個大賭場,每天都有大量的經紀在這裏進行高買低賣的活動,有的賺的盆滿缽滿,有的則輸的一窮二白,各種貨物,包括債券,都在這裏起起伏伏着,很多人就靠從中賺取差價發財。

張果很快就通過差價賺了不少錢,接着很多大經紀對他不滿,開始聯合起來狙擊他,張果買進某種貨物后,他們就大肆拋售,打壓價格,張果就瘋狂的吃進,然後放出各種假消息來,比如某地天災了,貨船傾覆了之類。

關鍵是他還有能力影響到貨物的供應,比如耍點小動作讓從蘇州發往吳淞口的絲綢船隻在鈔關滯留兩天,利用這種政治手段,跟他打擂台的大批經紀輸的極慘,血本無歸的不在少數。

很快大家都學乖了,張果買什麼他們就買什麼,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張果開始玩明暗兩條線,他開始買入,結果經紀們紛紛跟進,貨物價格大漲,然後他指使手下暗中拋售,當他高價拋售完之後,物價就會立刻暴跌,又讓一批想跟他發大財的經紀虧的跳河。

總之張果玩的就是他在南京交易所的那一套,他本來就是箇中高手,現在手裏又有大把金錢,還有官方背景,弘光的牌子,幾乎無往不利,短短三個月就將資金翻了兩番,達到了八百萬兩。

一年時間他別說翻到一千萬了,以這個速度翻到兩千萬都不是問題,可問題是這小子玩的是操控物價,囤積居奇那一套,坑的是大批經紀人,造成的結果是市場的大幅波動。

如果任由他這麼玩下去,吳淞交易所都要給他外壞了,楊潮知道情況后,立刻叫停了,讓他不要把賺錢當成第一目標,銀行的目的是促進生產,讓他專註於給工場放貸,比如貸款給紡織戶就不錯。

這才制止了一場瘋狂的資本運作遊戲,讓吳淞交易所的經紀們大大鬆了一口氣。

這些都是后話,其實楊潮一過年,就直接奔赴江北前線,否則也不可能讓張果那麼搞了。

楊潮其實離開南京也沒有多遠,就是過了江到了安慶而已,順江而下天氣好的話,一天時間就能到南京。

而楊潮不過是假進攻,他心裏清楚,今年是沒有能力發動大規模戰鬥的,但是也不能讓滿清歇著,自己不能進攻他們,就讓孫可望進攻他們,孫可望可是在雲南憋了三年時間呢,號稱士飽馬騰這可不是虛言。

而清廷這兩年也瘋狂訓練了一大批八旗兵,光是漠南、漠北的蒙古八旗就有二十萬,漢八旗也擴充到了二十萬,反觀滿八旗才五萬人,但總數也有四十多萬,綠營兵還有三十萬,總數高達八十萬。

戰鬥力如何楊潮也摸不清楚,以趙康的經驗,那些蒙古騎兵的戰鬥力驚人,已經達到了前些年的八旗精兵實力,漢八旗則還沒有遇到過,如果以吳三桂手下的軍隊來對比,還是很恐怖的。至於洪承疇手下的綠營兵,戰鬥力其實也還算可以,比之楊潮的軍隊水平差不少,但是比明軍卻強了太多。

面對這樣的八十萬清軍,楊潮自認總體實力上,自己甚至略有不如。

畢竟作為主力的八旗兵如果比趙康的精銳還強,那麼顯然清軍有四十萬平均戰鬥力在楊潮精銳之上的軍隊。

而楊潮軍隊的水平其實也參差不齊,最強的是李五六的鳥銃部隊,第二流則是趙康和王璞帶領的騎兵和步兵,以及許多男的軍隊,呂末、宋坤、許多男的軍隊戰鬥力只能排在第三流中,這幾年很少戰鬥的孫長福和鄭永旺軍,基本上是四流,而楊潮留陣南京的軍隊,基本上算是五流,只能跟金聲桓手下的降兵媲美。

這樣的軍隊水平,也讓楊潮猜測,總體戰鬥力上,自己跟清軍其實還是有差距的,所以才不敢貿然北伐,發動大規模的統一之戰,這種戰爭不發則以,一發就要成功,否則來回拉鋸,這個國家也就徹底的打爛了。

所以今年他還是以守為主,兼顧練兵,將呂末留在江西的軍隊抽調了八萬人到達九江,同時調遣鄭永旺在鳳陽的軍隊七萬人南下安慶,從九江攻入湖北武昌府,從安慶攻入湖北黃州府。(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七節 弘光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