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節 食利階層

第四百七十一節 食利階層

新書求收藏:《大國崛起1900》

————————————

全都是銀票,楊潮沒想到的是,第一筆發行的一千萬,三年期三分年息債券,竟然換來了一千萬的銀票,是銀票而不是白銀。

對於已經完全接受了銀票的江南,銀票就等同於白銀,但是對楊潮來說,卻不是如此。

楊潮看來白銀只是一個符號,一個聯繫經濟的貨幣而已,本身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至於說現銀子,還是紙幣,只要能百姓接受,那就都是貨幣。

可是現在收上來的都是銀票的話,那麼意味着市場中有大量的通貨被債券抽走。

市場中少了這麼多流通貨幣,勢必會造成通貨緊縮,相對於通貨膨脹,有時候通貨緊縮更為要命,會引起生產的大規模收縮。

楊潮通過銀行推向市場的銀票,總數也只有五千萬,收上來五分之一就已經很要命了,如果在繼續這樣發債券,影響太大。

楊潮既要通過民間籌集資金,又不能抽走流通中的紙幣,這是一個很難的操作。

之後必須保證出售債券得到的是銀子,而不是銀票,因為將百姓手裏的銀票大量抽走,要麼降低了生產領域的資本,影響經濟運轉,要麼就是直接引起了通貨緊縮,這些都不是楊潮願意看到的。

「看來不能向來百姓發行了,必須讓有錢人將窖藏的銀子拿出來啊!」

楊潮琢磨了片刻,立刻就停止了債券的發行,接下來他要親自推銷債券了。

天下哪裏銀子多?

毫無疑問是徽州,晉商崛起之前,徽商可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商幫。

大明最豪富的鹽商中。出身徽商的商人可以跟晉商背景的商人分庭抗禮,在其他行業,徽商則佔據全面的優勢。

所以楊潮將推銷債券的目光投向了徽州。之所以瞄準徽州,是因為徽州的巨富之多,冠絕大明,家資百萬的豪商不敢說比比皆是。但是絕不罕有。

徽州所有富商加起來,窖藏的銀子就算沒有一億兩,估計也有八千兩,這是一部巨大的財富,只可惜只能放置在暗無天日的銀窖中,默默沉睡。

如果能將這些白銀取出來,換成官府的債券,官府又將白銀換成銀票流通進入市場,可以說大明的流通貨幣增量將擴大一倍。顯然受制於貨幣不足的困境,將徹底成為歷史,同時大量的白銀存入江南銀行,會大大提振這個銀行的信用,讓她發行的紙幣更為穩定,更容易讓人接受。

但是楊潮必須首先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想徽商推銷的債券,要儘可能保證讓他們用窖藏的銀子。而不是用手裏的銀票支付,否則就達不到擴大流通的目的。只是抽幹了市場上的通貨而已,以徽商的經濟實力,還真的可能調動足夠引起通貨緊縮的紙幣的。

因此楊潮這次推銷債券,必須是有目的性的,選擇性的向某一部分人定向發行!

趕在過年之前,楊潮立刻馬不停蹄的來到徽州。來到當鋪和錢莊業務的中心地區休寧。

必須在年底之前籌集到足夠多的資金,否則償還債務,以及明年的預算怕是就開支不出來了。

至於如何讓這些人開啟窖藏的銀子,楊潮還是有信心的,但是卻要講點技巧。

不能告訴他們。只收現銀,否則這些人就要顧慮是不是官府開始不接收紙票子了,就像大明寶鈔一樣,這些人玩的就是金錢,一旦他們開始擠兌,勢必引起更多的人擠兌銀票,那樣紙幣系統就要崩潰了。

十一月中旬,楊潮大張旗鼓來到徽州。

這徽州城,歙縣最大的酒樓宴請賓客,來的都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

徽州各縣的豪商都有,歙縣的鹽商,績溪經營酒樓的商人,休寧的典當商,祁門、黟縣經營布匹、雜貨的商人,凡是當地有名的統統邀請過來。

總共請來了三十位,基本是號稱百萬的巨富,可惜前些年的第一副吳天行沒能前來,因為這個娶了一百個小妾的老傢伙蹬腿了,他的萬貫家財全都給族中子侄瓜分殆盡,吳家已經不是那麼顯赫了。

吳天行是一個傳奇人物,後世研究他是西門慶的原型,他家祖輩鹽商,家裏的園林經過文徵明這樣的名士指點。

但是很可惜,傳到了吳天行手裏,他卻體弱多病,一直不能生育,娶了一百多個小妾,也沒能給他誕下一兒半女,這大概也是他不斷的娶小妾的原因之一,沒有子嗣,吳天行也就沒有將財富傳下去的意圖,不但瘋狂的建造園林,同時娶小妾之外,各種開銷也十分的大,但是他死的時候,依然留下了數百萬家產,被上百個遠方子侄瓜分,一家也不過分到幾萬,最多十萬兩銀子而已。

楊潮不由惋惜,以大明律規定的平局分配原則,讓大明商業的資本積累十分困難,所謂富不過三代,這些富人往往多子多孫,就算老祖宗能撈錢,可是傳過三代,瓜分這筆財富的少則十數人,多則上百人,巨額財富就只能分化,而不能聚集起來形成龐大的產業資本。

當然很多商人自己也發現了這種問題,比如王瀟的家族,王家老爺子就很不願意分家,他想把家裏的糧鋪、船隊都留給長子,其他兒子,比如王瀟,他只打算給他們一筆錢,只要他們家的主營不分,那麼富貴就能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吳天行家族雖然因為分家而勢弱,甚至因此而退出了鹽業經營,但是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畢竟這種事情在徽州幾乎每年都在發生,每年都有新的商家崛起,也有舊的商家沒落,大家司空見慣了。

楊潮也是因為邀請豪商,才發現吳天行這個老傢伙死了。不由感慨一番,當年阮家河房一別竟然五年了。

之所以對吳天行如此念念不忘,是因為楊潮這次的目標,就是吳天行這種人物。

這種家資數百萬,幾乎找不到投資的地方,家中窖藏大量銀子的傢伙。

「諸位徽州的父老士紳。本督此次來訪徽州,實為借錢。」

楊潮絲毫沒有羞愧的直接就開口說了出來,這換做任何一個文官,是絕對難以啟齒的,向商人借錢,官府的體面還要不要了?文士的臉面還要不要了?尤其是這種堂而皇之的借,文人即便是借錢,也絕對是偷偷摸摸的,不敢給人知道的。

楊潮說完。這些富商一個個站起來。

「願為大都督效命!」

這些人說着,一點都不奇怪。

第一他們早就收到了消息,楊潮來徽州就是借錢來的。第二歷朝歷代官府沒錢了,都會找商賈募捐,有時候甚至是強行的攤牌。比如經營鹽業的,就沒少在水災的時候捐款修築河堤,保證運河通暢。

但是以往的時候,官府即便是管他們要錢。那也是一副高高在上,基本上都是直接招呼他們過去。甚至連面都不見,直接讓人來要,或者給行首一個指標,讓他俺家攤牌去,像楊潮這樣,專門登門的還是第一次。這讓他們還感覺到一種驕傲,終於有官方認可他們財富的力量了。

「鄙人願出十萬兩報效大都督!」

「鄙人出五萬。」

「鄙人出兩萬。」

……

「鄙人出三十萬。」

其中一個人喊出了遠比別人高的捐助款項,大家指指點點不覺奇怪,反而說理所應當,因為這家有一個子弟考中了楊潮的科舉。在歙縣當了一個吏科主事。

吏科主事只是一個小官而已,楊潮定的是七品官,其實權力是比不上縣令的,實際中這些人也沒敢把自己跟縣令相比,見了縣令也老實參拜。

但是他們的家人依然覺得臉上有光,心裏覺得自己成了縉紳了,不再是一個商賈,家裏也是官宦人家了,這次出資可不僅僅是他們一家,而是同族中好幾個大商賈共同集資,因為他們門楣光耀了。

三十萬很多,但是楊潮依然覺得不夠,這些人各個家資百萬,否則也不值得楊潮親自請他們了,楊潮心目中是他們每家都能出資五十萬來購買債券,這樣就能推銷出去一千多萬兩,才不算白跑一趟。

現在這三十人中最多的才出資三十萬,最少的兩萬三萬,加起來總共才兩三百萬兩。

楊潮擺了擺手:「各位縉紳。大家誤會了,本官不是來勸捐的,而是來替官府借款的。既然是借款,當然是會還的。三年期債券,年息只有三分。若是向普通百姓來借,怕百姓無法獲利,借錢給了官府,家中日用就不足。諸位皆乃富貴之家,想必拿出個三五十萬兩來,還不至於傷筋動骨。」

楊潮剛剛說完,在座的富商們一個個臉色就變了,他們聽明白楊潮的意思了,三五十萬是楊潮的目的,這可是一筆讓他們肉痛的錢。

頓時熱烈的氣氛就冷清了下來,沒有人說話,沒有人開口。

楊潮呵呵一笑:「諸位怕是不放心官府。不過只要本督在,官府就會還錢。眼下我江南正在用兵,所以處處缺錢。找各位借錢,實屬無奈。各位都知道,本督開科舉,專立吏科。這就是給各位大商家開的。本官以為,士農工商,四民平等!人人都有資格做官。人人也都應該報效國家。現在官府缺錢了,就是國家缺錢了,若大家不能慷慨借款。一旦北方韃虜南下,我們的房子、土地,甚至妻兒老小,怕都要給韃子搶去了。」

滿清在北直隸和山西的圈地運動讓整個天下震恐,尤其是山西的圈地,隨着大量在揚州經營鹽業的鹽商的宣傳,徽商也清清楚楚。

楊潮一番話說完,還是沒有人說話,他太高估這些商人的道德了,其實成了誠信之外,商人階層的道德觀念是比不上鄉下士紳階層的,這就是文化,商人的誠信是為了獲取利益,士紳階層的禮教道德也是為了維護他們的利益。

見這些人沒有響應,楊潮呵呵一笑。

「本督也不要各位立馬掏錢。本督只是給大家提前告知一聲。這些錢都是用來保護大家的安危的。也不要各位一次掏錢。本督只需要一個保證,如果明年官府缺錢了的話,本督希望各位可以隨時拿出五十萬兩銀子。官府每年都會支付利息。」

承兌,楊潮需要一個類似的承諾兌現的東西,就像銀行的授信額度一般,在緊急的時刻,讓這些人來承兌那些債券。

這時候一個商人突然跪了下來:「大都督容稟,小人家的錢大多借給了同族的當鋪。一時抽調不出來,小人願意報效大都督。」

楊潮親自扶他起來,笑道:「本督可不是強盜。既然汪老爺有難處,本督自然不敢強逼。」

這位商人姓汪,他說的也是實話,汪家經營典當生意是有名的,但是經營成功之後,很多人就退出了,坐擁巨額資產,然後培養家族子弟讀書,向縉紳階層靠攏。但是他們的巨額財產也不會閑置,一部分變成了良田,宅院,一部分還會拿出去放貸,有放給普通百姓的,也有放給當鋪的,放給錢莊的。

徽州當鋪的經營,一開始沒有資本的,會借貸於大戶,所謂「稱貸於四方大家,償其什二三之息」,年息有百分之二十以上。

汪老爺正是這樣的家族,他父親時候起家,到他這一代就專心讀書,家財用來放貸給同族的當鋪,每年也食用不盡。

但要說他拿不出五十萬兩銀子,楊潮是不信的,這些家族往往會窖藏銀子避險,以防萬一,誰讓這天下不太平呢。

「大都督,小人敢問,吾等的債券可能變賣?」

另一個商人小聲問道。

楊潮笑道:「自然可以。」

商人立刻道:「如此,小人願意購買五十萬。」

其他人互視一眼,這才終於表態。

楊潮一開始還有些迷惑,後來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他們打算從楊潮這裏購買債券,算是給楊潮一個面子,但是很多人隨手就通過交易中心將債券兌現了。

不過眼下楊潮還不知道,他只知道一千五百萬兩債券出手了,其中一千萬兩都是白銀,是這些人家裏的窖藏,然後就可以用這些窖藏兌換銀票投入市場。

不過年後楊潮就發現,江南銀行出現了大量兌換銀子的情況,而重點正是徽州的豪商。

原來他們轉了一圈,先將手裏的低息債券拋售到了市場上換來銀票,又將銀票兌換后,變成銀子再次拉回家中窖藏起來。

反而在他們的大規模拋售和兌換過程中,讓債券市場大規模波動,債券幾個最低的時候,竟然跌倒了面值的一半價格,讓江南銀行出現了一波擠兌潮,而他們的兌換,也引起了擠兌,險些讓金融系統崩潰。

讓拿騷幾乎不堪應對,緊急跑到南京來求助楊潮。

楊潮也不敢大意,立刻跟拿騷商討起來。(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一節 食利階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