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節 第二輪改革

第四百六十一節 第二輪改革

宋坤回來后,他所部在湄公河吃了兩年苦的四千人,統統官升一級,擴充到五萬兵力,宋坤升為總兵,成為楊潮手下第十個總兵。

同時楊潮聯繫鄭氏,又給湄公河殖民地送去了三萬人,並且選拔了一批官員,為首的就是黃沖的兒子黃元,楊潮認為黃沖在哪裏經營了兩年多,他兒子去了更容易融入進去。

於是黃元就成了湄公河第一任總督。

而隨着這一批官員的委派,殖民地才算是正式開張,這也是楊潮計劃中的第三年,需要殖民地自給自足的一年,過了今年,楊潮就不打算哺育這裏了,他們得獨立運作起來。

陽春三月。

距離去年的大戰已經過去了四個月,楊潮軍隊擴充到了八十萬,除了新任總兵宋坤統領五萬人,炮兵總兵胡全統領三萬人之外,其他各個總兵的兵力都超過了五萬人,尤其是山東的李五六和歸德的王璞,兩人各自統領了十五萬大軍,趙康的騎兵也稍微擴充,擁有騎兵六萬。

山東部署了三十六萬大軍,還有鄭永旺八萬大軍防守鳳陽等府,孫長福六萬人坐鎮淮揚兩府,江北總兵力達到了五十萬。

江南兵力雖然只有三十萬,但也足夠壓倒洪承疇了。

因此楊潮覺得該到了發動攻勢的時候。

宋坤急着求戰,但是楊潮覺得他手下新兵太多,而且從湄公河回來,已經兩年沒有跟清軍作戰了。擔心他無法適應如今的新兵。於是讓他替換許多男防守浙江和贛南。以許多男為主力跨海攻擊廣東,與謝飛一起向廣東洪承疇部發起總攻擊。

以收復廣東為標誌,楊潮打算決定開始對滿清的反攻階段,暫時無力攻佔重兵把守的滿清心腹北直隸,那麼就從四周開始,逐步剪除羽翼,而廣東首當其衝,比身居江西側翼的產量中心湖廣還要重要。因為這裏算是楊潮統治區的後方,拿下這裏后,就可以一直到海都沒有威脅了。

只可惜楊潮沒法親自參與這反攻的第一戰,因為楊潮的第二輪的改革開始了。

第一步改革算是軍事改革,從一開始就在做,樹立紀律,正規訓練,軍事上已經步入正軌,現在的軍隊完全就是一架複雜的機器,只要不斷了她的供應。她會一直運轉下去,直到將所有的敵人碾碎。

第二步算是經濟改革。以建立銀行,用銀票替代銅錢,清丈田畝,向地主徵稅,以及收商稅為核心。第二步也算圓滿的完成了,銀票完全取代了銅錢,並且大大的促進了流通,並且通過發債券,製造了大量的貨幣,刺激的商業比過去繁榮多了。因此商稅也飛速增長,已經佔據了將近三成的政府財政,不過比起宋代時候一度超過五成,甚至曾達到過七成的比重還差得很遠。

第三步是吏治改革,以提高官吏俸祿,加大反腐力度,派遣監督人員嚴格執法為核心,目前的效果也初有成效,雖然每個月都發生官員被查出來**而抄家的情況,但是相比過去無官不貪的情況要好了太多了,老百姓是交口稱讚,就連對楊潮越來越不滿的縉紳階層也不得不承認吏治為之一新。

這三步走完,算是完成了第一輪改革。

接下來是楊潮的第二輪改革,第二輪改革是深化改革階段,從現在起,楊潮要分三步,同樣用三年時間,完成以下目標:

第一步,徹底組建一個完善高效的強力政府。

第二步,徹底的改革過時的經濟制度和方式。

第三步,徹底的改變大明朝的教育科舉制度。

這一輪改革比上一輪少了一項軍事內容,因為軍事制度上,目前看來是成功的,不需要進行革新,只需要進行小的修修補補與時俱進即可,所以重點就是政治和經濟改革。

要打造一個強力的政府,可不是簡單的像過去那樣,用吏員當官,維持穩定,而是要打造一個真正能夠發揮作用的政治機構,通過這個機構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的將整個國家的力量聚集到一起來。

選鋒先選將,政治跟軍事相通,最重要的還是人。

對此楊潮打算大開科舉之門,軍隊中的讀書人有一萬多,刨除那些勉強識字,還沒有足夠的知識水平的士兵,依然有接近一萬的高級知識分子,就在這些人中間選拔官員。

科舉的內容採取分科制度,分刑律、賬務、兵法三科,為從州縣一級的刑科、戶科和兵科選取官員。

至於更高級的官員,楊潮不打算直接採用科舉方式選拔,楊潮一直認為直接將一個文字能力很強的文人推到中央級的官員任上,是一種很扯淡和不負責的制度,一個書生,只因為八股文做的后,道德頌歌唱的好,沒有任何實際經驗,就能當官?

所以楊潮決定,所有的官員,都得從州縣一級做起,而且不能像以前那樣,實際工作都由吏員和師爺操辦,當官的只是把控,楊潮之所以考實學,就是希望選拔出一批懂行的人物來,讓內行領導內行,顯然更如何管理學。

這些通過科舉進入州縣等基層職位的官員們,之後會進行嚴格的考成法,每三年一考,政績卓著的才可以陞官,政績太差,風評不佳的,還可能會被罷免。至於考成法的內容,當然跟各自的專業掛鈎,戶科的就看徵稅工作如何,兵科的則看徵兵訓練工作,刑科嗎當然要看當地的治安情況,包括犯罪率和結案率。

但是大明官府分為六部,從中央到地方基本上都是這一套制度,應該來說還是比較全面的,楊潮通過科考考量出刑科、戶科和兵科,還有禮科、吏科以及工科沒有進行科舉選拔,這三科的官員自然另有選拔方法。

楊潮認為,刑科的律法,戶科的財務,和兵科的兵法基本上都可以通過考試來考核,但是吏科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力,工科的各種技藝能力,以及禮科對禮儀制度和教育的理解,都不太容易通過簡單的考試來分出高低。

工科、吏科和禮科當然不可或缺,不過楊潮打算選拔社會人才。

工科不用說,這個職位最重要的是大型工程的管理和設計能力,比如如何設計和管理修建一條運河,修建一座港口等等。

顯然像白磊那樣的擁有管理數萬人進行工程建設的大匠頭非常合適,他或許四書五經讀的沒有文人精通,或許道德文章做的沒有那麼華麗,但是這種管理大型項目的能力,比文章更有價值。

所以楊潮心中已經有人選了,建設了新江口碼頭,管理南京城恢復建設工作的白匠頭,顯然就是一個最佳人選,當然為求公平起見,還是要進行全社會招募,同時進行考試的。

吏科是選拔人才的,這是一種人力資源管理,顯然最合適的是那些管理成百上千夥計,縱橫天下的大掌柜合適,當然也可能是東家,這些人手裏掌握著龐大的產業,擁有幾十上百座店鋪,如何選拔人才,自然是重中之重,最為合適。

所以楊潮打算向這些掌柜的和直接參與管理的東家發出邀請,邀請他們參與吏科科舉,只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並且曾經有管理過數量龐大的人員的,都可以參加科舉,當然底線是一百個人,少於一百個人沒有參與的資格。

禮科呢,大明朝的禮科比較奇怪,他主要任務有三種,第一種是掌控各種禮儀制度,比如皇家的喪葬等事,比如皇帝的登基,祭祀天地等等,可是他還兼顧著管理各級學校,科舉考試的權力,最後則是負責接待外賓,出使藩國。

掌控禮儀制度這點還很后理解,很符合這個部門的名稱,管理教育機構和考試,就有些牛頭不對馬嘴了,兼顧外交更是有種亂點鴛鴦譜的樣子,但是如果了解古人的觀念,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對古代國家來說,「禮」這個字代表的,可不僅僅是禮貌,而是大的禮儀,或者說叫做制度,從組織喪葬儀式,到組織國家運作,儒家都歸於禮儀制度中,而教育是為國選拔人才,是管理國家的最重要內容,歸於禮部沒有什麼奇怪。而且對於國家來說,科舉考試牽扯到千萬人的命運,甚至國家的命運,這種考試的重要性,不低於舉行祭天的儀式。

至於監管外交,這就是儒家對外交的理解問題了,對他們來說,對外交往最重要的是,不要有辱國體,至於會不會損失利益那只是其次,所以必須派這些懂得禮儀的大臣出使,讓番邦見識見識什麼是華夏禮儀。

但是針對禮部的考試就有些困難了,而且楊潮也不想真的把外交部,這個後世最重要的部門交給一群老夫子,楊潮認為中國最適合做外交官的,是懂得兵法韜略的縱橫家,而不是滿口禮儀的儒家夫子。

因此禮部的選拔,只需要考慮教育一項,反正孔子在後世就是老師的代表,他最大的貢獻也正是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而不是那些理想化的施政綱領。

於是楊潮的禮科考試,就只向各個教書先生開放,這些教書先生一般都是多次科舉不中的秀才,一邊教書為生,一邊默默努力。八股文章這些人可能做的不是太好,但是教書經驗嗎,還是有一些的,儘管也沒有多麼出彩,就是給童子開蒙等,但總好過什麼經驗都沒有的人。(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一節 第二輪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