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節 太子的仁義

第三百一十三節 太子的仁義

董小宛徹底搬出了金釵樓,金釵樓隔壁的河房幾年前就被他買下了,跟母親住在哪裏。------------00--00-----

但是這次搬出金釵樓,她卻是直接搬進了楊家。

楊家老夫人趙蘭已經表態,給楊潮取一房妾室,就是董小宛。

董小宛的夫人路線終於收到了效果。

此前董小宛就深的楊夫人喜愛,但是礙於她青-樓女子的身份,雖然有心讓楊潮納妾,卻總是下不定決心,如果楊潮願意,她不會反對,如果楊潮沒有意思,她卻不會強迫。

但是這次改了主意,她決定無論如何,楊潮一回來,就給楊潮納妾。

於是四月末一個子夜,派轎子將董小宛接到了楊家,算是正式將她當成了楊家人。

董小宛的成功讓李香君傷透了心。

她是南京名妓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也最簡單,她看上楊潮完全是因為感覺。

而往往這種單純的感情最讓人傷心。

董小宛住進楊潮的夜裏,李香君卻喝的酩酊大醉。

她的好友顧湄陪着一起喝酒。

大罵董小宛心機深重。

顧湄一個勁的抱怨,將董小宛的所作所為貶的一錢不值。

楊潮北上勤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身死的消息傳到南京,立時一片哀鴻,有的文官給崇禎守孝,有的文人哀嘆國家敗亡,甚至有老百姓也感覺亡國了。

可是人在遇到打擊的時候,往往比他們想像中要堅強的多,第二天醒來,大家還是該過日子過日子,老百姓們還是該幹活幹活,敢吃飯吃飯,文官們開始謀划迎立新君,割據江南守住半片江山的事情。

但是楊家卻始終緊張無比,因為北京城坡,大明亡國的消息傳來。[800]楊潮卻一直沒有消息。

趙蘭再次帶着家人到處祈福,處處許願,上次許願后,楊家老爺楊勇還覺得老婆花錢太多了。可是這次他卻一點都不可惜錢,非常支持老婆去各個廟裏許願。

董小宛這時候就天天跟着楊夫人和楊小姐,從這個廟到那個廟,從道士廟到和尚廟。

楊家許願無非是對神仙說,如果楊潮沒事了。願意捐錢修一下山門,或者修一條路,或者給神像鍍一層金箔。

可是董小宛也許願,他說如果楊潮平安歸來,她願意減壽十年!

董小宛的許願讓楊夫人-大受感動,也終於下定決心將董小宛接到了家裏,同時告訴她的親家董母說,以後再也別讓女兒去金釵樓唱曲了,給了董母一大筆彩禮,也不要嫁妝。

董小宛算是徹底淡出了文藝界。

但是她的手段。讓文藝界的其他名妓十分不齒,此時整個南京名妓圈子,都站在了李香君一邊。

李香君看中楊潮的事情,早就傳開了,就連已經跟青-樓很少來往的楊潮都聽說過了,更何況其他人。

只是大家都看着楊潮很忙,一年中竟然有大半都在外面,回南京后也大都待在軍營中,因此才沒有跟李香君發展起來,可沒想到董小宛捷足先登。而且走的是夫人路線,這讓這些向來對感情直率和直接的樂戶子弟們十分不滿,認為董小宛壞了規矩。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是人家正常人家的。青-樓風流女子就該敢愛敢恨,雖然最後只是做妾,但卻要講一個你情我願,你這巴結楊家夫人算怎麼回事。

顧湄罵夠了董小宛,隨即勸說李香君考慮一下侯方域。

李香君卻搖頭拒絕,表示他想等楊潮回來。最後跟楊潮見一面。

楊潮此時遠在千里之外的臨清,並不知道有人在為他傷心,楊潮此時心情正好。

「恭喜殿下,淮安派人來迎駕了!」

楊潮進入皇太子房中,特地向他報喜,同時催促皇太子準備一番,準備移駕淮安。

金堡軟硬兼施,終於說服了淮安府。

路振飛派出了一個通判前往臨清迎駕。

其實路振飛也沒有辦法,他是想等南京的決定的,可是架不住他手下的官員們經不住誘huo,今天一個主薄,明天一個典史,後天一個知縣的,全都向金堡投誠表示支持太子了,他在不站隊就要被架空了。

淮安下轄海州、邳州二州和山陽縣、清河縣、安東縣、桃源縣、鹽城縣、沭陽縣、贛榆縣、宿遷縣和睢寧縣九縣,其中海州知州第一個投效,接着就引起了連鎖反應,幾天之內一州九縣紛紛表示要迎立太子,既給路振飛進言,又直接繞過路振飛向金堡示好。

路振飛此時要是還壓着,就要引起眾怒,他發覺淮安守備已經在準備動手,推翻他了。

所以路振飛在大勢之下,也果斷的改換門庭,將南京朝廷扔在了一邊表示擁立太子了。

淮安迎駕的官一到,楊潮立刻命令大軍出發。

不止是大軍,還有臨清聚集的三十萬難民。

楊潮收到消息自然比淮安的官員早到了幾天,因此提前張貼告示告訴難民,表示太子即將南下,願意跟隨的,路上會給糧米。

這些難民大多數都是京畿一帶的,少部分是山東的,但是這段時間越來越亂的情況,讓他們回家的希望很渺茫,絕望之下,相當一部分當即就表示願意跟着太子走。

有人出頭之後,其他人也不在觀望,最後絕大多數都願意走。

楊潮派人將這些人編隊,希望路上不引起麻煩。

還好這些人都是有首領的,人是群體動物,聚集在一起后,自然而然的會出現一些頭領,或者是某個強壯的人,或者是某個德高望重的人,然後其他人就主動依附,當然更多的則是各個家族為核心的逃難隊伍,就以大家族的族長為核心,最後聚集起一鄉、一縣的小團體。

楊潮默認了這些頭領的權力,告訴他們,讓他們帶着百姓跟着,不要亂,給他們的好處是額外送一些糧食。

五月初,楊潮以許多男千總部為前驅,上千民夫拉縴,打出徐州和濟寧送來的皇太子依仗,大張旗鼓的南下,後面跟隨着幾十萬百姓,發現大多數願意跟太子走後,最後那些猶豫的難民也跟着走了,最後壓陣的則是呂末新組建的一萬新兵加上胡全的炮隊。

精兵保護太子在前,而老百姓跟在中間,最後有呂末壓陣,三個隊伍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不允許老百姓靠近太子,保持了一百丈,而老百姓跟呂末的軍隊也保持了這個距離。

但是長長的行軍隊伍硬是拉出了十里開外,畢竟是三十多萬人的隊伍。

結果到了濟寧,又有幾萬難民跟隨,這些都是山東的難民,是因為劉澤清和高傑的軍隊國境以及李自成軍隊的征伐而逃難的。

一路上都有難民彙集,幸好有運河沿線不斷送來的漕糧,才勉強能夠支持幾十萬人每天最低等的熱量供應,沒有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但是死人還是時有發生,都是病死的。

這些病死的人,楊潮立刻組織民夫填埋,以免發生瘟疫。

雖然有死人,但是人數依然飛速擴張,到了徐州的時候,已經有五十萬人跟隨。

雖然難民造成的供給壓力很大,但是楊潮依然全力接受這些難民,不是楊潮有什麼特別的用心,而是楊潮出於人道情懷,他顧慮如果自己不能在幾個月時間內穩定住江南形式,並且立刻北上的話,山東甚至長江以北地區,勢必會被入關的滿清侵略,到時候這些人恐怕沒有幾個能活下來。

楊潮能帶走一個,就多救活一個人,所以盡人事聽天命了。

但是如此規模的龐大隊伍,卻把沿途州縣嚇壞了。

每個州縣都是嚴陣以待,兵丁蹬城,披甲執銳。

楊潮則是讓人去傳達皇太子旨意,告訴這些州縣,難民不入城,希望州縣能提供一些物資,糧食、柴火以及乾淨的水。

雖然淮安徐州等地已經投效,但是靠淮安等地的財力物力,支持五十多萬人的吃喝就已經是極限了,上千艘漕船冒着被潰兵、土匪劫掠的風險在運河上穿梭,也勉強能夠維持五十多萬人一天的糧食供應而已。

以淮安等州府的能力,陡然增加的這麼多供應,本來就很困難,又以王家、杜家的財力,購買這些糧食其實也很心痛,他們也不可能破家,所以楊潮帶這些人確實很困難,因此無論是增加漕船數量,還是增加貨物數量都不可能了。

不過困難得到了一個額外補償,沿途州縣看到幾十萬百姓秩序井然的跟隨皇太子南下,而皇太子也想盡辦法給他們提供庇護,百姓們對皇太子感恩戴德,沿途州縣頓時就開始歌頌皇太子的仁義。

只是皇太子一次都沒有露面,就躲在船里,並沒有半分慰問關懷難民的意思,倒是楊潮累的跟狗一樣,大多數功績卻都算在了太子身上,讓楊潮有些哭笑不得。

越接近淮安,運輸的風險越小,需要的時間也越少,後勤狀況就越好,難民們的糧食供應也增加了一些,從過去的每人每天平均半斤米糧,到了十兩,增加了二兩。

因此楊潮的情況是越來越好的。

但是楊潮越接近淮安,就越是讓南京福王集團感到危機。(未完待續。)

...回到明末當軍閥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三節 太子的仁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