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節 儘快回去

第二百一十五節 儘快回去

但這只是理論。

臨清是運河大城不假,在明代號稱能媲美揚州、蘇杭,雖然有誇張但是活力上絕對不輸給任何城市,據統計是大明朝三十個大城市之一。

可倒霉就倒霉他是運河邊上的繁華商貿城市,倒霉就倒霉他位於山東。

崇禎十五、十六年的滿清入寇,受禍害最嚴重的就是山東,而臨清因為富庶,也被清軍攻陷,以清軍的作戰目標,一旦攻下一座城市,無論是人口,還是財物是不可能留下的。

據當時奏報,戰後臨清「生員存者三十八人,三行商人存者席明源、湯印、汪有全共七人,大約臨民十分推之,有者未足一分。其官衙民舍,盡皆焚毀,至今餘燼未滅。兩河並街路,屍骸如山若顛,豈能窮數。城垛盡皆拆毀」

逃過一劫的人丁不到十分之一。

而原本的臨清人口密集,商業繁榮,中說:「總計臨城周匝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無論南北貨財,即紳士商民,近百萬口」。

可以說因滿清入寇,被殺死和擄走的人口,有*十萬人。就算其中有誇張成分,但是幾十萬是肯定跑不了的。

滿清幾乎將臨清這座商業大都市徹底摧毀,滿清走後僅僅一年,李自成就開始東征,臨清根本就沒有恢復元氣。

楊潮進城的時候,其實也看到了,城池非常殘破,既沒有來得及,也沒有餘力修復。

去年中說「卑職看得臨清原系漕運咽喉,逆虜……盤踞十六日。殺擄百姓幾盡,使我無人可守;推塌城垛一空,使我無險可恃……」

滿洲對大明城池的做法一貫都是。只要攻破后,必然會有一番破壞。這是他們在遼東就養成的習慣,錦州、遼陽等城都是如此,因為他們一開始根本就沒想着佔領明朝城池,他們只是為了劫掠,搶走了東西,推到城池后,下次來攻城搶劫就更容易了。

所以臨清衙門傾盡全力,也只給楊潮搜刮到了一百來個工匠。都是躲過虜兵的幸運兒,

而且極其缺少楊潮需要的鐵匠,木匠倒是有四十多個,泥瓦匠有四十多個,剩下十來個則比較稀少,比如有三個篾匠,一個箍桶匠,兩個燒磚的,最特殊的是還有兩個鑄錢的。

詢問了一下臨清官吏才知道,這燒磚的跟鑄錢的並不簡單。臨清的磚十分有名。

臨清磚「擊之有銅聲,斷之無孔」,是上好的磚。大明朝定為貢磚,修建皇宮、皇陵,城牆都用臨清的磚,大明朝在臨清設置『工部營繕分司』,建了兩百座磚窯。

楊潮猜測,臨清的磚之所以後,未必是因為臨清的磚匠技藝高人一籌,恐怕跟當地的土質有關,就跟景德鎮的瓷器好一樣。但是這種資源稟賦卻讓當地的特殊技藝發展起來,經過幾百年的積累。臨清的磚匠技藝肯定就跟景德鎮的燒瓷工匠一樣獨具一格了。

鑄錢的工匠則是因為崇禎皇帝在臨清開設了鑄錢局有關,臨清溝通南北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又是商貿重鎮,因此缺錢的崇禎想盡辦法弄錢,中國古代的朝廷經濟觀念往往很差,不懂得利用經濟手段,缺錢的時候往往急功近利,還有什麼比鑄錢見效更快呢,所以崇禎在臨清開設鑄錢局,才有了這些鑄錢工匠。

只是燒磚和鑄錢楊潮一時也用不上,他沒打算在臨清呆多久,臨清過去的地位確實重要,但是今時不同往日,經過滿清劫掠,這座城市幾乎被摧毀了,城內的人丁現在只有兩三萬,加上馬上李自成肯定也會派人來攻打山東,靠這座城市是沒有什麼防禦能力的。

南邊的濟寧和更南邊的徐州都比臨清更有優勢,楊潮更傾向於徐州,因為他留在臨清的目的最主要的還是觀望一下,他現在最重要的是要趕回南方穩定局勢,當然如果淮安能夠掌握的話,比濟寧要更好一些,總之現在的臨清實在是沒有分量。

所以楊潮也不打算重開磚窯,也沒有時間修復臨清的城池。

接着楊潮又在難民中竟然招募到了三百多個工匠,這裏面就有三十多個急需的鐵匠了。

立刻組織人手打造兵器,鳥銃是暫時造不出來了,但是打造一批長槍還是沒有問題的。

跟南方的快馬往來不斷,金堡南下過去了十天,楊潮對這個人的能力倒是很滿意。

說金堡能力強,倒不如說他戰鬥力強。

楊潮發現此人膽子甚大,在淮安對知府路振飛極不客氣,怒斥路振飛無君臣禮,明知太子就在臨清,竟然不親自去迎駕,扯著皇太子的虎皮,他占足了道義的優勢,就差對淮安府的官員破口大罵了。

在淮安之前,濟寧、徐州等府的官員們早都領教過了,兩地都在金堡的逼迫下派出了代表來臨清迎接太子,楊潮就是在等淮安的結果,如果淮安短時間內依然觀望,楊潮就會帶着太子坐鎮徐州去了。

淮安府官員也很困擾,法理上來說,既然皇太子活着,那當然應該皇太子監國,甚至登基的,但是此前大家都以為皇太子死了,剛剛福王才監國,詔書剛剛頒佈,很多地方還沒有傳到,現在改奉太子,肯定會造成混亂,給人以可乘之機。

而且淮安的文官們,還是想跟南京的文官保持一致,希望南京先討論出結果后,他們在做決定,此時被金堡這麼一逼,頓時是兩頭不是人。

同時在王瀟和杜守昌的幫助下,金堡在淮安的活動聲勢很大,跟各路勢力宣揚皇太子,親自保證皇太子確鑿無疑是真太子,並且拿出一份份謄抄的崇禎密旨給大家看。

路振飛為首的官場雖然沒有表態,可是其他人物都紛紛的站隊了,有相當多商人開始投效。當然他們並沒有公開,只是暗中支持一些物資而已,顯然這些人依然不敢捲入權力爭鬥中。他們只想多一條路而已,換句話說。此時暗中支持太子,是給日後留一條路,恐怕另一方面他們也在向福王示好呢。

楊潮很理解這些商人的舉動,他不要求這些人立刻跟福王決裂,只要這些人中立就好,他現在是儘可能的減少敵對勢力,只要福王老實的將權力交給太子,楊潮相信名正言順的崇禎皇子壓在南京。足可以讓東林黨跟其他黨派不至於內鬥過甚。

除了跟淮安聯繫,南京也在跟楊潮互通消息。

趙康繼續坐鎮南京,將兩萬去過浙江的民夫組織起來,開始讓老金進行訓練。

雖說沒有什麼戰鬥力,但這數量還是很唬人的,再加上楊潮的名頭,只要南京那些文官一想新江口還有楊潮兩萬軍隊,大概也會掂量一下最後鬥爭的勝負,早作決定的吧。

趙康也確實是一個紅人,各路人馬明裏暗裏跟他聯繫。

「太子之事可是當真?」

史可法再三向趙康確認。

趙康表態:「我家大人說的。那肯定是真的。」

趙康雖然說的態度確鑿,但是在沒有明確認定后,史可法依然拿不定主意。斷絕力不夠的缺點這次害苦了他,可他依然沒有吸取教訓,依然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如果皇太子真的南下,那自然是應該迎奉太子的!」

史可法這點上十分堅決,他就是擔心楊潮找人冒充太子,他心裏始終對楊潮上次想盡辦法北上一事有些警覺,說到底楊潮是一個武將,他不敢保證這時候楊潮不生出二心。

「趙千總,能不能請楊大人將密旨送回南京。讓內閣確認呢?」

史可法問道,他覺得這是最直接的方法。如果內閣確認無誤,自然就該去迎奉太子。

但是他把事情想簡單了。

趙康笑道:「密旨事關重大。關係太子身份,若路上有失,怕誰都擔不起責任。」

其實就是給了內閣,趙康也不覺得妥當,現在的內閣說起來是福王拉起來的,誰知道他們的立場呢,密旨給了他們,萬一他們毀掉會怎樣?

史可法嘆了口氣,見不到密旨,他就不能確信,不能確信他就無法決斷。

除了史可法,東林黨也暗中聯繫趙康,希望通過趙康讓楊潮儘快回京,錢謙益甚至私下表示東林黨全力支持太子登基。

另外還有鎮守太監韓贊周,錦衣衛指揮使馮可宗等權力人物支持太子。

只是此時四鎮總兵,兵部尚書馬士英態度曖昧,正是他們的鼎力支持福王才上位,要是換一個皇帝,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恐怕不被打壓,也不會被重用了。

總之文官中,跟福王有新仇舊恨的東林黨是支持太子,或者說支持楊潮的,但是偏穩重的其他文官還在觀望,大多是希望看到密旨后定奪。

真正的阻礙是手握重兵的馬士英和四鎮總兵。

當然這些反對勢力也有派人跟趙康聯繫,只是沒有表態,算是給他們留一條後路。

馬士英通過自己的妹夫,也就是跟楊潮關係密切的楊文驄暗中聯繫過趙康一次,沒有表態只是探聽太子真實與否。

四鎮總兵中一開始支持東林黨,最後轉而支持福王的山東總兵劉澤清也派出代表,表示他一直對楊潮這樣的猛將十分敬仰。

其他三鎮完全沒有跟趙康聯繫,怎麼看他們都已經綁定在了福王一繫上。

除了東林黨外,還有人讓趙康想辦法通知楊潮趕快回來,而這個勢力最不好得罪,因為這股勢力是楊潮的父母,母親嚷嚷着讓楊潮趕緊回南京,別在北方待着了,而且還說,讓楊潮回來立刻成親。(未完待續)回到明末當軍閥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五節 儘快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