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節 故舊陳子龍

第二百九十二節 故舊陳子龍

從進入蘭溪開始,楊潮就看到一隊隊難民,扶老攜幼低垂著頭,如同殭屍一樣緩慢前進。

所有人臉上都沒有表情,似乎對自己的遭遇早就習慣了。

中國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能忍受苦難的老百姓,他們不習慣抱怨,他們知道怨天無門。

這是因為中國的老百姓受到的苦難最多,中國的官府啊,你為什麼讓你的子民受這麼多苦難,而且讓他們沒處申訴,只能一次次自我忍受,忍受不住了,他們會拿起手裏的刀,那時候你們卻叫他們暴民!

「大人,塘報上說,許都起兵后,先克東陽縣城,繼下義烏、諸暨、浦江、永康、武義、湯溪、蘭溪等縣。」

黃鳳府幫助楊潮整理著一系列新的塘報。

楊潮皺眉道:「看來白頭軍勢力都在金華附近存活動啊。」

黃鳳府說的那些情況,楊潮竟然不知道,去年他沒有看到,今年看到的塘報也前後不一,有嚴州府和紹興府的求援塘報,將白頭軍的兵力說的異常誇張,從十萬人到百萬人都有。

而且嚴州和紹興都說白頭軍主力在他們境內,希望朝廷派援軍救援他們,說的信誓旦旦,讓人根本就無法從塘報中判斷出來真實情況。

一路上楊潮不得不在所過之處重新收集信息,蘭溪縣的塘報應該說是比較準確的,可惜一個月前他們還被白頭軍佔據着呢,根本就無法發出真實的塘報。

「現在情況呢?」

黃鳳府又翻看了幾份塘報,然後道:「正月二十八,白頭軍與官軍主力在金華城下大戰,現在已經敗退,具體退到了哪裏。不太清楚?」

楊潮是二月初從南京出發的,正月二十八的事情,他肯定不可能知道。出發前只知道白頭軍聲勢浩大聚眾數十萬,攻略周邊縣城。其他的就不太清楚,現在看來又是跟海州一樣,是當地官府太誇張了,誇張有一個好處,可以隱藏敗績,避免責任。

許都軍真實兵力,估計也就是幾萬人撐死了,但不管多少人。最重要的是找到他們。

「大人,金華到了!」

正說着,船頭已經可以看到金華城的影子了,當然金華城也看到了楊潮的船隊,規模浩大的船隊想不被人發現太難了,金華城的對策是,緊關大門,然後城頭上出現了大批士兵的身影。

楊潮不由苦笑,一路上就沒有一座城讓楊潮進去,楊潮早有準備。但是金華城大概是最緊張的,顯然跟他們剛剛沒多久前跟許都大戰過有關。

已經到了兩百丈的距離了,楊潮命令船隊先停下。派遣親兵登岸,騎馬去金華城說明一下情況,要是城上誤會反應過度發動攻擊就不好了,誰知道城上有沒有大炮。

只見後面前面一艘船立刻靠岸,從上面有人牽下一匹馬,騎着朝着金華城奔去,手裏還拿着楊潮交給他的一些文書,都是史可法兵部的行文,證明楊潮是來援助金華的。

親兵起碼飛奔過去。用箭將文書射進了城,然後就在城下等回話。

經過幾個月的訓練。楊潮終於訓練出一百多個騎兵,但是楊潮是很堅決的。別的軍隊可以不管,自己的親兵隊是必須要學會騎馬的,這是楊潮定義的後備軍和壓陣的精銳軍隊,關鍵時刻親兵隊是要負擔追擊任務的,親兵隊可以不練習鳥銃,但是不能不練習騎馬。

可是五百親兵中,就只有一百多人學會了,能夠熟練騎着戰馬作戰的,只有十來個。

這個報信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說來很羞愧,此人並不是跟隨楊潮許久的南京老兵,而是在海州招募的民壯,鹽戶卞讓家的家丁卞二,這小子本來就會騎馬,現在更是能在馬上開弓射箭,左右舞槍衝殺。

但是沖着卞二隻是一個普通百姓時候,就敢拿着解腕尖刀衝進楊潮的大營,要給俘虜博洛來一下子的楞勁,楊潮也知道這不是一個當官的料。

很快城上射下回復,卞二看都沒看,拿起來就直接回來。

是金華兵備道的信件,此時金華知府正好回家守喪,接替的新任知府尚未上任,結果許都造反,那麼手握重兵的兵備道頓時擁有了話語權,據說現在金華城就是這個兵備道在主持,就連金華知縣和金華同知倪祚善其他文官都只能以他馬首是瞻。

只是他讓楊潮在河對岸紮營,無故不得接近城牆,這種戒心有些驚弓之鳥了,但是在文人看來,也許會認為他老成持重。

楊潮只能讓大家立刻停船,與城牆隔河相望的另一邊紮營。

不過王雄還邀請楊潮進城一聚,商討剿匪事宜。

王雄大概也如同驚弓之鳥一樣,現在聽說楊潮這樣的猛將到來,當然也很想藉助楊潮的兵力,楊潮想了想還是決定進城一趟。

接着就帶了幾個親兵,讓士兵渡過河去,慢條斯理的往城牆走去,說起來慚愧,楊潮自己也一直學不會騎馬,騎在馬上總有一種虛浮的感覺,身體僵硬,加上沒有時間,因此一直沒有學會。

到了城下,城上的士兵喊話,喊了好幾遍楊潮才聽懂他的口音,原來是讓楊潮一個人進城。

讓自己的士兵隔河紮營,楊潮能理解,讓楊潮進去商討楊潮也認可,但是連一個親兵都不讓帶,這讓楊潮有些難以忍受了,這已經不是擔心士兵滋擾百姓的問題了,這是把楊潮當賊防啊。

楊潮在海州時候秋毫無犯的軍紀,也隨着赫赫戰功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竟然還如此防備,這個金華守備比當初的海州知州也強不到哪去,楊潮冷哼一聲,轉身就走。

正好有機會了,對於鎮壓農民軍,楊潮一直心裏有些抵觸,大概是受到教育的影響。往往農民軍頭上都頂着一個起義,起義二字中可是帶有一個『義』字的,鎮壓起義。豈不是無義。

而且知道之所以出現農民軍,往往就是因為土地兼并。官府欺壓,除此之外根本就沒有合適的土壤讓農民軍生存,怎麼不見盛世的時候有大規模起義呢,那時候人人都忙着賺錢呢,誰有這個時間,只有末世時候,經濟崩潰,閑散勞動力大量存在而且生活不下去了。才會鋌而走險,不然以中國人小富即安的小農心態,能苟活就不會找死,說到底這是一個最容易揉捏的民族,卻都被逼的要拿起屠刀了,對他們下手還真是有些朝廷走狗的嫌疑。

現在王雄不讓楊潮進城,正好有借口立刻回南京,回去后等一段時間就能等到崇禎的勤王令,那時候才是自己嶄露頭角的時候,與其跟農民軍的汪洋大海爭鬥。還不如去確保北京城安全,給大明王朝最後輸一口血,讓他能夠繼續緩一口氣。因為天災終於過去了。

縱觀歷史,大明王朝的運氣可謂背到了極點,被農民軍折騰了十多年,始終頑強的活着,但是偏偏就在天災就要過去的前夜,他倒下了。

李自成進入陝西后,在西安稱帝,他之所以敢這樣,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繼續流動。正是因為西北長達十多年的大旱終於走到了尾聲,李自成在陝西招撫流民。復墾拋荒田畝后,很快就積攢了足夠的資源。然後打出了陝西,接着就是一路受降,直到北京城。

如果這時候讓明朝延續一口氣,慢慢也就撐過來了,而楊潮立下大功,獲取更大的權力,應該有足夠的威望鼓動皇帝做些改革,不說別的改革,只要開了海禁,鼓勵工商,以大明江南的商業形態,只要刺激起來,就不用朝廷去管什麼事了,自發的就能步入商業社會,然後慢慢發展到資本社會。

最重要的是,阻止了北京城的陷落,在京畿地區沒有任何根基的李自成就只能退回陝西,河南已經被打爛了,是不可能立足的,否則李自成也不會選擇從山西到北京,明顯河南更近嗎,所以中間隔着一個河南這樣的無人區,足夠李自成和明王朝和平幾年了,幾年時間沒有天災,生產力就可以恢復起來了,接着明王朝可以掃平李自成,滅掉張獻忠,然後跟滿清決一死戰,之後稱霸東亞走向世界。

雖然這個構想可能太過理想化了,但是總有一個希望不是,而不是讓中國第二次遺憾的在工業革命前夜倒下,第一次是在宋末,是被蒙古人打斷的,大明則是被滿清打斷的。

只是楊潮的打算落空了,第二日王雄就派人來到楊潮的大營,帶來了豬羊牛肉美酒,大肆勞軍了一番,讓楊潮失去了直接離開的借口,這點上這個王雄倒是比高良明高明了許多。

而且還派了連個文官來安撫楊潮。

其中一個還是楊潮的熟人,曾經在金釵樓見過的,松江華亭陳子龍。

楊潮當時在阮家河房籌款的時候,就見過這個陳子龍,他當時是跟着夏允彝一起來的。

不過後來陳子龍做官后,就再也沒有見過。

「楊將軍別來無恙,幾年不見,楊將軍已經名動天下,真是讓人慷慨唏噓啊。」

楊潮拱手拜道:「陳公子不也做了大官了嗎。」

陳子龍其實早就已經是進士可以做官了,但是此前熱衷於做學問,一直在整理徐光啟的巨著《農政全書》,因此無心做官,但是金釵樓一會不久,他就出任了諸暨縣令,步入了仕途,也許是以復社領袖自居的周延儒上台後,不得不提幾個復社的人,或者是陳子龍打通了跟周延儒的關係吧,否則怎麼可能留在江南做官,而不是被弄到更缺少官員的某個北方戰亂地帶去。

陳子龍此時的身份是杭州浙江紹興府司理,但是卻帶着一千浙江巡撫標兵正從江西剿匪回來,剛好就碰到了許都作亂,因此來到金華駐防。

跟陳子龍一起來的,還有金華知縣徐調元。

兩人客套了兩句后,陳子龍就給楊潮介紹徐調元。(未完待續)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二節 故舊陳子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