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節 紅衣大炮登場

第二百四十二節 紅衣大炮登場

打死楊潮也弄不清滿清這種正在從奴隸部族制度,朝着封建集權制度過度的複雜政治權利生態,因為他根本就不知道此時虜酋圖爾格已經被他逼到了不能撤退的絕境。--

楊潮依然抱着通過堅守讓虜兵知難而退的作戰計劃。

因此楊潮也在尋思著如何在給虜兵一點壓力,讓他們徹底絕望然後撤退,卻不知道虜兵的主帥正是因為被逼入絕境,才不能撤退。

「看看,這就是虜兵的滿洲弓!」

城牆之上,楊潮帶着一群軍官,手裏拿着一張裝飾華麗的滿洲弓,通身漆著厚厚的紅漆,碩大的弓稍上還鑲著金邊,這顯然是一個地位很高的將領的配弓,是那夜在西城牆上繳獲的。

滿洲弓也叫清弓,隨着滿清入關傳入中原,這種弓跟蒙古弓一樣,也是一種複合弓。不過傳承不一樣,清弓的祖系可以追溯到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清弓跟金弓是一脈相承的,特點是大弓稍,大反曲,弓臂厚重,可以射重箭。

明弓傳承自蒙古弓,明軍制式弓箭叫做開元弓,來源於明初建立的開元衛,這個開元衛的官兵都是投降的色目籍官兵,有突厥人血緣,因此明弓還帶有西亞弓的風格。

跟清弓相比,明弓和蒙古弓是一種更純粹的硬弓。

元代時期,馬可波羅一生都沒有拉開蒙古人的硬弓。

弓硬,則力道大,明弓和蒙古弓一般射程更遠,清弓的最大威力一般都是四十步射擊,而明弓和蒙古弓在六十步的距離威力就已經很大了。

但也不能說明弓和蒙古弓就比清弓優越,這是兩種不同的設計思想。

尤其是明軍的弓箭。弓身短一般是四尺,弓力大,強調射程。和速度,準確性稍差。顯然明軍的弓箭採取的是覆蓋性打擊思路,見到敵軍后就密集覆蓋。

而清弓弓身重,弓身大可以到五尺,在加上誇張的弓稍,穩定性強,保持開弓狀態后省力,利於瞄準,顯然追求的是效率打擊。缺點是射重箭穩定,射輕箭則飄忽。

兩種情況顯然跟兩軍的作戰方式是分不開的,明軍步弓,對抗騎兵的時候,相當於固定瞄準,打移動靶,顯然難於瞄準,而且敵人給的射擊時間也不會多,因此採用高速覆蓋性打擊是有利的。

而清軍騎射的時候主動權在手,不存在敵人給不給射箭時間。因此完全可以從容瞄準,但清弓的大弓身顯然不是專門為騎射設計的,因此八旗兵往往採取騎馬靠近。然後下馬近距離重箭精確打擊,這點楊潮已經見識過了,虜兵躲在盾車后的重箭可殺了自己不殺人。

楊潮說着立刻就將手裏的弓拉開,保持着滿月狀態,顯得很從容。

楊潮也練習過弓箭,但是他承認,無法將明軍硬弓拉滿,可是現在他很輕鬆就拉開了清弓。

雖然清弓相比蒙古弓偏軟,走的是勢大力沉的路子。但也不是那麼容易拉開的,真正的原因是這弓受潮了。

楊潮突然鬆手。手的箭立刻離弦而去,但是看着就沒有精神。軟塌塌的掉落城下,甚至還沒有射到不到五十步外的護城河中。

「就算拉滿弓,也只有一半威力,如果要加力,弓臂就斷了!」

受潮自然威力就弱,這段時間經過驗證,儘管虜兵的複合弓有一些防潮措施,比如尖端有牛角,比如有的弓身有漆層,但是依然不可避免的受潮了。

而且不是所有的弓都刷漆,只有那些將領的良弓才會精工細作,但是即便是這種好弓,也發揮不出一半的威力。

「所以只要天在下雨,虜兵就不會攻擊我們!」

以此得出結論,虜兵戰鬥力銳減,不可能冒雨來攻擊。

但是卻有人不信服,李五六問道:「不見得吧?」

楊潮不由瞪了他一眼,他之所以經常將自己的分析,跟軍官分享,就是為了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思考習慣,可是這群傢伙,依然很不習慣動腦子。

「虧你還是一個練弓箭出身的。你知道製作一張弓有多複雜嗎?一張弓要用到牛角,腱子,和木材,不提上好的大牛角本來就不好找,光是木頭的陰乾就需要半年以上。虜兵做一張弓比我們做一隻鳥銃還要麻煩,你覺得以韃子的財力,會捨得精工細作的弓箭折損嗎?」

李五六這才不說話了,其實他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不希望虜兵放棄主動進攻的,畢竟虜兵進攻,那麼他的鳥銃手們才是最好的反擊力量,這能凸顯他。

虜兵不來進攻,可以讓楊潮的士兵休整,但要是一直不進攻,也是楊潮擔憂的事情,久守必失,虜兵不來攻擊,雙方不會作戰,對單純防守的軍隊來說,心裏上反而容易出現問題,加上海州城即將斷糧的情況,讓人不無擔憂。

「大家說說,我們怎麼才能跟虜兵打一仗,提振一下士氣!」

這段時間楊潮的軍隊倒是還沒到士氣出問題的地步,只是城中情況如同一潭死水,讓人心情沉悶無比,遲早是要出問題的,雖然不在像以前那樣,士兵偷偷在夜裏哭泣,但是已經出現抱怨的聲音,對能回去的希望產生了質疑。

所以必須打一仗!

可是出城作戰,現在就連最武斷的王璞都沒有那麼冒進了,一時間軍官都不說話。

楊潮又問道:「有沒有可能出城偷襲一下虜兵的劫掠小隊!」

如果能夠成功偷襲虜兵劫掠部隊,不但提振自己的士氣,而且還能夠讓虜兵以後不但那麼明目張膽的出去劫掠,沒法劫掠保證屋子肯定就無法繼續圍困海州。

呂末搖了搖頭嘆道:「虜兵都是騎兵,即便弓箭失去作用,要是野戰的話,我軍也十分不利!」

這是一個硬傷,步兵攻擊騎兵。打贏了追不上,打輸了跑不掉。

而且到目前為止,虜兵的兵力依然佔優。楊潮要出動野戰,還是只能出動自己的精兵。那些民壯雖然防守上現在勉強能用,但是讓他們出擊,依然是白白送死。

「能不能強攻,摧毀虜兵一座大營,比如西營?」

楊潮又問道,南營自然不用考慮,不但是虜兵主營,兵力至少佔了虜兵總兵力的一半。而且在半山腰,下着大雨步兵爬上山就累的夠嗆了,還指望攻擊,那真是送死。

東營也不用考慮,北營剛剛跟東營合營,兵力正盛,倒是西營可以考慮一下。現在下着雨,半山腰的朐山大營不太容易支援,北營剛剛撤走,東營距離太遠支援不到。此時如果攻擊西營的話,倒是最有利的時機。

呂末還是搖搖頭:「虜兵西營至少也有一千兵力,我軍即便全軍出動。還要過河才能攻擊。」

是啊,五百精兵,爬下城頭,然後冒雨前進五十丈,在游過薔薇河,接着攻擊穩固的敵營,真能成功,那就不是精兵,而是天兵。

楊潮嘆了口氣。他這幾天都在琢磨著跟虜兵打上一仗,可是一直沒有辦法。

「用大炮啊!」

李五六突然發言。

眾人不由疑慮。虜兵吃過了多次虧之後,大營距離都很遠。虎蹲炮自不用說,就是弗朗機和大將軍炮也打不到,勉強打到的話,炮彈也不足以攻破對方的營牆,從上次海州夜戰可以看出,虜兵的牆寨還是很穩固的,木牆後面堆上沙袋,就是近距離炮擊,都一時半會轟不開,更何況在一二裏外了。

「哎呀,我說的是我們的紅衣大炮啊!」

李五六看到大家疑惑,立刻就知道,所有人都把那門紅衣大炮忘記了。

楊潮這才豁然,對啊,自己還有一門紅衣大炮呢。

這種炮射程四五里,雖然準頭有些差,可是打的遠,威力大!

只是因為只有一門炮,無論是裝填還是移動,又太過費力,所以此前一直放在倉庫里,根本就沒有拉出來用過,打仗主要用的還是虎蹲炮,轟擊虜兵大營用的則是大將軍炮和弗郎機炮。

現在這些炮都失去了作用,而楊潮又迫切的希望打一打虜兵,所以這門紅衣大炮還是有用的。

雖然不可能造成什麼戰果,但只要打一打就有意義,就代表海州城還能打虜兵。

「好,立刻準備,將紅衣大炮拉到城牆上去。」

楊潮立刻命令到。

李五六一喜,問道:「打西營嗎?」

剛才想着是攻打西營,是希望攻破這個大營,但是只用紅衣大炮的話,顯然無法做到這點,那麼轟擊西營的意義就不大了。

楊潮想了想道:「不,拉到南城頭,打朐山主營!」

說着楊潮不由看一眼朐山上的虜兵大營,透過雨幕那片大營坐在那裏,異常的平靜,好像睡著了一般。

虜兵朐山大營雖然在半山腰,朐山雖然不算高,可是也有二百多米,半山腰也比海州城高許多,弗郎機炮和大將軍炮都無法打到那裏,不過紅衣大炮十多里的射程射擊二裏外的他們,不要太輕鬆。

虜兵不敢來攻城,海州可以轟擊他們的主營,這意義很重大。

「還有,到時候把所有人都調到城上來看看,看我們打虜兵!」

楊潮心想讓士兵們都看看,打虜兵虜兵不能還手,這種效果也是不錯的。

李五六領命而去。

把大炮拉倒城頭,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因為這種四千斤重的重炮,必須修築專門的炮台。

接着楊潮帶着軍官們在城牆上視察起來,此時城牆上只留了極少的士兵巡邏,他們手拿長槍,身穿蓑衣,在城頭上來回走動,四道城牆上,各自只放了十來個士兵,以及三十個民壯。

楊潮很快走到了北城牆上,突然看到一個身影,正扎著一個馬步,手裏平端著長槍,一動不動,冰冷的雨水淋在蓑衣上,流到他因為扎馬步而撐起的鐵裙上。從冰冷的甲片上流過,滴答滴答低落在城牆上,他整個人始終一動不動。如同一座雕像一般。

「謝飛?」

楊潮一眼就認出了這個人,這是老金指定的徒弟。得到老金指點后,他又將從小練的把式撿了回來,無論是在南京,還是到了海州,他依然每天堅持不懈的端架子,哪怕下着大雨,也不放棄。

只是別人都在巡邏,他站在這裏練功。似乎有偷懶的嫌疑。

不過楊潮就裝作沒看見,從他身後悄悄走過,沒有驚擾到他。

老實說這個謝飛還是不錯的,仗着自小的底子,他現在是軍中毫無爭議的第一高手,王璞這樣的他十招之內就能放翻。

謝飛的戰鬥表現也一直不錯,上次夜戰的時候,他在宋坤指揮下,雖然宋坤一直因為沒有打破虜兵的木牆,所以沒能跟虜兵直接交鋒。可是後來選擇了強行翻過木牆,這個謝飛就是第一個爬上木牆的人,只是那時候他看到的是虜兵被虎蹲炮打的支離破碎的屍首而已。

試想一下。如果不是楊潮用大炮轟開了虜兵的木牆,這個謝飛孤身翻入木牆殺入虜兵步陣之中,恐怕現在已經陣亡了,當然他這種翻越木牆孤軍深入的作風,還是很鼓舞士氣的,反正戰後宋坤雖然毫無作為自己向楊潮請罪,卻反而推薦了這個謝飛。

謝飛此前也立過不少功勞,斬獲頗多,已經升為了隊正。這一戰之後,楊潮就打算升他為旗總。

視察完城防后。楊潮就回去了,讓李五六去忙碌炮陣去。在楊潮的計劃中,李五六以後就是火器部隊的總指揮,讓他多接觸接觸大炮提前積累經驗十分必要。

不過把紅衣大炮架設好,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

明人所著《武備要略》中描述紅衣大炮曰:其炮有三號,一號者長一丈,炮口稍昂,能至十六里;二號者長八尺,炮口稍昂,能至十二里;三號者長六尺,炮口稍昂,能至八里。

楊潮的這門紅衣大炮炮長就是八尺,重達四千斤,算是中型紅衣大炮,雖然不敢說真能打十二里,但是覆蓋整個朐山山頭還是做得到的,打半山腰的虜兵大營不要太輕鬆。

但是超遠的射程,對應的是巨大的后坐力,因此不能像其他大炮那樣,用沙包架起來就能開炮,紅衣大炮必須有像樣的炮台或者炮車。

炮車製作太麻煩,就只能臨時修築炮台,雖然不用像後世那樣,用什麼鋼混結構,但是也必須有堅固的地盤,最好是用巨石壘砌。

一直忙活了兩天,李五六才通知楊潮,大炮架好了!

楊潮這才集合部隊,自己也穿上鐵甲,並且在外門套上了一件蓑衣,然後才蹬城。

城上在南城中間偏左,城樓西邊五十多丈的位置,有一個粗糙的大棚子。

四根立木撐起屋架,上面則鋪着茅草,在上面抹著泥,泥上蓋着瓦,一條條絲雨兩側流下,形成排珠簾。

棚子中間,則有一座石枱子,枱子上有凹槽,中間還有一塊條石,條石上有凹槽,剛好將炮耳放進去,並保證大炮形成一個仰角。

炮身其他部分尤其是尾部,都卡在炮台的凹槽中,兩側還有一些木質的卡鎖結構,將大炮牢牢的固定在炮台上,炮身上還臨時加了八道鐵箍,將炮身跟下面的石頭連為一體。

兩天時間能造成這樣的炮台,不得不說海州城中的工匠,現在一個個對打虜兵可是非常盡心的,誰都希望趕緊打跑這些強盜,然後大家都恢復到以前的日子,說到底海州是一個富庶的地方,人口雖然不多,但是生活上在整個大明也算得上中間階層了,沒人願意被人打擾這種平靜的生活。

楊潮蹬上城牆的時候,炮手已經完成了裝填。

紅衣大炮的操作,還相當原始,炮口仰角不大,而且基本固定,射程完全靠着裝藥量來控制,想打遠一些,就多裝葯,想打的近些,就少裝葯。

這需要豐富的經驗才能夠操作,還好史可法沒有敷衍楊潮,給楊潮調來這些炮手,還都是有些水平的,相比遼東的炮手或許差了些,但是勉強還是能玩紅衣大炮的。

此時紅衣大炮已經對準了虜兵的朐山大營。

炮手請示楊潮要不要開炮,楊潮看了看情況,發現還不斷的有士兵正在蹬城,就讓炮手等一等。

楊潮的目光則順着炮口看向了虜兵大營。

朐山山道往上,半山腰有一處平地,在往上就是茂密的山林,於是虜兵就選擇了這裏。

大營營寨是砍的山上的原木一排排緊密編排,一根根至少有三兩丈高,一人粗細,光是這原木,估計炮彈打上去都未必打的斷。

木牆往後,只能看到一半的營房,有蒙古式的圓頂,有布帳篷,還有圓錐形的樹皮帳篷。

海州城上,一個個士兵走上城頭,連那些民壯都排成隊形,冒雨站在城上,好奇的看着大炮。

這時候楊潮才揚了揚手:「開炮吧!」

炮手先是客氣的讓楊潮離遠一些,然後自己塞起耳朵,這才將火池的火藥點着。

楊潮知道炮手為什麼讓自己離遠些了,巨大的轟鳴直接讓楊潮耳朵中嗡嗡耳鳴不止,震動則讓人胸腹感到一股沉悶。

這就是威力!

楊潮不由看了看虜兵大營,卻發現打歪了,飛過了虜兵大營,打到山林里去了。(未完待續)

...回到明末當軍閥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明末當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回到明末當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二節 紅衣大炮登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