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城公主>

<關於新城公主>

書裏面的女主新城公主在歷史中是真實存在的,在開始寫這個故事之前,我啃了不少相關史料,本以為大家會去查一查,想想,還是轉載一下,讓大家看書時對這位公主的悲慘命運印象更深些。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嫡妻長孫皇后最小的孩子,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小的女兒,在李世民二十一個女兒中排行老么。

長孫皇后的先祖是鮮卑族拓跋氏,父親長孫晟在隋朝一直當到了右驍衛將軍的高位。長孫氏十三歲便成了李世民的妻子,從此夫唱婦隨,感情甚好。長孫皇後有哮喘病並因此早逝,而這種病很可能遺傳給了她的女兒。

公元644年,年僅十二歲的晉陽公主病逝了。

晉陽公主逝去了,太宗把思妻悼女之心,全部傾注在長孫皇后給他留下的最後一個女兒身上。

這位小公主,就是太宗嫡出的三女兒、在所有姐妹中排第二十一位的最幼女: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的年齡比晉陽公主還要小,貞觀十年(六三六)的六月,長孫皇後去世的時候,她只有一歲左右,才剛剛學會喊娘,她的親娘就永遠離開了她。

但是,比起其它幼失慈母的公主皇子來,新城公主的兒時還是很安穩的,她畢竟是元配皇后的嫡出嬌女兒,父親去世后,她的親哥哥又當上了繼任的皇帝。

直到出嫁以前,新城公主的人生都是在身邊人的百般遷就、嬌慣中一帆風順過來的。

然而一場婚姻、或者說,一個突然出現的女人,改變了新城公主的人生命運。

649年的春天,太宗李世民精心為自己嬌寵的小女兒選擇了一位丈夫,他把豆蔻年華的新城公主許配給了自己亡妻的堂侄兒長孫詮。長孫家族在朝廷中位高權重,長孫詮又才貌俱佳,太宗認為自己考慮得十分周全,不但將心愛的女兒託附給了可靠的人,駙馬的家族更能保證女兒在婚後依舊得到百般呵護、繼續享受頂級的榮華富貴。

在做了這樁決定之後不久。五十一歲地太宗溘然長逝。

婚後地新城公主。就象姐姐長樂那樣。遵照父母地遺命。在世代公侯地長孫家族中平靜地生活着。——雖然唐代公主多有囂張不法地人物。但是結合生母和兩位姐姐地性格。再加上長孫家族掌握著大唐王朝地實權。新城公主婚後地生活很平靜。可以想見。她應該是一位很中規中矩、嬌養地公主。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就在新城公主脫去喪服、換上婚衣。沉浸在新婚喜悅中地時候。在她哥哥李治地後宮中。多了一位二十八歲地侍女。

新城公主與哥哥兄妹情深——現在同母所生地六個兄弟姐妹。只剩她和高宗李治兩人了。然而。身份特殊地新城公主雖然經常出入後宮。也見過這位侍女。卻絕對不會想到這看來不起眼地侍女。將在不久之後整個顛覆她地人生。

這位侍女姓武。乳名華姑。號媚娘。就是未來地則天大帝。

不久,在長孫無忌陣營中的成員就一一遭到了貶謫。包括長安令裴行儉、吏部尚書柳奭等高官,更有褚遂良這樣的託孤重臣。而擁戴武昭儀的官員則逐漸占踞要津。三公中的司空李績更明白表示自己對武氏為後的默許。這樣一來,長孫無忌不得不敗下陣來。

永徽六年十月十三日,王皇后、蕭淑妃被廢為庶人,舉族流放嶺南;十一月初一,武昭儀被冊封為皇后;幾個月以後,武皇后長子李弘立為太子。

武則天成為皇后、太子生母,地位已是至高無上。但是她並沒有陶醉在喜悅之中,而是清醒地認識到,後宮中仍然有眾多爭寵的對手,朝廷中更有以長孫無忌為的反對勢力。

顯慶二年(六五七),長孫無忌的親家、政壇中的臂膀、同時也是新城公主姐夫的宰相韓瑗被武皇后的親信許敬宗等人誣告,貶為振州刺史。——唐代的振州,可不是如今的浙江振州,而是遙遠的海南三亞。

武皇后終於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

顯慶四年春天,武皇后授意許敬宗再接再厲,誣陷長孫無忌謀反,將他流放黔州。同年七月,許敬宗同黨袁公瑜帶着一群如狼似虎的部屬,前往長孫無忌的流放地,將這位曾經睥睨朝野的國舅爺逼得自縊而死。

長孫無忌一死,長孫家族頓時樹倒猢猻散。

由於韓瑗的妻子就是新城公主駙馬長孫詮的姐姐,時任尚書奉御的長孫詮也被牽連了進去。

本來照李義府羅織的罪名,是要將長孫詮處斬的。然而長孫詮畢竟是新城公主的丈夫,新城公主夫妻情深,向哥哥苦苦哀求,希望能夠放丈夫一條活路。

看在同胞妹妹的面子上,高宗將長孫詮改判為流放巂州——當時的巂州,在今昆明以南,包括安寧河流域及雅礱江下游,到大渡河南岸。離京城長安,何止迢迢萬里?

新城公主無奈地接受了哥哥的最終裁決,悲悲切切地送別了丈夫。長亭煙柳,路遠山遙,雖然貴為嫡親長公主,新城也只能眼睜睜地看着丈夫的背影一步步地走出自己的視線。她沒有想到,那個遠去的背影,就是她能夠看到丈夫的最後一眼。

回到公主府以後,新城公主收到了哥哥李治送來的金銀帛錦。李治對於自己處置妹夫,使得親妹妹守活寡,心裏多少有些過意不去。這份意外的賞賜,使得新城公主心裏又重新燃

起了希望,她覺得哥哥畢竟還是手足情深,自己的丈夫總會有重返自己身邊的那一天。

李治的歉意,給了新城公主希望,也給了武則天一個警報。她意識到,優柔寡斷的李治很可能會有敵不過妹妹的眼淚,召回長孫詮的那一天。而滿懷仇恨的長孫詮假如返回朝廷,必然成為自己的敵人。甚至很有可能成為再次重整長孫家族的人物。

越往深里想,武則天就越是覺得,這個身份特殊的長孫詮,絕對不能再活在世上。於是,一匹快馬,載着一個密使出了。

高宗李治的手足之情、新城公主的夫妻之愛,最終的結果是——長孫詮歷盡千辛萬苦,剛剛抵達流放地,就被縣令矯旨問罪,活活打死在亂棍之下。

二十五歲的新城公主就這樣成了寡婦。

當然,長孫詮真正的死因,就象長孫無忌的真正死因一樣,高宗李治是完全蒙在鼓裏不知底細的,他所知道的,只是諸如水土不服、感染時疫一類陳腔濫調。

然而,與李治不同的是,有着切膚之痛的新城公主,卻始終對丈夫的死因存着疑竇,特別是當長孫家族的許多人都6續不明不白地傳出死訊之後,她終於多少打聽到了一些風聲內幕。她恨透了武則天。

與此同時,高宗覺得,做為皇帝的嫡親妹妹,正當青春的新城公主沒理由就此寡居。於是,便將為她再覓夫婿之事,提上了議程。

正在朝臣為選駙馬撓頭之際,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女東陽公主,向李治推薦了一個人選:韋正矩。

韋正矩出身士族大家,各方面條件都很是不錯,只是心高自大,總覺得自己的官職還不夠高,聽說皇帝的嫡親妹妹新城公主要再選佳婿,他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於是走了東陽公主的門路,希望能夠雀屏中選。東陽公主不疑有它,她只看見這男人一表人才、風度翩翩,又表現得十分有誠意,便覺得實在是不錯的人選。在東陽公主的大力推薦下,韋正矩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新城公主的駙馬,拜為奉冕大夫,成為皇親貴戚。

然而,當上駙馬之後,韋正矩才現,自己沒有如當初所想的那樣,官居要津、執掌大權。從前他官卑職小,根本不可能涉足頂層的權力集團,也就無從知道許多不為人知的隱情。而此時他才明白,新城公主與武皇后之間,原來有着如此不能化解的仇怨。每每想到武皇后的手段和權勢,韋正矩就不禁冷汗直流。

特別是到上朝任職的時候,武皇後集團掌握實權的官員如許敬宗、李義府之流,總是在人前人後對這位新任駙馬擺出一副嗤之以鼻的模樣,在權利之爭中,韋正矩往往敗下陣來。這也未免與韋正矩當初的設想差得太遠了。他對自己的待遇十分不滿,但又不敢、也沒有能力與權臣們明爭暗鬥,於是他遷怒於新城公主,痛恨她不為自己考慮,不肯去逢迎武皇后化解宿怨。按照禮制,駙馬一家都要對公主行君臣之禮,韋正矩每思至此更是憤憤不平,認為自己娶這個公主,實在是失算了,得不償失。

在這樣的情形下,漸漸的,韋正矩撕去了謙謙君子的偽裝。不但不遵守制度所規定的侍奉公主禮儀,甚至還常常對新城公主冷嘲熱諷,出言不遜。而這麼想的不止韋正矩一人,幾乎整個韋氏家族都對此頗有同感。韋家人都覺得,這位與皇后結下仇怨的公主,遲早會給家族帶來災難。更何況新城公主在兩次婚姻中都一直沒有生育,所以韋家不但沒有誰出來勸阻韋正矩,反倒都不聞不問甚至煽風點火。

新城公主自出世以來,幾時受過這樣的氣?她忍不住要向哥哥訴苦。

然而此時的高宗李治,已經不是當年那個曾與晉陽公主相擁而泣、思念母親的小皇子了。自顯慶三年(658)以來,高宗的身體日漸虛弱,患上了一種嚴重的「風疾」,頭痛劇烈的時候,甚至恨不得一頭撞死過去。在這樣的情形下,他將朝政交給皇后武則天全權處理,自己則隱居深宮養病。時間一久,武則天掌控住了大唐王朝的命脈,成為王朝幕後的實際操縱者。

可想而知,李治全副心思都放在了自己性命上頭,連自己的王權都丟到了一邊,朝政都無心管理了,哪裏還有心思去管小妹妹的家務?更何況從情理上來講,宮廷女眷的事情,都應歸皇後主持。而武則天對新城公主心存忌憚芥蒂,更是樂見此事,來了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新城公主只得含着眼淚離開皇宮。

韋正矩看在眼裏,更加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他本來就是個在驕縱自許中長大的士族子弟,一向目中無人。此後,凡是他覺得自己在朝廷上受了什麼氣、被誰壓制了,他都要歸咎於新城公主,回來便向她作一通。雖然不敢出手打罵,但是言辭刻薄尖酸,更讓人不堪忍受。

韋正矩對新城公主的不敬傳到許敬宗等人的耳里,卻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對他的態度也與從前有所不同。但他畢竟是新城公主的丈夫,再怎麼鑽營,武皇后權力集團中也不會真正有他的位置。韋正矩由此將新城公主視作眼中釘、肉中刺,恨不能殺了她,早一些擺脫這個累贅。

龍朔二年(662年)冬天,新城公主病倒了。她不但得不到照顧,反而受到韋正矩一次次的肆意污辱。新城公主的忍耐終於到了極限,她畢竟是皇家的公主,其尊嚴豈容侵犯?她和韋正矩針鋒相對地爭吵起來,指責他雖然口口聲聲自命清高,卻是攀龍附鳳之徒,更是忘恩負義、毫無廉恥之輩。

韋正矩幾年來在新城公主面前為所欲為,早已忘記了面前這個小婦人乃是堂堂皇家公主。更從來還沒想到,這個一向低眉順眼的小婦人居然也敢於出言反抗。新城公主字字句句都直擊他的要害。說得韋正矩瞠目結舌,惱羞成怒,他失去了理智,瘋狂地用錦被將新城公主活活捂死了。

新城公主因疾暴薨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高宗李治的耳朵里。李治頓時悲傷不已,雖然近幾年來他與妹妹關係疏遠了許多,而且也有些不愉快的事情生,但是那畢竟是他至親的同胞妹妹。人死了,就很容易想起她生前的種種好處來。

當李治痛斥太醫無能的時候,太醫們小心翼翼地向李治稟報了他們所見的一切。李治聞訊大驚,立刻傳下旨意,命令三司會審,徹查公主的死因。

自以為幹得神不知鬼不覺的韋正矩萬沒有料到,自己這麼快就被列為弒殺公主的兇嫌。他更沒有想到,早已被自己看成是失了皇寵的新城公主,居然在皇帝心目中仍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他懊悔不已,但是為時已晚。

面對人證物證,韋正矩啞口無言。駙馬居然敢凌辱謀殺公主,這大唐王朝從來未有的事情震驚了朝野,就連一向對新城公主反感戒備的武則天,也對韋正矩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

龍朔三年(663)正月乙亥日,高宗李治下旨,將韋正矩斬示眾,舉族流放。

新城公主以這種不明不白的方式,終於得到了最後的解脫。她與政治沒有任何牽連,但是政治鬥爭卻間接地奪去了她的幸福和生命。新城公主去世的時候,還不滿3o歲。

新城公主死了,李治似乎這才如夢初醒,為了彌補自己對妹妹的歉意,他傳下詔令,以皇后的禮儀,為新城公主舉殯。

並將新城公主附葬在父親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東南方,在所有的陪葬墓中,她的墓地離昭陵玄宮最近。

想到妹妹居然會死在駙馬的手裏,李治憤怒之中,將所有陪侍新城公主的侍女宮監也划進了流放的範圍里,接着又傳下了一道旨令:將公主墓內壁畫中所有的侍女面部都統統毀去,因為她們保護公主不力,沒有臉面見自己的主人於地下。

這還不算完,李治在悲痛中,又想到了當年舉薦韋正矩為駙馬的姐姐東陽公主。於是怒火再次燃燒,他下令將九姐一家斥徙集州(今四川南江縣)。

東陽公主人在家中坐,橫禍從天降。不得不咽下滿腹酸楚,凄凄惶惶地離開繁華的長安城,舉家被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鳳逆九天1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鳳逆九天1
上一章下一章

<關於新城公主>

%